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66)
2023(3106)
2022(2435)
2021(2420)
2020(1672)
2019(3937)
2018(4153)
2017(7221)
2016(4006)
2015(4671)
2014(4752)
2013(4460)
2012(4272)
2011(3896)
2010(4250)
2009(3621)
2008(3761)
2007(3245)
2006(2923)
2005(2753)
作者
(11375)
(9427)
(9307)
(8966)
(6157)
(4589)
(4251)
(3716)
(3653)
(3535)
(3280)
(3195)
(3053)
(3049)
(3004)
(2997)
(2756)
(2751)
(2743)
(2741)
(2475)
(2384)
(2247)
(2233)
(2138)
(2135)
(2102)
(2085)
(1963)
(1896)
学科
(14503)
经济(14479)
管理(11508)
(9355)
(8313)
企业(8313)
理论(6086)
方法(5554)
(4462)
中国(4417)
(4264)
业经(3971)
数学(3665)
数学方法(3598)
教学(3594)
教育(3545)
(3434)
(3072)
(3001)
(2995)
金融(2995)
(2918)
银行(2915)
(2896)
贸易(2893)
(2803)
(2788)
农业(2785)
学法(2518)
教学法(2518)
机构
大学(58474)
学院(57761)
(21930)
经济(21363)
管理(20314)
研究(19857)
理学(17072)
理学院(16866)
管理学(16540)
管理学院(16427)
中国(15421)
(12774)
科学(11285)
(10831)
(9648)
(9522)
中心(9025)
(8715)
研究所(8649)
师范(8622)
(8421)
财经(8357)
北京(8193)
(7779)
(7528)
业大(7322)
技术(7278)
(7270)
师范大学(6939)
经济学(6866)
基金
项目(35465)
研究(28662)
科学(27121)
基金(24160)
(20802)
国家(20600)
科学基金(17199)
社会(16863)
社会科(15840)
社会科学(15836)
教育(14701)
(13759)
编号(12605)
基金项目(12097)
(11658)
成果(11408)
自然(10093)
自然科(9815)
自然科学(9811)
资助(9780)
自然科学基金(9661)
课题(9402)
重点(8327)
(8152)
(8103)
(7614)
项目编号(7561)
(7383)
大学(7272)
教育部(7192)
期刊
(26927)
经济(26927)
研究(18229)
中国(14316)
教育(12650)
管理(8945)
(8704)
学报(8116)
(7938)
科学(7473)
技术(7035)
大学(6517)
学学(5839)
农业(5520)
(5035)
金融(5035)
财经(4497)
职业(4421)
图书(3982)
经济研究(3917)
(3915)
业经(3518)
问题(3462)
(3424)
(3363)
论坛(3363)
世界(3273)
(3179)
技术教育(3062)
职业技术(3062)
共检索到92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冯梁  汤贵友  
冷战后,东南亚海上安全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综合安全观”的指导下,东盟国家对海上安全理论进行了重大调整:通过提高海空军作战能力,加强东盟内部海上安全合作,提升东盟整体海上防御能力和应对海上危机的能力;积极主导东盟地区论坛建设,巧妙实施大国平衡战略,确保东盟在亚太海上安全问题上的发言权。针对“9·11”事件后东南亚海上安全新形势,东盟进一步加强了海上反恐、反海盗等一系列海上安全合作,努力推动东盟地区论坛向实质性方向发展,积极筹建“东盟安全共同体”,在实现东盟安全一体化方向迈出了坚实步伐。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凌胜利  
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安全合作形式,联盟在冷战后弊端增多,面临着存续困境。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致使联盟形成减少,主要原因在于联盟形成动力不足、联盟成本-收益失衡、联盟困境管理更加困难和单极霸权阴影的影响。既有联盟大多是冷战遗产,尤以美国主导的联盟居多。目前,联盟作为一种国际安全合作形式面临着矛盾增多、功能不足、行动僵化等问题。不过准联盟、国际联合阵线、议题联盟、伙伴关系这些类联盟虽具有联盟的部分功能,但却很难完全替代联盟。类联盟在安全合作上虽然更具灵活性,但其安全效力不如联盟。未来的国际安全合作形式应该更具包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凌胜利  
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安全合作形式,联盟在冷战后弊端增多,面临着存续困境。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致使联盟形成减少,主要原因在于联盟形成动力不足、联盟成本-收益失衡、联盟困境管理更加困难和单极霸权阴影的影响。既有联盟大多是冷战遗产,尤以美国主导的联盟居多。目前,联盟作为一种国际安全合作形式面临着矛盾增多、功能不足、行动僵化等问题。不过准联盟、国际联合阵线、议题联盟、伙伴关系这些类联盟虽具有联盟的部分功能,但却很难完全替代联盟。类联盟在安全合作上虽然更具灵活性,但其安全效力不如联盟。未来的国际安全合作形式应该更具包容性,这种包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安全威胁的指涉对象会趋向模糊化;二是安全合作与经济等其他领域合作会更加统合。包容性安全合作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可以在目前的国际安全合作形式上进行改良,联盟和伙伴关系可成为包容性安全合作的重要尝试。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黄光耀  
冷战结束后 ,根据新的安全环境并适应自身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欧盟调整了安全防务政策。这种调整不仅使欧盟一体化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 ,而且对大国关系及国际格局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但是欧盟安全防务政策的调整不可能一步到位.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季芳桐  朱新光  
本文以冷战后的中亚为背景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冷战后中亚国家为建立具有自身特点的非传统安全合作机制而进行不懈努力的过程。通过构建中亚经济安全合作圈层结构 ,重点加强反恐、能源开发、反毒等方面的安全合作雁行模式 ,中亚地区的非传统安全格局明显改观 ,但从长远看中亚安全合作仍面临诸多挑战。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段廷志  
冷战结束以来,日本防卫战略调整的地缘取向是遏制大陆,进取海洋;军备发展运用取向为海空优先,由防到攻;联盟政策取向是巩固同盟,强化自主。导致上述取向的外部关键因素是来自美国的鼓励和纵容,国内主要因素则是日本企业生产的全球化、右倾民族主义以及海洋日本论等社会思潮的兴起、政治的“总保守化”等。沿上述取向展开的日本防卫战略将挑战东亚稳定,对我国安全尤其是海上安全已构成直接威胁。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栋  
在东亚“寡头垄断”的安全结构中,美日同盟“再定义”是其在冷战后应对中国崛起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当前东亚安全结构出发,以博弈论为视角对冷战后美日同盟与中国可能出现的对局进行了理论分析,从而可以更清晰地看出东亚“寡头垄断”结构对双方政策选择的影响与制约因素,并由此阐述中国的应对举措。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家成  
作为冷战产物的美日同盟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终结而走向衰亡,相反却日益巩固。这一战略态势的形成,主要是美国基于同盟内外状况深思熟虑、运筹帷幄的结果。控制日本"异动"的战略需要,孕育了美日同盟日益巩固的内部动力;而遏制朝鲜"威胁"和制衡中国"崛起"的战略诉求,则构成了美日同盟不断强化的外部推力。在这三重同盟战略目标的导引下,美国对美日同盟的角色定位和功能指向进行了深入调整,使它逐渐适应了冷战后的新现实。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成亚  
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经历了几次乍寒乍暖、大起大落,至今仍未脱离冷战格局。从影响半岛安全形势的诸多因素来看,美国对朝鲜半岛的安全政策是主导半岛安全形势的关键性因素。冷战后,受若干因素影响美对半岛的安全政策进行了几次调整,目的都是为了把握对半岛事务的主导权。目前布什政府对朝鲜采取的是“鹰派接触”政策,同时加强美韩日三方的协调,为完成亚大战略部署,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以维持半岛现状为主要目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邹传锋  
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使经济安全作为一个紧迫的命题凸现在国际经济界、政界和学术界面前,受到了公众和舆论界的深切关注。虽然欧盟国家至今仍置身于金融危机之外,但作为昔日冷战主战场的欧洲,也面临着诸多安全问题:从前南危机到最新的科索沃危机;从大规模难民潮到国际...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徐晓刚  
冷战后 ,世界形势走向缓和 ,但各类局部战争仍是当前国际安全形势中的重要负面因素。世界的总体稳定 ,大国关系的深化、协调 ,国际军控与裁军 ,联合国的地位与作用及全人类的共同发展都因局部战争的时起时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冷战后局部战争以其目的、规模、强度的有限性不会改变国际形势总体趋缓的基本走势。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余建军  
冷战后亚太地区出现了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的进程,这个进程对美国的行动自由、领导地位和安全存在等都构成了挑战。不同政府时期美国的应对方式和策略是不同的。老布什政府经历了从反对到接受的过程,倡导多边主义理念的克林顿政府是积极支持和大力参与,而坚持新保守主义的小布什政府则是工具性利用。亚太多边安全进程在未来的走向,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的多边安全政策与行为的重大影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华  
自朝鲜战争结束以来,韩国安全政治中一直面临着严重的安全困境问题。韩国认为,周边强国之间的均衡关系是韩国生存与繁荣的保障。从现实情况看,韩国的力量难以同周边大国中的任何一个进行抗衡,归根结底,只有在大国间的力量取得平衡并相互制约的前提下,韩国的活动范围才能得以扩大。所以,推动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的建立,维持当前的地区力量均衡,防止因为周边大国实力的强弱变化导致的地区秩序瓦解,对于韩国意义重大。冷战后,韩国所提出的东北亚多边安全战略构想无疑将对维持该地区长期和平发挥关键性作用,韩国也能从中获得可观的和平红利。但由于其内在缺陷,这一构想并不能一劳永逸地化解韩国长期所面临的安全困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江西元  江涛  
冷战结束后,东南亚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开始从这一地区适当收缩军事力量,同时积极谋求主导冷战后东南亚国际新秩序的形成与发展;东盟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和东盟各国面临的内部动乱和外部军事威胁的减少,使东盟对美国军事存在的依赖程度相对下降,并开始调整对外战略,接近中国,加强与中国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以保持美、日、中三国在东南亚的力量平衡。东盟还积极倡导、主持亚太地区集体安全对话,推行大东盟计划,把印支三国纳入东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