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5)
- 2023(999)
- 2022(966)
- 2021(1006)
- 2020(799)
- 2019(1783)
- 2018(1784)
- 2017(3225)
- 2016(1861)
- 2015(2244)
- 2014(2201)
- 2013(2254)
- 2012(2229)
- 2011(2175)
- 2010(2351)
- 2009(1921)
- 2008(1940)
- 2007(1602)
- 2006(1524)
- 2005(1331)
- 学科
- 济(6713)
- 经济(6706)
- 业(3706)
- 管理(3523)
- 学(3313)
- 企(2514)
- 企业(2514)
- 方法(2429)
- 数学(2068)
- 农(2032)
- 数学方法(2015)
- 中国(1921)
- 世界(1882)
- 财(1529)
- 贸(1523)
- 贸易(1522)
- 易(1469)
- 制(1397)
- 融(1382)
- 金融(1381)
- 农业(1279)
- 银(1216)
- 银行(1200)
- 问题(1173)
- 行(1153)
- 地方(1116)
- 世界经济(1037)
- 和(1022)
- 业经(1009)
- 环境(993)
- 机构
- 大学(28682)
- 学院(27984)
- 研究(14023)
- 科学(10347)
- 中国(10333)
- 济(9691)
- 经济(9468)
- 所(8685)
- 研究所(8059)
- 农(7859)
- 管理(7842)
- 京(7314)
- 理学(6627)
- 理学院(6424)
- 农业(6364)
- 管理学(6185)
- 管理学院(6108)
- 业大(5561)
- 中心(5513)
- 院(5246)
- 科学院(4959)
- 北京(4758)
- 室(4742)
- 江(4633)
- 范(4543)
- 师范(4480)
- 省(4379)
- 实验(4295)
- 财(4236)
- 实验室(4183)
共检索到460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清才,尚伟
冷战结束后,世界秩序发生重大变化。新的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但是,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持续不断,国际恐怖主义成为新的安全威胁,美国的新干涉主义政策成为新的战争形式。两大意识形态对抗支配国际关系的时代已经结束,国家利益重新置于外交政策的首要地位。经济全球化加深了国际相互依存关系,扩大了寻求共同利益和国际合作的基础,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和冲突。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在多极均衡基础上构建世界新秩序是现实的选择。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曹建增
冷战的结束、世界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革命的深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也改变了国家利益的内涵,并将深刻影响新霸权体制的建立。本文从新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以世界市场的全球化发展为基点,对新时期霸权体制——经济霸权主义的构建作一分析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屹东 彭志文
通常所谓"布雷顿森林体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直至20世纪70年代初,以国际协定所确立的法定国际货币制度,其主要特征是"双挂钩"的金汇兑本位制,即美元同黄金挂钩、其它主要货币同美元挂钩。广义上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则是指二战以来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罗悠真
冷战后世界经贸战日趋激烈罗悠真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一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新时期。尽管如此,世界并未太平,随之而起的经贸大战越演越烈。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区域集团之间以及集团内部各成员国之间矛盾重重,争吵不断,没有硝烟的战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亚锋 宿涛
析冷战后世界经济新格局对中国的影响孙亚锋,宿涛世界在这个世纪即将结束之前,进入了一个急速变化的时期。人们欣慰地看到:战后40多年来,那道横在“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德里亚海的的里雅斯特之间的铁幕”终于消失了。随之,世界仿佛进入了一个没有往日那种人为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晓燕
冷战后兴起的多边主义研究在经历了一个研究活跃期后就形成了制度主义和原则导向的二元分野,其中制度主义理论的繁荣迅速掩盖了其他分支的声音,并使多边主义研究本身都趋于沉寂。多边主义并非新事物,20世纪以来始终是与世界政治经济危机和秩序重建相伴相生的,危机破坏了旧的共识和世界秩序,秩序重建要基于新的共识,而多边主义的本质就是协商一致、达成共识。共识可能表现为具体的制度,也可能仅仅是模糊的原则。特朗普执政的四年间,美国背弃多边主义维持合作的前提,严重破坏了二战后国际关系和世界秩序的共识。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加剧的世界政治分裂危机后,国际社会寻求合作正在缓慢复苏。从拜登政府的相关主张来看,"伙伴关系"和气候议题是新特征,但是追求协商一致和达成共识的本质未变,因此多边主义仍将是重建世界秩序的基础。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阿米塔·阿查亚 周扬 彭宁楠
一、多元复合世界秩序在当今时代,所有国家,无论是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还是像中国这样处在崛起中的国家,都身处于同一世界秩序之中,且越来越多的新兴国家正在重新定义国际关系和世界秩序的含义。2014年我出版了《美国世界秩序的终结》一书英文版,这本书的中文版今年刚刚面世。该书是在特朗普当选之前出版的,因此我根本不知道也不敢想象他会当选美国总统。当时,我提到的"秩序"概念是指奥巴马时期美国主导的自由世界秩序,这一秩序在乔治·W·布什入侵伊拉克之后遭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孔元
身份政治是个新事物,它的新不仅限于在哲学和社会学意义上解释,还需要放在具体的历史进程中来理解。身份政治的历史针对性,在于它同构于世界秩序演变的过程之中。它产生于第三世界人民反抗白人殖民者的解放运动中,在冷战之后,又以文化多元主义的姿态,跻身于资本主义体制内,从革命政治蜕变为表演政治。普世主义和文化多元主义消解了白人文化,并最终引发他们的反抗,激发了白人身份政治的产生,并成为反全球化的新力量。
关键词:
身份政治 民族主义 全球化 认同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娟芳
刘易斯·汤普森·普雷斯顿(Lewis T·Preston),出身于贵族家庭,现年65岁。他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圣·保尔学校度过了青少年时代。二战爆发后,他参加了海军陆战队。1946年普雷斯顿进入哈佛大学攻读历史。1951年普雷斯顿从哈佛大学毕业后,进入摩根银行工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孔庆茵
伴随冷战的结束,旧秩序解体,什么样的新秩序才是最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 目前,国际社会主要存在着 3种世界秩序模式:单极霸权秩序、两极对抗秩序和多极均衡秩序。单极霸权秩序早已成为历史,这种模式与当今的世界多极化趋势相悖。在国家利益仍在国际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时代,两极对抗秩序也不具有现实可行性。因此,人类最终和最佳的选择只能是多极均衡秩序。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简军波
国际社会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术界对这场变局的根源探讨众说纷纭,对其前景的预测也各异其趣。本文在概括当今时代主要深刻变化的表征后,分析了大变局的根源在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权力结构的变迁,使处于该体系的核心力量通过作为其“上层建筑”的现代国际关系体系,部分抛弃自由主义而试图阻止体系内的权力变迁的持续,尤其表现为基于主权原则的开放交流日益被保护主义和大国间的地缘政治竞争和对抗意识所取代,从而导致时代巨变。未来世界秩序的前景取决于国际社会的共同选择。为结束国际社会大变局带来的混乱并重构一个更为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全球南方将承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通过非激进主义的方式改造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所依赖的新殖民主义,并促进开放性主权原则的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庞中英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周方银
中国文化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于稳定与秩序的追求,中国人有较强的"风险回避"的倾向。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在中国处于实力优势地位时建立的朝贡体制中有明确的体现。中国世界理念的第一个特征,是把建立秩序或确立有序状态置于效用函数中一个非常高的位置,之后,中国历史上追求实现的是一种等级间和谐的秩序。在操作层面上,实际存在的是一种对于体系内的行为体来说自由度很高、弹性很强的秩序安排。中国关于世界秩序的看法,也影响到中国对于国际责任的态度,并使其具有较强的理想主义色彩,在当前的国际背景下,这样的国际责任观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丁邦平
本文首先介绍了世界秩序模式规划理论,然后探讨了露丝·海霍教授根据这一理论对中国高等教育所作的预测,最后就海霍教授所提出的中国高等教育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沈觉人
一、冷战后世界经济贸易的特点战后长期形成的两极对峙的冷战局面,以苏联的解体而告终。不但政治形势出现新的变化,世界经济贸易形势,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原有的矛盾缓解,新的矛盾上升。1.西方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进一步明显,竞争加剧。世界政经格局中,多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