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87)
2023(11857)
2022(10461)
2021(9898)
2020(8267)
2019(18994)
2018(18957)
2017(36461)
2016(20043)
2015(22372)
2014(22290)
2013(22120)
2012(20278)
2011(18198)
2010(17954)
2009(15979)
2008(15486)
2007(13285)
2006(11278)
2005(9718)
作者
(59846)
(49913)
(49444)
(47193)
(31667)
(24189)
(22371)
(19645)
(18889)
(17670)
(17114)
(16886)
(15935)
(15700)
(15514)
(15303)
(15173)
(14732)
(14228)
(14197)
(12582)
(12143)
(12138)
(11243)
(11182)
(11174)
(10943)
(10932)
(9995)
(9911)
学科
(74142)
经济(74058)
管理(53531)
(51528)
(42547)
企业(42547)
方法(35658)
数学(30858)
数学方法(30488)
(21345)
(19770)
(18300)
中国(18164)
地方(16478)
业经(16162)
农业(13441)
(13433)
贸易(13425)
(13004)
(12734)
理论(12722)
(12462)
环境(12390)
技术(12235)
(12124)
财务(12064)
财务管理(12046)
企业财务(11481)
(10587)
银行(10522)
机构
大学(280529)
学院(278671)
管理(109231)
(102273)
经济(99883)
研究(97341)
理学(95564)
理学院(94366)
管理学(92506)
管理学院(92008)
中国(69347)
科学(66664)
(60625)
(52003)
(50584)
业大(47639)
研究所(47051)
(45660)
中心(43381)
农业(41180)
(39267)
北京(38118)
(37687)
财经(37555)
师范(37257)
(36020)
(34285)
(32325)
师范大学(30480)
技术(30384)
基金
项目(203871)
科学(158579)
基金(147522)
研究(141962)
(132034)
国家(131024)
科学基金(110659)
社会(86358)
社会科(81700)
社会科学(81679)
基金项目(79699)
(79277)
自然(76317)
自然科(74473)
自然科学(74454)
自然科学基金(73075)
(68361)
教育(64099)
资助(60573)
编号(56917)
重点(46529)
成果(45103)
(43770)
(43089)
(41832)
科研(40055)
计划(39756)
课题(39138)
创新(39094)
大学(36854)
期刊
(106065)
经济(106065)
研究(77018)
学报(53407)
中国(48514)
科学(47658)
(45914)
大学(38686)
管理(37524)
学学(36807)
(32659)
农业(32249)
教育(28834)
技术(21788)
(19658)
金融(19658)
业经(17360)
财经(17173)
(17079)
经济研究(16682)
科技(15132)
资源(15067)
图书(14637)
(14481)
业大(14403)
(14167)
林业(13967)
问题(13849)
理论(13353)
实践(12497)
共检索到388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江  刘仁林  叶晓燕  朱艳  
对江西莲花县冶铅区的植被变化和残留植物中耐铅性较高的植物的耐铅性特征研究表明:(1)耐铅性较强的植物是:夹竹桃、大青、商陆;(2)木本植物茎的韧皮部富铅最高,草本植物的叶和茎次之。不同器官富集铅的能力是:大青为茎韧皮部>根>叶>茎木质部;夹竹桃为茎韧皮部>根>茎木质部>叶。这两个树种的茎木质部和根的富铅性差异明显。夹竹桃的富铅速率在生长期前4个月最快。(3)冶铅区的铅污染主要分布在0~10 cm土层,很容易通过地表径流扩大污染范围,因此,在冶铅区污染严重的地段进行植被恢复时,应辅以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同时采用须根系植物或扦插苗造林(侧根多,吸收面积增大),适当配置草本植物,这样有利于提高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林静  杨万勤  张健  简毅  王奥  周利强  
【目的】研究丘陵平原区主要植物的农药含量,揭示区内植物农药残留特征,初步筛选吸收农药能力较强的植物和农药含量较少的植物,为该区农林业生产布局及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前期调查和区内土壤中农药残留状况,确定93个样点,采集215个植物样品,植物种类43个,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其农药含量,分析农药残留特性,筛选农药含量高和含量低的植物。【结果】有机氯农药(OCP)含量高的植物有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149.30μg.kg-1)、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112.99μg.kg-1)、蕉芋(Canna edulis)(88.18...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成志  尚鹤  姚斌  于成志  梁景森  胡希优  
通过实地调查取样,分析了辽宁省铁岭柴河铅锌尾矿库内受尾矿污染的土壤重金属含量,以及生长于其上的9种植物对Cu、Cd、Pb和Zn的吸收和富集能力。结果表明,Zn在小叶杨和刺玫蔷薇体内的含量较高;Cd在小叶杨和白莲蒿体内积累较多;而Pb在绣球绣线菊和华北蓝盆花中积累较多。但各种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均未达到超富集植物的要求,需采取综合农艺措施进行铅锌尾矿库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重建工作。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薄伟  王松  王晋  康红梅  刘琛彬  
采用营养液水培法,研究了1 200 mg·L~(-1)铅(Pb)胁迫20 d后4种常见水生鸢尾属(Iris)植物[西伯利亚鸢尾(I. sibirica)、花菖蒲(Iris ensata var. hortensis)、黄菖蒲(I. pseudacorus)和玉蝉花(I. ensata)]生长指标及生理指标的变化,综合评价4种植物的耐Pb能力。结果显示:Pb胁迫下,不同水生鸢尾的受害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丙二醛(MDA)含量胁迫指数为125.39%~748.00%,可溶性蛋白(SP)、脯氨酸(Pro)含量的胁迫指数分别在104.77%~143.99%、77.49%~340.2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胁迫指数分别在57.61%~106.15%、26.85%~97.11%。其中,花菖蒲的受损程度最轻,且Pb富集量和富集系数、转运系数最大。主成分分析将12个单项指标归纳成生长状况因子、伤害程度因子和耐Pb能力因子3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贡献率较高,达55.02%,其中叶长(LL)、叶宽(LW)、根鲜质量(RFW)、茎叶鲜质量(SFW)、根干质量(RDW) 5个单项指标载荷较高,表明这些指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水生鸢尾的耐Pb能力。12个耐Pb指标的隶属函数值和综合得分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花菖蒲和西伯利亚鸢尾隶属函数值较大,综合得分较高。4种水生鸢尾耐Pb能力排序依次为花菖蒲>西伯利亚鸢尾>黄菖蒲>玉蝉花。综上分析认为,花菖蒲和西伯利亚鸢尾表现出较强耐Pb和Pb富集、转运能力,可用于Pb污染水体的植物修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维   陈永华   杜露   柳俊  
近年来,木本植物因生物量大、根系发达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重金属尾矿修复。其中,夹竹桃、栾树、泡桐等品种在铅锌胁迫下,表现出较好的抗性和富集效果。但其对矿渣根际环境的具体影响尚有待明确。本研究取湖南省郴州市某铅锌矿区的矿渣为实验基质,以100%矿渣(CK组)和90%矿渣+5%蘑菇渣+5%碳酸钙(S0组)为对照组;S0组基础上分别种植夹竹桃、栾树、泡桐(S1组)为实验组。通过比较基质的理化性质、有效态Pb和Zn、挥发性有机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等指标差异,探究木本耐性植物在铅锌胁迫下的根际环境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改良条件下,三种植物能通过基质pH、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速效氮和有效磷等指标,调节矿渣基质酸碱平衡,从而提高基质持水保肥力。有效态Pb、Zn含量分别下降了16.29%~36.50%和24.50%~47.33%。此外,酯类和酚类等有机化合物种类丰度增加。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减少,拟杆菌门、放线菌门、慢生根瘤菌属相对丰度增加。综上,改良条件下种植木本植物,改变了基质的理化性质、有机物丰度种类、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降低了矿渣Pb和Zn的生物有效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旭旭  黄鑫浩  胡丰姣  朱凡  梁惠子  王仁杰  楚晶晶  朱雅荃  
采用人工控制方法,研究4种木本植物榉树、毛红椿、栾树、木荷在不同浓度的Pb、Zn处理下体内重金属的分布与累积情况及叶片对养分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4种木本植物对Pb的最大累积量分别为769.14、468.60、419.88、1 098.15 mg·kg~(-1),表现为:木荷>榉树>毛红椿>栾树,转运系数均小于1,地上部分富集系数表现为:毛红椿>木荷>栾树>榉树,根系富集系数表现为:木荷>毛红椿>榉树>栾树。榉树、毛红椿、栾树对Zn的最大累积量分别为144.83、154.96、166.23 mg·kg-1,低Zn浓度处理下,榉树、毛红椿、栾树中Zn主要累积在根系。重金属Pb、Zn对植物叶片的K、Ca吸收存在促进作用,对Fe存在抑制作用。榉树、栾树、毛红椿、木荷在Pb处理下均表现出较好的富集与转运能力,然而毛红椿、栾树、木荷耐Zn能力较差,榉树耐Zn能力最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施雯  魏远  顾红波  朱建林  李小明  江泽平  
通过研究浙江温州某制革区土壤与植物重金属含量及其与土壤污染之间的关系,初步筛选了适合于土壤铬污染生态修复的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共记录25种高等植物,分属13科。主要优势物种有:狗牙根、灰绿藜、藿香蓟、牛蘩缕、牛筋草、蔊菜、反枝苋和四季竹。狗牙根、灰绿藜、牛筋草、蔊菜和反枝苋宜作为Cr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的先锋植物。污染区Cr耐性植物地上部分的Cr含量为110.26 774.05 mg·kg-1,平均值为280.95 mg·kg-1;根部Cr含量为774.05 2 334.56 mg·kg-1,平均值为1 229.75 mg·kg-1。狗牙根积累的Cr含量最高,地上部分与根分别为774.05、2 33...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付广义  邱亚群  宋博宇  赵媛媛  许友泽  钟宇  成应向  
采集并测定东江湖典型铅锌渣堆场优势植物及其根系土壤重金属含量,研究了植物对重金属富集和转运的能力。结果表明:1)臭牡丹、盐肤木、马尾松、芒萁、木姜子、枫树、桂花树、木荷和红叶石楠等9种优势植物体内重金属Pb、Cd和As含量均高于一般植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正常含量(Pb 0.1~41.7 mg/kg,As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洪晓  卢琦  吴波  罗天祥  杨恒华  
以 195 8年以来青海省沙珠玉治沙站流沙治理实验为基础 ,研究了高寒沙区植被人工修复过程中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 :人工治理初期沙地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_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不断增大 ,并逐渐达到最大值 ;但是随着恢复的继续进行 ,赖草会逐渐占据优势 ,上述三项指数降低。设置人工沙障后削弱了沙丘表面风沙活动对植物定居的不良影响 ,促进植物物种顺利定居并启动植被的恢复重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辰琛  张丽娟  吉艳芝  王珏  巨晓棠  
【目的】探讨植物种类与种植制度消减土壤剖面累积硝态氮的效果。【方法】以华北平原潮褐土硝态氮高累积粮田为对象,设置作物、牧草、林木及休闲田间小区试验,采集测定土壤、植株及根系样品,分析几种植物栽培体系消减效果。【结果】(1)牧草单作或间作的地上生物量和吸氮量随种植年限增加明显递增,且种植2年后累积显著高于农作物轮作及生草休闲;杨树虽具有极大的生物量,但对氮素吸收在修复次年显著降低,明显低于牧草单作或间作,接近作物轮作和生草休闲。(2)0—200 cm土层硝态氮消减量呈现出杨树<生草休闲<苜蓿、苜蓿+无芒雀麦和作物轮作<苇状羊茅。(3)杨树根区及深层累积硝态氮具有强烈向下淋洗趋势,分别在80—1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金倩  杨远祥  朱雪梅  
本文通过野外采样分析法,对四川省汉源县普陀山铅锌矿区优势植物的铅、锌富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本研究区中优势植物隶属5科7种,均为草本植物。细叶芨芨草、狗牙根、野草莓、川滇茜草、指叶凤尾蕨和蜈蚣草等6种优势植物地上部分的铅含量在8.99~49.81 mg.kg-1,锌含量在55.86~72.36 mg.kg-1。小鳞苔草对铅、锌积累量达最大,其地上部分对铅和锌平均含量分别为358.47和76.33 mg.kg-1,对铅、锌转运系数分别为1.39和0.93,铅、锌生物富集系数分别为11.79和1.78。因此小鳞苔草是一种铅富集植物,可望作为铅锌矿区植物修复的一种新材料。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运湘  廖柏寒  王志坤  
利用超积累植物来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是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植物修复技术.综述了超积累植物的富集特征、耐性机理和应用前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付雄略  陈永华  刘文胜  陈展祥  张倩妮  
本研究以衡阳市某铅锌矿尾矿区为样地,首先选取了10个样方,进行多样性统计,然后,选取样地中长势良好且具有多度和频度优势的植物分析重金属的富集性。研究结果表明:(1)样地内共出现植物15科41种,多为草本植物,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为优势植物,两者占草本种数的60%。(2)采样地植物种类较为稀少,群落组成结构单一,物种多样性水平不高,生态较为脆弱,其中,各样方中样方四的植物多样性最佳,丰富度指数R,均匀度指数E以及多样性指数H均为最高,也仅分别为2.299、0.724、1.813。(3)3个采样点中不同深度土壤中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相君  冯冲凌  吴晓芙  冀泽华  张爽  李刘刚  
以辣椒的根际菌群为研究对象,通过纯培养的正交试验对比分析有机菌肥改良前后根际菌群去除铅锌能力及特性的差异,同时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对根际菌群的16S rRNA基因V4区域进行测序,分析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菌肥提高了可培养根际菌群去除铅、锌的能力,去除率增量最大分别可达40.2%、12.7%。同时,菌群去除铅的最佳培养条件发生了改变,铅锌浓度和培养基类型对铅去除率影响的显著性有所提高。有机菌肥对锌去除率的影响在试验分析中体现不明显。培养基种类是影响菌群去除铅锌的最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雁  苏雪痕  彭镇华  
植物为适应荫蔽的环境 ,导致在叶片形态、解剖构造、叶绿体结构与运动、光合色素含量及光量子产额、光合作用单位、电子传递等方面产生变化或特化 ,以保证在弱光量子照射条件下仍能充分利用光能 ,维持生长所需的能量平衡 ,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