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90)
2023(16297)
2022(14055)
2021(13202)
2020(11074)
2019(25205)
2018(25031)
2017(47890)
2016(26317)
2015(29257)
2014(29329)
2013(28521)
2012(26395)
2011(23803)
2010(23786)
2009(21657)
2008(20965)
2007(18459)
2006(16197)
2005(14028)
作者
(78020)
(64904)
(64143)
(61046)
(41128)
(30977)
(29166)
(25507)
(24692)
(23014)
(21858)
(21766)
(20684)
(20420)
(20155)
(19864)
(19672)
(19452)
(18580)
(18464)
(16397)
(15862)
(15747)
(14775)
(14592)
(14417)
(14406)
(14121)
(13064)
(12885)
学科
(97920)
经济(97796)
管理(75981)
(70344)
(57542)
企业(57542)
方法(43293)
数学(37411)
数学方法(36950)
(28899)
(27365)
中国(26368)
(23272)
业经(21999)
(20214)
地方(19861)
(19135)
贸易(19128)
农业(19125)
(18553)
理论(17337)
技术(16180)
(16117)
(16054)
财务(16039)
财务管理(16011)
银行(15982)
(15461)
环境(15454)
(15240)
机构
大学(368983)
学院(368675)
管理(144155)
(142441)
经济(139179)
研究(126494)
理学(125183)
理学院(123741)
管理学(121431)
管理学院(120793)
中国(92404)
科学(81367)
(78539)
(69353)
(65597)
(64527)
业大(60750)
研究所(59257)
中心(57205)
农业(54691)
(54336)
财经(52247)
北京(49249)
(48532)
师范(47833)
(47608)
(46211)
(43595)
经济学(41278)
技术(41040)
基金
项目(257952)
科学(200454)
基金(185154)
研究(184731)
(163998)
国家(162621)
科学基金(137830)
社会(113617)
社会科(107468)
社会科学(107441)
(101554)
基金项目(98596)
自然(92149)
自然科(89974)
自然科学(89945)
自然科学基金(88326)
(86085)
教育(85596)
资助(75983)
编号(75508)
成果(61218)
重点(57923)
(56001)
(54458)
(53488)
课题(52758)
创新(49877)
科研(49613)
计划(47952)
大学(47923)
期刊
(154232)
经济(154232)
研究(105200)
中国(69863)
学报(65511)
(62788)
科学(56955)
管理(52896)
大学(48431)
(48365)
学学(45841)
教育(43361)
农业(42749)
技术(32360)
(31630)
金融(31630)
业经(26771)
财经(24678)
经济研究(24571)
(21462)
(21061)
问题(20164)
科技(19086)
(18548)
图书(18460)
业大(17555)
理论(16928)
技术经济(16534)
商业(16026)
现代(15712)
共检索到5338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郑君君  蔡明  李诚志  邵聪  
本文基于解释水平理论的观点探讨了决策框架与心理距离对个体间合作行为的影响。通过采取2(给予型框架、索取型框架)×2(心理距离近、远)的实验设计以及方差分析的实证方法,探讨了决策框架、心理距离对合作行为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了心理距离对框架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决策框架与心理距离均会影响个体间合作行为:给予型框架比索取型框架更有利于合作的产生;且个体在心理距离越近时的合作意愿更高。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心理距离会对框架效应产生影响,心理距离越远,框架效应越显著。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郑君君  蔡明  李诚志  邵聪  
本文基于解释水平理论的观点探讨了决策框架与心理距离对个体间合作行为的影响。通过采取2(给予型框架、索取型框架)×2(心理距离近、远)的实验设计以及方差分析的实证方法,探讨了决策框架、心理距离对合作行为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了心理距离对框架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决策框架与心理距离均会影响个体间合作行为:给予型框架比索取型框架更有利于合作的产生;且个体在心理距离越近时的合作意愿更高。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心理距离会对框架效应产生影响,心理距离越远,框架效应越显著。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车诚  马万祺  曹松峰  
电子商务的发展逐步消弭了空间距离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但心理距离中的时间距离和社会距离对消费者购买风险决策的框架效应仍需探讨。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构建网购决策框架效应模型,本文分析、总结不同时间距离和社会距离情境对消费者网购决策的框架效应,以期对相关企业的营销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宋之杰  李晶晶  石蕊  王昕  
本文分析了在风险决策的基础上,引入了时间压力、时间距离和人格变量,研究了这些变量对风险决策框架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时间压力与时间距离对风险决策框架效应影响显著;人格中的外倾内倾维度与时间压力的交互作用对风险决策框架效应影响显著;感觉直觉维度与时间距离的交互作用对风险决策框架效应影响显著。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锋  邹鹏  于渤  
现有产品体验局限于对产品质量的感知,忽视了体验过程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认知和行为。本文基于建构层次理论(Construal level theory),在产品体验过程中融入影响消费者认知框架的方法,检验心理距离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采用自然实验方法,以产品信息不对称性为调节变量,探究产品体验在不同产品类型、不同感知可能性条件下对购买行为的影响差异。结果显示:在购买信用型产品时,当消费者感知获得产品体验机会可能性小时,更可能购买合意性(desirability)高、可得性(feasibility)低的产品;当消费者感知获得产品体验机会可能性大时,更可能购买合意性低、可得性高的产品;心理距离没有对消...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耀伟  
大量有关个体决策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个体判断及风险和不确定条件下的个体选择行为。通过广泛的实验分析,研究者发现了大量不同于传统理性预期模式的个体决策行为特征,如随机错觉、同比率效应、偏好颠倒、禀赋效应及确定性效应等。人们应用简化的程序或“启发式方法”,而这容易导致在解决问题、判断和选择中的系统性误差(偏离)。本文对个体决策行为理论及其实验研究进行了评述,对预期效用模型及个体偏好理性的公理化假定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今后经济学在行为研究层面的潜在方向。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华容  王晓轩  黄漫宇  
本文分析了心理距离的七个维度,也即语言差异、宗教信仰差异、文化距离、产业发展差异、政治体系差异、教育水平差异和地理距离影响OFDI区位选择的传导机制,并运用2004—2013年中国OFDI的主要数据,在心理距离、心理距离的七个维度以及根据OFDI动机所确定的三个控制变量回归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在心理距离的七个维度中,对于中国OFDI区位选择影响程度最大的为语言差异,其次为政治体系差异,文化距离最小。克服语言差异与政治体系差异所带来的障碍成为中国跨国企业对外投资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而产业发展差异与中国OFDI存在正向线性关系,反映了中国OFDI过程中寻求战略资产已经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胡琴芳  李想  唐未兵  
在供应链企业间合作创新项目中,隐性的认知距离和社会距离作为影响合作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日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以城市轨道交通产业供应链的数据为基础,实证研究了供应链企业间的认知距离和社会距离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供应链企业间的认知距离、社会距离对新产品创新性具有正向影响,而对新产品开发速度具有负向影响;新产品创新性对合作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而新产品开发速度对合作创新绩效具有负向影响;新产品创新性和新产品开发速度在供应链企业间认知距离、社会距离影响合作创新绩效的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洋  陈艳  熊洛奕  罗明志  邱一崎  
入境旅游在旅游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而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相对滞后,甚至影响到我国服务贸易的高质量发展。旅游具有异地性特征,现有研究往往从文化距离、行政距离、地理距离或经济距离等单一距离开展研究。然而,多种距离同时影响游客决策,单一距离模型降低了距离因素的解释力,同时纳入模型又会造成共线性问题,导致现有研究结论间存在矛盾,阻碍理论发展与应用。Ghemawat提出的国家距离框架基于多种距离形成评价总体国家距离的综合国家距离,得到普遍认可。文章基于国家距离框架,整合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官方数据、双边地理距离数据库、世界经济论坛等相关数据,形成2006—2018年我国55个客源国入境旅游的平衡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综合国家距离对入境游客量的主效应、非线性影响,以及客源国互联网使用率的调节作用,得到如下结论:(1)综合国家距离是影响我国入境游客量的显著变量,距离对入境游的影响是文化距离、行政距离、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的复合效应;(2)综合国家距离与入境游客量之间呈正U形关系,综合国家距离可以是入境旅游的阻碍因素,也可以是促进因素,入境游客量随着综合国家距离增加而先减少后增加;(3)客源国互联网使用率没有弱化综合国家距离的影响,反而产生极化作用,极化了综合国家距离在拐点左侧的负影响和在拐点右侧的正影响。以上发现的主要价值为:(1)增进了对距离因素在国际旅游中作用的理解,提出影响入境游客量的综合国家距离变量;(2)识别出综合国家距离与入境游客量呈现正U形关系,证实综合国家距离是细分客源国市场的新变量;(3)揭示出客源国互联网使用率对综合国家距离产生的极化效应,突出了我国采用互联网传播目的地形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阳长征  
[目的/意义]为了探索社交网络中危机信息时间距离对用户行为框架的影响,基于动态及差异比较的视角,对信息分享行为时间距离的时滞特征及脉冲扰动进行了研究。[方法/过程]以新浪微博作为社交网络平台研究样本,选取了2010—2018年间所发生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66个危机事件作为危机信息样本来源,运用官方API及网络爬虫法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采用向量自回归(VAR)及状态空间模型等研究方法,并借助Stata14.0及Eviews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信息时间距离对转发行为及评论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且存在差异性。其中,对转发行为的影响于滞后1阶至7阶内较为明显,其后逐渐减弱;对评论行为的影响于滞后1阶至4阶内较为明显,其后快速下降。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指出了研究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甜甜  胡培  
文章构建了心理距离(社交距离、时间距离)对消费者在线购买决策行为影响的层级分析框架。通过考察态度、信任和情绪实验范式中时间距离、社会距离与在线购买决策行为解释水平的一致性心理机制,分析社交距离、时间距离对消费者在线购买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心理距离中的社交距离和时间距离与解释水平一致或匹配时,与消费者的态度、信任及情绪密切正相关,是影响消费者唤起、购物愉悦性、购买动机的主要因素。较近的心理距离产生活力唤起,产生购物愉悦性;较远的心理距离产生紧张唤起,产生风险知觉,降低消费情绪。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胡琴芳  张慧  
本文以2012―2019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大客户的地理距离对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客户地理距离越远,企业越会选择低负债的资本结构。进一步分析表明,对于非国有企业、相对议价能力较弱的企业、耐用品行业企业以及非粘性大客户的企业来说,大客户地理距离与企业资本结构的负相关关系更强。本文不仅从供应链视角丰富了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以及大客户地理距离的经济后果相关研究,也为企业管理供应链相关风险、制定更加合理的资本结构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井辉  
组织中的领导因素在促进员工建言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员工所感知到的领导距离对其建言行为有何影响?本文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并通过对160名员工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员工感知的权力距离对促进性建言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感知的社会距离对抑制性建言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心理安全感在感知的权力距离与促进性建言之间、感知的权力距离和抑制性建言之间有显著的中介效应。这一结论为促进和改进中国情境下的员工建言行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井辉  
组织中的领导因素在促进员工建言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员工所感知到的领导距离对其建言行为有何影响?本文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并通过对160名员工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员工感知的权力距离对促进性建言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感知的社会距离对抑制性建言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心理安全感在感知的权力距离与促进性建言之间、感知的权力距离和抑制性建言之间有显著的中介效应。这一结论为促进和改进中国情境下的员工建言行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林安  
影响决策的因素很多。哪些才是我们应该着重关注的呢?究竟是什么在掌控着决策的方向?本文从决策群体中的个体行为入手,深入分析了群体与个体间的影响关系以及决策形成的潜在机制,探讨性地提出主导个体是决策决定因素的观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