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04)
2023(15322)
2022(12634)
2021(11776)
2020(10012)
2019(22566)
2018(22063)
2017(43737)
2016(23017)
2015(25312)
2014(24902)
2013(24229)
2012(21825)
2011(19243)
2010(19222)
2009(17883)
2008(17632)
2007(15435)
2006(13302)
2005(11910)
作者
(60744)
(50768)
(50479)
(48090)
(32514)
(24066)
(22945)
(19718)
(19203)
(18089)
(17084)
(17079)
(15899)
(15820)
(15738)
(15609)
(15236)
(14735)
(14667)
(14550)
(12345)
(12230)
(12177)
(11725)
(11429)
(11310)
(11020)
(11016)
(9897)
(9884)
学科
(98133)
(97631)
经济(97524)
(87140)
企业(87140)
管理(84003)
方法(46969)
数学(38404)
数学方法(37969)
(33573)
(31376)
业经(31234)
(24465)
财务(24423)
财务管理(24390)
中国(23927)
企业财务(23166)
农业(22058)
(21225)
技术(19532)
(19363)
(18017)
贸易(18006)
(17586)
(17095)
理论(17028)
(16319)
(16199)
银行(16190)
地方(15540)
机构
学院(321297)
大学(313854)
(140513)
经济(138028)
管理(137679)
理学(118695)
理学院(117722)
管理学(116163)
管理学院(115555)
研究(92544)
中国(78397)
(69052)
(62333)
财经(54848)
科学(51105)
(50051)
(47876)
(46385)
中心(45877)
经济学(43042)
(42694)
业大(42191)
财经大学(40843)
经济学院(39148)
商学(38249)
研究所(38036)
北京(37981)
商学院(37887)
(37429)
经济管理(36537)
基金
项目(214288)
科学(173676)
研究(160913)
基金(160512)
(136137)
国家(134916)
科学基金(121089)
社会(106980)
社会科(101776)
社会科学(101752)
基金项目(84672)
(83413)
自然(77194)
自然科(75581)
自然科学(75567)
自然科学基金(74290)
教育(73695)
(68380)
资助(65314)
编号(64596)
成果(50110)
(48738)
(47758)
重点(46645)
(45298)
国家社会(44830)
创新(43878)
人文(43367)
教育部(43269)
(43204)
期刊
(152571)
经济(152571)
研究(92579)
(56649)
中国(55253)
管理(55137)
(43153)
科学(39267)
学报(37410)
(35893)
金融(35893)
大学(31047)
技术(30554)
学学(29773)
农业(29652)
业经(27746)
财经(27136)
教育(24903)
经济研究(24110)
(23358)
问题(19585)
技术经济(18217)
(17515)
财会(16835)
现代(16160)
(15790)
商业(15612)
统计(15569)
(15300)
理论(14988)
共检索到4679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文贵  
大量研究认为,决策权集中会弱化董事会的监督效果而不利于企业良好发展,但近年来中国上市公司采取集权配置的比例却呈逐步上升趋势。对此,从企业风险承担的视角出发,以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和检验决策权集中的激励效应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决策权集中对企业研发支出和资本投资等风险性投资活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同时,集权企业比分权企业拥有更多的专利数量和更高的专利授权比例。在Heckman两阶段回归、PSM配对样本以及适当变更衡量指标等稳健性检验中,上述结论始终成立。研究为决策权集中的激励效应和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实证证据,也为企业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内部治理机制带来现实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积田  袁绍凯  
本文以2013—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年度数据作为样本,实证分析了管理者能力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管理者能力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风险承担在管理者能力影响企业创新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且股权激励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能够通过增强风险承担水平弱化管理者能力对企业创新的抑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冷雪蕊  陈鹏程  林璐璐  
以我国A股市场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股权激励及其契约要素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激励的实施显著促进企业风险承担,且业绩激励效应和风险激励效应均是这一正向影响的驱动机制。就股权激励契约要素而言:(1)总体上股票期权模式比限制性股票模式更能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定向发行比回购式的股票来源促进企业风险承担的作用更显著;(2)激励力度越大,股权激励对企业风险承担提升的作用越大,价格折扣越大,股权激励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越强;(3)业绩考核条件越高,股权激励对企业风险承担抑制作用越强,但行权期限与企业风险承担的关系并不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股权激励促进企业风险承担的具体形式表现为现金持有水平的降低、研发投入水平的提高及并购活动的活跃,且股权激励的风险承担提升作用主要体现在市场竞争程度低、非国有企业以及管理层短视程度高的企业样本中。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洪辉  章琳一  
本文以2003—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晋升激励是否影响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同时,考虑不同产权下的职位晋升对风险承担的激励效应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晋升激励能够提高风险承担水平,但这一激励效应仅存在于民营企业当中,国有企业的晋升激励对风险承担没有显著性影响;(2)对于风险承担,股权激励、薪酬激励均不能对其产生显著性影响,只有晋升激励具有有效性;(3)当国有企业民营化时,晋升激励仍然能够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4)央企的风险承担水平要比地方国有企业高。本文丰富了晋升激励研究,同时,对于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石琦  肖淑芳  吴佳颖  
创新是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如何激励企业创新已成为当今重要的研究议题。为此,本文以2006-2016年实施的302份股票期权方案为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模型得出如下结论 :(1)实施股票期权能够促进企业创新产出。(2)风险承担效应是股票期权激励企业创新产生的主要内在机制。(3)非高管授予比例较大、授予范围较小、激励期限较长、行权比例递增、价内程度较低、行权业绩考核相对宽松时,能够更好地发挥股票期权的风险承担效应,增加激励对象承担风险的意愿,从而提升企业创新产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上市公司选择是否实施股票期权及如何设计股票期权方案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泽将   高雅萍   雷玲  
行业锦标赛激励在中国资本市场是否有效值得关注。文章选择2009—2019年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企业风险承担视角对这一问题加以检验。研究发现:行业锦标赛激励能够显著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表现为行业锦标赛激励强度越大,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越高;行业锦标赛激励对企业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在经理人市场有效程度较高、CEO过度自信以及CEO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企业样本中更为明显,而产权性质削弱了行业锦标赛激励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行业锦标赛激励增强了投资意愿、提高了研发支出,以上构成了行业锦标赛激励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作用机制;经济后果检验表明,行业锦标赛激励显著提升了企业业绩。文章以风险承担作为切入点,明晰了行业锦标赛激励在公司治理中的情境特征和作用机制,为新兴资本市场行业锦标赛激励有效性研究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夏子航  马忠  陈登彪  
区别于现有研究从上市公司合并整体视角考察债务契约的治理效应,本研究从企业风险承担视角考察了母子公司债务分布的治理效应。理论上,母子公司的债务分布可以通过约束过度投资和缓和投资不足两个路径影响合并整体的风险承担水平。研究发现,过度投资或者投资不足均加剧了公司的风险承担水平;对于经营业务主要分布在子公司的上市公司,增加子公司的借款比重明显降低了合并整体的风险承担水平,主要原因在于子公司债务约束了公司的低效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债务分布对风险承担的影响路径虽然包括抑制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但针对我国国有企业前者更为明显,民营企业则是通过后一路径发挥影响。本研究揭示,债务的治理效应除受总体债务水平、债务...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辛金国  张梅  沈芊男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风险承担水平已成为家族企业持续生存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社会情感财富的分析视角,运用实证方法研究我国上市家族企业控制权、薪酬激励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家族企业现金流权提高会降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两权分离度、金字塔层级增加会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货币薪酬激励和高管持股激励会调节家族控制权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因此,保持适度的两权分离可以防止控制权不合理而带来过高的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同时实行长短期结合的薪酬激励有利于将家族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为家族企业的持续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宗宇  史心怡  
为探究高管股权激励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机理及其作用路径,本文引入风险承担这一中介变量,选取2010—2017年沪深A股所有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对高管实施股权激励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研发投入力度;股权激励的实施能够有效缓解高管的风险规避倾向,提升高管的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风险承担在高管股权激励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机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丰富了高管股权激励、风险承担与企业研发投入三者之间关系分析与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建祥  李秉祥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中代理人风险规避与风险追逐假说,探讨经理管理防御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之间的影响机理和关系,考察股权激励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经理管理防御程度越强,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越低,说明经理人为了保持自身职位和个人利益最大化,表现出更多的风险规避行为;管理层股权激励程度与公司风险承担水平正相关;管理层股权激励对经理管理防御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股权激励能激励经理人选择更多风险承担行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建祥  李秉祥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中代理人风险规避与风险追逐假说,探讨经理管理防御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之间的影响机理和关系,考察股权激励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经理管理防御程度越强,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越低,说明经理人为了保持自身职位和个人利益最大化,表现出更多的风险规避行为;管理层股权激励程度与公司风险承担水平正相关;管理层股权激励对经理管理防御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股权激励能激励经理人选择更多风险承担行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朔  刘晓晖  徐可  
从激励视角研究劳动保护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发现:随着劳动保护的加强,劳动密集型企业风险承担水平降低;这种负面影响在高管持股水平较低、高管内部薪酬差距较小、高管—员工薪酬差距较小的企业中更明显;这种负面影响在高管薪酬较低、普通员工工资较高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中更明显。研究表明,劳动保护虽然加强了对员工利益的保护,但不利于激励,这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产生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在民营企业中。因此,企业需要在保护员工利益的基础上,辅之以其他激励手段,从而抵御劳动保护产生的不利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一婕   强国令   徐会杰  
基于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观”和“自利观”,选取2008—2022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关系及其产生的机制。研究发现:员工持股计划实施显著提升了企业风险承担,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并且,这一正向影响会因股权性质、管理层激励程度以及劳动力依赖程度等条件的不同,对企业风险承担产生差异化影响。文章证实了员工持股计划符合“激励观”而非“自利观”,这对深化员工持股计划的后续部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林钟高  李帽帽  
本文以2010-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晋升压力这一隐性激励机制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高管晋升压力的加大削弱激励机制的效果,企业风险承担能力与意愿下降,而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能够有效减弱由于晋升压力过大导致的风险承担不足的行为,促进企业风险承担。研究表明,高管晋升压力过大不利于激励管理层的风险承担,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调节激励效应中的失灵现象。因此,企业既要重视隐性激励机制的适度性,更要重视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确保适度的风险承担对企业价值增值和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贡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谭跃  汪伶洁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活动日益频繁,随之而来的商誉资产急剧增长并不断累积,商誉泡沫逐渐成为资本市场研究中广泛讨论的话题。以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超额商誉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超额商誉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薪酬激励对二者之间的负向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且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中。文章不仅丰富了超额商誉与企业风险承担领域的相关研究,同时研究结论也为上市公司并购决策和投资者等资本市场参与者更好地理解商誉泡沫带来的经济后果以及高管薪酬激励体制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