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28)
2023(17895)
2022(15156)
2021(13931)
2020(11622)
2019(26241)
2018(25744)
2017(49666)
2016(26485)
2015(29334)
2014(29205)
2013(28847)
2012(26654)
2011(24053)
2010(24006)
2009(22457)
2008(21806)
2007(19107)
2006(17104)
2005(15873)
作者
(73237)
(61199)
(60837)
(58091)
(39037)
(29026)
(27636)
(23845)
(23368)
(21792)
(21081)
(20665)
(19625)
(19458)
(19109)
(18997)
(18148)
(17548)
(17523)
(17506)
(15495)
(14845)
(14752)
(14294)
(13850)
(13820)
(13412)
(13252)
(12261)
(11954)
学科
(124034)
经济(123889)
管理(80318)
(71805)
(58880)
企业(58880)
方法(45475)
数学(39724)
数学方法(39261)
中国(33831)
(33731)
地方(30984)
(30147)
业经(26558)
(24473)
(22085)
(22023)
税收(20551)
(20372)
农业(20348)
(19248)
金融(19244)
(19226)
贸易(19213)
(18987)
银行(18969)
环境(18649)
(18538)
(18257)
(18120)
机构
学院(370689)
大学(369872)
(162972)
经济(159824)
管理(141885)
研究(128537)
理学(121182)
理学院(119831)
管理学(117941)
管理学院(117213)
中国(99137)
(82061)
(77665)
科学(73670)
(63438)
财经(62470)
中心(58682)
(57356)
(56579)
研究所(56356)
(53840)
经济学(51235)
北京(49230)
业大(48642)
(48007)
师范(47550)
(46712)
财经大学(46186)
经济学院(45741)
(44787)
基金
项目(243220)
科学(193793)
研究(181630)
基金(178170)
(153813)
国家(152574)
科学基金(132224)
社会(119186)
社会科(113263)
社会科学(113235)
(94312)
基金项目(93331)
教育(82856)
自然(82078)
自然科(80173)
自然科学(80154)
(79179)
自然科学基金(78722)
编号(72903)
资助(72090)
成果(59899)
(56409)
重点(55082)
(54374)
(51102)
课题(50708)
国家社会(50325)
(49271)
创新(47969)
教育部(47509)
期刊
(189752)
经济(189752)
研究(120404)
中国(78635)
(65084)
管理(55516)
学报(50953)
(49599)
科学(49081)
大学(40295)
教育(38438)
学学(37947)
(37391)
金融(37391)
技术(34074)
农业(33520)
财经(31472)
经济研究(31275)
业经(29005)
(27077)
问题(24181)
技术经济(19109)
(18909)
(18422)
国际(17497)
统计(17420)
(17404)
世界(17363)
理论(16743)
(16511)
共检索到5801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悦  吴桐  
无法合理分享税收利益是阻碍地方政府深度参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机制障碍。区域内产业迁移会诱发税源输入地与输出地、税收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税收显性利益与隐性利益的冲突。究其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的"经济人"本质、税收绩效的科层考核压力、地方财权与事权的背离以及税收政策的软性约束。通过借鉴域外制度经验可知,合宜的区域税收利益分享平衡之道,在于以回应性发展为首要目标,以包容性发展为价值取向,以共享性发展为最终追求。基于此,我国应调适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税收政策,提升区内各地产业结构与税收政策的契合度,促进经济区域内税收征管措施的协同,提高区域内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效用,并完善区域内地方政府税收绩效评价机制,以此推动区域税收利益的持续增长与合理分享。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珂  
区域经济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的缺失,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进程受到阻碍。文章构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的总体框架,具体分析利益分成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利益帮扶机制、利益仲裁机制、利益磋商机制,并从协调经济利益、法律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机制保障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珂  
区域经济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的缺失,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进程受到阻碍。文章构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的总体框架,具体分析利益分成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利益帮扶机制、利益仲裁机制、利益磋商机制,并从协调经济利益、法律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机制保障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珂  
区域经济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的缺失,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进程受到阻碍。文章构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的总体框架,具体分析利益分成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利益帮扶机制、利益仲裁机制、利益磋商机制,并从协调经济利益、法律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机制保障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罗富政  罗能生  
运用古诺博弈模型和系统GMM估计方法,本文分析了非正式制度歧视路径下地方政府行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正式制度歧视引致的交易成本差异是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外部性的作用下地方政府行为影响着非正式制度的变化轨迹,正外部性的地方政府行为,削弱非正式制度歧视,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负外部性的地方政府行为,会加剧非正式制度歧视,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另外,非正式制度复杂度在短期内加剧非正式制度歧视,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孙景宇  单既琛  
本文在McGuire和Olson(1996)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发现,即使是具有共容利益的政府,其与社会之间依然存在着利益冲突。因此,政府的存在总会造成一定的制度扭曲,使经济处于非最优效率状态。本文还研究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在转型经济中的表现。研究表明,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会随着经济体制的改进而得到强化,从而使新制度受到更大的扭曲。另外,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会对经济体制的优化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最终都会妨碍制度变迁达至最优状态。本文的研究实际上指出了政治体制改革对经济发展和转型的重要意义。我们也指出,在转型经济中,政治体制改革的时机选择不当可能会导...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志仪  郑周胜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动,区域之间的矛盾变得越来越突出,促进区域经济整合、实现高效的资源配置已成为当前区域经济研究的热点。探讨了区域经济整合的主体及其利益分配,然后建立区域利益补偿博弈模型,分析了利益不一致情况下区域利益补偿对区域经济整合的影响。我们认为,推进符合"卡尔多改进"的经济整合不能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安排才能实现地区之间长期的合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盈  王丽娜  
本文认为,要想提升我国商贸流通体系合作和交流水平,就要秉持协同发展的理念,全面促进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进步,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化发展,提高市场运行的统一性。本文简要分析了共生理论基础,并对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予以阐释,最后集中讨论了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韩建雨  
本文从宏观视角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利益分享机制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利益分享机制的总体框架和具体实施流程,并对构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利益分享机制的制度保障提出了明确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厉敏萍  陈剑林  
制度是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第三个因素"。依靠制度变迁吸纳域外生产要素是地方政府竞争实质所在。由于宏观失控的后果人人有份,地方政府为追逐本体利益与其他区域政府展开有利于己的竞争博弈,而无需负担宏观失控的全部成本。要正确发挥地方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需要对地方政府行为和激励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其制度转型方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保佑  李津燕  
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的分支机构,依法管理一个区域内的公共事务,发挥中央政府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当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主体。根据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本文着重分析地方政府在制度创新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如何更好地承担角色,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青  陈志刚  
研究目的:探究地方政府经济增长激励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土地违法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经济和社会科学领域有关发展不平衡及其影响效应的理论观点,结合中国特定的地方政府经济增长激励机制,以及土地利用与管理实际,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土地违法行为的影响机理,并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相应的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确实会导致更多土地违法案件的产生和违法用地规模的增加;另外,在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变化对土地违法的具体影响有所不同。发达地区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对土地违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违法面积上,而欠发达地区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对土地违法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违法案件数上。研究结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土地违法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促进和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有助于减少土地违法现象。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西部与东部之间经济差距逐年增加并呈扩大趋势,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对此从2000年起,我国政府作出具有战略意义的选择:进行西部大开发,并采取了诸多倾斜政策,其中税收方面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优惠政策。一是《民族区域自治法》中的原则性规定。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国家税法时,除由国家统一审批的减免税收项目外,对属于地方财政收入来源的某些需要从税收上加以照顾和鼓励的企业,可以实行减税或免税。自治州、自治县决定减税或者免税的,须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二是税法中明确规定的有:(1)民族自治地方的照顾和鼓励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实行定期减税和免税。(2...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林民书  刘名远  
随着竞争的加剧,区域经济合作越来越成为我国地方政府获取竞争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区域经济合作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的缺失,直接影响到我国区域经济合作与一体化进程。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作为不同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平衡、协调各方利益的制度安排,是突破现有制度瓶颈、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的有效途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巍  郭晓霏  
"营改增"所引发的收入分享比例调整话题颇受热议。比例调整问题不应当仅研究中央和地方的收入格局变化,还应关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目标下,不同地区间采用相同的收入分享比例是否有助于缩小区域间差距问题。本文通过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数据的实证分析认为,共享税收入分享比例的调整应当考虑区域间的经济发展程度和产业结构差异,在满足地方财政支出需要的同时,制定分享比例指导区间,以利于地方经济的均衡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