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25)
2023(10930)
2022(8724)
2021(7934)
2020(5963)
2019(13458)
2018(12716)
2017(23932)
2016(12637)
2015(14146)
2014(14363)
2013(14074)
2012(13501)
2011(12378)
2010(12661)
2009(11642)
2008(11629)
2007(10477)
2006(9663)
2005(9029)
作者
(37885)
(31778)
(31611)
(29684)
(19986)
(15093)
(14181)
(12183)
(11997)
(11353)
(10754)
(10629)
(10274)
(10079)
(9727)
(9723)
(9209)
(9180)
(8957)
(8948)
(7970)
(7745)
(7695)
(7278)
(7157)
(7078)
(6973)
(6937)
(6371)
(6245)
学科
(65744)
经济(65688)
(31048)
管理(30354)
(23999)
企业(23999)
地方(23379)
中国(21317)
(19714)
业经(19211)
方法(18387)
农业(13950)
地方经济(12968)
产业(12768)
数学(12565)
(12428)
数学方法(12424)
理论(12311)
(11995)
(10674)
金融(10671)
(10589)
环境(10384)
(10314)
(10253)
贸易(10240)
(10215)
银行(10207)
技术(10112)
(10068)
机构
学院(191781)
大学(186497)
(78260)
经济(76504)
研究(71282)
管理(67953)
理学(56827)
理学院(56043)
管理学(55166)
管理学院(54781)
中国(52808)
科学(42801)
(41285)
(35532)
(35245)
研究所(31979)
中心(31230)
(31129)
师范(30892)
(30770)
(29834)
财经(27035)
北京(27000)
(26226)
(25616)
业大(24895)
师范大学(24836)
(24275)
经济学(23680)
农业(22609)
基金
项目(121660)
科学(96240)
研究(94877)
基金(84487)
(72791)
国家(72058)
科学基金(61118)
社会(61073)
社会科(57843)
社会科学(57838)
(50239)
基金项目(44242)
教育(41857)
(41154)
编号(39327)
自然(35107)
(34476)
自然科(34108)
自然科学(34101)
自然科学基金(33466)
资助(32885)
成果(32315)
课题(29166)
发展(28383)
重点(28183)
(27868)
(25862)
(25096)
国家社会(25058)
(24025)
期刊
(102116)
经济(102116)
研究(61746)
中国(44426)
(30455)
教育(27908)
科学(27483)
管理(26996)
学报(26758)
(24519)
农业(21068)
大学(20873)
学学(19378)
业经(19303)
(18740)
金融(18740)
技术(16871)
经济研究(15529)
问题(13620)
财经(13303)
(11860)
(10739)
商业(10210)
图书(9764)
(9762)
科技(9625)
(9609)
(9462)
论坛(9462)
资源(9462)
共检索到3075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姜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要充分发挥冰雪资源优势,变“冷资源”为“热经济”,助力龙江经济全面振兴[1]。哈尔滨依托独特的冰雪资源,创造出独树一帜的冰雪文化。文章以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梳理出了标志性的冰雪资源和冰雪文化,分析了在哈尔滨优势冰雪经济条件下,区域文旅产业“冷资源”运用的不足,提出了冰雪文化赋能区域文旅产业开发的路径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姜崧   姜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国要建成文化强国,文化强国的建设离不开文化产业建设,而强大的文化产业需要文化的支撑。哈尔滨是因中东铁路而兴起的历史文化名城,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勇担新的文化使命,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拉动哈尔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而文旅产业又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区域历史文化街区的文旅产业生产要素的优势和劣势,从产业梯度视阈提出了凝练文化符号、围绕文化符号规划文旅产业开发、配置文旅产业生产要素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陆江  
近年来,国内各地都不断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投入,同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也在向纵深发展。本文以镇江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提出以客栈、博物馆、商埠、会所、艺文空间、秀场为主要业态,采取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创建具有特色魅力的文化产业园区。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柳思如  盛嘉祺  许鑫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层面,与旅游相结合进行商业化开发有着极高的商业和文化传播价值。本文以愚园路为例,使用扎根理论将愚园路的历史文化概括为建筑、人物和事件三类,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对游客评论、微博、小红书笔记进行分析,将高频词与扎根理论得出的愚园路历史进行比对,探索愚园路从历史文化街区到网红旅游产品的文旅融合路径,为其他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护原真性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商业化提供借鉴思路。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顾俊剑  郭建军  
扬州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其在开发过程中,存在过度商业化开发,以及远离该街区所拥有的历史人文价值倾向。有鉴于此,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应立足于其本身的历史文化资源,延续其内在的历史文化生命力,增强其外在的文化竞争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沈苏彦  尹立杰  
旅游开发已成为近年来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复兴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盲目的旅游开发易给街区内的遗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有必要对其进行适宜性评价。传统的旅游资源及其适宜性评价模型过度强调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已无法满足对于社会和生态环境有较强依赖性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资源的需要。基于此,提出了适应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发展需要的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指标突出了历史文化街区和旅游开发的本质,包括旅游资源质量、社会和生态环境、配套设施和开发潜力四个方面。以南京市8个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运用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中的和积法相结合的赋权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操作性及其在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指导价值。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琳  束昱  路姗  
基于利用地下空间去主动弥补、协同地面上的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思路,探索了地下空间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再生中的角色、作用与策略,提出了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在空间布局、功能开发、环境营造等方面的规划方法和资源评价、需求预测、专项规划、低碳节能、保护协调、效益评价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的科学规划和有效利用、实现其"地面保护、地下发展",不仅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再生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而且为城市节地与地下空间的利用做出了有益的补充。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肖竞  李和平  曹珂  
通过对传统聚焦物质空间的历史街区保护方法的系统总结与问题剖析,提出以特征价值为导引的历史街区保护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结合重庆市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例,从类型特征总结、保护发展定位、保护要素梳理、景观—文化关联、保护要素管控、历史档案维护、文化—业态耦合、遗产展示利用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以价值识别、价值关联、价值延续、价值活化为具体实施路径的历史文化街区价值导引保护方法,以期丰富我国既有遗产保护理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钟行明  
芙蓉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济南古老的传统商业街区,也是济南目前保存较多历史遗存和文化内涵、集中体现泉城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但近年来,该历史文化街区正面临着功能结构失衡,活力衰退的困境。为保护其特色风貌、复兴其活力,文章从保护其空间格局肌理、历史建筑、活力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原居民的社会网络等方面对该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复兴提出了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程善兰  
江苏苏州的文化旅游资源颇为丰富,城市的历史文化旅游街区已然成为苏州文化旅游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建设具有独特魅力的国际文化旅游胜地为目标,探索保护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的风貌特色与切实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相结合的路径,重视社区网络、旅游功能、人文习俗的保护与开发,解决历史文化旅游街区存在问题,推进古城历史文化旅游街区的长效保护,以期助推苏州国际文化旅游胜地的形象塑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程善兰  
江苏苏州的文化旅游资源颇为丰富,城市的历史文化旅游街区已然成为苏州文化旅游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建设具有独特魅力的国际文化旅游胜地为目标,探索保护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的风貌特色与切实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相结合的路径,重视社区网络、旅游功能、人文习俗的保护与开发,解决历史文化旅游街区存在问题,推进古城历史文化旅游街区的长效保护,以期助推苏州国际文化旅游胜地的形象塑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曹昌智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三个基本层次之一,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底线。但是由于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概念界定含混不清,表述不一,成为普遍困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监管的障碍之一。为此,本文立足于社会实践,详细论述了导致思想认识出现混乱的症结所在,呼吁加强学术理论研究,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以适应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发展的需要。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周滔  唐靖媛  杨玉玺  
历史文化街区的城市更新与改造需要综合考虑对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和项目开发的经济收益。通过历史文化街区旧城改造开发强度确定方法的文献分析与实际经验,构建历史文化街区旧城改造开发强度测算模型。基于投入产出理论测算出最低经济容积率,通过评价各区域历史文化价值等级对容积率进行调整,并考虑其他因素综合确定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最佳开发强度。以重庆市十八梯核心片区旧城改造项目作为例,验证模型。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崔静芳  唐嘉耀  高淑敏  
随着30个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的公布和文化旅游的繁荣发展,近年来,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商业化发展问题备受关注。文章以武汉江汉路及中山大道片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Python爬虫从大众点评网站获取商户LBS数据,将商户业态分为8类,综合运用GIS的最邻近指数和核密度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商业业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商业业态在空间分布类型及分布状态上均存在差异;商业业态的空间分布会受到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密度、街巷空间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最后,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业态空间分布提出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升洲路与中山南路的交叉口,有一条徽派和民国建筑风格交融的街巷,"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以著名的甘熙宅第俗称"九十九间半"为文化依托,亲历了中国近现代几乎所有战乱和硝烟,目睹了人世间无数次的悲欢和离合,如今静静得卧在这里,安详地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缓缓地摇着蒲扇,娓娓道来过往的故事。南京除了令人津津乐道的明文化、民国文化外,还有一个就是鲜有人提及的清文化。"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这里粉壁黛瓦、雅致风华的江南建筑风貌凝聚了南京历史文化之魂,显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形态,更展示了一个城市的人文和艺术水平。穿过醒目的"熙南里"牌楼,走进不远处的街区内景——甘熙宅第,这里有云锦、剪纸、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