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57)
- 2023(10618)
- 2022(8860)
- 2021(7925)
- 2020(6295)
- 2019(14173)
- 2018(13661)
- 2017(25327)
- 2016(13823)
- 2015(14931)
- 2014(14591)
- 2013(14533)
- 2012(13695)
- 2011(12625)
- 2010(12586)
- 2009(11293)
- 2008(11048)
- 2007(9665)
- 2006(8724)
- 2005(8027)
- 学科
- 济(62005)
- 经济(61946)
- 业(35412)
- 管理(34618)
- 企(25084)
- 企业(25084)
- 方法(20684)
- 中国(20219)
- 地方(19408)
- 农(19238)
- 数学(18269)
- 贸(18175)
- 贸易(18164)
- 数学方法(18157)
- 易(17712)
- 业经(14662)
- 农业(13438)
- 财(13384)
- 学(12682)
- 出(12393)
- 环境(10873)
- 地方经济(10855)
- 发(10820)
- 融(10558)
- 金融(10558)
- 银(10479)
- 银行(10433)
- 技术(10261)
- 行(10149)
- 制(9995)
- 机构
- 学院(197226)
- 大学(194877)
- 济(84023)
- 经济(82511)
- 研究(75655)
- 管理(70750)
- 理学(60664)
- 理学院(59885)
- 管理学(58852)
- 管理学院(58510)
- 中国(56417)
- 科学(48821)
- 农(44713)
- 京(42294)
- 所(39968)
- 研究所(36604)
- 财(36134)
- 农业(35280)
- 业大(34927)
- 中心(33641)
- 江(30520)
- 财经(28327)
- 院(27396)
- 北京(26794)
- 经济学(25996)
- 范(25960)
- 经(25869)
- 师范(25544)
- 省(25544)
- 州(24215)
- 基金
- 项目(135930)
- 科学(105885)
- 基金(97925)
- 研究(93113)
- 家(88757)
- 国家(87988)
- 科学基金(73524)
- 社会(60660)
- 社会科(57655)
- 社会科学(57644)
- 省(54600)
- 基金项目(52089)
- 自然(48263)
- 自然科(47139)
- 自然科学(47120)
- 自然科学基金(46273)
- 划(45986)
- 教育(40959)
- 资助(39003)
- 发(35673)
- 编号(35099)
- 重点(31446)
- 部(28740)
- 创(28687)
- 发展(27655)
- 展(27208)
- 计划(27015)
- 创新(26918)
- 成果(26834)
- 科研(26418)
共检索到3041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弟顺 林丽明 金心怡 孙云
为了解冰冻对工夫红茶发酵及水浸出物泡出速率的影响,将鲜叶、萎凋叶在-17 ℃冰箱速冻2 h,然后解冻、揉捻、发酵、干燥制成工夫红茶.结果冰冻的茶鲜叶与萎凋叶的茶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32.9%和33.3%,冰冻萎凋叶揉捻后细胞损伤率增加到99.3%,发酵时间由4 h缩短到2 h.冰冻处理的工夫红茶茶多酚含量减少8.4%,水浸出物、茶黄素(TFS)、茶红素(TRS)含量分别增加7.9%,25.8%和38.3%,而氨基酸只增加0.7%.萎凋叶的冰冻处理明显提高了红茶品质与水浸出物的泡出速率.
关键词:
冰冻 红茶 发酵 泡出速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玉青 方成刚 夏丽飞 仝佳音 张艳梅 潘联云 杨方慧
【目的】为探究不同发酵程度的"云抗10号"大叶种红茶香气物质基础和主要芳香物种类。【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香气,气质联用技术(GC-MS)定量香气物质含量,对云南大叶种无性系良种云抗10号经重萎凋和不同发酵时间制成红茶的香气组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国标法感官审评。【结果】从发酵4和5 h的2种大叶种红茶中分别鉴定出95和108种芳香化合物,香气总量分别为579.27、740.11μg/L,主要包含醇类、酯类、醛类、萜烯类、酮类等。2种不同发酵程度的大叶种红茶中醇类、酯类和醛类香气化合物的平均含量较高,其中醇类分别占各自香气总量的42.98%和42.86%,远高于其它种类化合物占比。含量较高的香气组分有芳樟醇、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醛、二氢芳樟醇、β-月桂烯、β-紫罗酮等。芳樟醇、香叶醇、水杨酸甲脂、苯乙醛、β-月桂烯和β-紫罗酮等表现花果香、甜香的芳香化合物含量发酵5 h的大叶种红茶高于发酵4 h的;同时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香型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发酵4 h的大叶种红茶具有清甜香的特点,发酵5 h的大叶种红茶除甜香外还具有浓郁的花香、果香等混合香气。【结论】不同发酵程度的2种重萎凋大叶种红茶香气类型及含量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开发优质滇红茶及特色花果香大叶种红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毛清黎 朱旗 刘仲华 施兆鹏
利用悬浮发酵模拟试验研究了酸处理调控红碎茶发酵.结果表明,发酵系统pH值与茶黄素(TF)和茶红素(TR)呈极显著负相关(r=-0.967,p<0.005);TF形成主要受二羟基多酚氧化酶(DPPO)与三羟基多酚氧化酶(TPPO)相对活性影响;酸处理可促进PP向TF的有效转化,TF转化率比对照提高71.2%.通过综合分析研究,提出了红茶发酵中pH调控提高TF含量的作用机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孟晶岩 王贤萍 安鸣
为了开发防治苹果腐烂病的植物源农药,以菊科、藜科、豆科、蔷薇科、卫矛科、唇形科、芸香科和萝摩科等10种不同植物组织的水、乙醇和石油醚浸出物,对苹果腐烂病的抑制作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茵陈、地肤子、苦参、鸡血藤、雷公藤和地榆、杠柳、黄芩可作为防治苹果腐烂病的杀菌性植物资源,并可用水和石油醚作为其活性成分的提取剂。
关键词:
苹果腐烂病菌 抑制作用 植物组织 浸出物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吕素华 徐萌 张新凤 刘京晶 斯金平
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花是铁皮石斛药材的非药用部位,为测定其多糖、浸出物、氨基酸的质量分数,探讨3种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全面了解铁皮石斛花中的物质分布规律,利用药典方法测定铁皮石斛花的多糖、浸出物质量分数,并采用17种氨基酸标准品,通过酸水解法提取、异硫氰酸苯酯(PiTc)柱前衍生处理样品,结合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10个不同杂交家系铁皮石斛花中的氨基酸组成与质量分数。结果表明:铁皮石斛花中多糖质量分数平均为71.00 mg·g-1,浸出物质量分数为300.00 mg·g-1;从铁皮石斛花中检测到16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平均质量分数为7.88%;3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先亮 Kwei-Nam Law Claude Daneault 殷宁
为了解冰冻对纤维的影响,该文研究了冰冻处理后纤维形态、保水值及性能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硫酸盐浆、酸性亚硫酸盐浆、氢氧化钠浆经冰冻处理后,浆料的保水值都明显下降,商品硫酸盐浆的游离度大幅度升高,抄造成的纸张紧度降低,光散射系数升高,抗张指数、耐破指数、耐折度明显下降;纤维的长度基本没有变化,弯曲指数和扭结指数有所增加,表明纤维发生了角质化;并提出了冰冻引起纤维角质化的机理.
关键词:
冰冻 角质化 保水值 机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骆土寿 张国平 吴仲民 翁启杰 罗鑫华 张娜 肖以华 曾繁助 王旭 余伟盛 赵霞
根据2008年初雨雪冰冻灾害对广东杨东山十二度水省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高度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受害样地调查资料,对森林的受害程度及凋落物现存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受害程度与海拔高度成正比,在海拔700~1000m范围内的植被严重受害,灾害产生的非正常凋落物量13.96~19.59t·hm-2,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在23.39~29.97t·hm-2,远高于年凋落量,产生严重次生灾害隐患,必须制定适宜的林地卫生清理、促进更新措施和恢复措施,以求尽快恢复森林资源及生态环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夏涛 高丽萍
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红茶饮品因鲜叶破碎强烈、供氧充足、发酵迅速, 使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明显受抑, 加之缺乏干燥过程, 影响了香气的形成与转化, 从而表现出香气总量及Ow uor指数低, 香气前体残留量高。后熟处理虽然使悬浮发酵红茶低沸点香气和香气总量下降, 却明显提高了Ow uor 指数, 改善了香气感官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高观世 侯波 龚雪莲 童华荣 刘蓓
以氟离子电极选择法测定茶叶中氟含量,通过对冲泡次数、浸提温度、时间及茶水比等对茶叶冲泡过程中氟的浸出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茶汤中的氟含量极显著减少,而且减少的趋势逐渐变缓。对茶叶中氟浸出率的影响主次效应依次为茶水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与茶水比之间有显著的交互作用,这2个因子与氟的浸出率均成正比。当浸提时间为5min,茶水比为1∶50时,茶样中氟的浸出率较低。
关键词:
茶叶 氟 浸出率 影响因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詹湉湉 柯芙容 陈庆达 张少华 许丽惠 王全溪 王长康
采用凝结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混合菌种发酵豆粕,研究发酵时间和料水比对发酵豆粕营养成分的影响,以确定豆粕适宜的发酵参数.结果表明:(1)与发酵48 h组比,发酵72 h组的(游离氨基酸+寡肽)/粗蛋白质极显著提高(P<0.01),活菌数显著高于料水比为1∶0.40组(P
关键词:
发酵豆粕 营养成分 发酵条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温庆忠 魏雪峰 赵元藩 罗顺宏 张正华 王振和
2008年初,在波及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雨雪冰冻灾害中,云南省文山州作为一个亚热带地区,森林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在对受灾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依据损失程度、受损类型以及受灾前后郁闭度、单位面积蓄积量、胸高断面积的变化情况,分析雨雪冰冻灾害对当地5种人工林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来树种的大面积造林,未能做到适地适树,是调查区人工林大范围受灾的主要原因之一。区别不同经营主体和经营目标,提出人工林营造中科学合理地选择造林树种的建议,为今后的人工林营造技术及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
雨雪冰冻灾害 人工林损失 树种选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肖杰 杨建平 哈琳 康韵婕 陈虹举 贺青山
[目的]评价三江源区综合发展水平,明晰时空格局变化、剖析主控因子,可为三江源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文中从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层面构建了三江源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与综合指数评价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了2008—2017年三江源区综合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揭示了影响三江源区综合发展水平的主控因子,并对主控因子与综合发展水平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发展对策与建议。[结果]2008—2017年整体上三江源区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增幅为42.55%,但发展实力依然偏弱,主要以低质量发展水平为主,面积占比总计达42.72%,总体呈现黄河源区综合发展水平高于长江源区和澜沧江源区,三江源区东部综合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的分布格局。在地区层面,称多、若尔盖、阿坝等县发展水平显著提高,而达日、甘德、玛沁等县发展缓慢,雪灾害频发是其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人均GDP、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交通运输能力、社会保障能力、信息通达指数、积雪持续日数、积雪深度是影响三江源区综合发展水平的主控因子。[结论]三江源区在未来发展中,不仅要考虑区域内生态环境的保护,还要促进源区內经济、社会、生态保护等相关制度的完善,不断促进三江源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娟 袁林颖 钟应富 张莹 罗红玉 李中林
通过测定不同茶树品种原料经同一工艺加工所制而成的工夫红茶干茶、汤色及叶底色泽,并进行生化成分检测及品质审评,分析干茶、汤色及叶底色泽Lab值与各审评因子得分、色素含量、总得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干茶Lab值与其审评得分无显著相关;茶汤Lab值与其审评得分均呈极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09、0.910、0.901;叶底L值与叶底得分无显著相关;a、b值与叶底得分呈极显著及显著正相关。茶褐素与汤色的L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a值呈显著正相关,与b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茶黄素与叶底a值呈显著正相关,茶红素、茶褐素与叶底a、b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总分与色泽及色素之间的相关性表现为:与汤色、叶底L值呈...
关键词:
红茶 品种 色泽 品质 相关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苏文会 范少辉 张文元 漆良华 官凤英
研究安徽省黄山区2008年1月冰冻雪灾对毛竹林的损害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此次雪灾对毛竹林破坏严重,各类受损竹比例达45.8%,其中翻蔸竹13.9%,断裂竹9.4%,对竹林生态系统影响较大。从毛竹生物学影响因子看,年龄和胸径对受灾程度的影响不大;而从各林地状况因子与毛竹受灾程度的关系看,海拔、地形、坡向和立竹度对毛竹受损率影响显著,T检验P值分别为0.008,0.000,0.045和0.052,并呈现出不同的主要受损类型,经营状况和树种组成的影响程度不明显。
关键词:
毛竹 冰冻雪灾 受损率 影响因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