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2)
- 2023(1047)
- 2022(964)
- 2021(971)
- 2020(943)
- 2019(1940)
- 2018(1870)
- 2017(2921)
- 2016(2036)
- 2015(2297)
- 2014(2107)
- 2013(2264)
- 2012(2256)
- 2011(2078)
- 2010(2223)
- 2009(1941)
- 2008(1943)
- 2007(1748)
- 2006(1467)
- 2005(1370)
- 学科
- 学(4251)
- 教育(4130)
- 生(3967)
- 研究(3685)
- 研究生(3482)
- 制(2623)
- 疗(2484)
- 医疗(2480)
- 度(2424)
- 制度(2419)
- 济(2348)
- 经济(2345)
- 服务(2329)
- 贸(2097)
- 贸易(2097)
- 易(2089)
- 害(1970)
- 虫(1889)
- 生物(1775)
- 管理(1729)
- 水产(1670)
- 虫害(1607)
- 防(1501)
- 病虫(1469)
- 病虫害(1469)
- 业(1373)
- 动物(1334)
- 及其(1308)
- 电子(1294)
- 防治(1282)
- 机构
- 大学(31090)
- 学院(28695)
- 研究(16011)
- 农(15285)
- 科学(13426)
- 农业(12501)
- 业大(10265)
- 所(9889)
- 研究所(9350)
- 室(8663)
- 中国(8487)
- 农业大学(8261)
- 省(7841)
- 实验(7794)
- 实验室(7587)
- 京(7505)
- 重点(7181)
- 业(6848)
- 技术(6162)
- 院(5955)
- 中心(5940)
- 江(5656)
- 部(5546)
- 科学院(5145)
- 济(5100)
- 生物(4974)
- 管理(4903)
- 经济(4652)
- 科技(4562)
- 生(4541)
共检索到453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会玲 杨春平 武金占 邵彦坡 姬志勤
为寻找天然植物源新的具有农药活性的先导化合物,从冬青卫矛根皮中分离到1株内生真菌,编号为2QR1,初步鉴定其为半知菌亚门,曲霉属(Aspergillus)。室内活性测定结果表明,2QR1菌株发酵液的杀菌活性远高于菌丝体的杀菌活性。该菌株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小麦根腐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番茄叶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和马铃薯干腐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有效中质量浓度EC50值分别为53.6,63.1,63.3,98.2,106.5,115.9和166.3μg/mL;对玉米大斑病菌、小麦根腐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和马铃薯干腐病菌抑制孢子萌发的有效中质量浓度EC50值分别为94.8,1...
关键词:
冬青卫矛 内生真菌 代谢产物 杀菌活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昭 张旭 徐静
采用化学与生物学活性结合的二级组合筛选模型对红树林植物海莲内生真菌进行筛选,得到优势菌株Pestalotiopsis sp.,从中分离得到4个甾体化合物,通过~1H NMR、~(13)C NMR及MS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其进行结构解析,并结合相关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分别为:3β-(E)-feruloyllupeol、stigmastan-3-one、β-sitosterol和sitost-5-en-3β-ol acetate,其中化合物分别3β-(E)-feruloyllupeol为首次从红树林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对4个化合物进行清除DPPH、ABTS自由基以及抗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所有化合物均无抗菌、抗氧化活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璐 肖淑琴 关鑫 贺鹏飞 殷志鹏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孜然种子中分离纯化出内生真菌ZR-003菌株,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方法确定其种属。采用平板测定法研究了该菌株对19种常见农业致病真菌的抑制作用,ZR-003菌株发酵液经过滤、离心和萃取,旋转蒸干之后利用GC方法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ZR-003菌落絮状、白色、具不明显的放射状沟纹,分生孢子结构稀少,其菌丝帚状结构明显散开,瓶梗形状和菌落特征应属于散枝亚组微紫青霉系中颜色较淡的类群;经分子生物学鉴定,ZR-003菌株的ITS序列与微紫青霉(Penicillium janthinellum)的相似性为99%,属微紫青霉菌;同时确定其对香蕉灰纹病菌[Cordana musae (Zimm.)Hohn.]、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苹果斑点落叶病菌(Alternaria alternaria f.sp mali)、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Sacc.)Shoemakey]、黄瓜黑星病菌(Cladosporium cucumerinum)都具有非常良好的抑制作用,其抑菌率分别为80.00%、81.82%、80.95%、80.00%和80.49%,其中对稻曲病菌的抑菌作用最好。经GC、UV分析可知,ZR-003菌株发酵液提取物在保留时间17.1789min处有明显出峰,其在328nm(λ),20(ε);280nm(λ),1500(ε);244nm(λ),15000(ε)下有明显吸收,与标准样品枯茗醛的色谱光谱特征一致,经计算得到其在发酵液中含量为28.7μg·mL-1,综上可见,孜然内生真菌ZR-003菌株发酵液中含有与孜然相同的药用成分—枯茗醛,从而为枯茗醛的获得开辟了新的微生物来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佩文 番华彩 金桂梅 郭志祥 李元广 刘树芳 曾莉
以分离和筛选具有抗真菌活性的香蕉根际及内生真菌为目的,从云南省内不同种植区的香蕉根际及植株内分离到93株真菌。以香蕉枯萎病菌、香蕉炭疽病菌、香蕉小窦氏叶斑病菌、香蕉暗双孢叶斑病菌、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香蕉角斑梨孢病菌等6个病原真菌为靶标,对这93株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抗菌活性测定。采用孢子萌发抑制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初步测定其抗菌活性,并通过生长速率法和温室盆栽进行活性复筛。孢子萌发抑制作用测定结果表明,对上述6种病原真菌具有抑制活性的菌株分别占总菌株数的18.28%、25.81%、17.20%、21.51%、18.28%、23.66%;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测定结果表明,对上述6种病原真菌具有抑...
关键词:
香蕉内生真菌 次生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顾爱国 兰琪 宗兆锋 吴文君
从新鲜苦皮藤根茎韧皮部分离并筛选到1株内生真菌,编号为2B菌株,其发酵产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番茄早疫病菌5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活性,抑制率在62.5%~87.2%。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等方面研究,将该菌株鉴定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proliferatum)。
关键词:
苦皮藤 内生真菌 抑菌活性 层出镰刀菌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施亚群 罗丹 李佳 涂璇 郭志勇 杜维力 罗晓刚 邓张双
从红豆杉中分离得到一株内生真菌Fusarium solani B2-1,经大米固体发酵以后,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萘酮类次级代谢产物14,鉴定为Dihydronaphthalenone(1)、5-Hydroxydihydrofusarubin C(2)、镰红菌素(3)和Chrysanthones B(4).其中,化合物4为首次从镰刀霉属(Fusarium)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具有微弱的抑制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 ATCCBAA-535增殖活性,浓度为10μg/m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征敏 吴文君 钮绪燕
采用系统溶剂对苦皮藤鲜假种皮进行了提取 ,并对粗抽提物进行了初步的分离。以孢子萌发试验法、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盆栽试验系统测定了粗抽提物对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初步研究了粗抽提物在活体条件下对植物真菌病害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 ,苦皮藤鲜假种皮的体积分数 2 5 %乙醇抽提物对植物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在活体条件下 ,体积分数 2 5 %乙醇抽提物对黄瓜霜霉病和小麦白粉病都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植物源杀菌剂 苦皮藤 杀菌活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易晓华 朱明旗 冯俊涛 李琰 张兴
【目的】明确1株具抑菌活性的除虫菊内生真菌(编号为Y2)的种属分类地位。【方法】将在PDA培养基上培养7 d的Y2菌株,转接于PDA、PSA、Czapek(CA)、DYPA、WA、CLA、PA、VBC、CMA等9种培养基培养,并结合25℃间歇光照培养、变温培养、紫外线照射与黑暗交替培养等方法诱导产孢,进行形态学初步鉴定;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Y2菌株rDNA的ITS基因(ITS-5.8 S rDNA)进行PCR扩增、测序,利用相关软件对PCR产物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该菌株在CLA、PA和VBC 3种培养基上产生了大型分生孢子堆,大型分生孢子着生在分生孢子梗顶端,呈镰刀形,微弯曲,具5~7个横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兰琪 姬志勤 顾爱国 师宝君 吴文君
对杀虫植物苦皮藤植株中的内生真菌进行了研究。从苦皮藤根中和侧枝中分别分离得到24株和15株内生真菌,其中表皮层10株,韧皮部27株,木质部2株。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液体培养,并对其发酵产物进行了杀虫和杀菌活性测定。以生物活性追踪为指导,对杀虫和杀菌成分分别进行了制备薄层分离和柱层析分离。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只有1B菌株菌丝体的丙酮粗提物对3龄粘虫有毒杀作用,在500μg/mL浓度处理下,24h后的死亡率为85.3%;在500μg/mL浓度处理下,1L,2B和5J3个菌株的发酵液和菌丝体粗提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苹果炭疽病菌和玉米小斑病菌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抑制菌丝生长活性;其菌丝体粗...
关键词:
苦皮藤 内生真菌 活性成分 杀虫植物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文琰章 吕静南 陈豪 郝吉 黄密 杨洁 戴晨曦 杨新洲 林亲雄
从矮坨坨根部分离得到的一株内生菌,经形态与分子生物学18S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运用中压柱色谱,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方法和现代波谱技术1 HNMR、13 CNMR以及LC-MS从其发酵液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9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4-氨基-2-羟基嘧啶(1),4,5-二氢-3H-吡唑-3-羧酸甲酯(2),4-羟基-7-(2-羟基-丁基)-3-甲基-氧杂环庚烷-2-酮(3),2-氨基-3-甲基戊酸(4),2,5-二氨基戊酸(5),2-氨基-3-甲基丁酸(6)4-羟基苯甲酸(7),脱氢镰刀菌酸(8),镰刀菌酸(9),其中化合物8对肝癌HepG2和Hep3B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IC50值分别为23.9和29.1μg/mL,而对正常肝细胞L-02未显示细胞毒性.
关键词:
矮坨坨 内生菌 细胞毒活性 脱氢镰刀菌酸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春平 陈华保 钱勇 姬志勤
从新鲜苦皮藤根韧皮部分离筛选到1株内生真菌,编号为Hd3。生测结果表明,当质量浓度为50.0mg/mL时,Hd3菌株菌丝乙酸乙酯提取物对3龄粘虫、小菜蛾的胃毒活性分别为100%和26.67%;盆栽法处理中,当质量浓度为44.0mg/mL时,Hd3菌株菌丝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小麦蚜虫的杀虫活性为94.11%。选用硅胶柱层析和反相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切割分离,从Hd3菌株菌丝体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得到1个杀虫活性物质H4.5,经波谱数据分析,化合物H4.5的结构为2,3-二甲氧基-5-甲基苯酚。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等方面的研究,将Hd3菌株初步鉴定为曲霉属(Aspergillusspp.)环绕亚属(Sub...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乔玉宝 樊成奇 唐莹莹 田晓清
分别对采集自防城港白龙的皱瘤海鞘(Styela plicata)和北海南汅的冠瘤海鞘(Styela canopus)样品的共附生真菌Purpureocillium sp. FBZ-1和Penicillium sp. BNG-1进行研究。通过显微镜观察鉴定其形态,并通过分析生物学特征鉴定其种属。通过对两种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共分离鉴定28个小分子化合物,从中未发现新的化合物,主要的化合物类型是芳香胺类、生物碱类和二酮哌嗪类,分别为:lumichrome、 1,2,3,4-四氢-β-咔啉-3-羧酸、β-咔啉、环(异亮氨酸-脯氨酸)、环(亮氨酸-羟基脯氨酸)、环(色氨酸-缬氨酸)、环(亮氨酸-脯氨酸)、环(苯丙氨酸-脯氨酸)、环(异亮氨酸-丙氨酸)、环(色氨酸-亮氨酸)、苯乙胺、N-乙酰苯乙胺、吲哚乙胺、N-甲基色胺、N-(4-羟基)丁酰苯乙胺、对羟基苯乙胺、 5,7,4-三羟基异黄酮、 7,4-二羟基异黄酮、 5,7,3,4-三羟基异黄酮、邻苯二甲酸异辛酯、 2,4-N,N-dimethyl-lumichrome、 3,4-二氢-3-甲基-β-咔啉-1-酮、色氨酸、 2-羟基-3-吲哚丙酸、环(缬氨酸-脯氨酸)、环(亮氨酸-丙氨酸)、环(苯丙氨酸-5-甲基-3,4-脱氢脯氨酸)、环(色氨酸-天冬酰胺)。研究结果对利用我国丰富的海鞘及其共附生微生物资源并研究其次级代谢产物结构多样性,发现其中可能含有的结构新颖的化学物质以开发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新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海鞘共附生微生物 次级代谢产物 分离鉴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旭 曾茜 刘璞玉 杜慕云 朱森林 杨仁德 魏善元
为探明贵州小白及内生真菌多样性规律,挖掘农业病原菌微生物防治新资源,采用组织块分离法结合形态学和ITS r DNA分子系统发育分析法,对从贵州小白及(Bletilla formosana)叶、根和茎中分离的内生真菌进行鉴定;并以烟草黑胫、水稻纹枯和小麦赤霉3种常见农业病原菌作为靶标菌,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抗病活性菌株。结果表明:1共分离获得内生真菌137株,归为12目18科22属。其中,优势菌群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和镰刀菌属(Fusarium),三者分
关键词:
小白及 内生真菌 多样性指数 抗病活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邓勋 宋小双 尹大川 宋瑞清
采用菌物学、生物化学等方法,对樟子松根部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D011和D014的分类地位进行分子验证,并从菌株生长和营养代谢的角度研究了DSE对盐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1)菌株D011和D014的ITS序列分别与Phialocephala.fortinii(D011)和P.helvetica(D014)相似度达到95%,Gen Bank登录号分别为KF973 196和KF973192;2)在Na Cl和Na2SO4胁迫条件下,DSE菌株D011和D014的生长和营养代谢与盐浓度呈明显的相关性,不同盐浓度条件下差异显著(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何璐 纪明山 王勇 徐洪波 齐补坤
【目的】分离药用植物苦参内生真菌,明确其抑菌特性,确定内生真菌BS001发酵产生抗菌物质的种类及结构。【方法】采用常规的组织分离法对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平板菌块法测定抑菌特性,捷克八层析试验确定其极性,柱层析及冷冻干燥的方法对其分离纯化,并利用TLC生物自显影进行跟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纯度,1H-NMR、13C-NMR以及液相色谱-质谱(LC-MS)等方法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苦参种子中分离出1株内生真菌菌株,编号为BS001。该菌株对辣椒疫霉病菌、番茄炭疽病菌、油菜菌核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等病原菌具有抑制效果,其中对番茄炭疽病菌的抑菌直径达2.734 cm。其发酵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