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8)
2023(1914)
2022(1683)
2021(1624)
2020(1428)
2019(3121)
2018(3145)
2017(5383)
2016(3551)
2015(3913)
2014(3904)
2013(3903)
2012(3953)
2011(3721)
2010(3973)
2009(3571)
2008(3766)
2007(3326)
2006(3023)
2005(2703)
作者
(14543)
(12399)
(12306)
(11600)
(8194)
(6137)
(5393)
(4803)
(4766)
(4655)
(4471)
(4308)
(4270)
(4193)
(3994)
(3848)
(3758)
(3746)
(3744)
(3620)
(3435)
(3390)
(3336)
(2976)
(2900)
(2827)
(2790)
(2772)
(2722)
(2713)
学科
(10731)
经济(10714)
(6948)
管理(6105)
(5827)
方法(4643)
(4337)
企业(4337)
数学(3783)
数学方法(3685)
(3349)
中国(2654)
(2345)
农业(2288)
环境(2195)
业经(2169)
(2160)
理论(2151)
及其(2148)
(2097)
(2027)
(2019)
水产(1877)
地方(1868)
(1860)
贸易(1860)
(1848)
虫害(1847)
金融(1844)
(1779)
机构
大学(58185)
学院(56539)
研究(27490)
科学(22494)
(20850)
中国(17904)
(17638)
农业(17008)
研究所(16705)
(16056)
经济(15603)
管理(14697)
业大(14363)
(14107)
理学(12756)
理学院(12399)
管理学(11843)
管理学院(11753)
(11222)
农业大学(10900)
中心(10740)
实验(10551)
(10290)
实验室(10226)
科学院(10196)
(9765)
重点(9758)
(9527)
(9334)
(8867)
基金
项目(41778)
科学(30832)
(29924)
基金(29841)
国家(29733)
研究(22932)
科学基金(22662)
自然(18020)
自然科(17577)
自然科学(17564)
自然科学基金(17234)
(16635)
基金项目(15708)
(15424)
资助(12502)
社会(12177)
计划(11442)
社会科(11348)
社会科学(11343)
科技(11237)
重点(10797)
教育(10436)
(8954)
专项(8943)
科研(8746)
(8708)
(8489)
(8239)
创新(7904)
编号(7856)
期刊
学报(21031)
(19141)
(18364)
经济(18364)
科学(15870)
大学(13535)
研究(13479)
学学(13122)
农业(12965)
中国(11839)
(6921)
业大(6854)
农业大学(5778)
(5207)
(5054)
教育(4992)
管理(4775)
资源(4458)
林业(4393)
自然(4373)
中国农业(4119)
科技(3512)
(3343)
金融(3343)
自然科(3312)
自然科学(3312)
财经(2935)
农林(2870)
(2870)
技术(2762)
共检索到824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勇琴  李娜  孔德政  
【目的】观察感染腐烂病冬荷的病情,研究不同品种冬荷抗腐烂病的生理代谢情况。【方法】以置于人工气候室盆栽冬荷"雪里红"、"傲霜"、"冬红花"3个品种和对照碗莲品种"红霞满天"为材料,人工接种腐烂病致病菌尖孢镰刀菌,在对照品种"红霞满天"发病率达25%时记录地下茎的发病情况,并取地下茎组织,测定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总酚(TP)含量的变化。【结果】"雪里红"和"傲霜"为低抗品种,"冬红花"为高感品种;低抗品种"雪里红"和"傲霜"的POD、PPO、PAL活性和TP含量及其最大增幅均极显著高于高感品种"冬红花";各冬荷品种POD活性呈双峰曲线变化,P...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邹红竹  
腐烂病是影响观赏海棠的观赏价值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我国对于观赏海棠腐烂病发病的病原菌种类尚无明确的鉴定。观赏海棠也是从近20年开始陆续大量引入我国,其引进后在我国的抗病性是否与原产地一致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组织分离法得到了与观赏海棠腐烂病相关的病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且对北京地区引种的部分观赏海棠品种进行抗病性测试和应用探讨,得到如下结果:1、对分离出的真菌进行形态学特征和rDNA-ITS序列进行比较,将分离出的真菌分为2组,鉴定为一种:Valsa mali。2、对分离株进行致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桂腾茸  姬盼  孔宝华  张彦明  马玉梅  曹克强  马钧  黄文静  袁远  马学林  
为了引进抗腐烂病新品种,调整云南苹果品种结构,需要对新拟引进品种抗性进行鉴定。以目前主栽品种红富士作为对照,通过观察果园自然发病程度和人工接种腐烂病原菌进行抗性鉴定相结合,对苹果品种对腐烂病的抗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这些测试的苹果新品种对苹果树腐烂病的抗性均存在差异,云南6个苹果新品种对腐烂病的抗性均比主栽品种红富士强。其中斯维塔、玉华早富对腐烂病的抗性表现较好,其次为新嘎啦、短枝富士、皇家嘎啦和金世纪。通过鉴定,明确这些品种均为云南未来可以推广使用的抗腐烂病的新品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立中  邓先琼  
杨梅腐烂病是湖南省杨梅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危害杨梅主干分枝处,引起干腐和枝枯。经鉴定,杨梅腐烂病菌为核果壳囊孢菌(Cytospora leucostoma)。室内药剂试验结果表明:抑制该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效果较好的杀菌剂是扑菌特、甲基硫菌灵、多菌灵、退菌特、炭必灵和波尔多液;红杀和湘研植病灵抑制菌丝生长效果较好,但抑制孢子萌发的效果较差;石硫合剂、新万生、疫霜锰锌和敌克松抑制孢子萌发的效果较好,而抑菌丝生长效果较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月廉  周娟  赵志慧  习平根  姜子德  
通过对来自广东省湛江市的发病火龙果果实的病原进行分离、致病性测定及形态学观察,将引起广东省火龙果腐烂病的病原鉴定为仙人掌平脐蠕孢Bipolaris cactivora,该种真菌为中国大陆新记录种。该病原菌的鉴定,对控制中国大陆火龙果腐烂病的发生和扩散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永超  向发云  曾祥国  张鹏  顾玉成  
【目的】明确草莓根颈腐烂病的病原,为草莓根颈腐烂病的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对取自湖北省武汉市的发病草莓植株分别进行发病组织培养、分离纯化。采用牙签根颈接种方法进行致病性测定;观察病原微生物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PDA)上的菌落形态;从所分离到的菌株中选择PDA培养基平板上形态不同的Zhd-3、Zhd-4-1和Zhd-5进行后续试验和分析。测定各菌株在18℃黑暗条件下的菌丝生长速度,然后用方差分析程序(ANOVA)对不同菌株间的差异显著性进行分析;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病原菌在草莓叶柄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形态进行分析。分别以Zhd-3...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爽   张廷萍   薛治峰   刘杨   王婧   钱亚新   秦世雯  
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子纯化法,从拟石莲花属多肉植物品种‘碧桃’(Echeveria cv.‘Peach Pride’)疑似腐烂病的叶片组织获得病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序列特征的鉴定以及致病性测定,明确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测定尖孢镰刀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发现该病原菌具有较强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并具有一定的产毒素(镰刀菌酸)能力,说明细胞壁降解酶类和毒素是该病原菌侵入、定殖和致病的主要因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爽   张廷萍   薛治峰   刘杨   王婧   钱亚新   秦世雯  
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子纯化法,从拟石莲花属多肉植物品种‘碧桃’(Echeveria cv.‘Peach Pride’)疑似腐烂病的叶片组织获得病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序列特征的鉴定以及致病性测定,明确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测定尖孢镰刀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发现该病原菌具有较强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并具有一定的产毒素(镰刀菌酸)能力,说明细胞壁降解酶类和毒素是该病原菌侵入、定殖和致病的主要因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原犇犇  曹支敏  
通过培养基平板对峙培养,从292株放线菌中筛选出了8株对杨树腐烂病病原菌(Valsa sordida)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再结合发酵液的生长抑制率测定,筛选出了1株抑菌效果最好的菌株,对其发酵液的萃取液进行了薄层层析分析,初步确定抑菌活性是由一种极性较弱的物质引起的,并对该物质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活性物质无挥发性,对酸、温度和紫外线都较稳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叶振风 吴湘琴 吕冠华 薛程 吴婷婷 刘普 朱立武  
为明确梨树腐烂病的病菌种类,对采自中国河北、山西和安徽3省症状疑似梨腐烂病的树皮与病枝进行病菌培养和分离纯化,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种类,并选用22种常用杀菌剂,通过离体抑菌试验,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在分离纯化的6个菌株中有5个菌株形态特征相同,且与已报道的腐烂病病菌(Valsa mali var.pyri)形态特征相似; 以这5个菌株菌丝接种梨树健康枝条后出现与田间相同的病症; 病原菌rDNA-ITS克隆测序、BLASTn比对发现,这5个菌株为同一致病菌(登录号JQ618018),且与意大利梨腐烂病菌株(登录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温家康  张萍  王茹  邢长杰  唐茜茜  朱小虎  
【目的】了解新疆野核桃组织结构与核桃腐烂病抗性的关系,进一步筛选核桃腐烂病抗性优良的新疆野核桃种质。【方法】以新疆巩留新疆野核桃自然保护区中53份新疆野核桃种质一年生枝条为材料,通过室内人工接种方法,记录野核桃在接种核桃腐烂病菌后第12天的发病情况,测量不同抗性种质枝条横切的皮层厚度、薄壁细胞面积、韧皮部厚度、导管直径、密度以及木质部厚度等指标,利用方差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研究不同抗病株系的枝条组织结构差异与核桃腐烂病抗性的关系。【结果】新疆野核桃不同单株间的抗病能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不同抗性的野核桃单株中,抗病种质枝条横切的薄壁细胞小且排列致密,厚角组织细胞层数较多且细胞壁增厚,导管较小且密度高,木质化程度较高,微裂缝较少。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同发病程度与野核桃单株的皮层厚度(-0.20)无显著线性相关(P>0.05),与薄壁细胞面积(0.77~(**))、导管直径(0.71~(**))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韧皮部厚度(-0.59~(**))、导管密度(-0.64~(**))、木质部厚度(-0.41~(**))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随着发病程度的增加,枝条韧皮部、木质部厚度以及导管密度越小,导管直径、薄壁细胞面积越大。【结论】从53份新疆野核桃材料中初步筛选出28个抗病种质,野核桃枝条薄壁组织紧密,韧皮部与木质部较厚、导管小而密度高的野核桃单株抗核桃腐烂病能力较强。研究结果可为新疆野核桃抗病育种研究提供基础性参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陆训  潘显婷  庞立  王仁才  周倩  
2015年9月,于湖南省浏阳果园内发现大量采摘后易腐烂的猕猴桃,腐烂部位有明显块状褐色病斑。对染病猕猴桃腐烂部位进行病原物的分离纯化、形态学观察和致病力验证、分子生物学方法进一步区分鉴定病原菌,结果表明,导致猕猴桃腐烂的病原菌为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Phomopsis longicolla)。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赖传雅  廖旺姣  袁高庆  韦继光  黄超福  玉小迷  韦宗便  
对贮藏期荸荠球茎腐烂病病原菌组成、影响病害流行的相关因素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探讨。结果表明,荸荠贮藏期的温度决定优势病原菌种类,10~20℃时,青霉(Penicillium sp.)、尖孢镰孢霉(Fusarium oxysporum)等为优势菌;25℃和室温(16.4~30.0℃)下贮藏,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为优势菌。荸荠发病率即腐烂率在20~25℃和室温下时较低,而在10~15℃时则较高;贮堆高度在50~70 cm范围,发病率虽有差异但不显著;田间严重发生的生理性红叶病对球茎贮藏期腐烂病轻重无明显影响。荸荠贮藏病害发病速率在入贮前期较快,此后随贮藏时间延长而...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程云  张绍升  
盆栽接种试验表明,侵染甘薯的腐烂茎线虫对花生具有显著的致病性.该线虫可以侵染花生的根系、果针和荚果,果针受害最重,影响饱果率和荚果重量.不同花生品种对腐烂茎线虫的抗性和症状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尉天春  薛婧  姜晓东  赵晓军  张春来  冯铸  李新凤  
2019—2020年在山西省藜麦种植基地发现一种穗腐病.通过病原菌分离、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观察及rDNA-ITS、翻译延长因子(TEF1-α)和微丝肌动蛋白(ACT)基因序列分析,对该病害的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并测定了碳源、氮源、温度和pH值对其菌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藜麦穗腐病的病原菌为枝状枝孢(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以葡萄糖为碳源和草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有利于枝状枝孢菌株LMSF-1的生长;该菌株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7.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