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51)
2023(8367)
2022(6924)
2021(6106)
2020(4963)
2019(10971)
2018(10389)
2017(19464)
2016(10839)
2015(11575)
2014(11069)
2013(11040)
2012(10339)
2011(9530)
2010(9461)
2009(8333)
2008(8150)
2007(7044)
2006(6276)
2005(5492)
作者
(37259)
(31358)
(31184)
(29013)
(19850)
(15409)
(13686)
(12235)
(11904)
(10909)
(10893)
(10287)
(10271)
(10042)
(9928)
(9653)
(9531)
(9350)
(9023)
(8986)
(8251)
(7696)
(7518)
(7182)
(7046)
(6904)
(6860)
(6818)
(6541)
(6503)
学科
(41572)
经济(41523)
管理(31245)
(30650)
(22949)
企业(22949)
方法(19341)
数学(17302)
数学方法(17126)
(13255)
(12732)
(10788)
中国(10624)
(9797)
贸易(9796)
(9555)
业经(9473)
农业(9263)
环境(9161)
(7473)
技术(7418)
(6931)
地方(6796)
(6507)
财务(6494)
财务管理(6481)
(6364)
(6315)
金融(6314)
银行(6302)
机构
大学(160650)
学院(159002)
(63887)
研究(63087)
经济(62767)
管理(56807)
理学(49942)
理学院(49309)
管理学(48211)
管理学院(47972)
(45980)
中国(44559)
科学(44521)
农业(37203)
(35583)
业大(35435)
(34935)
研究所(33255)
中心(27084)
(26072)
农业大学(24368)
(23747)
(22783)
(22002)
北京(21567)
财经(21418)
科学院(21246)
(20172)
经济学(19801)
(19784)
基金
项目(118664)
科学(91307)
基金(87376)
(83477)
国家(82836)
研究(73047)
科学基金(67618)
自然(48374)
社会(47322)
自然科(47303)
自然科学(47281)
自然科学基金(46493)
(46312)
基金项目(46232)
社会科(44930)
社会科学(44915)
(40649)
资助(35563)
教育(31842)
重点(27888)
计划(27092)
(25766)
(25158)
(25078)
科技(24962)
编号(24843)
科研(24173)
(23879)
创新(23671)
(21275)
期刊
(63797)
经济(63797)
学报(42844)
(40930)
研究(40880)
科学(33988)
中国(30171)
大学(30042)
学学(29140)
农业(28130)
管理(20034)
(18920)
(16149)
业大(13543)
(11889)
金融(11889)
经济研究(11577)
农业大学(11314)
技术(10635)
(10559)
业经(10465)
财经(10460)
教育(10007)
林业(9745)
科技(9388)
(9035)
问题(8606)
中国农业(8087)
技术经济(7717)
资源(7453)
共检索到2266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秦文利  贾立明  刘忠宽  智建飞  曹卫东  
研究品种与播种方式对冬绿肥地上生物量、养分蓄积量、土壤养分和后茬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华北冬闲田推广种植冬绿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裂区设计,以二月兰、黑麦草、小黑麦3个冬绿肥品种为主处理,撒播和条播2种播种方式为副处理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从绿肥品种来看,黑麦草地上生物量和养分蓄积量均极显著高于二月兰和小黑麦;翻压后,小黑麦后茬土壤碱解氮含量极显著低于黑麦草和二月兰,黑麦草后茬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小黑麦,二月兰后茬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黑麦草;小黑麦后茬花生荚果产量显著低于黑麦草和二月兰。黑麦草后茬花生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最高,分别为23.13%,52.72%。从播种方式来看,条播绿肥地上...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增  韩晓日  杨劲峰  张昕欣  赖鸿雁  
采用微区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土壤养分和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长期施用含氯化肥0~40cm土层的土壤24年累积氯残留率平均为5.86%,土壤中含氯量平均为77.55kg.hm-2,土壤pH值降低幅度为1.7%~16%,土壤有机质增加了1.1%~2.7%,全氮增加了1.1%~2.7%,全磷增加了2.1%~13.0%,全钾增加0.2%~2.5%,碱解氮增加30.5%~92.3%,速效磷增加了100%~203%,速效钾增加了23.6%~46.2%。施用含氯化肥对花生有增加产量的作用,增产幅度为37.60%~92.07%。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鹏伟  张达斌  王峥  曹群虎  鱼昌为  李婧  曹卫东  高亚军  
【目的】研究不同豆科绿肥品种养分累积规律及其盛花期翻压后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筛选出最佳的绿肥品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了夏季裸地休闲(对照)以及种植大豆、长武怀豆、绿豆4个处理,分析了3种豆科绿肥干物质和养分累积动态,比较了其盛花期的养分还田量,并对3种豆科绿肥翻压后后茬小麦养分吸收量和籽粒产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1)长武怀豆和大豆干物质和养分累积相对较快,翻压前两者干物质和养分累积量明显高于绿豆。2)与对照相比,种植并翻压长武怀豆和大豆能显著提高小麦地上部N、P、K吸收量和籽粒产量。3)种植并翻压绿豆的后茬小麦基本苗和返青期总茎数明显降低,因而最终导致绿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方越1  2  沈雪峰1  陈勇1  陈阜3  张海林3  
在甘蔗/花生间套作带状种植条件下,采用不同播期处理研究甘蔗/花生间套作的生态效应及其对花生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花生播期处理能够显著提高花生产量,其中IS3处理(甘蔗播前15 d种植花生)增产效果最佳,并且对甘蔗的产量及各农艺性状没有显著影响。间套作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增幅为57.66%~85.69%,有效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其中IS3、IS4(甘蔗花生同期播种)、IS5(甘蔗播后15 d种植花生)处理中硝态氮含量降低24.33%~26.76%。同时,间套作中适宜的播期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整体代谢活性与群落结构多样性,改善田间小气候。各生态因子与...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春芳  魏云霞  欧珍贵  黄洁  徐海强  杨龙  
以木薯品种华南8号和花生品种贺油12号为材料,采用木薯宽窄行间作花生法,设置木薯种茎芽眼朝向东、南、西、北共4个处理,其中芽眼朝向东和向西处理属于东西行向,芽眼朝向南和向北处理属于南北行向,研究木薯种茎行向及芽向对木薯花生间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北行向处理木薯的鲜薯和淀粉产量比东西行向处理的高10.7%、10.1%,东西行向处理的花生荚果产量比南北行向处理的高8.4%;芽向处理木薯的鲜薯、淀粉产量排序均为种茎向北最高,其次为向南和向东,向西最低,向北处理木薯的鲜薯和淀粉产量比向西处理的高20.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丽淑  樊吴静  杨鑫  谭冠宁  唐洲萍  何虎翼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方式下不同播种深度对马铃薯土壤水热及产量的影响,为冬种马铃薯栽培技术提供重要参考。【方法】以费乌瑞它、丽薯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黑膜覆盖、稻草覆盖和常规种植3种栽培方式下的5、10、15和20 cm 4种不同播种深度处理,测定马铃薯土壤含水量、温度、物候期及产量等农艺性状。【结果】与常规种植相比,丽薯6号黑膜覆盖和稻草覆盖2种栽培方式下的土壤温度均提高1.9℃,在苗期、发棵期、结薯期,黑膜覆盖5~1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最大;在黑膜覆盖播种深度5和10 cm处理下,2个马铃薯品种的生育期最短;丽薯6号和费乌瑞它分别在黑膜覆盖播种深度为10和15 cm时,各农艺性状、产量(57.20、36.30 t/hm2)和经济效益表现最优。【结论】广西冬种马铃薯丽薯6号、费乌瑞它2个品种的最佳栽培方式分别为黑膜覆盖播种深度10和15 cm,研究结果可为广西冬种马铃薯生产合理选择和应用栽培方式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炜  孙志贵  田贺培  张运波  卢碧林  
为研究不同播种和施肥方式下直播水稻分蘖特征和产量状况,以全两优681、荃优华占和黄华占为试验材料,在江汉平原稻麦两熟制耕作制度下,设置2种播种方式(机械直播和人工撒播)和施肥方式(4次施肥和3次施肥),研究了直播稻成蘖和成穗特征及产量表现。结果显示:各处理一次分蘖成蘖主要叶位为1/0至6/0,3/0至6/0叶位的成蘖率较高,二次分蘖叶位为2/1、3/1和2/2,3/1叶位成蘖率最高;2/0到5/0叶位是一次分蘖成穗优势叶位,2/1和3/1是二次分蘖的主要成穗叶位;一、二次分蘖成蘖和成穗率方面,机械直播稻高于人工撒播稻,4次施肥直播稻高于3次施肥直播稻;各处理不同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和净干物质积累量趋势一致,机械直播稻高于人工撒播稻,4次施肥直播稻高于3次施肥直播稻;分蘖至拔节期各处理叶绿素呈下降趋势,机械直播稻高于人工撒播稻,4次施肥高于3次施肥;机械直播稻和4次施肥直播稻的穗部性状优于人工撒播稻和3次施肥直播稻;从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来看,各处理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机械直播稻产量显著高于人工撒播稻,4次施肥的直播稻产量显著高于3次施肥的直播稻,除了有效穗数外,其他构成要素趋势与产量表现基本一致。综上,不同播种和施肥方式下,直播稻分蘖特性存在明显差异,机械直播稻和4次施肥下的直播稻的一、二次分蘖成穗率高,叶片叶绿素含量较高,干物质积累量大,穗部性状占优势,产量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孟岩   项瑶   何宏斌   张楚婷   宋玉   靳程   何春桃   李俊年   辛国荣  
以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为材料,设置3种播种量18、24、30 kg/hm~2 (分别为S1、S2、S3)和2种施肥量780、960 kg/hm~2 (分别为F1、F2),共6个处理(S1F1、S1F2、S2F1、S2F2、S3F1、S3F2),探究不同播种量和施肥量对湘西冬种黑麦草及后作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S3F2处理黑麦草的鲜产量最高(68 300kg/hm~2),比最低的S1F1处理高31.09%(P<0.05);施肥量与播种量交互效应对黑麦草的干产量和单位面积总粗蛋白、总粗纤维、总钙、总磷含量影响显著(P<0.05),播种量对鲜产量、干产量和单位面积总粗纤维、总钙、总磷含量均影响显著(P<0.05);种草后,所有处理土壤的pH和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种草前的(P<0.05),S3F2处理土壤全氮和有效磷含量最高,分别达2.31 g/kg、67.61 mg/kg,比种草前分别高12.68%(P>0.05)和148.11%(P<0.05);S3F2处理下后作水稻实际产量、单株总粒数、单株实粒数和千粒质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P<0.05);后作水稻产量受黑麦草播种量的影响显著(P<0.05),播种量和施肥量的交互效应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黑麦草在播种量为30 kg/hm~2、施肥量为960 kg/hm~2的栽培条件下的培肥效果最佳,并且对后作水稻具有良好的增产效应,适宜在湘西地区推广应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孟岩   项瑶   何宏斌   张楚婷   宋玉   靳程   何春桃   李俊年   辛国荣  
以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为材料,设置3种播种量18、24、30 kg/hm~2 (分别为S1、S2、S3)和2种施肥量780、960 kg/hm~2 (分别为F1、F2),共6个处理(S1F1、S1F2、S2F1、S2F2、S3F1、S3F2),探究不同播种量和施肥量对湘西冬种黑麦草及后作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S3F2处理黑麦草的鲜产量最高(68 300kg/hm~2),比最低的S1F1处理高31.09%(P<0.05);施肥量与播种量交互效应对黑麦草的干产量和单位面积总粗蛋白、总粗纤维、总钙、总磷含量影响显著(P<0.05),播种量对鲜产量、干产量和单位面积总粗纤维、总钙、总磷含量均影响显著(P<0.05);种草后,所有处理土壤的pH和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种草前的(P<0.05),S3F2处理土壤全氮和有效磷含量最高,分别达2.31 g/kg、67.61 mg/kg,比种草前分别高12.68%(P>0.05)和148.11%(P<0.05);S3F2处理下后作水稻实际产量、单株总粒数、单株实粒数和千粒质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P<0.05);后作水稻产量受黑麦草播种量的影响显著(P<0.05),播种量和施肥量的交互效应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黑麦草在播种量为30 kg/hm~2、施肥量为960 kg/hm~2的栽培条件下的培肥效果最佳,并且对后作水稻具有良好的增产效应,适宜在湘西地区推广应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苏港  王怡针  葛均筑  李子芳  臧凤艳  王金龙  吴锡冬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绿肥油菜还田时期对不同施氮量下春玉米产量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规律,以期为华北平原春玉米减氮增效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裂区设计,主区绿肥油菜还田时期分别为无绿肥油菜冬闲田(G0)、始花期(G1)、盛花期(G2)和荚果期(G3),裂区施氮量分别为0 (N0),135(N135),270(N270),405(N405),540 kg/hm~2(N540)。收获期五点取样法取土测定土壤养分含量,玉米考种测产。与G0相比,G2处理因春玉米穗粒数均值显著增加5.59%而增产5.89%,G1处理2020年增产6.37%,其中穗粒数增幅8.37%,但G1和G2百粒质量与G0无显著差异;G3处理2020年因穗粒数与百粒质量均值降低2.62%,6.40%,导致减产8.43%;春玉米产量随施氮量增加显著增加;G1、G2和G3处理下,春玉米产量在施氮量为N405、N270和N405时达最高,分别为10 961.21,11 253.34和10 331.12 kg/hm~2。线性加平台模型分析可知,G1和G2处理可以保证产量稳定在10 000 kg/hm~2以上,实现氮肥减施7.89%~41.45%,2020年G3处理减氮10.53%,产量降低6.27%。与G0相比,G1和G2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增幅分别为8.28%和4.12%,11.17%和12.77%。G1、G2和G3处理土壤全氮含量2019年显著增加6.01%,5.86%,8.00%;G1、G2和G3处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比G0处理显著降低;处理间全钾含量无差异,但G1和G2处理增加了土壤速效钾含量,2020年G3处理含量比G0降低3.41%(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秋  张新建  宁晓光  高贤彪  曹卫东  孙向阳  
为研究华北冬绿肥(WGM)对生菜生长与营养品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以不施氮肥(CK)和尿素(N)为对照,设计了二月兰、冬油菜、草木樨单施、倍施及与氮肥(N)配施处理。结果显示:冬绿肥倍施对生菜增产显著,是CK的3.95~4.52倍,是尿素的1.31~1.50倍;与尿素相比,冬绿肥有利于促进生菜根长指标的发育,以冬绿肥倍施最佳。尿素和冬绿肥均会增加生菜硝酸盐含量,冬绿肥与尿素相比,可不同程度抑制生菜硝酸盐累积,以冬绿肥单施效果最好;与CK和尿素处理相比,冬绿肥各处理均可促进生菜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积累。与CK相比,各处理中只有2WGMI处理可促进生菜维生素C的合成;绿肥倍施、绿肥单施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晓琪  景豆豆  杨珍平  张春来  高志强  
为合理利用夏闲期光、热和水资源,提高山西南部农业发展的可持续,通过研究种植绿肥苜蓿对后作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探索有助于提高小麦的生产力的苜蓿种植模式。试验为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苜蓿不同播量,分别为7. 5(S),15. 0(M),22. 5 kg/hm~2(L),副区为不同还田日期:9月10日(T1)、9月20日(T2)、9月30日(T3),以常规复种玉米为对照(CK),于后作小麦的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测定农艺性状、土壤养分,并于成熟期测定小麦产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供试夏闲期种植苜蓿各处理下,后作冬小麦的株高、绿叶数、单株干质量及倒二叶长宽,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大播量中还田日期的LT2处理下,有机质、碱解氮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1. 20~3. 38倍和4. 08~5. 42倍。冬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较对照分别提高6. 3%,5. 8%,4. 1%,比对照增产3. 9%。大播量中还田日期的LT2处理更有利于该地区小麦产量的提高,该试验可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月贞  王吕  吴玉红  郝兴顺  张春辉  秦宇航  吴建静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冬绿肥联合稻秆还田对汉中盆地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探索适宜汉中水稻生产的绿色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连续2年定位试验,设置水稻秸秆不还田(WSN)、水稻秸秆还田(WS)、紫云英和稻秆还田(CS)、油菜秸秆和稻秆还田(RS)、毛苕子和稻秆还田(HS) 5个处理,研究紫云英、毛苕子、油菜、冬闲联合稻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并对各因子与水稻产量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WSN处理相比,冬绿肥联合稻秆还田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CS、HS和RS处理水稻产量2年平均增产14.51%,14.52%和8.49%。稻田土壤速效磷、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以CS处理最高,且均与WSN处理达到差异显著水平。与WSN比较,CS、RS和HS处理稻田土壤微生物总量分别增加70.15%~336.19%,48.57%~183.11%和57.33%~293.55%,其中CS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细菌数量比例上调,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比例下调,细菌与真菌数量的比值(B/F)升高,有效改善了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CS处理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WSN处理分别增加17.69%,3.85%,35.36%和62.32%。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产量与土壤速效磷、全氮含量,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及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之间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结论]冬季种植紫云英联合稻秆还田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强土壤酶活性,是适宜汉中水稻生产的绿色高效栽培种植模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党现什  蒋春姬  李憬霖  赵凯能  曲胜男  刘娜  王婧  王晓光  
花生是需钙量较多的豆科作物之一,但在辽宁花生生产中普遍存在重施氮、磷、钾肥,忽视施用钙肥的问题,为了合理施用钙肥,实现花生高产优质,在大田条件下,设置未施钙处理和施钙处理(CaO施用量为75kg·hm~(-2)),研究了钙肥(CaO)对农花5号和农花6号花生植株形态、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钙显著增加主茎高、侧枝长和总分枝数,2品种主茎高分别比对照增加17.78%和17.58%,侧枝长增加17.92%和16.97%,总分枝数增加16.67%和20.37%;施钙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2品种分别比对照增加25.32%和32.03%;施钙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和群体光合势;在叶片光合特性上,2品种结荚盛期施钙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增加1.10%和4.17%,气孔导度分别增加5.38%和3.03%,胞间CO_2浓度分别增加0.30%和0.50%,而降低蒸腾速率来保持自身的水分供应,2品种施钙处理的蒸腾速率比对照分别降低1.44%和1.69%。施钙处理比未施钙处理产量分别增加954.93kg·hm~(-2)和778.45kg·hm~(-2),其主要增产原因是增加了单株结果数、提高了出仁率,增加了百仁重和百果重。施用钙肥后,2品种蛋白质含量均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农花5号花生脂肪、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2个品种花生油酸/亚油酸比值(O/L)施钙肥处理比未施钙肥处理均有所降低,分别降低8.26%和15.28%。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洪俊  黄国勤  杨滨娟  王晓维  
【目的】综合评价南方稻区不同冬季绿肥种类种植下水稻生长动态及稻田杂草群落效应,进一步优化稻田种植模式,大力发展冬季作物种植与开发。【方法】从2011年冬开始,在南方双季稻区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采用田间试验,分别选取豆科、禾本科、十字花科冬季绿肥种类,比较冬季绿肥紫云英、油菜、黑麦草及混播绿肥(紫云英×油菜×肥田萝卜)对后作早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干物质生产特性、稻田杂草群落的差异变化。【结果】紫云英前茬处理的早稻(紫云英—早稻—晚稻,MV-R-R)分蘖盛期、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群体干物重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分别高出14.46%、10.99%、11.83%和7.23%,相应地其产量也分别比黑麦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