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07)
2023(6521)
2022(5272)
2021(4617)
2020(3665)
2019(8045)
2018(7547)
2017(13762)
2016(7724)
2015(7890)
2014(7503)
2013(7314)
2012(6705)
2011(6016)
2010(5600)
2009(5162)
2008(5026)
2007(4261)
2006(3598)
2005(2977)
作者
(26723)
(22674)
(22513)
(20961)
(14383)
(11333)
(9775)
(8946)
(8604)
(7949)
(7939)
(7488)
(7363)
(7231)
(7207)
(7023)
(6746)
(6738)
(6501)
(6433)
(6079)
(5573)
(5310)
(5143)
(5052)
(4993)
(4905)
(4873)
(4710)
(4703)
学科
(26918)
经济(26887)
管理(21903)
(21115)
(15985)
企业(15985)
方法(12909)
数学(11675)
数学方法(11564)
(9464)
(9136)
环境(7680)
(7179)
(6899)
贸易(6899)
(6747)
中国(6746)
业经(6533)
农业(6355)
技术(5677)
(5267)
(4511)
财务(4508)
财务管理(4502)
企业财务(4283)
地方(4261)
(4253)
产业(4247)
(4044)
银行(3999)
机构
大学(111074)
学院(110905)
研究(42473)
(42214)
经济(41557)
管理(40297)
理学(36204)
(36105)
理学院(35764)
管理学(34971)
管理学院(34819)
科学(32122)
农业(29598)
中国(28716)
业大(28030)
(24372)
研究所(23173)
(22998)
农业大学(19858)
中心(18276)
(16476)
(15984)
(15889)
(15882)
(15511)
(15095)
实验(14922)
科学院(14871)
实验室(14253)
财经(14114)
基金
项目(88281)
科学(67280)
基金(64850)
(62764)
国家(62289)
研究(51872)
科学基金(50802)
自然(36968)
自然科(36150)
自然科学(36130)
(35539)
自然科学基金(35519)
基金项目(35121)
社会(33979)
社会科(32336)
社会科学(32325)
(30696)
资助(25371)
教育(22084)
计划(21354)
重点(20632)
科技(20004)
(18991)
(18920)
(18548)
科研(18370)
(17937)
创新(17927)
编号(16994)
(16923)
期刊
(38354)
经济(38354)
学报(33448)
(31806)
科学(25686)
研究(23710)
大学(22913)
学学(22570)
农业(22209)
中国(18258)
(12744)
管理(12448)
(11439)
业大(11263)
农业大学(9671)
(8174)
科技(7229)
业经(7224)
林业(7193)
经济研究(7031)
(6742)
金融(6742)
中国农业(6641)
财经(6393)
技术(6382)
自然(6173)
资源(5627)
(5406)
问题(5399)
商业(5203)
共检索到145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洪俊  黄国勤  杨滨娟  王晓维  
【目的】综合评价南方稻区不同冬季绿肥种类种植下水稻生长动态及稻田杂草群落效应,进一步优化稻田种植模式,大力发展冬季作物种植与开发。【方法】从2011年冬开始,在南方双季稻区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采用田间试验,分别选取豆科、禾本科、十字花科冬季绿肥种类,比较冬季绿肥紫云英、油菜、黑麦草及混播绿肥(紫云英×油菜×肥田萝卜)对后作早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干物质生产特性、稻田杂草群落的差异变化。【结果】紫云英前茬处理的早稻(紫云英—早稻—晚稻,MV-R-R)分蘖盛期、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群体干物重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分别高出14.46%、10.99%、11.83%和7.23%,相应地其产量也分别比黑麦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月贞  王吕  吴玉红  郝兴顺  张春辉  秦宇航  吴建静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冬绿肥联合稻秆还田对汉中盆地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探索适宜汉中水稻生产的绿色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连续2年定位试验,设置水稻秸秆不还田(WSN)、水稻秸秆还田(WS)、紫云英和稻秆还田(CS)、油菜秸秆和稻秆还田(RS)、毛苕子和稻秆还田(HS) 5个处理,研究紫云英、毛苕子、油菜、冬闲联合稻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并对各因子与水稻产量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WSN处理相比,冬绿肥联合稻秆还田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CS、HS和RS处理水稻产量2年平均增产14.51%,14.52%和8.49%。稻田土壤速效磷、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以CS处理最高,且均与WSN处理达到差异显著水平。与WSN比较,CS、RS和HS处理稻田土壤微生物总量分别增加70.15%~336.19%,48.57%~183.11%和57.33%~293.55%,其中CS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细菌数量比例上调,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比例下调,细菌与真菌数量的比值(B/F)升高,有效改善了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CS处理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WSN处理分别增加17.69%,3.85%,35.36%和62.32%。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产量与土壤速效磷、全氮含量,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及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之间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结论]冬季种植紫云英联合稻秆还田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强土壤酶活性,是适宜汉中水稻生产的绿色高效栽培种植模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水良  李扬汉  
对金华地区29个早稻田样点的杂草优势度等级进行了七级目测,将所得数据转换成重要值,以此计测了主要杂草的生态位宽度;以早稻-杂草群落梯度代替生态因子梯度,用生态因子间隔作为生态位重叠值计算的加权因子,对该地区早稻田中的杂草生态位重叠值进行了计算;以生态位重叠值为指标,用极点排序和聚类分析中的最小生成树法,直观地表示了该地区早稻田主要杂草的种间生态学相似关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瑶  肖求清  曹凑贵  江洋  袁鹏丽  孙自川  刘卿君  汪金平  
为探究稻虾共作对稻田杂草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运用植物群落生态学的方法,通过调查区域在1a(RC1)、2a(RC2)、4a(RC4)和9a(RC9)等4个不同稻虾共作年限稻田和1a小区控制试验稻田(CK)田面和田埂杂草物种数变化、杂草数量变化以及杂草盖度变化,研究不同稻虾共作年限稻田杂草的群落变化特点及控草效果。结果显示:稻虾共作稻田的杂草生物多样性指标随年限增长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CK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杂草优势度显著高于稻虾处理,RC4处理最低。Pielou均匀度指数RC9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年限稻虾田,但与CK处理无显著差异。随稻虾共作年限的增加,稻田杂草总数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均显著低于CK处理。不同种杂草的重要值(importance value,I值)随稻虾共作年限增长呈现不同的规律,千金子、稗草、双穗雀稗和飘拂草的I值随年限增加先降低后增加,通泉草、空心莲子草、鳢肠、鸭舌草等的I值在稻虾共作稻田中表现出小于水稻单作稻田并逐年降低的规律。在大田控制试验中,经过1a稻虾共作模式后,稻田田内和田埂的杂草物种数、杂草个体数和盖度均显著降低。结果表明:短期稻虾共作对稻田杂草的抑制作用明显,长期的稻虾共作会逐步形成新的杂草群落结构,需要采取对应的杂草防控措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飞鹏  暨淑仪  汪殿蓓  胡惠蓉  
以株数、盖度、重要值为测定指标 ,运用物种丰富度指数 (S)、Shannon Wiener指数 (H’)、、Gini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 (ShannonE ,GiniE)以及生态优势度 (SN)等指数对南红农场稻田杂草群落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 ,结果表明 :重要值作为测定指标 ,反映多样性水平最合理 ,Shannon Wiener指数用来监测调控杂草群落的多样性比较合适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凤杰  于晨  马力  周鹏  安渊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水稻(Oryza sativa)轮作是南方苜蓿种植的新模式,许多关键技术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探讨了施肥(基肥和追肥)轮作苜蓿和土壤养分以及紫花苜蓿绿肥还田对轮作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25和450 kg·hm~(-2)基肥处理的苜蓿产量分别比不施肥增加了22.6%和41.9%,追施氮(N)、磷(P)、钾(K)肥进一步提高了基肥的增产效果,5月上旬的干草产量达到11 198 kg·hm(-2),促进苜蓿分枝是增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明显提高了苜蓿地0–20 cm土层的全氮、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以及苜蓿茎、叶的蛋白质和磷含量,其中,450 kg·hm(-2)NPK基肥+追肥对茎、叶蛋白质和磷含量的增加作用最显著(P <0.05),籽实产量比对照(未种苜蓿且未施绿肥)增加了18.2%。综上分析可知,紫花苜蓿与水稻周年轮作既可收获一定数量的紫花苜蓿,又可促进轮作水稻增产,是南方紫花苜蓿产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文博  刘鸣达  肖珣  何娜  杨丹  谢桂先  
为量化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条件下稻田氮素的归趋,明确施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应,采取田间动态监测与室内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在等氮条件下(120 kg·hm-2)以鲜猪粪(PM)、沼液沼渣(BF)、猪粪堆肥(PC)、绿肥(GM)替代20%化肥及单施化肥处理(CF)稻田挥发性氮、径流氮、N2O等氮素损失的变化规律,以及各处理水稻产量及地上部吸氮量的差异,结合稻田氮素平衡以明确氮素来源和去向及其数量。结果表明:施肥是氮输入的主要来源,占比约为47%;植物吸收利用是氮输出的主要部分,占氮素输入量的47%~57%;各处理氨挥发排放通量、径流总氮(TN)损失量、N2O累积排放量分别占施氮量的4%~6%、16%~23%、16%~20%;与单施化肥相比,配施有机肥降低了稻田氨挥发累积排放量,减少了径流损失氮量,增加了地上部吸氮量,有利于水稻增产稳产;其中BF、PC处理氨挥发累积排放量均降低21%,PM、BF处理径流损失氮量显著减少33%、29%(p <0.05),PM处理水稻产量最高(为5468kg·hm-2),增产8%,地上部吸氮量最高(为137kg·hm-2),增幅为14%;PM处理氮素表观损失和氮盈余均最低,BF处理次之。综合水稻产量和环境效益来看,施氮量为120kg·hm-2时,以鲜猪粪和沼液沼渣等有机肥替代20%化肥是可行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施林林  沈明星  蒋敏  陆长婴  王海侯  吴彤东  周新伟  沈新平  
【目的】明确在稻麦轮作条件下,肥料管理对太湖地区稻麦轮作田杂草群落的影响特征和方式。【方法】在水稻收获后,对长期不同肥料处理小区,具体包括不施肥(CK),仅施氮肥(N),施氮钾肥(NK),施磷钾肥(PK),施氮磷肥(NP)和均衡施肥(NPK),进行杂草群落调查。分析杂草密度、多样性指数Shannon-H’,均匀度指数Pielou-EJ和丰富度指数Margalef-DMG,并进行主成分和回归分析。【结果】杂草总密度的排列次序为NP>CK>N>NK>NPK,稻槎菜,牛繁缕,菵草和大巢菜是主要农田杂草。氮磷养分亏缺提高了杂草多样性,Shannon-H’指数排序为CK>NK>PK>N>NP>NPK。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贵  冒宇翔  沈俊明  薛林  王晓琳  张自常  
为了明确小麦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及其与化学除草剂相互作用对水稻田杂草控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探讨化学除草剂减量使用的可行性。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小麦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全量浅旋还田、全量深埋还田、秸秆不还田4种方式下不同剂量69%苄嘧磺隆·苯噻酰草胺WG(0、207、414、621、828 G/hm2)对水稻田主要杂草控制效果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还田对水稻田千金子、稗草、鸭舌草、水苋菜、异型莎草等杂草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全量覆盖还田和全量浅旋还田效果明显优于全量深埋还田效果。同时小麦秸秆还田显著促进了较低剂量苄嘧磺隆·苯噻酰草胺WG(207 G/hm2)对鸭舌草、千金子控制效果,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付佑胜  刘伟中  张凯  曹凯歌  赵桂东  
【目的】研究秸秆高留茬条件下不同秸秆覆盖量对稻田杂草及水稻产量的影响,选择合适的秸秆覆盖量。【方法】在小麦收割前1~2 d采用人工播撒苏秀867稻种12.5 kg,用Kubota G688机器在小麦秸秆高留茬(16~20 cm)条件下,将小麦秸秆粉粹成长度8~10 cm,采用人工分别将秸秆按照1.00、0.75、0.50、0.25、0 kg/m~2覆盖稻田,3 d后上水。【结果】不同时间调查发现,秸秆覆盖量≤0.25 kg/m~2的处理水稻7~45 d成苗率均无变化;当秸秆覆盖量≥0.50 kg/m~2,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15 d内水稻成苗率下降,15~45 d水稻成苗率不再变化;对杂草控制情况看,随着秸秆覆盖量增加,田间杂草防控效果明显增加,高留茬条件下秸秆覆盖量≥0.75 kg/m~2的2个处理30 d对杂草的防效均为100%,45 d对稗草的株防效≥89.25%,对阔叶杂草的防效均为100%;秸秆覆盖量为0.50 kg/m~2的处理45 d对稗草防效为84.95%,对阔叶草的防效为100%。对产量的影响来看,高留茬条件下,秸秆覆盖量≤0.25 kg/m~2条件下,随秸秆覆盖量增加,产量明显增加;秸秆覆盖量为>0.25 kg/m~2,≤1.00 kg/m~2条件下,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水稻产量显著下降。【结论】综合水稻出苗率、杂草防控效果以及水稻产量3个因素,高留茬条件下秸秆覆盖量在0.25~0.50 kg/m~2最佳,结合本地区秸秆可收集综合利用率,小麦理论产量在221~443 kg/667m~2最佳,适合在本地区推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守辉  朱文达  杨小红  张朝贤  李林  
采用倒置"W"取样法对湖北省稻田杂草物种组成及其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湖北省水稻田杂草有138种(含变种),隶属于46科、94属,其中优势恶性杂草有稗Echinochloa crusgalli、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鳢肠Eclipta prostrata、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等6种,区域性恶性杂草有11种,常见杂草有24种,一般杂草有97种;恶性杂草是湖北省稻田杂草群落的重要建群种,各地区主要形成稗+鳢肠+空心莲子草、稗+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爱军  赵锋  陈雪凤  张莉  杨菲  张卫建  
掌握不同管理模式下稻田杂草群落特征,可以为杂草综合防治及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保持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借助稻—油复种系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江苏吴江,始于1987年),于2007年春季监测长期不同施肥和秸秆还田对农田杂草群落的影响。施肥与秸秆还田对春季稻田杂草群落结构特征存在显著作用。长期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下(化肥+猪粪+秸秆)杂草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均下降;长期不施氮肥下杂草总密度显著增高,达1 810 ind./m2;长期不施肥时,田间野老鹳草成为优势种群,其相对密度达87.9%;全年秸秆还田(化肥+油菜秸秆+水稻秸秆)下,田间优势杂草种群为禾本科的看麦娘,其相对密度达69.7%;秋熟水稻秸秆还...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董立尧  武淑文  沈晋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权权  潘圣刚  段美洋  田华  钟克友  肖立中  唐湘如  
本试验研究了播前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通杀1号,播后苗前土壤封闭除草剂稻草闭、扫茀特对旱直播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其对水稻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草甘膦、通杀1号、稻草闭,扫茀特对总草的株防效分别达到91.42%、89.77%、85.63%、77.87%,其中稻草闭处理的株防效显著高于扫茀特;成秧率分别达到72.3%、68.7%、65.0%,64.8%,草甘膦、通杀1号处理的成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草甘膦、通杀1号处理显著提高了秧苗茎基宽、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和单位苗高干重等指标,稻草闭与扫茀特处理的秧苗在这些指标上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草甘膦处理降低了秧苗POD活性、MDA含量,通杀1号处理则相反,两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涂爱萍1 胡洪涛2 朱文达3 李 林3  
通过田间试验,观察62%丁草胺?噁草酮微乳剂对移栽稻田3种主要杂草的防治效果,以及杂草防除后对田间光照、水肥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药剂后,能有效防除稻田3种主要杂草,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L.) Beauv、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 L.)和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 (Burm.f.)的综合密度防效和综合鲜质量防效分别达到88.09%~98.91%和88.06%~98.31%; 杂草防除后,田间透光率增加3~4倍,杂草对氮、磷、钾和水分的吸收减少85%以上,水稻增产33.46%~40.0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