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53)
- 2023(8532)
- 2022(7733)
- 2021(7348)
- 2020(6189)
- 2019(14499)
- 2018(14568)
- 2017(28303)
- 2016(15527)
- 2015(17505)
- 2014(17477)
- 2013(17320)
- 2012(15662)
- 2011(13990)
- 2010(13752)
- 2009(12362)
- 2008(11765)
- 2007(9930)
- 2006(8565)
- 2005(7112)
- 学科
- 济(58164)
- 经济(58098)
- 管理(43508)
- 业(41140)
- 企(34828)
- 企业(34828)
- 方法(29522)
- 数学(25524)
- 数学方法(25243)
- 农(15019)
- 中国(14086)
- 学(13836)
- 财(13758)
- 业经(12986)
- 地方(12079)
- 理论(10469)
- 和(10236)
- 农业(10146)
- 贸(9964)
- 贸易(9959)
- 技术(9658)
- 易(9650)
- 环境(9557)
- 务(9186)
- 财务(9129)
- 财务管理(9115)
- 制(8947)
- 企业财务(8635)
- 教育(8623)
- 划(8386)
- 机构
- 大学(216208)
- 学院(214340)
- 管理(89439)
- 济(78887)
- 理学(78671)
- 理学院(77809)
- 经济(77046)
- 管理学(76457)
- 管理学院(76088)
- 研究(68904)
- 中国(48372)
- 京(46127)
- 科学(45900)
- 农(35628)
- 业大(35389)
- 所(34421)
- 财(34232)
- 研究所(31902)
- 中心(30831)
- 江(29123)
- 北京(28977)
- 财经(28487)
- 范(28229)
- 农业(28115)
- 师范(27975)
- 经(25968)
- 院(25177)
- 州(24334)
- 技术(23147)
- 师范大学(22725)
- 基金
- 项目(156136)
- 科学(121487)
- 研究(112681)
- 基金(112319)
- 家(98175)
- 国家(97359)
- 科学基金(83444)
- 社会(68375)
- 社会科(64675)
- 社会科学(64655)
- 省(61598)
- 基金项目(61065)
- 自然(56316)
- 自然科(54971)
- 自然科学(54956)
- 自然科学基金(53932)
- 划(51927)
- 教育(51279)
- 编号(46541)
- 资助(46182)
- 成果(37032)
- 重点(34387)
- 部(33655)
- 发(32599)
- 创(32523)
- 课题(31376)
- 创新(30217)
- 科研(30171)
- 大学(29009)
- 项目编号(29008)
共检索到2930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叶新如 刘建汀 裘波音 李永平 朱海生 温庆放
【目的】探讨影响冬瓜种子休眠的原因,确定种子休眠特性,为探明冬瓜种子休眠机理及破除方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冬瓜种子为材料,对其进行外观观察及形态指标和质量测定,分析数量性状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采用恒温烘干法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TTC)法检测种子含水量和生活力;采用去皮法和吸水法处理种子,计算其发芽率和吸水率;以蒸馏水为对照(CK),分析0.02,0.04,0.06,0.08,0.10 g/m L冬瓜种子种皮、种胚水和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此外还分析了0.02,0.04,0.06,0.08,0.10 g/m L种皮、种胚甲醇浸提液对白菜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探讨冬瓜种子的休眠机理。【结果】冬瓜种子的种皮坚硬且厚,种子长、宽、厚平均值分别为1.155,0.694和0.226 cm,千粒质量平均值为52.820 g,含水量为75.800%。种子长、宽、厚在4~5级分布频率均较高,种子胚根长在9级分布频率最高,种皮质量和种胚质量均在6级分布频率最高,种子千粒质量和含水量主要分布在4~6级。种子厚与种子长、宽,胚根长与种子长,种皮质量与种子长、种子厚、胚根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同等条件下培养5 d后,完整冬瓜种子无萌发,而去皮冬瓜种子发芽率达到54.67%。冬瓜种子的种皮透水性良好,吸水处理21 h后,冬瓜完整种子和破壳种子的吸水率仅相差5.80%。冬瓜种子种皮、种胚水和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种子种皮、种胚水和甲醇浸提液对白菜幼苗根长的抑制效应大于苗高;随着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大,种皮、种胚水和甲醇浸提液抑制效应总体增强;种皮和种胚甲醇浸提液的抑制效应大于水浸提液,种胚浸提液的抑制效应大于种皮浸提液。冬瓜种子种皮和种胚甲醇浸提液总体能抑制白菜幼苗的SOD、CAT、POD活性。【结论】种子中的内源抑制物和种皮机械束缚可能是冬瓜种子休眠的重要原因,而种子各部位浸提物可能通过抑制保护酶活性而影响幼苗生长。
关键词:
冬瓜 种子萌发 休眠特性 抑制作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秀君 李天来 倪伟东
从天女木兰(Magnolia sieboldiiK.Koch)种子的形态、种皮电镜观察、种子各部分抑制物质的生物测定和种子成熟过程中激素含量的变化等方面研究种子的休眠特性。结果表明:天女木兰种子秋季采收后其种胚尚未发育完全,是导致天女木兰种子深休眠的主要原因,但其种皮透性良好;种子不同部位存在不同程度的发芽抑制物质,主要存在于假种皮和胚乳中;种子成熟时胚乳中高浓度的ABA、IAA及低浓度的GA3是导致种子休眠的又一原因。
关键词:
天女木兰 种子 抑制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婷 刘鹏 徐根娣
【目的】通过从种皮及内源抑制物两个方面探索栝楼(Trichosathes kirilowii Maxim)种子休眠原因,找出其萌发难的症结所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种子萌发率的可行措施。【方法】对照完整种皮,设置了刀割种皮和去除种皮的处理,以探究种皮对栝楼种子萌发率的影响;同时分种皮和种仁两部分分别用水、甲醇、乙醚提取其中萌发抑制物,并以白菜种子作为生物鉴定材料,测定其在各种提取物作为萌发基质下的萌发率、淀粉酶活性、苗高、根长及鲜重,以求确定抑制物的分布、极性并初步推测抑制物类型。另外,用GA3处理栝楼种子,并设置不同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比试验,以求探索栝楼促萌措施。【结果】去种皮处理组与对照...
关键词:
栝楼 萌发 种皮 内源抑制物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邢露 李铁华 何功秀 郭淑芸 张艺博
【目的】探究紫楠种子休眠原因,确定其休眠类型,找到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和适合紫楠种子萌发的最佳温度条件,为其苗木培育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方法】通过测定紫楠种皮的透水性、透气性、种子内含萌发抑制物,探究种子休眠的原因,通过低温层积处理研究打破紫楠种子休眠的方法,通过设置15℃、20℃、25℃、30℃、35℃恒温、日30℃夜20℃、日25℃夜15℃变温共7个温度处理研究适宜种子萌发的温度。【结果】1)新鲜种皮对种子具有明显的吸水障碍和呼吸障碍,去皮种子的吸水率是完整种子的1.92倍,去皮种子的呼吸速率是完整种子的2.24倍,对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2)紫楠种子的水浸提液和甲醇浸提液能显著抑制大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由此可以说明紫楠种子具有水溶性和醇溶性的内源抑制物;3)低温层积能够打破紫楠种子的休眠,随着低温层积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提早,发芽速度加快,发芽率提高,低温层积100 d的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高达98.89%。GA3浸种对解除种子休眠的效果不理想;4)温度对紫楠种子的发芽率的影响较大,25℃的恒温条件下种子萌发的能力高于其他的温度处理。【结论】紫楠种子种皮造成的透水性透气性不良和种子含有的内源抑制物是引起种子休眠的主要因素,属于综合休眠类型。低温层积是解除种子休眠和提高其发芽率的有效方式,紫楠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25℃。
关键词:
紫楠种子 休眠 萌发 内源抑制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婕 张子晗 侯秋彦 喻方圆
以浙江省遂昌县东京野茉莉新鲜种子为材料,通过对种子透水性、种被机械阻力、离体胚培养、发芽抑制物质提取及种子层积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并利用赤霉素(GA3)进行发芽前预处理,探讨种子休眠机理及破除方法。结果表明:1)离体胚并无休眠特性,胚外组织中也不存在发芽抑制物质。尽管种子透水性影响其发芽率,但胚乳和种壳的机械束缚是东京野茉莉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之一。2)层积后再机械处理可解除种子休眠。休眠能被赤霉素和(或)低温层积处理解除,说明种子同时存在生理抑制,其休眠类型属于综合性休眠。3)贮藏物质在层积过程中的动员与种子萌发率的提高密切相关,种内可溶性糖含量(R=0.885)、POD活性(R=0.658)与休眠的解除呈显著正相关。4)层积30 d后1 200 mg/L GA3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最高,为54%。胚的外覆物控制东京野茉莉的种子休眠,休眠解除的过程伴随种子内代谢水平的提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郎思睿 高逸超 赵航 汪晓峰 刘雪萍
为了研究低温层积处理在打破种子休眠、促进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对层积不同时间的种子进行生活力和抗氧化酶系统测定、胚轴发育观察、抑制物检测。结果表明:随着香叶树种子层积时间的增长,种子萌发力及抗氧化酶活性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丙二醛含量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层积过程中水分条件的变化对层积结果有较大影响;香叶树的萌发抑制因素主要来源于种皮的内源抑制物,种胚存在后熟作用,而低温层积处理对香叶树种子较快打破休眠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关键词:
香叶树 低温层积 休眠 种子抗氧化酶系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佑勋 段小平
该文对银鹊树种子休眠和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银鹊树种子成熟时胚形态发育正常,但种子无论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恒温或变温中均不能萌发;离体胚培养时,发育不正常,子叶能长大、胚轴能伸长并增粗,而胚根却不伸长,说明种子的胚根具休眠特性。内果皮和外种皮含抑制物质和透气性差是引起胚根休眠的主要因素。低温(5℃)层积120d可以解除休眠,但在恒温中无论给予光照和黑暗条件仍不能萌发,最适的萌发条件是光照下30℃(日)/20℃(夜),其次是30℃(日)/15℃(夜)变温。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立学 王海南 范晶 那守海
研究了紫椴种子的休眠与萌发条件,主要对其解除休眠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试验设计包括3种处理:不同时间的浓H2SO4处理(10、30、60min),4种不同的层积方式(无处理,0~5℃、30d,15~20℃、30d,15~20℃、10d→0~5℃、20d),不同浓度的GA3处理(0、100、300mg/L)。每种处理设置4个重复。经上述处理的种子最终萌发率与平均萌发时间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同时,15~20℃、10d→0~5℃、20d的变温层积比其他恒温层积更加有效;层积处理效果比浓H2SO4、GA3的处理效果更好。对紫椴种子处理的最佳组合是以浓H2SO4浸泡种子30min,然后施以100mg/L的G...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丹 孙传清 屠乃美
种子休眠是内在和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种子结构、淀粉酶活性、内源激素等是导致种子休眠的内在原因;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外源 GA3,ABA 及可溶性糖分均具有在不同程度上打破休眠和促进发芽的作用.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影响休眠的遗传位点进行定位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种子 休眠特性 进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伟 杨奕 马绍宾 李江
以石蜡切片法、抑制物生物鉴定法及对比分析法开展滇重楼种子休眠类型的研究。结果表明,滇重楼果实成熟时胚发育不完整,停留于球形胚阶段,胚的发育程度在果实成熟后不受采收时间的影响;滇重楼种子能正常吸水,不存在由于透水性差而引发的休眠;滇重楼外种皮和胚乳的水浸提液对小白菜种子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带外种皮的滇重楼种子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种子萌发时间显著延后,滇重楼外种皮抑制胚的形态后熟。基于研究结果,认为滇重楼种子休眠类型为综合性休眠。
关键词:
滇重楼 种子 形态后熟 休眠类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洋 郭娇 王娟 李青丰
[目的]确定乌苏里鼠李种子休眠类型,探索有效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为其种质资源利用、种子扩繁等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2018年9月采集的乌苏里鼠李种子为材料,研究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吸水特性、休眠特性以及种子内源抑制物活性,确定种子的休眠类型;用体积分数98%H_2SO_4、质量分数5.5%NaClO、热水和不同浓度(1,2,3 mol/L)NaOH对乌苏里鼠李种子进行处理,探索解除种子休眠的有效方法。[结果]乌苏里鼠李种子成熟后,种皮为黄褐色至黑褐色,种皮有蜡质,种子长形卵圆状,表皮光亮、质地坚实、结构致密、种胚紧密;千粒质量为(19.6±1.0) g;纵径为(5.0±0.2) mm,横径为(3.8±0.2) mm。在室温条件下,乌苏里鼠李种子的吸水率随浸种时间的增加呈抛物线型变化,表明其种皮透水性良好,对种子的吸水阻碍较小。乌苏里鼠李种子的生活力平均值为96%,但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为0%,种子本身具有休眠特性。随着乌苏里鼠李种子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内源抑制物对白菜种子发芽率和根长的抑制作用均明显增加,对白菜种子根长的抑制活性呈上升趋势。采用体积分数98%H_2SO_4和质量分数5.5%NaClO处理乌苏里鼠李种子,均不能解除其种子休眠;分别采用40~60℃热水浸种20 min或者1~3 mol/L NaOH浸种20~120 min,均具有破解其种子休眠的作用。[结论]种皮障碍和内源抑制物是限制乌苏里鼠李种子发芽的主要原因,乌苏里鼠李种子属于综合休眠型;40℃热水处理20 min或1 mol/L NaOH处理40min可有效解除种子休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沈海龙 杨玲 张建瑛 冯丹丹 范少辉
Influencing factors to seed dormancy and 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rbus pohuashanensis were studied. These factors included the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embryos,the mechanical obstruction of the seed coat,the water and air permeability of seed coat,and the biologic inhibition of extracts ...
关键词:
花楸树 种子休眠 离体胚培养 低温催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雅君 江玲 罗林广 翟虎渠 志村英二 杨世湖 万建民
以 13个水稻主栽品种及 11个F1代抽穗后 35d的种子为材料 ,进行种子休眠特性的研究。结果显示 ,30℃下 ,种子未去颖壳时 ,南京 11、桂朝 2号等品种的发芽率均高于 80 % ,无休眠性 ;IR36的发芽率仅为 19% ,具有较强的休眠性 ;越光、N2 2的发芽率分别为 2 %和 0 % ,具有极强的休眠性 ;F2 代种子的发芽率均不超过亲本 (越光除外 )。除去种子颖壳后 ,大多数供试材料的发芽率均显著提高 ,休眠性丧失 ,尤其是F2 代种子 ,但N2 2仍保持极强的休眠性。淀粉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酶活性与种子休眠性呈负相关。内源激素的分析表明 ,在吸水之前 ,不同休眠性品种的...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秦启娟 严佳玥 魏岩
扁蓄(Polygonum aviculare)为蓼科一年生草本、园林草坪绿化的优良地被植物。本研究对扁蓄种子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在5℃/15℃、10℃/20℃、15℃/25℃、20℃/30℃、25℃/35℃(黑暗12 h/光照12 h) 5个变温周期下进行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1)同一植株上产生两种在形状、大小、颜色上存在着明显差异的扁蓄果实,一种为黄褐色狭卵形,有光泽,长3.15 mm,千粒重1.77 g;另一种为黑褐色卵形,无光泽,长1.91 mm,千粒重1.33 g。2)黄褐色种子在5个变温条件下的萌发率都大于80%,萌发率高,萌发速度快,而黑褐色种子萌发率低,萌发缓慢,最终萌发率小于50%,存在休眠现象。3)划破种皮及低温层积处理能显著提高黑褐色种子的萌发率,表明黑褐色种子处于非深度生理休眠状态。通过研究扁蓄种子异型性及其萌发行为,为开发利用这一地被植物资源提供了基础资料。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袁瑞玲 向振勇 杨文忠 张珊珊
云南蓝果树(Nyssa yunnanensis W.C.Yin)又名毛叶紫树,为蓝果树科蓝果树属落叶大乔木,主要生长于热带北缘季雨林,阳光较充足的溪边沟谷地段,为中国热带北缘的特有种[1],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IUCN极度濒危种[3],目前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普文镇发现2个天然种群(共8株)和1
关键词:
云南蓝果树 极度濒危 种子休眠 萌发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