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5)
- 2023(418)
- 2022(382)
- 2021(404)
- 2020(306)
- 2019(606)
- 2018(579)
- 2017(702)
- 2016(688)
- 2015(733)
- 2014(683)
- 2013(715)
- 2012(706)
- 2011(673)
- 2010(733)
- 2009(622)
- 2008(628)
- 2007(575)
- 2006(478)
- 2005(438)
- 学科
- 害(2309)
- 学(2128)
- 虫(2063)
- 虫害(1895)
- 病虫(1808)
- 病虫害(1808)
- 生物(1403)
- 防(1372)
- 防治(1285)
- 治(1284)
- 及其(1075)
- 病害(993)
- 微(988)
- 微生(979)
- 微生物(979)
- 生物学(883)
- 微生物学(762)
- 鱼(717)
- 各种(702)
- 水产(680)
- 菌(562)
- 类(540)
- 病(490)
- 物(481)
- 动物(438)
- 敌(412)
- 敌害(412)
- 传(406)
- 草(389)
- 壤(387)
- 机构
- 学院(10903)
- 大学(10860)
- 农(9562)
- 农业(7917)
- 科学(7270)
- 研究(6834)
- 业大(5793)
- 所(5284)
- 农业大学(5166)
- 研究所(5079)
- 室(4896)
- 实验(4803)
- 实验室(4690)
- 业(4488)
- 重点(4384)
- 省(4201)
- 生物(3481)
- 中国(3331)
- 科学院(3124)
- 技术(3051)
- 中心(2599)
- 京(2566)
- 植(2494)
- 部(2377)
- 林(2336)
- 农业科学(2240)
- 物(2232)
- 植物(2175)
- 家(2102)
- 院(2101)
共检索到147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靳增军 刘春琴 甄文超 曹克强 王庆雷 杜凤华
近年在河北省、山东省等地的冬枣果实上发现一种新病害—冬枣黑疔病,又称黑斑病或果实黑点病。经2004-2005年在河北省和山东省7市县调查,从18批次219个冬枣病果样品中分离得到653个分离物,经筛选、纯化和回接试验,依照柯赫氏法则对冬枣黑疔病病原菌进行了研究,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病原菌鉴定为毁灭茎点霉Phoma destructivaPlowr.和细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
关键词:
冬枣 黑疔病 病原菌鉴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宗淑萍 杨文香 刘大群 张汀
冬枣黑点病主要为害冬枣果实,在果面上产生黑斑,影响果实的外观及品质。2004~2005年连续2年对河北省黄骅市的不同枣区采集的病果进行分离接种及再分离,结果证实冬枣黑点病病原为:桑壳小圆孢菌(ConiothyriumfucsidulumSacc)、仁果茎点霉(Phoma pomirumThüm)以及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其中(Conio-thyrium fucsidulumSacc)和(Phoma pomirumThüm)既可单独侵染,也可混合侵染,(Alternaria alternata)只参与混合侵染。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兴浪 丁戈野 张秋实 侯金亮 刘智明 陈中元 向建国 肖调义 李军华
从湖南省醴陵市某大口黑鲈工厂化养殖场患烂身病大口黑鲈体表溃疡处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MS315509,经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该分离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人工感染结果显示,MS315509对大口黑鲈鱼苗的半数致死剂量为5.47×10~(7 )cfu/mL;MS315509携带细胞兴奋性肠毒素基因(alt)、细胞毒性肠毒素基因(act)和黏附素基因(aha1) 3种毒力基因。采用12种抗生素与12种中草药对菌株MS315509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MS315509对庆大霉素和头孢拉定等抗生素和石榴皮、苏木和五倍子等中草药高度敏感,对四环素、头孢唑啉、卡那霉素、苯唑西林、恩诺沙星、青霉素、强力霉素、链霉素抗生素和黄连、艾叶和熟地黄等中草药耐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兴浪 丁戈野 张秋实 侯金亮 刘智明 陈中元 向建国 肖调义 李军华
从湖南省醴陵市某大口黑鲈工厂化养殖场患烂身病大口黑鲈体表溃疡处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MS315509,经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该分离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人工感染结果显示,MS315509对大口黑鲈鱼苗的半数致死剂量为5.47×10~(7 )cfu/mL;MS315509携带细胞兴奋性肠毒素基因(alt)、细胞毒性肠毒素基因(act)和黏附素基因(aha1) 3种毒力基因。采用12种抗生素与12种中草药对菌株MS315509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MS315509对庆大霉素和头孢拉定等抗生素和石榴皮、苏木和五倍子等中草药高度敏感,对四环素、头孢唑啉、卡那霉素、苯唑西林、恩诺沙星、青霉素、强力霉素、链霉素抗生素和黄连、艾叶和熟地黄等中草药耐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吉清 崔友林 段灿星 武小菲 王晓鸣 朱振东
为有效防冶大豆炭腐病,对最近在北京和天津两块大豆田发生的疑似大豆炭腐病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在PDA培养基病原菌上分离物生长较快,菌落灰色,产生大量直径为49.8~111.4μm的黑色菌核。接种表明,选择的5个分离物对大豆品种合丰25的幼苗致病,且各分离物从病株上重新分离率为100%。用通用引物ITS4/ITS5扩增5个分离物的rDNA-ITS序列区和测序,通过与Genbank数据库比对,5个分离物与菜豆壳球孢菌分离物序列的相似性为97%~99%。用菜豆壳球孢菌的特异性引物MpKF1/MPKR1进行检测,在5个分离物中均扩增出350 bp的特征片段。基于病害症状、病原菌形态、致病性和分子特征,鉴定...
关键词:
大豆 炭腐病 菜豆壳球孢菌 鉴定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龚小峰 朱云峰 刘亮 杨淑贞 葛晓峰 甘其兴 叶建仁 蒋平
柳杉瘿瘤病是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上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害。通过形态学、致病性试验,以及结合核糖体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引起柳杉瘿瘤病病原是拟隐孢壳属真菌Cryptosporiopsis sp.。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璇 马良进 吕全 孟娴静 张星耀
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真菌是很多木本植物溃疡病和枯梢病的重要病原菌。已有报道认为:山核桃干腐病病原菌为茶藨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但对于葡萄座腔菌科其他真菌与山核桃干腐病的关系还没有深入研究。分离得到了山核桃干腐病相关病原菌,通过比较其形态学特征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 ITS)序列特征,将分离得到的供试菌株分为3组。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3组菌株分别鉴定为Botryosphaeria dothidea,B.fabicercianum和B.obtusa。其中B.dothidea为优势菌株,分离频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立新 孙先荣 白全江 齐凤鸣 刘正坪
黄芪根腐病在内蒙古西部黄芪主产区普遍严重发生。从患病的黄芪根皮内外获得分离物,经鉴定及致病性测定证实,引起黄芪根腐病的致病菌主要是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其次为尖镰孢(Fusariumoxysporum)和腐皮镳孢(Fusariumsolani)。
关键词:
黄芪,根腐病,病原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雪红 王宝琴
以患轮纹病的冬枣果肉组织作为分离对象,将筛选出的真菌经单孢分离纯化后进行回接试验。依据回接试验中接菌枣果的发病症状确定出冬枣轮纹病的病原真菌,并通过其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及ITS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摸索该病原菌的最适培养条件,同时测定了该病原菌的胞内毒素及胞外毒素的毒力。利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并进行该拮抗细菌的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中分离的致冬枣轮纹病病原真菌为Botryosphaeria dothidea,该菌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pH值为5,最适生长温度为27℃。筛选获得对该致病真菌有一定拮抗作用的细菌J...
关键词:
冬枣 轮纹病 病原真菌 毒力 拮抗细菌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保坤 余俊红 李筠 纪伟尚 徐怀恕
1999年 4~ 5月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海区网箱养鱼场花鲈 (Lateolabraxjaponicus)幼鱼发生暴发性传染病 ,死亡率达 5 0 %。从具有明显症状的病鱼的病灶组织分离到 1株优势菌SF 1,经人工感染和从人工感染发病的花鲈再分离的SF 3菌株的再感染试验结果表明 ,所分离的菌株为此次花鲈烂尾病的致病菌。经形态、生理生化等 64项特征指标鉴定 ,SF 1和SF 3均为哈维氏弧菌 (Vibrioharveyi)。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头孢噻肟、头孢三嗪、头孢孟多、呋喃妥因、氯霉素、氧哌嗪青霉素、磺胺类、复方磺胺、三甲氧苄氨嘧啶、多粘菌素E等 10种药物对该菌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花鲈 哈维氏弧菌 药敏试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成楠 王亚南 胡同乐 王树桐 周宗山 曹克强
【目的】鉴定辽宁省部分地区疑似炭疽病的蓝莓病株的病原,为蓝莓病害的防控及抗病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对采自辽宁省兴城市和庄河市的疑似炭疽病的蓝莓发病枝条及叶片进行组织分离、培养,从所分离获得的两类菌株中选择形态学不同的代表菌株LNSW1和B-Cg1进行后续试验和分析。观察两个代表分离菌株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PDA)上的菌落及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对代表菌株LNSW1和B-Cg1的真菌核糖体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采用Mega5.1软件中邻位加入法(neighbor-joining,NJ)进行基于病原菌rDNA-ITS基因序列和GenBank中已有相...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立中 邓先琼
杨梅腐烂病是湖南省杨梅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危害杨梅主干分枝处,引起干腐和枝枯。经鉴定,杨梅腐烂病菌为核果壳囊孢菌(Cytospora leucostoma)。室内药剂试验结果表明:抑制该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效果较好的杀菌剂是扑菌特、甲基硫菌灵、多菌灵、退菌特、炭必灵和波尔多液;红杀和湘研植病灵抑制菌丝生长效果较好,但抑制孢子萌发的效果较差;石硫合剂、新万生、疫霜锰锌和敌克松抑制孢子萌发的效果较好,而抑菌丝生长效果较差。
关键词:
杨梅 腐烂病 核果壳囊孢菌 杀菌剂筛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