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77)
2023(11139)
2022(9302)
2021(8449)
2020(6917)
2019(15042)
2018(14843)
2017(26848)
2016(14929)
2015(16080)
2014(15433)
2013(14490)
2012(12730)
2011(11556)
2010(11372)
2009(10654)
2008(9889)
2007(8594)
2006(7349)
2005(6172)
作者
(44696)
(37302)
(37237)
(34907)
(23251)
(18084)
(16626)
(14774)
(14139)
(12959)
(12624)
(12276)
(11813)
(11719)
(11585)
(11456)
(11287)
(11088)
(10798)
(10532)
(9598)
(9045)
(8865)
(8570)
(8425)
(8271)
(8220)
(7934)
(7653)
(7590)
学科
(48715)
经济(48644)
管理(40246)
(36614)
(28862)
企业(28862)
方法(20467)
数学(17814)
数学方法(17618)
(16728)
中国(14587)
(14241)
(12918)
业经(12097)
(11204)
贸易(11202)
(11185)
农业(10959)
(10899)
地方(9181)
(8785)
(8759)
理论(8756)
财务(8725)
(8714)
财务管理(8712)
银行(8649)
环境(8579)
技术(8445)
(8251)
机构
学院(200170)
大学(196121)
(74271)
经济(72686)
管理(71274)
研究(70499)
理学(62312)
理学院(61560)
管理学(60178)
管理学院(59863)
中国(50767)
(48966)
科学(48578)
(40770)
农业(39358)
业大(38805)
(37720)
研究所(35003)
(32933)
中心(31824)
(29507)
财经(26416)
农业大学(26021)
(25436)
技术(25232)
(25101)
师范(24632)
北京(24537)
(24149)
(24109)
基金
项目(145032)
科学(111682)
基金(103245)
研究(98688)
(95166)
国家(94380)
科学基金(78154)
社会(61733)
(59283)
社会科(58421)
社会科学(58408)
基金项目(54674)
自然(52748)
自然科(51588)
自然科学(51565)
自然科学基金(50641)
(50399)
教育(45518)
资助(40724)
编号(39235)
重点(33557)
(31443)
(31114)
计划(30289)
成果(30247)
(30020)
创新(29136)
科研(28605)
课题(28047)
(27100)
期刊
(78162)
经济(78162)
研究(50827)
(45326)
学报(44961)
中国(40707)
科学(35909)
大学(31551)
农业(30839)
学学(30343)
(25697)
管理(24435)
教育(22338)
(16533)
技术(15522)
业经(15470)
(14830)
金融(14830)
经济研究(13877)
业大(13240)
(12536)
财经(12292)
农业大学(11490)
科技(11008)
(10609)
问题(9943)
商业(9582)
中国农业(8613)
(8326)
图书(8219)
共检索到284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志考  田北京  王月福  赵长星  林琪  杜金哲  王瑞英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在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体系下氮肥周年运筹对其产量以及关键构成要素的影响,分别对两季作物中各产量构成要素。穗部性状和关键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以及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在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体系下,中高氮肥水平对冬小麦产量关键性构成要素穗粒数、穗粒质量和每穗结实小穗数的影响均较对照和低氮肥水平有所提高,千粒质量下降;对夏玉米百粒质量、果穗粗、果穗长的影响具有显著提高,但中高氮肥之间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认为,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模式下,对冬小麦季灌拔节水和开花水,氮肥施用量为210~270 kg/hm2,采用基施和拔节施,对夏玉米季氮肥施用量为240~300 kg/h...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巨晓棠  刘学军  张福锁  
在华北平原北部研究了不同降水年型、不同水氮管理措施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氮量为 0、12 0、2 4 0和 36 0kg·ha-1的条件下 ,12 0kg·ha-1的施氮水平已经达到较高的产量。不施氮肥在第 2季即显著减产 ,但再增加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不大。通过土壤测试进行分期优化施氮 ,夏玉米 冬小麦 夏玉米 3季作物累计施入氮肥 2 2 5kg·ha-1,比常规施氮 (90 0kg·ha-1)少施 6 75kg·ha-1,但作物产量并没有降低。年际供水变化是作物产量年际变化的主要原因。施氮量、播前Nmin和生育期内的氮素矿化量在氮素输入项中均起着重要作用 ...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晓梅  尹昌斌  李贵春  南云不二男  
针对过量施用氮肥和地下水硝酸盐超标的现状,探索减量施氮、秸秆替代过量氮肥下土壤氮素的淋失风险,以期为降低氮素淋失风险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在河北省徐水县进行连续4年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田间定位试验,分析耕作(少耕和常规耕作)、施氮量(无机氮0、200和300 kg/hm~2)和秸秆(还田、不还田)等措施对作物收获后土壤无机氮累积、土壤—作物体系氮平衡状况以及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收获后,过量施氮处理0~10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高达221 kg/hm~2,过高的土壤残留硝态氮增加玉米高温多雨季氮素淋洗风险。3年氮平衡累积量比较显示,过量施氮、少耕/常规耕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霞  任佰朝  范霞  赵斌  董树亭  刘鹏  张吉旺  
【目的】黄淮海夏玉米区是典型的一年两熟制种植制度区,统筹研究冬小麦和夏玉米播前耕作对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为冬小麦夏玉米周年高产高效生产耕作模式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设置冬小麦播前旋耕夏玉米播前免耕(RN)、冬小麦播前翻耕夏玉米播前免耕(MN)与冬小麦播前翻耕夏玉米播前旋耕(MR)3个试验处理,其中RN作为对照(CK),研究冬小麦和夏玉米播前耕作对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和籽粒灌浆特性等的影响。【结果】冬小麦与夏玉米播前耕作均对夏玉米产量影响显著。与RN相比,MN和MR处理夏玉米的叶面积指数、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丽  张凤路  贾秀领  任会芳  董志强  张丽华  邢素丽  
为提高水氮高效利用,在2~3年定位水氮处理基础上于2008-2009年对玉米-小麦灌浆过程及产量形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籽粒灌浆过程可较好的用Logistic函数描述。玉米粒重随施氮量增加呈抛物线变化,灌开花水高施氮量处理条件下粒重下降。小麦粒重随施氮量增加呈下降趋势,灌开花水显著提高粒重。灌浆持续时间和平均灌浆速率与粒重呈正相关,但灌浆持续时间和平均灌浆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966 7)。玉米产量以1水条件下施氮480 kg/hm2最高,小麦产量以3水条件下施氮480 kg/hm2最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娴娴  刘新宇  任翠莲  吉艳芝  巨晓棠  张丽娟  
【目的】在华北平原地区,研究肥料氮在两个轮作季四茬作物中的后效和去向。【方法】采用田间微区15N示踪试验,前茬设置5个氮素水平:0、75、150、225、300 kgN.hm-2(表示为N0、N75、N150、N225、N300),副处理为小麦品种:科农9204和河农822,共计10个处理。【结果】在该试验条件下,后三茬作物均能吸收利用第一茬冬小麦残留在土壤中的15N标记肥料。第二茬夏玉米、第三茬冬小麦和第四茬夏玉米对残留15N的利用率分别为6.5%—14.1%、0.9%—2.9%和1.2%—1.6%。四茬作物的叠加利用率显著高于氮肥当季利用率,N75、N150、N225和N300处理叠加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秦欣  刘克  周丽丽  周顺利  鲁来清  王润政  
【目的】定量研究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节水体系的水分周年利用特征。【方法】在大田条件下,通过在小麦季设不灌水(W0)、拔节水(W1)、拔节水+扬花水(W2)和起身水+孕穗水+扬花水+灌浆水(W4)4个水分处理,进行了两个周期的研究。【结果】(1)小麦产量和周年最高产量两年分别在节水灌溉处理W1和W2获得,玉米产量在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小麦水分利用效率(WUE)与产量的表现相似,玉米WUE显著高于小麦,并随灌水量的增加显著降低;周年WUE则在W0或W1处理最高,而后随灌水量的增加显著降低。(2)W4处理的2 m土体土壤水分含量在各个阶段没有明显变化,其它处理则随小麦生育进程而不断降低(即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郝桂琴  王凌  张国印  茹淑华  耿暖  孙世友  
针对岗南水库水体中度富营养化的现状,在保证作物稳产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农田养分流失是降低农田面源污染、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的必由之路。以氮平衡原理研究氮素的盈余或亏缺,开展了不同水肥组合对岗南水库周边冬小麦-夏玉米种植体系中氮素淋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岗南水库周边旱地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施氮量、施肥类型和灌水共同影响了硝态氮向深层的淋失,且施氮效应大于灌水效应。除不施氮的对照处理以外,其他水肥组合的土壤氮素均有盈余,淋失到140 cm以下的硝态氮量在35.23~212.53 kg/(hm2·a)。推荐环境友好水肥组合为缓控释肥的精确施用处理N控W2,比农民习惯施肥量的处理N2W2氮素淋失量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峰  闫秋艳  鲁晋秀  李峰  王苗  董飞  
通过2年定位试验,在山西省临汾市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法,在等氮磷钾施肥条件下,研究氮肥运筹对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不同生育期植株氮磷钾吸收量,并监测040 cm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施氮肥处理均使不施氮肥处理(CK)夏玉米显著增产,2014,2015年增产幅度分别为5.72%27.71%和6.05%27.84%;其中,一次性施用缓控释肥处理BBF和CRF的夏玉米产量接近或高于常规尿素3次施肥(U3)和2次施肥(U2),增产效果优于一次性基施等量普通复合肥(CF)处理;BBF和CRF处理夏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丽丽  王璞  陶洪斌  
在施N量为180 kg/km2条件下,研究了四种氮肥运筹方式N180(基∶12叶=1∶2),N180(基∶吐丝=1∶2),N180(8叶∶吐丝=2∶1),N180(8叶∶12叶=1∶1)对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N180(基∶12叶=1∶2)处理千粒重大、空秆率低、产量高于其他处理,吐丝期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迅速增加,氮肥利用率高。N180(基∶吐丝=1∶2)处理,吐丝期叶面积指数较小,前期干物质积累较少从而产量较低。N180(8叶∶12叶=2∶1)处理产量表现与N180(基∶吐丝=1∶2)处理基本相同,但氮肥利用率略高。N180(8叶∶12叶=1∶1)与其他处理相比穗粒数下降严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魏亚萍  王璞  陈才良  
一季不施氮对冬小麦产量影响显著,对夏玉米产量影响不大;连续二季和三季不施氮使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都大幅度减产;连续四季以上不施氮使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分别稳定在1693~1807kg/hm2和4575~4782kg/hm2范围的较低水平。不施氮条件下,冬小麦的减产幅度大于夏玉米。不施氮主要通过降低两种作物的穗粒数影响产量。一季和连续两季不施氮使土壤无机氮含量迅速下降,连续两季以上不施氮使土壤无机氮含量稳定在较低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宏伟  穆月英  侯玲玲  
[目的] 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对粮食生产中典型的冬小麦-夏玉米复种模式的生产效率进行分析,可以精确把握粮食生产效率,为粮食生产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基于2007—2018年6省(市)面板数据,运用SBM-DEA和Fare-Primont模型从静态和动态视角对冬小麦-夏玉米复种模式的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布和时序变动特征进行测算及比较。[结果]冬小麦-夏玉米复种模式的平均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值分别为0.793和0.744;机械投入、农药投入和水资源投入的平均冗余率较高,分别为28.693%、26.670%和21.578%。剩余混合效率即投入产出混合比例优化是造成冬小麦-夏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冬小麦-夏玉米复种模式的全要素生产率波动中小幅上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剩余混合效率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冬小麦-夏玉米复种模式的低生产效率客观存在,应通过生产资料的科学合理投入,加快科技创新推广,推动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等方式来推动粮食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司贤宗  韩燕来  王宜伦  刘蒙蒙  谭金芳  
【目的】探求冬小麦-夏玉米轮作高产体系高效简化的施肥技术。【方法】通过两年定位试验,采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一年两熟高产(22 500 kg.hm-2)生产的土壤条件及栽培管理措施,分别以不施氮肥(CK)和普通尿素施一次基肥和三次追肥(简称一基三追)常规施肥模式(CK1)为对照,研究一次基肥和一次追肥(简称一基一追)施肥模式下缓释尿素和普通尿素不同配比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效率、土壤无机氮动态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两年试验表明,在冬小麦季,与CK1相比,100%缓释尿素处理(T1)在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方面与前者无显著差异,80%-20%缓释-...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苌建峰  董朋飞  王秀玲  刘卫玲  李潮海  
【目的】在不同的氮肥水平下研究不同夏玉米品种碳、氮代谢差异,分析其协调性,提出高产、稳产的生理学指标,探索根据代谢型进行差异化管理的新途径。【方法】2009—2011年在河南温县和郑州,利用大田和盆栽两种种植方式,60 000株/hm2密度,设计0、120、240、360 kg·hm(-2) 4个氮肥水平,比较郑单958(ZD958)、农大108(ND108)、浚单20(XD20)、豫单2002(YD2002)等4个夏玉米品种的产量、叶片持绿性、氮吸收和转运、不同器官C/N、叶片PEP羧化酶和RUBP羧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肖强  刘东生  刘建斌  武凤霞  衣文平  
针对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氮肥用量大、损失严重而控释尿素成本高、推广难的问题,基于3 a 6季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间定位试验,探究不同减氮条件下普通尿素配施控释尿素对氮素利用的影响,以期在前期明确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适宜配比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施氮量,进而为华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化学氮肥减量增效和控释尿素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试验设置6个处理:不施氮(CK)、农民习惯施氮(FH,冬小麦季施氮270 kg/hm~2,夏玉米季施氮240 kg/hm~2,基追比为1∶1)和不同减氮条件下配施控释尿素的处理(N1、N2、N3和N4:冬小麦季分别施氮243,216,189,162 kg/hm~2,其中控释氮占40%;夏玉米季分别施氮216,192,168,144 kg/hm~2,其中控释氮占30%;均一次性基施)。结果表明:与FH处理相比,仅N1处理可实现冬小麦和夏玉米的连年增产增收,可使冬小麦在2017—2018年,2019—2020年分别显著增产4.0%,5.4%,即使在2018—2019年其他减氮处理均减产的情况下仍可增产1.6%;可使各年夏玉米青贮产量显著增加,平均增产10.9%;各季作物收获后0~100 cm, 60~100 cm土层土壤无机氮积累量较FH显著降低,6季作物累计氮素利用率较FH提高11.3百分点。在减氮10%条件下按适宜比例配施控释尿素(即:冬小麦季施氮243 kg/hm~2,配施40%控释氮;夏玉米季施氮216 kg/hm~2,配施30%控释氮)可提高小麦-玉米轮作中的作物产量和累计氮肥利用率,并减少土壤无机氮素的累积和淋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