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69)
- 2023(2817)
- 2022(2481)
- 2021(2175)
- 2020(1910)
- 2019(4287)
- 2018(4259)
- 2017(7655)
- 2016(4583)
- 2015(5037)
- 2014(5051)
- 2013(4987)
- 2012(4715)
- 2011(4314)
- 2010(4337)
- 2009(3762)
- 2008(3737)
- 2007(3318)
- 2006(2827)
- 2005(2439)
- 学科
- 济(16560)
- 经济(16551)
- 方法(9158)
- 业(8990)
- 管理(8619)
- 数学(8492)
- 数学方法(8404)
- 学(6340)
- 企(6177)
- 企业(6177)
- 农(5227)
- 壤(3801)
- 土壤(3788)
- 农业(3566)
- 中国(3450)
- 环境(3286)
- 贸(3071)
- 贸易(3070)
- 业经(2983)
- 易(2974)
- 财(2787)
- 地方(2671)
- 划(2386)
- 理论(2316)
- 资源(2288)
- 制(2265)
- 技术(2138)
- 发(2082)
- 和(1963)
- 教育(1884)
- 机构
- 学院(68832)
- 大学(68729)
- 研究(28676)
- 济(23851)
- 农(23670)
- 经济(23358)
- 科学(22671)
- 管理(21712)
- 中国(19566)
- 农业(19303)
- 理学(19252)
- 理学院(18895)
- 管理学(18322)
- 管理学院(18216)
- 业大(17684)
- 所(17176)
- 研究所(16376)
- 京(15569)
- 农业大学(12943)
- 中心(11943)
- 室(11394)
- 科学院(11208)
- 实验(10772)
- 省(10628)
- 实验室(10381)
- 业(10191)
- 江(10081)
- 重点(9858)
- 院(9699)
- 北京(9499)
- 基金
- 项目(53083)
- 科学(40399)
- 基金(38602)
- 家(38020)
- 国家(37777)
- 研究(30869)
- 科学基金(29798)
- 自然(22610)
- 自然科(22020)
- 自然科学(22010)
- 自然科学基金(21620)
- 省(21070)
- 基金项目(20882)
- 划(19587)
- 社会(18164)
- 社会科(17216)
- 社会科学(17209)
- 资助(15691)
- 教育(14255)
- 计划(13756)
- 重点(13492)
- 科技(12838)
- 发(11830)
- 部(10969)
- 编号(10901)
- 科研(10838)
- 创(10686)
- 农(10200)
- 创新(10132)
- 专项(10113)
共检索到93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建民 李世娟 曾长立 周殿玺
研究结果表明 ,冬小麦拔节期 1m土层的硝态氮含量主要受基肥施氮量的影响 ,开花期和成熟期的硝态氮含量除了与追肥与否及追肥施氮量有关外 ,还受基肥施氮量的一定影响。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分布 ,在拔节期处理间差异主要在 0~ 6 0cm土层内 ,在开花期和成熟期则整个 1m根层内都有差异。 14 4~ 2 13kg/hm2 的施氮量 ,都能维持土壤氮素的表观平衡 ,但以 14 4kg/hm2 施氮量、全部基施的处理吸氮比例 (作物吸氮量 /施氮量 )最高 ,残留比例 (土壤残留量 /作物吸氮量 )最低。
关键词:
冬小麦 施肥制度 硝态氮 氮肥 限水灌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霞 罗延庆 张胜全 郑强 冯汉宇 王敏 王志敏
在节水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氮肥施用时期对冬小麦产量、生育期间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施氮处理产量均高于N0,N88.5+69处理产量最高,氮肥生理效率则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降低。开花期以及成熟期各施氮处理0~100 cm土体硝态氮含量均明显高于N0,各生育期0~6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开花期各处理2 m土体硝态氮含量达到最高值,成熟期20~60 cm土层相同施氮量(157.5,226.5kg/hm2)均表现为氮肥分次施用处理硝态氮含量高于一次性底施处理(N88.5+69>N157.5,N123+103.5>N226.5)。成熟期土壤硝态氮2 m土体累...
关键词:
施氮量 冬小麦 产量 NO3--N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世娟 周殿玺 李建民 王璞
大田试验研究了限水灌溉 (于拔节、开花期各灌 750 m3 .hm-2 )条件下冬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结果表明 :在 N0~ 375kg.hm-2范围内 ,随氮肥用量加大 ,小麦产量提高 ,每平方百米施 2 2 5kg纯氮的处理达到最高产量 (6 4 6 6 .5kg.hm-2 ) ,在此基础上增施氮肥产量不再增加 ;氮素生理效率随氮肥量的递增而降低 ;限水灌溉下冬小麦对氮素的吸收集中在开花期以前 ,并且增加氮肥量降低了开花—成熟期的氮素吸收量 ;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分配于营养器官的氮素比例增加 ,其中以叶片占的比例最大 ,而收获指数则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
关键词:
冬小麦 限水灌溉 氮素 吸收利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建民 兰霞 王璞 周殿玺 张建华
为探索磷肥对土壤水分亏缺的补偿效应,研究了灌水和施磷对冬小麦耗水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总耗水量与灌水量成正相关关系,而土壤贮水消耗量与灌水量成负相关关系;施磷能提高作物耗水量,促进深层土壤水分的消耗。灌水和施磷均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两者相比,灌水增加了单位面积穗数和提高了千粒重,而施磷仅增加了穗数。灌水对经济系数无明显影响,但明显降低水分利用效率;施磷对经济系数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无明显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冬小麦增施磷肥对限水灌溉具有一定的补偿作用。
关键词:
冬小麦 限水灌溉 磷肥 耗水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弘菲 高志岭 陈新平 刘树庆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农民习惯施肥、优化施肥以及普通尿素和控释尿素在不同配比条件下对冬小麦茎蘖动态、冬小麦产量、土壤硝态氮动态和氮素平衡等影响。试验共设7个处理,分别是对照(CK)、农民习惯施肥(Ncon)、优化施肥(Nopt)、控释尿素(100%)(CRU1)、普通尿素(33.3%)+控释尿素(66.7%)(CRU2)、普通尿素(66.7%)+控释尿素(33.3%)(CRU3)和普通尿素(100%)(CRU4)。试验结果表明:2个生长季内,各施肥处理之间冬小麦群体动态没有显著差异,施用控释肥也并没有显著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尽管施氮处理之间冬小麦产量没有显著差异,但CRU2处理的产量、氮肥利用效...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平 陈新平 张福锁 田长彦
【目的】探讨不同水氮管理策略对高产棉田氮素平衡及氮素移动的影响。【方法】设置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常规灌水+常规施氮、优化灌水+优化施氮、常规灌水+优化施氮、优化灌水+优化施氮、常规灌水+不施氮处理条件下的棉田氮素平衡和土壤硝态氮动态。【结果】在常规水氮管理条件下,收获后表观损失量高达163—294 kg.hm-2,60—200 cm土层中硝态氮含量较播前有大幅增加,增量与表观损失的比值达到0.39—0.69;优化水氮管理条件下表观损失量仅为19—87 kg.hm-2;常规水氮处理不同层次土壤剖面上均呈现出硝态氮的积累,而且随灌水量加大累积峰下移,优化水氮管理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程度较小。【结论】...
关键词:
棉花 氮素 水分 养分平衡 硝态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若楠 武雪萍 张彦才 王丽英 陈丽莉 翟凤芝
【目的】针对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肥水超量施用问题,以提高氮肥利用率和实现温室菜田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研究节水减氮在温室蔬菜生产中的增效潜力,推荐适宜水氮用量。【方法】采用当地典型种植茬口冬春茬黄瓜一秋冬茬番茄,在沟灌方式下设计农民习惯灌溉(W_1,>100%田间持水量)和减量灌溉(W_2,75%-95%田间持水量)2个灌水水平;农民习惯施氮(N_1)、较农民习惯减氮25%(N_2)、减氮50%(N_3)和无氮(N_0)4个氮肥水平,对应黄瓜季施氮1200、900、600和0 kg·hm~(-2),番茄季施氮900、675、450和0 kg·hm~(-2),共W_1N_1、W_2N_2、W_2N_3...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嫚 周苏玫 杨习文 周燕 杨蕊 张珂珂 贺德先 尹钧
【目的】针对黄淮冬麦区过量施氮的现象,研究了适量减氮在不同土壤墒情下硝态氮分布以及冬小麦对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和籽粒产量的变化,为该地区小麦生产上科学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4—2015和2015—2016两个小麦生长季,在大田条件下设置3个灌水处理,自然降水(W1)、适墒(W2,70%±5%)、足墒(W3,80%±5%)和3个施氮量处理(不施氮,N1;减氮施肥,N2:195 kg·hm(-2);常规高量氮肥,N3:270 kg·hm(-2)),测定了0—10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冬小麦植株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杰 陶洪斌 宋庆芳 王璞
针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存在过量的水、氮投入问题,本研究于2008-2010年在河北吴桥设置了传统水氮、传统水氮调整、节水减氮和最少水氮4个水氮模式,以分析减少水氮投入后冬小麦-夏玉米体系的产量、氮素利用和土壤氮残留情况。结果表明:与传统水氮相比,节水减氮模式的氮肥投入量下降55%,水分投入量下降36.6%,而产量与传统模式无显著差异;节水减氮模式下氮肥偏生产力为60.17 kg/kg,2 m土体土壤硝态氮残留量仅为99.3 kg/hm2。与传统水氮相比,周年施氮108 kg/hm2的最少水氮模式,周年总产量下降13%,氮肥偏生产力为78.96 kg/kg,土壤硝态氮残留量下降到42...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 氮肥利用效率 土壤硝态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昌明 李援农 蒋耿民 李莎 白麟 吕静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灌水量对覆膜冬小麦生长及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方法】以"小偃22号"为供试材料,通过2010年和2011年2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750m3/hm2(冬前灌),1 500(冬前和返青期各灌750m3/hm2),2 250(冬前、返青期和拔节期各灌750m3/hm2),3 000m3/hm2(冬前、返青期、拔节期和灌浆期各灌750m3/hm2))和施氮量(75,150,225和300kg/hm2,70%基肥,30%追肥)处理对拔节期-成熟期覆膜冬小麦生长、产量及越冬期、返青期和拔节期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在拔节期-成熟期,冬小麦的株高随着灌水量和施氮...
关键词:
冬小麦 株高 产量 干物质 硝态氮含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林琪 石岩 位东斌
在大田及防雨旱棚池栽控水条件下对土壤水分与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关系及节水灌溉方案确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产量形成的起点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30%,最佳产量形成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80%,土壤含水量超过80%,产量下降;小麦最高产量年耗水量为9000mm/hm2,经济产量年耗水量在6000mm/hm2左右,高产麦田的节水灌溉方案为底墒水、拔节水和灌浆水。
关键词:
冬小麦,土壤水,产量形成,灌溉方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红霞 冯浩 吴普特 王百群
【目的】通过对冬小麦施用一种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研制的新型土壤改良剂,探讨调亏灌溉下该改良剂与氮肥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水氮利用率的影响。【方法】以冬小麦"西农979"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灌水(灌水量分别为0,1.467m3/hm2)、新型土壤改良剂(施入量分别为0,1 500kg/hm2)和氮肥(纯氮施入量分别为0,160,288kg/hm2)3个因素不同水平进行完全随机组合设计,共12个处理,研究亏灌条件下,新型土壤改良剂和氮肥配施后,成熟期冬小麦产量、土壤水分及氮素利用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新型土壤改良剂和氮肥单施或配施均能改善成熟期冬小麦土壤水分条件,提高土壤含水量、水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段文学 于振文 张永丽 王东 石玉
【目的】在黄淮冬麦区,研究施氮量对旱地小麦氮素利用规律的影响,为该区旱地小麦合理的氮肥运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09—2010和2010—2011两个小麦生长季,在大田条件下设置6个施氮量处理(0、90、120、150、180和210 kg.hm-2),研究施氮量对旱地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在150 kg.hm-2及以下的处理增加施氮量,小麦各生育时期植株氮素积累量、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开花前吸收氮素向籽粒的转运量和开花后氮素吸收量显著增加;在150 kg.hm-2基础上增加施氮量,小麦各生育时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开花前吸收氮素向籽粒的转运量和开花后氮素吸收量与...
关键词:
施氮量 旱地小麦 氮素吸收转运 硝态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世娟 周殿玺 李建民
研究了限水灌溉下不同氮肥用量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分配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氮肥利用率随氮肥量的递增而降低 ,施 2 2 5kg/hm2 纯氮处理达到最高产量 ,在此基础上增施氮肥产量下降 ;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植株体内的氮素较多地分配于营养器官 ,地上部器官叶片占的比例最大 ,而收获指数依次降低
关键词:
限水灌溉 氮肥 产量 氮素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小燕 于振文
【目的】研究灌溉量和施氮量对氮素吸收转运特性的影响及其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关系。【方法】试验在山东农业大学实验农场防雨池栽条件下进行,选取高产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为试验材料。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于开花期和收获期分别测定各器官中不同来源氮素的吸收量与分配比例、成熟期籽粒产量、水分利用率等。【结果】施氮量和灌溉量对植株吸氮量、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存在互作,其中灌溉量的效应大于施氮量的效应,是影响以上诸项指标的主导因素。同一施氮量条件下,增加灌溉量,成熟期氮素吸收总量增加,但籽粒蛋白质含量降低;随灌溉量增加,土壤氮的吸收量和占总氮量的比例增大,肥料氮的吸收量和占总氮量的比例减小,表明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