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89)
- 2023(7637)
- 2022(6665)
- 2021(6312)
- 2020(5512)
- 2019(12788)
- 2018(12804)
- 2017(24973)
- 2016(14156)
- 2015(16133)
- 2014(16301)
- 2013(16428)
- 2012(15632)
- 2011(14223)
- 2010(14486)
- 2009(13690)
- 2008(13903)
- 2007(13031)
- 2006(11395)
- 2005(10238)
- 学科
- 济(62069)
- 经济(62017)
- 农(46049)
- 业(43298)
- 管理(30615)
- 农业(30227)
- 方法(26036)
- 数学(23556)
- 数学方法(23349)
- 企(22139)
- 企业(22139)
- 业经(16471)
- 中国(15428)
- 地方(13226)
- 财(13048)
- 制(12671)
- 学(12649)
- 贸(11888)
- 贸易(11887)
- 易(11582)
- 农业经济(10086)
- 发(10049)
- 村(9105)
- 农村(9096)
- 银(8933)
- 银行(8901)
- 策(8725)
- 体(8714)
- 行(8517)
- 收入(8203)
- 机构
- 学院(209830)
- 大学(205700)
- 济(86637)
- 经济(84790)
- 管理(76564)
- 研究(74146)
- 理学(65899)
- 理学院(65153)
- 管理学(63945)
- 农(63909)
- 管理学院(63574)
- 中国(57154)
- 农业(49683)
- 科学(48153)
- 京(43691)
- 业大(41992)
- 所(40509)
- 研究所(36894)
- 财(36426)
- 中心(35595)
- 江(33368)
- 农业大学(30519)
- 财经(28766)
- 范(27354)
- 北京(27132)
- 师范(27067)
- 省(26345)
- 经(26095)
- 州(25975)
- 业(25730)
- 基金
- 项目(136789)
- 科学(104738)
- 研究(99029)
- 基金(96416)
- 家(85272)
- 国家(84441)
- 科学基金(69615)
- 社会(60684)
- 社会科(56970)
- 社会科学(56947)
- 省(55979)
- 基金项目(51361)
- 划(46117)
- 自然(44611)
- 教育(44113)
- 自然科(43467)
- 自然科学(43450)
- 自然科学基金(42664)
- 编号(42540)
- 资助(39308)
- 农(35016)
- 成果(34496)
- 发(31380)
- 重点(30865)
- 部(30428)
- 课题(28627)
- 创(27883)
- 科研(26604)
- 业(26563)
- 计划(26174)
- 期刊
- 济(101585)
- 经济(101585)
- 农(67745)
- 研究(56879)
- 农业(45577)
- 中国(43246)
- 学报(40294)
- 科学(34266)
- 大学(29594)
- 学学(28277)
- 财(27221)
- 业经(23016)
- 业(22233)
- 管理(21571)
- 融(21301)
- 金融(21301)
- 教育(19219)
- 技术(17423)
- 问题(15213)
- 农村(14111)
- 村(14111)
- 版(14096)
- 农业经济(13893)
- 财经(13707)
- 经济研究(13601)
- 世界(12210)
- 业大(11978)
- 经(11730)
- 经济问题(11061)
- 技术经济(10929)
共检索到3141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慧敏 赵凤梧 杨建忠 李爱国 李明哲 郝永波 彭海成
通过对我国首颗航天育种专用卫星"实践八号(2006)"搭载冬小麦轮选987 SP2分离世代及地面对照农艺性状进行观察发现:航天辐射诱导冬小麦轮选987发生变异,SP2群体变异株率为4.06%。在入选的变异后代中,株高、穗长、株穗数、主茎小穗数、主茎穗粒数、主茎小穗密度、单株平均穗粒数、千粒重诸性状变异幅度不一,分别为-40.39%~29.40%、-30.23%~40.70%、-70.37%~107.41%、-47.78%~14.88%、-22.22%~78.78%、-69.07%~44.33%、-55.57%~21.63%、-59.66%~29.99%和-81.12%~84.80%。变异是双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明辉 李会敏 孟祥海 乔文臣 赵凤梧 Daniela Benedikova Pavol Hauptvogel Edita Gregova
为丰富我国冬小麦遗传多样性,为其遗传改良提供物质保障,对引进的104份斯洛伐克冬小麦种质资源的株高、株穗数、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引进的资源主要表现为株高偏高、穗子较大、千粒质量偏低的特点,且株高、穗长与千粒质量三性状均与对照品种存在极显著差异;6个性状变异系数幅度为0.08~0.37,变异系数的顺序为株穗数>株高=主茎穗粒数>千粒质量>穗长>小穗数,表现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4份冬性种质与40份春性种质的千粒质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株高和主茎穗粒数差异达到0.05显著水平,株穗数、穗长和小穗数差异不显著;株高与株穗数、株高与穗长、穗长与小穗...
关键词:
斯洛伐克 冬小麦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晓丽 包维楷
为了在小麦育种中合理利用品种资源,以成穗数、产量、千粒重、穗长、穗粒数、株高、地上部干重和根干重8个性状为指标,对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分为3类,其中第Ⅱ类15个品种综合表现较好,成穗数多、产量高、千粒重大、穗长、穗粒数和株高适中,单株生物学产量表现一般,可作为高产亲本材料;第Ⅲ类的综合表现相对较弱,不宜选作杂交亲本。
关键词:
冬小麦 农艺性状 聚类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卫双玲 张体德 卫文星 张海洋 路凤银 梅鸿献
以 4 0 ,6 0 ,8 0 ,10 0kR 4种剂量的6 0 Coγ射线对豫芝 4号、郑 95- 8、豫芝 11号 3个芝麻品种的风干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后播种。结果表明 :种子处理后芝麻产量提高 4 93%~ 2 2 30 % ;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对辐射处理的剂量反应不同 ;各品种在其最佳剂量下 ,芝麻的农艺性状有所改进。
关键词:
种子处理 芝麻 γ-辐射 产量 农艺性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子宁 郭北海 方仁 孙敬三 路铁刚 刘辉 王景林
从5个组合的小麦×玉米杂交后代中筛选出42个变异株系与其小麦亲本作比较,这些株系在株高、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粒重、成熟期及抗病性等性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且这些变异是双向性的;从这些变异株系中筛选出了一些植株较矮、高抗白粉病、农艺性状好的株系,可以作为优良的育种亲本材料。证明小麦×玉米杂交途径在小麦单倍体育种、品种改良和提高育种效率方面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关键词:
小麦,玉米,远缘杂交,农艺性状,变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吕孟雨 赵和 温之雨 王海波
在温室栽培条件下,通过对14个属于多种生态类型区的冬小麦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的研究,发现小麦的许多农艺性状在温室栽培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其中穗长、株高、穗下节间与其他性状相关性较高,基本可以作为选择单株生产力水平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
冬小麦 温室 农艺性状 相关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施万喜 乔岩 盖琼辉
陇育4号是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2000年以西峰20号作母本,中210作父本,经有性杂交,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旱地冬小麦新品种。结果表明:陇育4号2008-2010年甘肃省及国家北部旱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922.50~4089.45 kg/hm2,比统一对照增产13.39%~6.05%,增产差异极显著,3年增产均居第1,第1位率100%,增产点(次)率86.7%;2010年甘肃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722.9 kg/hm2,比对照西峰27号增产15.21%,2年国家区域试验Shukla变异系数3.9576%~7.3098%,变异系数17.19%~29.34%,适应度77.8%~80%,抗旱指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段珊 付之乐 王晶晶 孟海涛 施万喜
【目的】分析陇东片区域试验小麦品系的农艺性状变异规律和抗逆性综合表现,为陇东旱地小麦品种改良提供依据。【方法】以2005—2022年陇东旱地区域试验共192份冬小麦品系(不含对照)为试验材料,通过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参试品系的产量、生育期、基本苗、总茎数、有效穗数、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对参试品系的抗逆性(抗寒性、耐旱性、抗倒伏、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进行评价。【结果】参试品系产量为2791.65~5979.29 kg/hm~(2),均产4635.75 kg/hm~(2)。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排序为:产量(17.16%)>有效穗数(14.40%)>株高(11.37%)>穗粒数(9.65%)>千粒重(9.54%)>穗长(9.47%)>总茎数(8.55%)>基本苗(8.08%)>生育期(1.21%),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株高均随参试年份的推进而缓慢提高,生育期则缓慢降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穗粒数(r=0.645)、千粒重(r=0.594)和株高(r=0.475)呈显著正相关,有效穗数与穗粒数(r=0.729)呈极显著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决定了产量66%的变异。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P=0.485)和综合作用(P=0.615)最大,穗粒数次之(P=0.471,P=0.543)。聚类分析将参试小麦品系分为5类,其中第一类群的品系产量高,千粒重较高,其余农艺性状较为协调,占比7.29%,是选育优良品系(种)的理想材料。抗逆性分析表明,超过66%的参试品系具有较强的抗寒性、耐旱性和抗倒伏特性,同时,超过55%的参试品系对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表现为免疫或高抗。【结论】参试品系的产量整体水平低而不稳,产量与有效穗数受环境影响较大,穗粒数和千粒重是影响陇东旱地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可通过同时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产量,而且高产广适型冬小麦品种应具备较强的抗寒旱等综合抗逆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付宝建 姚占军 王嘉瑞 任欣欣 岳艳丽
运用变异性分析、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含有不同抗条锈病基因的15个小麦新品系进行遗传性状的分析,以探讨抗性品种产量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每公顷穗数(0.8240)>穗粒重(0.7490)>千粒重(0.4035)>单穗结实小穗数(0.1346)>穗粒数(-0.0575)>株高(-0.1892);偏相关系数为:每公顷穗数(0.5705)>穗粒重(0.3766)>千粒重(-0.2565)>穗粒数(-0.2396)>株高(-0.2296)>单穗结实小穗数(-0.0646);直接通径系数表示为:每公顷穗数(0.6100)>穗粒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竹青 朱旭彤 王维金
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1个小麦品种(系)的10个与产量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受2个独立公因子制约。被确认和命名的公因子是:F1,光合同化因子;F2,产量构成及植株碳、氮营养因子;2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5.42%。多元统计分析表明,小麦产量与2个公因子F1,F2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线性关系。以公因子为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将11个品种分为三大类型。不同类型品种F1、F2的大小和相互协调方式不同,直接导致品种(系)产量水平不同。
关键词:
小麦 农艺性状 生理指标 因子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齐志广 杨立霞 杨倩 沈银柱
对86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农艺性状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在有效分蘖、生育期、株高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存在着较大的极差。不同品种(系)间开花期的最大极差为25d,有效分蘖的最大极差达18个,株高的极差达0.91m,穗粒数极差达到47.8粒,千粒重的最大极差达39.6g,质量性状中也存在着许多明显的差异。这些表明在河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园地的小麦品种资源中存在着极其显著的遗传差异。
关键词:
小麦 品种资源 农艺性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齐志广 赵颂民 沈银柱 黄占景
对普通小麦{[(A)京引39A×75-3369]A2×806}A7×7269-10和小黑麦杂交后代的24个株系进行了农艺性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在抗虫性、有效分蘖、生育期、株高和千粒重等性状上都表现了超亲的变异,增加了普通小麦常规育种的遗传资源,有利于进行新品系的选育。是一套具有筛选价值的远缘杂交后代株系。
关键词:
小麦 小黑麦 农艺性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丽英 张正斌 徐萍 卫云宗 刘新江
【目的】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小麦育种必须重新定位。文章对黄淮地区小麦进化材料的农艺性状进化以及对单株产量性状调控机理进行分析,为未来小麦适应气候变化和高产育种目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0个不同染色体倍数的小麦进化材料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进化趋势分析。并对小麦进化材料的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逐步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小麦进化育种中各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调控规律。【结果】通过对农艺性状的进化趋势分析和多重统计分析获得如下结果:①黄淮小麦进化过程中其抽穗期、生育期、株高、单株穗数等有减少的趋势,但生殖生长期占全生育期比例、收获指数、...
关键词:
黄淮地区 小麦 农艺性状 进化 气候变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利蓉
小麦花培后代农艺性状选择李利蓉关键词小麦,花培,农艺性状PRELIMINARYSTUDIESONTHESELECTIONOFAGRONOMICALCHARACTEROFANTHERCULTURALPLANTSOFWHEAT¥LiLirong(Chen...
关键词:
小麦,花培,农艺性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成斌 陈家裘 李道远 王象坤
本研究对普遍野生稻M1代的质量性状变异作了较全面的观察,结果表明,普遍野生稻辐射后代出现相似栽培稻性状的变异,栽培稻籼粳亚种变异现象与普通野生稻存在籼粳性状分化现象也很相似。这为普通野生稻是栽培稻祖先种提供可靠的实验遗传学的新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