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56)
- 2023(2766)
- 2022(2443)
- 2021(2338)
- 2020(2132)
- 2019(4995)
- 2018(5011)
- 2017(9708)
- 2016(5609)
- 2015(5966)
- 2014(6057)
- 2013(5971)
- 2012(5592)
- 2011(4991)
- 2010(4927)
- 2009(4669)
- 2008(4467)
- 2007(3978)
- 2006(3429)
- 2005(3031)
- 学科
- 济(23244)
- 经济(23230)
- 业(15206)
- 管理(13878)
- 企(13298)
- 企业(13298)
- 方法(11989)
- 数学(10797)
- 数学方法(10730)
- 学(6845)
- 财(6536)
- 中国(5411)
- 结构(5179)
- 农(4965)
- 制(4661)
- 地方(4271)
- 务(4243)
- 财务(4242)
- 财务管理(4235)
- 产业(4170)
- 企业财务(4121)
- 贸(4059)
- 贸易(4057)
- 易(3917)
- 业经(3898)
- 体(3756)
- 融(3416)
- 金融(3416)
- 银(3325)
- 银行(3292)
- 机构
- 大学(80077)
- 学院(79501)
- 研究(31848)
- 济(30852)
- 经济(30271)
- 管理(26359)
- 理学(23519)
- 科学(23468)
- 理学院(23092)
- 中国(22800)
- 管理学(22462)
- 管理学院(22341)
- 农(21989)
- 所(18657)
- 农业(17892)
- 研究所(17482)
- 京(17333)
- 业大(16548)
- 财(13490)
- 中心(13260)
- 科学院(11479)
- 农业大学(11406)
- 江(11232)
- 财经(11125)
- 院(11055)
- 省(10948)
- 北京(10788)
- 室(10671)
- 经(10238)
- 业(10217)
- 基金
- 项目(57596)
- 科学(44587)
- 基金(42865)
- 家(40722)
- 国家(40453)
- 研究(34644)
- 科学基金(32930)
- 自然(24327)
- 自然科(23783)
- 自然科学(23772)
- 自然科学基金(23392)
- 基金项目(22851)
- 省(22313)
- 社会(21559)
- 社会科(20440)
- 社会科学(20434)
- 划(20075)
- 资助(18059)
- 教育(15854)
- 重点(14160)
- 计划(13602)
- 部(12532)
- 科技(12504)
- 发(12429)
- 编号(12167)
- 创(11826)
- 科研(11636)
- 创新(11231)
- 业(10995)
- 专项(10343)
共检索到111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德刚 孟繁静
应用酶联免疫技术和电镜技术,研究了冬小麦(T.aestivumL.)品种燕大1817越冬期内源玉米赤霉烯酮(ZEN)含量和茎尖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秋末冬初气温逐渐降低,日照缩短,茎尖ZEN含量逐渐增加,11月下旬含量达到高峰,随后急剧下降,到1月下旬又出现一个小的含量高峰。在小麦茎尖ZEN含量出现高峰前后(11月底.12月初),茎尖细胞中线粒体和质体的体积增大,形状也发生变化,线粒体从低温诱导前的圆球形变为长形、哑铃形、环形或者不规则形等形状,哑铃形质体出现频率也较高,核膜孔处于开放态。在茎尖出现第二次ZEN含量高峰时,观察到线粒体和质体内部结构明显增加。
关键词:
超微结构 玉米赤霉烯酮 冬小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德刚 孟繁静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国凤利 王凡玲 孟繁静
玉米赤霉烯酮是植物体内源产生的一类小分子生理活性物质,已证明它与冬性植物的春化作用密切相关。本研究应用亲和层析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春化的冬小麦幼苗中的玉米赤霉烯酮结合蛋白进行了分离纯化。供试材料为冬小麦品种燕大1817,种子前发后在4℃下春化4周,提取幼苗的水溶性总蛋白进行亲和层析。层析基质为琼脂糖凝胶Sepharose4B,配体为玉米赤霉烯酮多聚赖氨酸复合物。总蛋白溶液先经过Sepharose4B结合后,再与连有配体的亲和胶进行反应,然后洗去非结合蛋白;改变洗脱条件,进一步洗涤得到的为玉米赤霉烯酮结合蛋白(ZBP)溶液。研究结果表明,在春化的冬小麦幼苗中存在两种玉米赤霉烯酮结...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结合蛋白 亲和层析 冬小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玉珍 孟繁静
采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结合生化技术分析了冬小麦春化期间的玉米赤霉烯酮(ZEN)特异结合蛋白。表明在冬小麦幼苗中存在着ZEN的特异结合蛋白(ZBP)。ZBP对ZEN的结合具有可饱和的性质,Scatchard分析表明解离常数Kd=1.9×10-7mol.L-1,结合位点数目n=6.2mol.mg-1可溶性蛋白。30%饱和硫酸铵沉淀可使ZBP纯化3~4倍。对ZBP进行的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3H-ZEN结合到两个组分上,特异结合组分可能在Rm0.5处。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结合蛋白 冬小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文娟 何萍 金继运
【目的】从细胞水平探讨钾素营养提高玉米茎腐病抗性的机制。【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别观察施钾后玉米茎髓组织和接菌后施钾与不施钾幼根根尖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缺钾处理的玉米茎髓薄壁细胞,结构不规则,长边较长。而不缺钾处理茎髓细胞结构规则,呈长方形,整齐排列。缺钾导致维管束间的薄壁细胞破裂,致使茎髓中维管束间失去连接细胞,支撑能力变差。另外,施钾有利于寄主幼根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而整齐,细胞壁增厚,有效阻碍病原菌的入侵。而且施钾处理细胞中拥有丰富的高尔基体,可以产生大量分泌物将菌丝降解。钾素还有利于菌丝入侵部位乳突的形成及高电子致密物的积累,以阻止菌丝的扩展。【结论】钾素能通过稳定细胞结构...
关键词:
钾(K) 玉米茎腐病 超微结构 抗病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永文 阙月美 韩玉珍 傅永福 赵德刚 孟繁静
玉米赤霉烯酮浇根处理可促进棉花早现蕾。内源激素检测表明,外施玉米赤霉烯酮能够增加细胞分裂素含量、降低脱落酸含量。玉米赤霉烯酮能够促进棉花提早现蕾可能与其提高花芽分化期细胞分裂素含量、降低脱落酸含量,改变了棉花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平衡有关。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 棉花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静娟 韩玉珍 赵德刚 傅永福 孟繁静
大麻(CannabissativaL.)发育过程中内源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发生规律性变化,茎尖内源玉米赤霉烯酮在花原基出现前和花期前出现含量高峰,在达到花期前的真叶内出现ZEN含量高峰。外源玉米赤霉烯酮处理提高大麻的雄株/雌株比例,而6-BA处理则提高大麻雌株/雄株比,同时ZEN处理降低性别决定关键时期的CTK含量,首先降低大麻真叶内的CTK含量,而后降低茎尖内的CTK含量。说明ZEN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分裂素的含量来促进大麻的雄性表达。
关键词:
性别表达 玉米赤霉烯酮 大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苗芳 张嵩午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小麦扬花结实期旗叶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并统计了不同生育期旗叶叶绿体基粒片层数和基粒垛数。结果表明,从扬花期至灌浆初期,叶片结构变化不明显;叶肉细胞排列紧密有序,细胞间隙少;叶绿体基粒片层排列整齐,基质浓厚,易形成突起;线粒体嵴发达,充满浓厚基质。从灌浆中期至灌浆末期,叶片结构衰老迅速,叶肉细胞和叶绿体开始解体,体积变小,数量减少;叶绿体基粒片层解体,基质淡薄,嗜锇颗粒增多,线粒体嵴和基质减少。还发现从扬花期至灌浆中期,高基粒片层数增加,灌浆中期之后,高基粒片层数减少。
关键词:
小麦 叶片 显微结构 超微结构 叶绿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琳琳 张朋振 杨小进 范收武 李旺
【目的】筛选高效实用的玉米赤霉烯酮(ZEN)降解菌株,并初步探究其降解机制及降解效果。【方法】以ZEN为唯一碳源,从发霉饲料和土壤样品中筛选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16S r DNA测序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以培养时间为变量对菌株生长速率和ZEN降解率进行相关分析;通过测定菌株不同活性成分及失活处理后的ZEN降解率对降解活性物质进行初步分析定位;对比探究硫酸铵沉淀法(硫酸铵饱和度分别为30%,40%,50%,60%,70%和80%)和单宁-聚乙二醇法(单宁质量浓度分别为2,5,10,15和20 mg/m L;聚乙二醇质量浓度分别为6,8,10,12和14 mg/m L)对粗降解酶的提取效果;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测定目标活性蛋白的分子质量,最后以菌株和粗酶液调节霉变玉米粉的水分质量分数,测定ZEN的降解效果。【结果】筛选得到试验菌株XJ-140,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菌在培养24 h时可降解93.75%的ZEN(2μg/m L)。菌株XJ-140以胞外酶降解ZEN为主,同时辅以细胞壁吸附。硫酸铵沉淀法(硫酸铵饱和度60%)和单宁-聚乙二醇法(最优单宁质量浓度为10mg/m L,最优聚乙二醇质量浓度为10 mg/m L)提取粗降解酶的ZEN降解率分别为37.14%和51.49%,单宁-聚乙二醇法提取效果更优。初步推断目标活性蛋白的分子质量在61 ku或28 ku。此外,菌株XJ-140的发酵液和粗酶液均能够降解霉变玉米粉中的ZEN。【结论】筛选的菌株XJ-140通过胞外酶降解ZEN,实际应用中对ZEN污染的玉米粉有一定清除效果。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慧君 王玫 于珂 马惠蕊 王玉坤 曹远银
建立玉米赤霉烯酮(ZEN)液相芯片定量检测方法。采用间接竞争法原理和液相芯片技术平台,选用ZEN多克隆抗体对ZEN定量检测方法进行探索。首先将ZEN-BSA与36﹟微球偶联,同时加入待检的游离的ZEN小分子和其标记有生物素的ZEN多克隆抗体,偶联抗原和目标抗原竞争结合生物素标记抗体,通过报告分子SA-PE在532nm波长的激光下,即可检测出报告分子发出的荧光强度,荧光强度与待检ZEN的量成反比。通过优化液相反应体系中ZEN多克隆抗体浓度以及抗原抗体孵育时间,建立了ZEN液相芯片定量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ZEN液相芯片定量检测方法,采用的偶联抗原为ZEN-BSA,偶联量为100μg。Z...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秀凤 郭强 蔺崇明 杨引福
【目的】探究不同胚乳类型玉米灌浆结实期籽粒的超微结构和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为不同类型玉米的加工利用及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超甜玉米超甜2000、糯玉米京科糯2000及普通玉米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扫描电镜,对不同胚乳类型玉米籽粒营养品质及超微结构进行观测分析。【结果】授粉后10 d时,超甜2000、京科糯2000和郑单958的淀粉粒均呈圆球状,随着灌浆进程,京科糯2000淀粉粒被挤压成多面体状和椭圆状,凹陷的淀粉粒较多,超甜2000淀粉粒为圆球状,表面光滑,郑单958淀粉粒为多面体状,凹陷的淀粉粒较少。授粉后10~20 d淀粉粒的体积、数目增加最快。淀粉粒的排列...
关键词:
玉米籽粒 营养品质 超微结构 胚乳类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楠楠 王冰洁 朱启航 郑王龙 邹辉 顾建红 袁燕 刘学忠 刘宗平 卞建春
[目的]探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 TOR)信号通路在玉米赤霉烯酮(ZEA)诱导睾丸支持细胞(SC)自噬及影响SC细胞周期分布中的作用,揭示ZEA对雄性生殖毒性的机制。[方法]以Wistar大鼠原代睾丸支持细胞为材料,利用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技术等方法检测PI3K/Akt/m TOR信号通路在ZEA对SC自噬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随着ZEA浓度升高,PI3K/Akt/m 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加入PI3K抑制剂LY294002后,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荧光信号强度显著增强,荧光聚点更加明显(P<0.05或P<0.05或P<0.05),且细胞周期关键激酶Cdc2的活性显著增加(P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章建新 赵明 王美云 苏宝林
在春小麦花粉母细胞期和单核期进行短期高温杀雄处理(培养箱中穗位气温(45±0.5)℃持续30min)后,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小麦花器官和旗叶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短期高温直接使小孢子(或小孢子母细胞)和城毡层细胞中线粒体等双层膜细胞器严重破坏,并且使绒毡层细胞膨胀与小孢子粘连。而胚囊的线粒体和旗叶叶片中的线粒体及叶绿体结构变化不明显。
关键词:
高温 小麦 雄性不育 线粒体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沛蓉 冯楠楠 郑豪 邹辉 顾建红 刘学忠 袁燕 刘宗平 卞建春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对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SC)乳酸产生的影响,[方法]以Wistar大鼠SC为研究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ZEA(0、0.1、1、10、20、30μmol·L~(-1))处理24 h,利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检测试剂盒检测ZEA对SC的毒性作用;乳酸测试盒检测ZEA对SC内、外乳酸产生的影响;丙酮酸测试盒检测ZEA对SC内丙酮酸产生的影响; Western blot检测SC乳酸代谢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乳酸产生关键酶LDH荧光强度的改变。[结果]随着ZEA浓度的增加,ZEA对SC的细胞毒性逐渐增大(P<0.01);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组细胞内、外乳酸含量和细胞内的丙酮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葡萄跨膜糖转运蛋白1(GLUT1)和乳酸脱氢酶(LDH)在1、10、20、30μmol·L~(-1)ZEA染毒组的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单羧酸转运蛋白4(MCT4)在30μmol·L~(-1)ZEA染毒组的蛋白表达量呈显著降低(P<0.0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LDH的荧光强度随着染毒浓度增加而降低,与对照组相比,10、20、30μmol·L~(-1)ZEA染毒组细胞内的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下降(P<0.01)。[结论]ZEA可以抑制SC乳酸产生,干扰SC对生殖细胞的能量供应,进而对雄性生殖功能产生损伤。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睾丸支持细胞 乳酸 丙酮酸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姜淑贞 杨维仁 杨在宾 王淑静 刘法孝 Chi F
【目的】研究1.0 mg·kg-1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污染日粮对断奶仔猪血液学、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和猪瘟抗体效价的影响,同时评价改性蒙脱石的脱毒效应。【方法】将36头试验仔猪按体重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公母各半),仔猪采用试验笼单独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1.0 g·kg-1改性蒙脱石(商品名:Calibrin-Z),试验2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1.0 mg·kg-1 ZEA,试验3、4和5组在试验2组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0、2.0和4.0 g·kg-1 Calibrin-Z。预饲期7 d,正式期22 d。【结果】与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