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0)
- 2023(932)
- 2022(734)
- 2021(683)
- 2020(653)
- 2019(1434)
- 2018(1368)
- 2017(2424)
- 2016(1369)
- 2015(1547)
- 2014(1526)
- 2013(1576)
- 2012(1322)
- 2011(1293)
- 2010(1177)
- 2009(1136)
- 2008(1082)
- 2007(897)
- 2006(798)
- 2005(677)
- 学科
- 济(4758)
- 经济(4748)
- 管理(4530)
- 业(4026)
- 企(3676)
- 企业(3676)
- 财(3077)
- 方法(2579)
- 数学(2312)
- 数学方法(2283)
- 收入(2083)
- 麦(1853)
- 国民(1746)
- 国民收入(1675)
- 小麦(1615)
- 富(1538)
- 财富(1538)
- 务(1136)
- 财务(1134)
- 财务管理(1132)
- 学(1086)
- 企业财务(1069)
- 技术(1060)
- 农(956)
- 贸(953)
- 贸易(953)
- 易(937)
- 中国(914)
- 人事(908)
- 人事管理(908)
- 机构
- 学院(21135)
- 大学(21018)
- 研究(8190)
- 济(7803)
- 经济(7656)
- 农(7579)
- 管理(7268)
- 理学(6543)
- 理学院(6450)
- 科学(6387)
- 农业(6301)
- 管理学(6297)
- 管理学院(6265)
- 中国(5587)
- 业大(5271)
- 所(5039)
- 研究所(4710)
- 京(4422)
- 农业大学(4062)
- 业(3758)
- 财(3556)
- 省(3511)
- 中心(3443)
- 科学院(3412)
- 室(3173)
- 实验(3041)
- 实验室(2909)
- 财经(2816)
- 江(2748)
- 重点(2744)
共检索到290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汤利 米国华 张福锁
在盆栽条件下 ,利用氮肥和改变源库比的方法 ,研究了籽粒形成期 2个冬小麦品种的 14 CO2 同化及同化物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 ,莱州 953的 CO2 同化能力显著高于鲁麦 14 ,但后者 14 C光合产物向籽粒中的分配比例较高 ,茎叶中残留比例较小。去穗 1/ 3以减少籽粒库容后 ,莱州 953的 14 C同化受影响较小 ,而鲁麦 14的 14 CO2 同化量则显著上升。开花期增施氮素能继续提高莱州 953的 CO2 同化能力 ,但不能有效地增加鲁麦14 CO2 同化能力。14 C同化及其调节特征的品种间差异 ,应在栽培措施上有所考虑
关键词:
冬小麦 ~(14)C 氮 源/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于凤义 张玉文 张萍
利用14CO2示踪研究春小麦灌浆期旗叶同化物在源库间运转与分配。结果表明,上午同化产物在同化后4h的输出占24h输出的70%;下午同化的只有31%,基本上是在同化后10h输出。不过两者同化后24h总输出基本一致,均在67%左右。同化的产物输出有“排队现象”,即先同化先输出。叶片中14C可溶性糖(14C蔗糖)占14C同化物的比例始终较高,同化后10h平均分别为64.3%(14C蔗糖为45.7%)和66.9%(14C蔗糖为52.6%)。籽粒中14C同化物的积累有先同化先进入现象。还发现14C可溶性糖(含14C蔗糖)在籽粒中相对含量始终很高,这表明其转化成淀粉需要一定时间。
关键词:
春小麦,~(14)C同化物,源-库调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龚月桦 杨俊峰 王俊儒 李生秀 刘普灵
【目的】阐明覆膜对西北旱地小麦花前同化的14C-储备物在灌浆期转运分配的影响。【方法】在小麦花前大约1周进行14CO2饲喂,在扬花和灌浆期对植株各部位的14C进行放射性测定。【结果】花前同化的14C在开花时约90%已储存在茎鞘和穗轴中,10%存留在叶片中;开花后两者都向籽粒转运。成熟时叶片的14C几乎都外运了,茎鞘和穗轴中还有大约65%的14C,籽粒中的14C分配率占30%~35%。覆膜小麦的14C向籽粒的转运比对照慢。另外,覆膜小麦的叶面积大,叶片衰老慢,同化能力强,干物质多,籽粒产量高。【结论】覆膜使小麦增产的原因在于使小麦中前期生长加快,后期衰老延缓,因而绿叶面积大,同化能力增强,最终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飞 何钟佩
以14C饲喂旗叶为方法,研究了高温胁迫(持续变温及控制高温)对冬小麦灌浆期物质运输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影响旗叶光和性能并影响光和产物的输出与向库器官的分配,减少籽粒和韧皮都汁液中蔗糖的含量,改变14C同化物的输出动态,导致灌浆强度和千粒重急剧下降,最终导致产量降低。
关键词:
冬小麦 ~(14)C同化物 高温胁迫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天财 冯伟 夏百根 方保停 王书丽
大穗型品种豫麦66号与多穗型品种豫麦49号相比,在灌浆中后期旗叶光合速率具有明显优势,在花后0-30 d子粒WSC含量较高,显示出子粒灌浆较强的同化物供应能力。豫麦66号旗叶WSC在灌浆中后期含量较低,淀粉含量在整个灌浆期均较低,表明大穗型品种同化物外运能力可能较强,流系统生理活性比较活跃。两品种淀粉积累速率的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豫麦66号的峰值出现较晚但持续时间较长,最大积累速率高,子粒灌浆速率亦呈现同样的趋势,两者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豫麦66号在子粒灌浆后期仍可保持较强的库活性和具有较大库容特性。
关键词:
冬小麦 穗型 子粒灌浆 同化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文静 王鹏 王国杰
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3个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藁麦8901(强筋品种)、豫麦49号(中筋品种)和洛麦1号(弱筋品种)灌浆期籽粒中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冬小麦籽粒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P)、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淀粉粒结合的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分支酶(SBE)活性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豫麦49号在灌浆期上述几个酶活性变化的峰值均高于其他2个品种,且大部分被研究的酶类在灌浆中后期仍维持较高活性。可见,与藁麦8901和洛麦1号相比,豫麦49号具有较强的淀粉合成能力。
关键词:
冬小麦 品质类型 淀粉 酶活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风华 居辉 欧阳竹
采用人工模拟干热风方法,对灌浆期冬小麦进行重度干热风(重)、轻度干热风(轻)和无干热风(CK)平行对比试验。结果发现:重度干热风对旗叶光合速率(A n)、蒸腾速率(T r)和气孔导度(G s)的胁迫指数(SI)为0.88,0.68,0.83,轻度干热风对A n、T r和G s的SI为0.32,0.19,0.39;在重-轻-CK 3个梯度上,G s-A n和G s-T r均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轻干热风对胞间CO2浓度(C i)无显著影响,重干热风下C i显著升高。综合分析认为:轻、重干热风对灌浆期旗叶光合蒸腾均有显著抑制作用,重干热风抑制作用要显著强于轻干热风;干热风引起气孔部分闭合G s减小是...
关键词:
干旱 干热风 高温 光合 蒸腾 小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谭念童 林琪 李玲燕 刘义国 张玉梅
在大田条件下,以青麦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个灌水处理下旱地冬小麦灌浆期旗叶的光合参数、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变化。采用开放式气路测定了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等相关指标,并通过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对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进行模拟,得出了旗叶光响应曲线的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在补灌小于两水的情况下,旗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都随着补灌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均以拔节水60mm+灌浆水60mm(W3)的处理最高,而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随着补灌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在补灌三水的情况下,在拔节水60mm+孕穗水60mm+灌浆水60mm(W4)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
关键词:
限量补灌 旱地小麦 光响应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茂松 李森 张述义 池宝亮
在冬小麦灌浆期喷施新型FA 抗蒸腾剂,喷施浓度为0.5、1.0、1.5 和2.0 ml·L-1,研究其对冬小麦的生理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喷施新型FA 抗蒸腾剂可以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含水量,有利于减轻干旱胁迫。新型FA 抗蒸腾剂可以提高光合速率、减小气孔开张度、降低蒸腾强度,起到促进冬小麦生长和减少水分散失的作用。灌浆期喷施新型FA 抗蒸腾剂对冬小麦具有增产作用,在1.5ml·L-1浓度下的增产效果最为理想,增产幅度为7.2%。
关键词:
抗蒸腾剂 冬小麦 生理调节 干旱胁迫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孔祥旋 任素坤 寇长林 崔金梅 冀天会 贾凤纪
对不同品种、不同砂土类型和不同水肥条件的冬小麦籽粒形成及灌浆强度测定表明,沙地冬小麦灌浆特点主要表现为灌浆期短(一般15~17天),灌浆强度较高,但开花至成熟历时天数少(30天左右),千粒重低。小麦旗叶单位面积干重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倒二、倒三叶单位面积干重与千粒重相关不显著;茎秆上部三个节间单位面积干重与千粒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沙地小麦增加灌水量,难以显著提高灌浆强度,灌溉应做到少量多次。增施有机肥料,能够延长灌浆时间,提高灌浆强度,增加千粒重
关键词:
沙地,小麦灌浆,千粒重,水肥条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燕 祁虹 张谦 冯国艺 雷晓鹏 梁青龙 林永增 王树林
为了解深翻与小麦灌浆的关系,以冀麦585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的深翻深度对冬小麦灌浆期旗叶衰老和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翻70 cm处理可以提高冬小麦灌浆后期旗叶SPAD值,提高叶绿素含量,延缓旗叶衰老;深翻50 cm和深翻70 cm提高灌浆期冬小麦的土壤含水量,旗叶的光合特性,延长叶片功能期;深翻处理提高灌浆后期小麦的籽粒干质量、最大灌浆速率、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和理论最大粒重,延后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深翻30 cm和深翻50 cm处理通过提高千粒质量和收获指数来提高冬小麦的产量
关键词:
小麦 衰老 深翻 灌浆特性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冯广龙 罗远培 杨培岭
1993~1994年在中国农业大学科学园进行了冬小麦节水灌溉试验。通过对干物质积累、分配动态观测表明:供水较多、供水较早的处理,干物质累积总量及根、冠生长量较大。根量最大值出现在开花期,在此之前,根、冠同步增长并呈正相关;之后,由于根系不断衰亡出现负相关关系。土壤水分不足,分配到根系的干物质比例及根冠比(R/S)增大,拔节期及其之前的土体水量对R/S影响较大,之后的对R/S影响很小。冬小麦在扬花与拔节期对水分条件较为敏感,其中扬花水显得更为重要,应特别注意加强扬花、灌浆期水分管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郑飞 臧秀旺 黄保荣 何钟佩
研究了灌浆期高温胁迫条件对冬小麦叶源、库器官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温胁迫导致冬小麦叶源、库活性显著降低。高温胁迫能显著降低冬小麦子粒蔗糖酶的活性 ,降低子粒可溶性糖含量 ,胁迫发生初期子粒ATP酶的活性迅速降低 ;高温胁迫导致冬小麦的旗叶MDA含量、脯氨酸含量上升。适当的调节剂处理能显著改变高温胁迫条件下上述生理指标的变化动态 ,显著抑制高温胁迫条件下冬小麦旗叶光合性能的下降 ,延缓叶片衰老的进程 ,对保持叶源、库器官的生理活性有显著的作用 ,协调源库关系 ,降低高温胁迫对植株的伤害程度
关键词:
高温胁迫 叶源器官 库器官 调节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海 刘海俊 柳伟哲 舒国平 焦学磊 刘晓英 徐志刚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人工可控环境中满足灌浆期冬小麦生长发育的适宜光密度。[方法]以小麦品种‘扬麦16’为试验材料,自然光照+自然春化为对照(CK),设置人工光照(650μmol·m-2·s-1)+自然春化(T1)、人工光照(500μmol·m-2·s-1)+自然春化(T2)、人工光照(650μmol·m-2·s-1)+种芽春化(T3)、人工光照(500μmol·m-2·s-1)+种芽春化(T4)4个组合处理,研究了冬小麦灌浆期旗叶对光密度与春化方式的光合响应。[结果]T1、T2、T3和T4处理的千粒质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关彩虹 段留生 翟志席 何钟佩 李召虎
应用 1 4 C示踪活体动力学和离体测量方法 ,探讨小麦旗叶碳同化产物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运输分配情况和化学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 :灌浆期旗叶同化物活跃输出时间为饲喂后 1 .5 d内 ,1 4 C同化物输出百分率随饲喂后时间的变化动态 ,在灌浆前期可拟合为对数方程 ,而灌浆后期可拟合为直线方程。土壤欠水处理加快了灌浆后期同化物输出 ,影响同化物在植株各部位的分配比例 ,其中向根系的分配明显增加。系统化控缓和了欠水的影响 ,显著缩短了1 4 C同化物输出半时 ,促进了同化物输出
关键词:
小麦 土壤水分 化学调控 同化物运输分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