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80)
2023(8728)
2022(7852)
2021(7545)
2020(6283)
2019(14756)
2018(14824)
2017(28616)
2016(15652)
2015(17685)
2014(17671)
2013(17501)
2012(15880)
2011(14207)
2010(13928)
2009(12458)
2008(11907)
2007(10058)
2006(8573)
2005(7237)
作者
(45659)
(37674)
(37413)
(35513)
(23787)
(18052)
(16978)
(15093)
(14280)
(13291)
(12981)
(12525)
(11769)
(11673)
(11588)
(11513)
(11433)
(11250)
(10627)
(10503)
(9412)
(9027)
(9025)
(8509)
(8502)
(8370)
(8326)
(8219)
(7609)
(7579)
学科
(58968)
经济(58903)
管理(43919)
(41433)
(34923)
企业(34923)
方法(29853)
数学(25865)
数学方法(25571)
(15287)
中国(14400)
(14065)
(13793)
业经(13006)
地方(12160)
理论(10634)
(10320)
农业(10311)
(10017)
贸易(10013)
技术(9863)
(9705)
环境(9605)
(9272)
财务(9215)
财务管理(9200)
(9019)
企业财务(8715)
教育(8656)
(8428)
机构
大学(218646)
学院(217149)
管理(90128)
(79848)
理学(79234)
理学院(78365)
经济(77951)
管理学(76952)
管理学院(76584)
研究(70298)
中国(49758)
科学(46807)
(46787)
(36652)
业大(35678)
(35305)
(34850)
研究所(32707)
中心(31608)
北京(29405)
(29319)
农业(29054)
财经(28902)
(28726)
师范(28471)
(26336)
(25600)
(24654)
技术(23885)
师范大学(23153)
基金
项目(157763)
科学(123035)
研究(114149)
基金(113580)
(99620)
国家(98805)
科学基金(84426)
社会(69158)
社会科(65424)
社会科学(65405)
(62160)
基金项目(61621)
自然(57019)
自然科(55636)
自然科学(55623)
自然科学基金(54582)
(52798)
教育(52034)
编号(47221)
资助(46647)
成果(37579)
重点(34837)
(34171)
(33115)
(32987)
课题(31995)
创新(30677)
科研(30459)
项目编号(29364)
计划(29314)
期刊
(82718)
经济(82718)
研究(60547)
学报(37444)
中国(36419)
科学(33522)
(33268)
管理(31496)
大学(27238)
学学(25644)
教育(24392)
(24323)
农业(23774)
技术(18765)
(14091)
金融(14091)
业经(13992)
图书(13118)
财经(12873)
经济研究(12633)
(12046)
科技(11741)
理论(11736)
实践(11128)
(11128)
问题(10754)
(10730)
情报(10324)
技术经济(10269)
(9942)
共检索到2975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盛莲  吴政卿  方保停  杨会民  罗鹏  杨攀  李巍  雷振生  
为了提高小麦研究和生产过程中理论测产的准确度,2005-2008、2009-2010年以5个冬小麦主产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小麦测产系数试点间、品种间差异及与实际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测产系数5个生态区4年的平均值为0.90,比实际应用的测产系数(0.85)高5.88%,其中不同生态区间差异达0.05显著水平,不同年份间差异较小;各生态区测产系数试点间差异达0.01显著水平,北方麦区和黄淮北部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其它生态区品种间差异显著。各生态区小麦实际产量与测产系数间呈正相关关系且多数达0.01显著水平;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与测产系数呈负相关关系,且多数生态区达0.05或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安周  朱秀芳  李天祺  
粮食产量的估测对制定粮食政策和调整种植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北京市为例,利用2013年4月30日、5月12日和5月29日三期冬小麦抽穗、灌浆时期的HJ小卫星NDVI数据,结合北京市实产地块数据建立了北京市冬小麦估产回归模型,并对北京市各区县和北京全市的冬小麦单产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分区县地块回归的北京市冬小麦主产区大兴、房山、通州和顺义的小麦单产分别为5148.96 kg/hm2、4849.30 kg/hm2、5350.64kg/hm2和5108.84 kg/hm2,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和0.001;北京市全市的冬小麦单产为5049.24 kg/hm2,精度验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晓飞  谢云  王晓岚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利军  郭燕  贺佳  刘婷  张红利  程永政  杨秀忠  秦奋  王来刚  
[目的]以高分时序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结合土地承包经营权地块数据,对冬小麦遥感估产方法及其精度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文章以河南省兰考县为研究区,采用2019年4―5月份的GF-1C和GF-6 2 m PMS遥感影像提取了研究区冬小麦种植空间分布,并在地块单元控制下对冬小麦种植面积进行了修正和精度验证。其最优提取结果的修正阈值为0.93,地块单元内冬小麦总体分类精度为95.66%,Kappa系数为0.89。利用3月7日至5月20日6期GF-1 WFV遥感影像序列NDVI和RVI与冬小麦种植地块单元数据进行空间统计,得出各冬小麦种植地块单元内NDVI和RVI均值,通过分析冬小麦测产地块单元内均值植被指数与产量间的敏感性,提出一种组合均值植被指数的冬小麦遥感估产模型构建方法,通过交叉验证法对不同的估产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精度评价。[结果]由4个均值植被指数组合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最佳,决定系数为0.922 0,预测误差为40.96 g/m~2,预测精度为93.13%。通过该模型得出兰考县冬小麦平均产量为6 047.25 kg/hm~2,较2017年河南省统计年鉴研究区冬小麦平均单产6 001 kg/hm~2有所提高,土地承包经营权地块内和地块外冬小麦总产量分别为2.76亿kg和4 650万kg。[结论]该方法实现了冬小麦估产结果以像元为单位向以地块单元为单位的转变,解决了模型构建时光谱信息与实测产量间对应问题,为利用国产高分卫星进行县域地块尺度遥感单产精准化估算提供了方法支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霍治国  李世奎  白月明  温民  王素艳  胡延龙  
利用大型水分试验场的防雨棚遮挡自然降水,采用人工定量补水进行冬小麦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40%~50%、45%~50%、50%~55%、50%~60%、55%~60%、60%~70%持续时间分别为5、10、15天水分胁迫处理的控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0%~70%的中轻度水分胁迫处理,冬小麦具有显著的增产节水效果;2年平均,增产6.3%~7.4%,节水28.2%~34.1%。中轻度水分胁迫下,冬小麦增产节水作用机制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水分胁迫效应诱发增强:①冬小麦根系的找水功能;②产量构成因子的优化;③复水后光合速率的提高。冬小麦水分胁迫效应的最佳利用时间为返青-拔节期,此时进行水分胁迫效应利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明斌  李玉山  
在长期冬小麦潜势试验和肥料试验的基础上 ,建立了作物光温水肥产量模型 ,从光温生产潜力、旱作产量潜势、现阶段施肥水平下光温水肥产量潜力和目前试区产量现状共4个层次 ,对黄土塬区旱作冬小麦的增产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指出 ,目前黄土塬区冬小麦实际产量仅达到了光温潜力的41 6 %、旱作产量潜势的49 3 %、试区施肥水平下光温水肥产量潜力的78 6 %。因此 ,采用合理施肥方式和加强田间管理 ,黄土高原塬区旱作冬小麦还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雷振生  林作楫  
选用黄淮麦区不同产量水平的小麦品种34个,研究了品种在由低产型向高产型转变过程中植株形态及其结构所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品种产量水平的提高,植株形态及其结构也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表现为株高显著降低,旗叶和倒二叶宽度增加,长宽比值缩小,旗叶夹角变小。同时,株高构成指数,上部叶面积占总叶面积的比值以及各叶鞘长占相应节间长的比值均表现规律性递增。根据以上结果,初步认为在黄淮麦区今后超高产品种的选育中,在稀条播条件下,应选择株高75~85cm,株高构成指数>0.62,旗叶面积25~3km2,倒二叶面积30~35cm2,旗叶长/宽<10,倒二叶长/宽<15,灌浆初期旗叶夹角较小并随灌浆呈动态变化,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费帅鹏  禹小龙  兰铭  李雷  夏先春  何中虎  肖永贵  
【目的】利用2种灌溉处理下不同发育阶段的冬小麦冠层高光谱信息,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对小麦籽粒产量进行估测精度研究,明确产量最佳估测模型,对于育种工作有着重要应用价值。【方法】以黄淮麦区207个主栽小麦品种为材料,于2018—2019和2019—2020年度连续2个生长季在河南省新乡基地的正常灌溉和节水处理下种植,并调查开花期、灌浆前期和灌浆中期的冠层高光谱数据,分别以6种机器学习方法和集成方法建立光谱指数产量估测模型。【结果】2种灌溉处理下,3个生育期各光谱指数均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军  杨荣泉  陈海军  黄德明  徐秋明  
通过田间试验,提出冬小麦水肥增产耦合效益的田间试验设计、试验统计分析、水肥因子增产耦合效应和最佳水肥投入经济性分析等,突出了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优化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解丑  孟晓民  臧延生  刘文辉  
在晋南褐土区土壤有效 Si O2 357~ 60 2 mg· kg-1,Ca+2 0 .2 5~ 0 .6cmol· kg-1含量的情况下 ,冬小麦施用硅钙肥后 ,有促进生长发育作用和明显的增产效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益民  张波  关二旗  张国权  张影全  宋哲民  
小麦是中国第三大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和食品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消费者的生活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工业化和城市化使食品工业,特别是传统食品工业化加速发展。与此同时,食品工业对食品原料的专用化和规模化,即品种的质量、规格和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研究和解决这一矛盾,已成为小麦产业和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问题。本文以国内发表的论著为基础,整理、分析了小麦品质改良历史、研究进展、存在问题;讨论了小麦产业链和食品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优质小麦的需求;结合农业生产和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提出建议,供小麦育种、生产、收贮、食品加工等部门和研究人员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来华  李韵珠  綦雪梅  黄元仿  
本文针对作物高产、高效和节约水肥资源的目的,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和氧水平下的小麦冠、根生长状况、籽粒产量、蒸散、N素吸收状况以及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小麦氮索利用效率(NUEw)。结果表明,当相对含水量为75%~85%,施N量较高情况下,可以使小麦冠、根发育良好,使蒸散与吸N量提高,从而增加籽粒产量,提高WUE,并使NUEw达适中水平。文中也强调了单纯追求籽粒高产(高产,低效)或高效(低产高效)的不可取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进考  张士昌  何明琦  史占良  刘彦军  底瑞耀  蔡欣  傅晓艺  
在高肥地力条件下,通过5年不同气候年型,对不同基因型小麦的灌水研究。结果表明,灌水处理均较干旱处理增产达显著水平。2~4水产量差异不显著,表明小麦生产中节水潜力巨大。干旱年产量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递增,平水年1~4水处理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产量略有增加,丰水年不灌水的处理产量达到7 500 kg/hm2以上,灌1~2水达到了8 250 kg/hm2以上,2水以后则不增产,甚至减产,说明丰水年过多灌水对产量不利。不同灌水处理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而下降,0~4水分别为18.29,16.62,15.53,14.62和13.18(kg/(hm2.mm))。不同品种间抗旱节水能力差异显著。晋麦47...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艳  刘小军  谭子辉  汤亮  田永超  姚霞  曹卫星  
【目的】模拟小麦叶色变化的动态过程,为实现小麦生长的可视化表达奠定基础。【方法】以不同施氮水平下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两个生长季田间试验为基础,通过连续测量不同处理条件下小麦主茎和分蘖不同叶位叶片的SPAD值,综合分析小麦叶片SPAD值随生育进程的变化规律及其与RGB值的关系,进而构建基于SPAD的冬小麦叶色变化动态的模拟模型。【结果】模型采用分段函数描述叶片SPAD值随生育进程的动态变化过程:第1阶段为基于二次曲线的叶色增强过程;第2阶段为相对稳定的功能期叶色维持过程;第3阶段为基于二次曲线的叶色减弱过程;并基于叶片氮含量表达了氮素供应水平对叶片SPAD值变化规律的影响,同时用线性方程描述了叶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志芬  陈学留  余美炎  申秀珍  王奎波  王同燕  
于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冬小麦根系活力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的生育阶段根系活力的变化特点不同.春前以营养生长为主的阶段,根系活力不高,符合回归方程:y=36.16-0.62a+2.7×10~(-3)x~2(r=-0.7460).春后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服系活力增高.当转入以生殖生长为主的阶段后,根系活力又下降,符合回归方程:y=4.0749xe~(-0.0464x)(r=-0.9900),高峰是在孕穗期.根干重和茎叶干重的变化趋势与根系活力不同.根系活力随着穗重的增加而下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