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4)
- 2023(1221)
- 2022(1104)
- 2021(900)
- 2020(713)
- 2019(1724)
- 2018(1672)
- 2017(2710)
- 2016(1674)
- 2015(1805)
- 2014(1642)
- 2013(1618)
- 2012(1497)
- 2011(1351)
- 2010(1288)
- 2009(1219)
- 2008(1178)
- 2007(949)
- 2006(802)
- 2005(702)
- 学科
- 济(6346)
- 经济(6339)
- 管理(4323)
- 业(4103)
- 方法(4073)
- 数学(3928)
- 数学方法(3910)
- 企(3262)
- 企业(3262)
- 财(2028)
- 麦(1861)
- 小麦(1617)
- 农(1593)
- 环境(1578)
- 学(1570)
- 务(1384)
- 技术(1384)
- 财务(1384)
- 财务管理(1384)
- 企业财务(1325)
- 中国(1175)
- 业经(1151)
- 农业(1023)
- 划(1014)
- 地方(988)
- 制(955)
- 银(907)
- 银行(880)
- 资源(873)
- 行(825)
- 机构
- 学院(24849)
- 大学(24371)
- 农(12024)
- 研究(10768)
- 农业(9979)
- 济(9080)
- 经济(8940)
- 科学(8866)
- 业大(7863)
- 管理(7581)
- 理学(6863)
- 所(6846)
- 理学院(6785)
- 管理学(6647)
- 管理学院(6628)
- 研究所(6527)
- 农业大学(6372)
- 中国(6227)
- 业(5810)
- 京(4984)
- 省(4913)
- 科学院(4811)
- 室(4693)
- 实验(4605)
- 中心(4484)
- 实验室(4444)
- 重点(4229)
- 技术(3550)
- 财(3494)
- 江(3468)
共检索到316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兰珍 米国华 陈范骏 张福锁
为获得磷高效育种及相关理论研究所需的材料 ,在大田条件下对 2 16份冬小麦种质的磷营养效率进行鉴定。磷营养效率用磷效率 (低磷产量 )和对低磷的敏感度 [(高磷产量 -低磷产量 )× 10 0 /高磷产量 ]来描述。 2 0 0 0—2 0 0 1年将 2 16个冬小麦品种分别种在低磷 (Olsen P为 2 .4mg·kg-1,不施磷 )和高磷 (Olsen P为 17.4mg·kg-1,施纯磷 6 0kg·hm-2 )土壤上 ,根据各品种的磷效率选出 37个典型品种 ,但对低磷敏感度的品种间差异没有表现出来。2 0 0 1— 2 0 0 2年在低磷 (Olsen P为 6 .6mg·kg...
关键词:
冬小麦 磷效率 低磷敏感度 稳定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新平 周金池 王兴仁 张福锁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不同冬小麦夏玉米品种 (系 )之间氮营养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 ,3个冬小麦品种 (系 )中 ,93132具有较高的基础产量 ,而农大 95对氮肥反应最为敏感 ;3个夏玉米品种 (系 )中 ,西玉 3号不仅具有较高的基础产量 ,而且对氮肥的反应较好。冬小麦夏玉米不同品种 (系 )间最佳产量和最佳施氮量有较大差异。从施肥经济效益分析 ,冬小麦以农大 95最佳 ,夏玉米以西玉 3号最高。在 180 kg.hm-2 施氮水平下 ,冬小麦农大 95和夏玉米西玉 3号氮肥利用率较其他品种 (系 )分别高 10 .5~ 11.0个百分点和 13.9~18.7个百分点 ,这说明选择氮高效作物...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品种(系) 氮营养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德纯 任春玲 王兴仁
采用土柱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施磷位置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常供水情况下,表层施磷和全层施磷处理冬小麦地上部干物重、根干重、N,P,K吸收量及磷肥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底层施磷处理。随施磷量的增加,冬小麦地上部干物重增加而磷肥利用率降低。干旱胁迫高施磷量条件下,全层施磷处理冬小麦地上部干物重、根干重、N,P,K吸收量及磷肥利用率最高,而低施磷量时则表层施磷处理最高,但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不及正常供水条件下明显。相同施磷量时正常供水情况下磷肥利用率显著高于干旱胁迫条件下磷肥利用率。
关键词:
施磷位置 土壤水分 冬小麦 磷营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祁旭升 窦有恒 王晓娟 陈伟英 刘自成
利用熟性不同抗晚霜能力不同的15个冬小麦品种,采用塑料大棚(返青后)和露地两种栽培方式,在2006年两次自然晚霜冻条件下,分别调查、镜检叶片和幼穗的受冻状况,并同步测定冻前冻后叶片汁液可溶性固形物浓度。结果表明:大棚小麦的抗霜力弱于露地;前期生长发育越快的品种,抵御晚霜冻的能力越差;在早、中、晚熟组中抗霜性较好的品种分别是太原475、西峰22、OS.U.W8034;关于叶片汁液可溶性固形物浓度与品种抗晚霜性的关系,有待继续进行研究。
关键词:
陇东旱塬 冬小麦品种 抗晚霜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康利允 李世清
【目的】研究分层供水条件下磷对冬小麦根系分布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壤,进行土柱试验,研究分层供水施磷对冬小麦根系分布、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不施磷、施磷于0—30 cm和30—60 cm土层3种处理,每个施磷水平下设整体湿润和上干下湿(0—30 cm土层干旱胁迫,30—60cm土层湿润)两种水分处理。【结果】不同土层水磷处理显著影响冬小麦根系分布、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上干下湿水分处理上层根系生物量较整体湿润水分处理降低19.6%,下层根系生物量增加18.8%;磷肥对根系分布的影响大于对总根系生物量的影响,施磷能明显增加施磷层次根系生物量,在上干下湿条件下,深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文英 张庆江
对两个冬小麦品种主要生育期N、P_2O_5吸收积累与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光合产物积累及产量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生育中前期光合产物积累随N、P_2O_5吸收积累的增加而呈直线或曲线增加,但过多的N积累对开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及籽粒产技的提高均产生不利影响;确定了小麦不同生育阶段N、P_2O_5吸收积累的适宜指标和范围,并根据N、P施肥与小麦N、P_2O_5吸收积累的关系明确了小麦N、P_2O_5吸收积累主要与氮磷施肥有关,据此提出了保持小麦生育过程中适宜氮磷营养的施肥调控技术措施.
关键词:
冬小麦 产量 氮磷营养 施肥技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春琴 李振声 李继云 张福锁
用三室土培技术 ,研究了钾营养效率不同的 4个小麦品种根际速效钾、缓效钾的动态变化与钾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不施钾条件下 ,低效低响型品种京核 1号根际速效钾和缓效钾的耗竭程度较大。相反 ,高效低响型品种太核 50 2 5、低效高响型品种 6 154的根际速效钾和缓效钾的耗竭程度都较小。而中间类型品种京选偃 6的根际钾耗竭程度更小。小麦根际钾的变化与根系分泌 H+能力有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
根际 钾动态 钾营养效率 小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刚 王淑英 王勇 李尚中 唐小明 张建军 王磊 党翼
根据干旱年和平水年两年型的数据,研究了40个不同品种冬小麦之间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吸收利用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40个品种两年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氮素生产效率、氮素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之间差异极显著,氮素生产效率平旱年平均为17.88 kg/kg,平水年为20.56 kg/kg,氮素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两年基本一致,分别为24.25%和81.75%,氮素生产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决定系数R2为0.977 9***;根据氮素利用效率可将40个品种分为三大类,高氮素利用效率的5个品种平均27.50 kg/kg。
关键词:
小麦品种 氮素 水分 利用效率 分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建伟 李东晓 王千一 张明哲 李瑞奇
为了研究黄淮北部不同冬小麦品种(系)类型的产量与氮素利用、转运和积累的差异,在2021—2022年,2022—2023年分别对黄淮北部麦区29,26个供试冬小麦品种(系)的产量性状和氮素利用效率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将小麦分成高产型、中高产型、中产型和低产型4种类型。分别在开花期和成熟期对小麦的茎、叶、穗和籽粒(成熟期)进行氮含量测定,分析氮素利用特性相关参数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21—2023年高产型、中高产型、中产型和低产型品种(系)间的平均产量差异显著,其中,高产型品种的公顷穗数显著高于其他3种类型。在开花期,各器官的氮积累量和分配率大小表现为茎鞘>叶片>穗;在成熟期,各器官的氮积累量大小表现为籽粒>茎鞘>穗>叶片。不同品种小麦花后氮素积累量、花前氮素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均以高产型品种(系)较高,且花前氮素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大于花后氮素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氮素利用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开花期氮素积累量和成熟期氮素积累量与小麦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可通过不同品种的氮素吸收转运规律及分配特点进行水肥管理,或者选育氮素利用效率高的小麦品种,以实现小麦高产、高效生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四平 刘轶倩 王春祥 魏建昆 郭秀林 马春红 于淑池
研究用砂培盆栽法,选用抗旱性较强的621及抗旱性较弱的中麦9,在正常水分供应条件下,对不同施肥水平处理,整株水平的不同叶位间,叶片衰老的时空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叶片的自然衰老具有明显的时空顺序特点,符合细胞调亡的特征。本研究为冬小麦叶片自然衰老是细胞凋亡类型的推断提供了间接证据。
关键词:
冬小麦 叶片 衰老 凋亡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建恒 李宾兴 王斌 郭程瑾 李雁鸣 肖凯
【目的】通过对不同磷效率品种的光合碳同化与物质生产特性研究,阐明磷高效小麦品种高效吸收磷素的生理机制。【方法】以具有典型特征的不同磷效率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丰、缺磷条件下的光合生理参数、碳酸酐酶活性和RuBPCase活性。【结果】缺磷条件下,各测定时期的叶绿素含量(Chl)、气孔导度(gs)、叶肉导度(gm)、碳酸酐酶活性(CA)和光合速率(Pn)以及可溶蛋白含量(SP)和RuBPCase活性均大致以磷高效品种(H)最高,中效品种(M)次之,低效品种(L)最低;不同磷效率品种各测试时期的LAI和作物生长率(CGR)、净同化率(NAR)和光合势(PP)也以H最高,M次之,L最低。【结论】磷胁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芳萍 王忠伟 周祥椿 杨文雄 何春雨 尚勋武
【目的】了解抗锈基因Yr18在甘肃省冬小麦新品种(系)中的分布,验证标记的有效性,选育慢锈小麦新品种。【方法】以含Yr18基因的CP90-02-4-1为抗源,以洮157为农艺亲本组配杂交组合,培育小麦新品系,并利用分子标记csLV34和形态标记Ltn1对42份冬小麦新品种(系)、21份抗源亲本及洮157衍生后代进行Yr18基因鉴定。【结果】(1)csLV34有2种多态性,凡含有Yr18的材料均能扩增出150 bp的片段,不含Yr18的材料能扩增出229 bp的片段。但Ltn1对应的叶干尖不具有唯一性。(2)检测材料Yr18的分布频率低,主要原因是亲本携带目标基因的频率低。(3)以含慢条锈基因Y...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承孝 王运华
在供钾(K2O,g/kg)0.0,0.3的盆栽条件下,研究了12个小麦品种吸收N、P以及N/K、P/K比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相同钾水平下,12个小麦品种植株地上部N、P含量构成明显的数量等级而呈等级差异,其生物学产量与地上部N、P吸收量呈极显著相关。在低钾条件下,N/K比与植株生物学产量呈极显著相关,提高钾水平,小麦地上部N、K吸收量增值之比与施钾效益(EF)值(以每吸收1g钾所增加的地上部干物质克数表示)达极显著相关,但小麦地上部P、K吸收量增值之比与EF值则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小麦品种耐低钾及高效利用钾的能力与植株对氮的吸收、氮钾平衡有关
关键词:
小麦品种 施钾 N和P吸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承孝 王运华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钾效率系数 (EI)和施钾效率 (KE)能很好评价小麦品种在钾缺乏条件下的钾营养效率 ;钾高效品种能在缺钾条件下获得较高产量 ;钾低效品种EI值小 ,但KE值大 ,施钾能获高产 ;钾高效品种在钾缺乏或充足条件下均能维持功能叶 ( 3~ 4叶 )中较高的钾含量 ,功能叶中 (第 3~ 4叶 )钾含量始终高于心叶和幼叶 ,钾运转系数低 ,可能是其根系吸钾能力强 ,因而能及时弥补功能叶的钾输出 ;钾高效品种籽粒中钾积累量及其占总量的百分数较高 ;钾低效品种植株功能叶中的钾含量低 ,茎、叶间钾含量差异小 ,只有在钾充足条件下 ,较多的钾积累在穗中 ;小麦品种钾营养效率与植株钾积累总...
关键词:
小麦品种 钾营养效率 钾吸收与分配特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建军 王新爱 闵东红 李生秀 郑武乾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西北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15个耐肥性不同的主要小麦品种的氮营养效率差异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供试的15个小麦品种中,丰产3号、周麦9号和长武134在低氮和高氮下均可获得高产,是适应性较广的品种类型;西农1376、西农6028和陕229对氮素累积量大,但体内氮的利用效率低,对土壤氮利用能力也差,需肥量大,氮肥利用率高,比较耐肥,适用于高肥土壤种植;低氮条件下,周麦9号、小偃6号属高产-氮高效型品种,而在高氮条件下,丰产3号、周麦9号和偃师9号属高产-氮高效型品种;低氮条件下耐瘠品种主要靠发达的根系和对NO-3的有效利用获得高产,高氮条件下耐肥品种主要靠对肥料氮的吸收及在...
关键词:
小麦 氮营养效率 氮利用机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