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95)
- 2023(9707)
- 2022(8602)
- 2021(8051)
- 2020(6642)
- 2019(15488)
- 2018(15578)
- 2017(29977)
- 2016(16418)
- 2015(18362)
- 2014(18346)
- 2013(18233)
- 2012(16490)
- 2011(14773)
- 2010(14414)
- 2009(13024)
- 2008(12375)
- 2007(10459)
- 2006(8954)
- 2005(7571)
- 学科
- 济(62837)
- 经济(62771)
- 管理(47090)
- 业(43738)
- 企(37049)
- 企业(37049)
- 方法(31932)
- 数学(27797)
- 数学方法(27464)
- 农(16025)
- 学(15186)
- 中国(15103)
- 财(14588)
- 业经(13852)
- 地方(13026)
- 环境(12394)
- 和(11076)
- 理论(10857)
- 农业(10736)
- 贸(10696)
- 贸易(10692)
- 技术(10678)
- 易(10366)
- 划(10007)
- 务(9650)
- 财务(9592)
- 财务管理(9577)
- 制(9306)
- 企业财务(9078)
- 教育(8663)
- 机构
- 大学(230159)
- 学院(228518)
- 管理(94749)
- 济(85073)
- 理学(83382)
- 经济(83119)
- 理学院(82487)
- 管理学(80964)
- 管理学院(80586)
- 研究(74408)
- 中国(52233)
- 科学(49831)
- 京(48906)
- 农(39594)
- 业大(38735)
- 所(37495)
- 财(36675)
- 研究所(34815)
- 中心(33283)
- 农业(31374)
- 江(30853)
- 北京(30678)
- 财经(30525)
- 范(29741)
- 师范(29468)
- 经(27843)
- 院(27125)
- 州(25894)
- 技术(24694)
- 经济学(24226)
- 基金
- 项目(167550)
- 科学(130734)
- 基金(121146)
- 研究(119458)
- 家(106648)
- 国家(105781)
- 科学基金(90542)
- 社会(73208)
- 社会科(69344)
- 社会科学(69321)
- 省(66447)
- 基金项目(65504)
- 自然(61369)
- 自然科(59880)
- 自然科学(59866)
- 自然科学基金(58735)
- 划(55928)
- 教育(53998)
- 资助(49795)
- 编号(48424)
- 成果(38129)
- 重点(37062)
- 部(35807)
- 发(35197)
- 创(35090)
- 课题(32959)
- 创新(32703)
- 科研(32545)
- 计划(31514)
- 大学(30773)
共检索到3123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艳 刘小军 谭子辉 汤亮 田永超 姚霞 曹卫星
【目的】模拟小麦叶色变化的动态过程,为实现小麦生长的可视化表达奠定基础。【方法】以不同施氮水平下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两个生长季田间试验为基础,通过连续测量不同处理条件下小麦主茎和分蘖不同叶位叶片的SPAD值,综合分析小麦叶片SPAD值随生育进程的变化规律及其与RGB值的关系,进而构建基于SPAD的冬小麦叶色变化动态的模拟模型。【结果】模型采用分段函数描述叶片SPAD值随生育进程的动态变化过程:第1阶段为基于二次曲线的叶色增强过程;第2阶段为相对稳定的功能期叶色维持过程;第3阶段为基于二次曲线的叶色减弱过程;并基于叶片氮含量表达了氮素供应水平对叶片SPAD值变化规律的影响,同时用线性方程描述了叶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志芬 陈学留 余美炎 申秀珍 王奎波 王同燕
于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冬小麦根系活力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的生育阶段根系活力的变化特点不同.春前以营养生长为主的阶段,根系活力不高,符合回归方程:y=36.16-0.62a+2.7×10~(-3)x~2(r=-0.7460).春后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服系活力增高.当转入以生殖生长为主的阶段后,根系活力又下降,符合回归方程:y=4.0749xe~(-0.0464x)(r=-0.9900),高峰是在孕穗期.根干重和茎叶干重的变化趋势与根系活力不同.根系活力随着穗重的增加而下降.
关键词:
冬小麦 根系活力 根干重 穗干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芬 高帅 姚霞 张小虎 朱艳
[目的]基于冠层图像可见光颜色分量进行冬小麦叶片氮含量(leaf nitrogen concentration,LNC)估算的算法研究,旨在为构建LNC估算模型提供方法借鉴。[方法]用Olympus E-620单反相机采集不同种植条件(2个品种、2个种植密度、3个氮处理)下2年生育期(2013年和2014年)的小麦冠层图像。基于H颜色分量的K-means聚类分割冠层图像,分别提取3个颜色空间HSV、L~*a~*b~*和RGB的3种基础颜色分量值,作为输入参数;分别使用多元线性回归(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MLR)、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构建LNC估算模型,以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评价指标;10×10嵌套交叉验证法分析3个颜色空间下各算法模型的拟合能力与泛化性能。[结果]单颜色空间下,3个算法模型的拟合与泛化性能以HSV空间下最优,L~*a~*b~*空间下其次,RGB空间下表现最弱;其中,RF拟合能力最强,但方差主导了泛化误差,模型过拟合;SVR拟合能力弱于RF,优于MLR,但该模型泛化性能最优;MLR拟合能力最弱,且偏差主导了泛化误差,模型欠拟合且受噪声干扰。融合3个颜色空间9种基础颜色分量的多颜色空间,3个模型拟合与泛化性能相对单颜色空间均更优,其中RF模型最优。与最优单色空间HSV相比,RF在训练集上R~2提高2.67%,RMSE降低11.59%;测试集上R~2提高7.57%,RMSE降低11.49%。多颜色空间下RF较SVR拟合更优,且泛化性能有效提升,提升比例高于SVR。[结论]基于3种算法构建的LNC估算模型,在融合3个颜色空间的9个基础颜色分量多颜色空间下,RF拟合与泛化性能最优,可为估算冬小麦LNC提供方法参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延军 张喜英 陈素英 董宝娣
在8种土壤水分梯度下,对盆栽冬小麦旗叶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与土壤水分含量的关系进行了连续的测定,结合大田条件,对冬小麦旗叶的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旗叶叶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与光强、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关系密切,旗叶叶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在土壤水分含量、光强和CO2浓度等环境因子方面存在一定的临界值。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宇振荣 毛振强 马永良
为了消除在计算冬小麦全生育期总积温时不同条件造成的差异 ,用相对发育理论对积温进行了归一化处理。结果表明 :与积温相比 ,相对发育阶段 (RDS)表达的冬小麦生长发育进程更加清晰 ,更具有可比性。邯 5 316的拔节、抽穗和灌浆期的 RDS分别约为 0 .4 7,0 .5 9和 0 .6 9;连续 5茬不施 N肥使这 3个时期的RDS分别增大到 0 .5 2 ,0 .6 2和 0 .75 ,说明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受到了严重的抑制 ;水分和盐分胁迫与缺 N胁迫的效应相似 ;推迟 2 0 d播种时冬小麦前期的发育较快 ,上述 3个时期的 RDS分别为 0 .39,0 .5 2和 0 .6 4。以RD...
关键词:
冬小麦 发育 积温 相对发育阶段 叶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振强 宇振荣 刘洪
研究了田间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和不同叶位叶片生长发育的积温需求。结果表明 :在不同年份和不同水分、播期条件下 ,品种邯 4 5 6 4和邯 5 316完成整个的生活周期所需的积温差异很大 ,但在 180 0~2 30 0℃ .d均可正常成熟 ,适时播种水肥适宜条件下为 2 2 0 0℃ .d左右 ;开花到成熟期的积温占小麦全生育期积温的 1/ 3~ 1/ 4 ;叶片的出叶积温为 70~ 10 0℃ .d,比较稳定 ,多为 90℃ .d;返青后出现的叶片的出叶积温略大于冬前叶的出叶积温。叶片功能期的积温随该叶片在主茎上叶位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适时播种则第一片叶的功能期积温为 30 0~ 4 5 0...
关键词:
冬小麦 积温 发育阶段 叶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盛莲 吴政卿 方保停 杨会民 罗鹏 杨攀 李巍 雷振生
为了提高小麦研究和生产过程中理论测产的准确度,2005-2008、2009-2010年以5个冬小麦主产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小麦测产系数试点间、品种间差异及与实际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测产系数5个生态区4年的平均值为0.90,比实际应用的测产系数(0.85)高5.88%,其中不同生态区间差异达0.05显著水平,不同年份间差异较小;各生态区测产系数试点间差异达0.01显著水平,北方麦区和黄淮北部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其它生态区品种间差异显著。各生态区小麦实际产量与测产系数间呈正相关关系且多数达0.01显著水平;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与测产系数呈负相关关系,且多数生态区达0.05或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海燕 张忠山
1993 ~1998 年对河南省13 个主栽冬小麦品种白粉病的系统调查和抗性鉴定及评价结果表明:①河南主栽冬小麦品种中没有对白粉病免疫的品种,发病最重的是豫麦13 号,平均病指28-9 ,平均AUDPC 值502 ;发病最轻的是郑州831,平均病指2-3 ,平均AUDPC值25 。②感、抗白粉病性没有明显变异的品种占总数38 % ,有明显变异的品种占62 % ,其中,高感变中感的品种1 个( 西安8 号) ,中感变高感的品种1 个( 豫麦18 号) ;中抗变中感( 抗性丧失) 的品种2 个( 豫麦17 和41 号) ;高抗变中抗的品种2 个( 豫麦24 号和郑州831) 。并就此分析了小麦品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之杰 王纪华 赵春江 黄文江 马智红 赵明
以叶面涂抹15N方式对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不同叶位叶片氮素的吸收、运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生育后期不同叶位叶片对子粒品质的贡献不同,旗叶对子粒的贡献高于其他叶位叶片。不同蛋白含量类型中,普通子粒蛋白类型的京冬8后期叶片氮素含量下降快,植株氮素含量低,而其转运效率高;子粒高蛋白类型中优9507品种氮素收获指数低于京冬8,其子粒中高的蛋白质含量是由于其高吸收、高贮存的结果。中优9507茎秆贮存氮素的能力较强,京冬8子粒中氮素的积累更多地依赖于叶片氮素的供应。
关键词:
冬小麦 氮素 叶位 15N 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雷振生 林作楫
选用黄淮麦区不同产量水平的小麦品种34个,研究了品种在由低产型向高产型转变过程中植株形态及其结构所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品种产量水平的提高,植株形态及其结构也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表现为株高显著降低,旗叶和倒二叶宽度增加,长宽比值缩小,旗叶夹角变小。同时,株高构成指数,上部叶面积占总叶面积的比值以及各叶鞘长占相应节间长的比值均表现规律性递增。根据以上结果,初步认为在黄淮麦区今后超高产品种的选育中,在稀条播条件下,应选择株高75~85cm,株高构成指数>0.62,旗叶面积25~3km2,倒二叶面积30~35cm2,旗叶长/宽<10,倒二叶长/宽<15,灌浆初期旗叶夹角较小并随灌浆呈动态变化,叶...
关键词:
冬小麦,株型结构,育种,高产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宗南 陈仲新 王利民 姜志伟
通过冬小麦4个生育期不同长势冠层光谱观测数据,模拟HJ小卫星多光谱等效反射率;然后使用双层冠层反射率模型(ACRM)反演各生育期冬小麦LAI和叶绿素含量,分析HJ小卫星多光谱数据定量反演LAI和叶绿素含量的应用潜力以及ACRM模型在不同冬小麦生育期的LAI和叶绿素含量反演误差。将模型反演值与实测值对比分析发现:(1)LAI和叶绿素含量反演值与地面实测值有很高的相关性,应用HJ小卫星多光谱数据定量反演LAI和叶绿素有很大的应用潜力;(2)ACRM模型在不同生育期的冬小麦LAI和叶绿素含量反演误差存在差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唐玉霞 王慧敏 吕英华 刘巧玲 杨军方
采用盆栽试验、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冬小麦硒素吸收累积特性,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小麦抽穗期、灌浆初期和灌浆中期进行了不同浓度的叶面喷硒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抽穗期至灌浆期对硒的吸收速度和吸收量最大,在小麦抽穗期至灌浆期进行叶面喷硒(0~100mg/L)对小麦产量影响不大,但能明显提高小麦籽粒的含硒量,且小麦籽粒含硒量随着喷硒浓度的增大而提高,喷硒效果以灌浆初期最好,其次是抽穗期,灌浆中期效果较差。因此,建议在小麦抽穗期至灌浆初期进行叶面喷硒,喷硒浓度以40mg/L为宜,每公顷用液量750kg。
关键词:
冬小麦 硒 吸收积累 叶面喷硒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莹
对在华北地区推广的冬小麦不同品种旗叶的解剖结构及光合速率日变化作了研究。新老品种相比 ,旗叶叶肉细胞环数增多 ,叶肉厚度逐渐增大 ,细胞层数增多 ;新品种光合作用的“午睡”现象较轻 ,且利用弱光能力增强。研究表明 ,现品种抵抗光伤害的能力较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夏天 吴文斌 周清波 陈仲新 周勇
叶绿素(SPAD)是重要的植被生物参量。针对传统的SPAD监测方法效率低的问题,该研究探讨了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构建SPAD估算模型,实现大范围的冬小麦叶绿素快速无损检测和预测。首先,选取我国江汉平原的湖北省潜江市后湖管理区和黄淮海平原的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作为研究区域,分别采集冬小麦生育期的冠层反射光谱和倒二叶片SPAD数据。方差分析发现,两个地区冬小麦SPAD在各生育期存在显著差异。之后,选取和计算RVI、DVI、NDVI和GRVI四种植被指数,利用回归模型建立了不同地区的冬小麦叶片SPAD测算模型。模型精度检验表明,NDVI估算模型对两个样区的冬小麦叶片SPAD的总体估算效果较好,满足精度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四平 刘轶倩 王春祥 魏建昆 郭秀林 马春红 于淑池
研究用砂培盆栽法,选用抗旱性较强的621及抗旱性较弱的中麦9,在正常水分供应条件下,对不同施肥水平处理,整株水平的不同叶位间,叶片衰老的时空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叶片的自然衰老具有明显的时空顺序特点,符合细胞调亡的特征。本研究为冬小麦叶片自然衰老是细胞凋亡类型的推断提供了间接证据。
关键词:
冬小麦 叶片 衰老 凋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