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03)
- 2023(13782)
- 2022(11880)
- 2021(11149)
- 2020(9156)
- 2019(21214)
- 2018(21193)
- 2017(40144)
- 2016(22304)
- 2015(25126)
- 2014(25281)
- 2013(24875)
- 2012(23346)
- 2011(21296)
- 2010(21530)
- 2009(19535)
- 2008(19035)
- 2007(16746)
- 2006(14862)
- 2005(13239)
- 学科
- 济(91894)
- 经济(91796)
- 管理(59136)
- 业(57584)
- 企(45965)
- 企业(45965)
- 方法(37236)
- 数学(31616)
- 数学方法(31203)
- 中国(27004)
- 农(25818)
- 地方(24558)
- 学(21605)
- 业经(21164)
- 财(19312)
- 农业(17606)
- 贸(15827)
- 贸易(15814)
- 制(15382)
- 理论(15240)
- 易(15225)
- 和(15008)
- 环境(14904)
- 技术(14566)
- 银(14541)
- 银行(14471)
- 融(14277)
- 金融(14275)
- 行(13968)
- 发(13536)
- 机构
- 大学(319570)
- 学院(318335)
- 管理(122145)
- 济(121127)
- 经济(118314)
- 研究(114502)
- 理学(104913)
- 理学院(103613)
- 管理学(101632)
- 管理学院(101077)
- 中国(83258)
- 科学(74615)
- 京(70726)
- 所(59922)
- 农(59395)
- 研究所(54881)
- 财(54535)
- 业大(51738)
- 中心(50368)
- 江(47785)
- 农业(46644)
- 北京(45286)
- 范(45218)
- 师范(44768)
- 财经(43183)
- 院(41375)
- 州(39254)
- 经(39165)
- 师范大学(36147)
- 技术(35643)
- 基金
- 项目(217951)
- 科学(169513)
- 研究(157318)
- 基金(155137)
- 家(137180)
- 国家(135982)
- 科学基金(114602)
- 社会(95627)
- 社会科(90396)
- 社会科学(90370)
- 省(86718)
- 基金项目(82636)
- 自然(76011)
- 自然科(74181)
- 自然科学(74159)
- 划(73720)
- 自然科学基金(72797)
- 教育(71887)
- 编号(64528)
- 资助(63925)
- 成果(53250)
- 发(50351)
- 重点(49438)
- 部(46793)
- 课题(45741)
- 创(45030)
- 创新(42019)
- 科研(41598)
- 计划(40863)
- 大学(39482)
- 期刊
- 济(139544)
- 经济(139544)
- 研究(95194)
- 中国(65082)
- 学报(56496)
- 农(55408)
- 科学(51065)
- 管理(45350)
- 大学(41194)
- 教育(40298)
- 学学(38646)
- 财(38528)
- 农业(38506)
- 融(27725)
- 金融(27725)
- 技术(27596)
- 业经(24016)
- 经济研究(21418)
- 财经(20209)
- 业(19896)
- 图书(18753)
- 问题(18049)
- 经(17136)
- 科技(16651)
- 理论(15572)
- 版(15498)
- 技术经济(15121)
- 业大(14934)
- 资源(14739)
- 现代(14437)
共检索到4769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振强 宇振荣 刘洪
研究了田间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和不同叶位叶片生长发育的积温需求。结果表明 :在不同年份和不同水分、播期条件下 ,品种邯 4 5 6 4和邯 5 316完成整个的生活周期所需的积温差异很大 ,但在 180 0~2 30 0℃ .d均可正常成熟 ,适时播种水肥适宜条件下为 2 2 0 0℃ .d左右 ;开花到成熟期的积温占小麦全生育期积温的 1/ 3~ 1/ 4 ;叶片的出叶积温为 70~ 10 0℃ .d,比较稳定 ,多为 90℃ .d;返青后出现的叶片的出叶积温略大于冬前叶的出叶积温。叶片功能期的积温随该叶片在主茎上叶位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适时播种则第一片叶的功能期积温为 30 0~ 4 5 0...
关键词:
冬小麦 积温 发育阶段 叶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宇振荣 毛振强 马永良
为了消除在计算冬小麦全生育期总积温时不同条件造成的差异 ,用相对发育理论对积温进行了归一化处理。结果表明 :与积温相比 ,相对发育阶段 (RDS)表达的冬小麦生长发育进程更加清晰 ,更具有可比性。邯 5 316的拔节、抽穗和灌浆期的 RDS分别约为 0 .4 7,0 .5 9和 0 .6 9;连续 5茬不施 N肥使这 3个时期的RDS分别增大到 0 .5 2 ,0 .6 2和 0 .75 ,说明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受到了严重的抑制 ;水分和盐分胁迫与缺 N胁迫的效应相似 ;推迟 2 0 d播种时冬小麦前期的发育较快 ,上述 3个时期的 RDS分别为 0 .39,0 .5 2和 0 .6 4。以RD...
关键词:
冬小麦 发育 积温 相对发育阶段 叶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振德 田小青 赵博光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柳蓝叶甲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历期缩短;柳蓝叶甲的卵、幼虫、蛹和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99、10.33、11.26、11.38℃,有效积温分别为43.04、132.86、38.74、74.95 d.℃;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11℃,有效积温为317.87 d.℃;柳蓝叶甲在南京市年发生代数的预测值为8.36~8.91代.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玉 孙嵬 董辉 丛斌 白鸿岩 类成平 胡志凤
利用人工气候箱,在21,25,28,31,34℃5个恒温条件下饲养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 Saussure),对其各虫态(龄)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用线性方程拟合了黄胫小车蝗发育速率与温度间的关系式。结果表明:黄胫小车蝗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本试验所设定的温度范围内,黄胫小车蝗各虫态(龄)的发育速率与温度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用直线回归法计算出蝗卵、1~5龄蝗蝻、整个蝗蝻期、雌成虫期、雄成虫期、雌虫全世代及雄虫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依次为15.57,17.22,17.04,17.19℃,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延军 张喜英 陈素英 董宝娣
在8种土壤水分梯度下,对盆栽冬小麦旗叶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与土壤水分含量的关系进行了连续的测定,结合大田条件,对冬小麦旗叶的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旗叶叶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与光强、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关系密切,旗叶叶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在土壤水分含量、光强和CO2浓度等环境因子方面存在一定的临界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侯小改 田利钦 刘福建 远彤
对芝麻叶片发育及其结构的观察表明,芝麻茎尖有2层原套细胞,叶原基起源于原套的第二层.幼叶中层既可由亚边缘原始细胞或远轴层叶肉的第一个细胞单独产生,也可由它们二者共同产生.板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能力及持续时间从远轴层到近轴层叶肉逐渐增加.栅栏组织、海绵组织、表皮三者相比,细胞分裂持续的时间前者最长,中间者次之,后者最短.芝麻叶片栅栏组织有1层细胞,海绵组织有3~4层细胞.耐渍性强的品种栅栏组织及海绵组织的细胞间隙较耐渍性差的大.
关键词:
芝麻 叶片 发育 原始细胞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忠岐
Through experiment, the 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nd the threshold temperature for development of \%Chouioia cunea\% Yang (Hymenoptera:Eulophidae), a powerful pupa endoparasitoid of the intruded insect pest-fall webworm, \%Hyphantria cunea\% Drury (Lepidoptera:Arctiidae), are 365.12 degree\...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华潮 施祖华 吴鸿
在10~30℃之间的5种恒温下观测了竹梢凸唇斑蚜Takecallistaiwanus的发育历期,测得其1~4龄若蚜及全若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 76℃,9 24℃,7 28℃,6 45℃和8 10℃,有效积温分别为19 66d·℃,19 88d·℃,28 52d·℃,36 49d·℃和115 82d·℃,可供当地预测该蚜虫发生代数和发生期参考。表2参6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环照 陈金安 徐运清 盛继群
研究了双带夜蛾NarangaaenescensMoore在实验室条件和稻田自然变温条件下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在 18~ 34℃范围内设置 6个温度处理对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卵、幼虫和蛹在 18~ 32℃之间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均呈直线关系。用直线回归法测得卵、幼虫、蛹和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10 .5 0 ,9.2 3,12 .0 2 ,12 .2 6℃ ,有效积温分别为 6 0 .0 7,348.5 4 ,91.92 ,2 9.2 9日度。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 10 .0 7℃ ,有效积温为 5 5 8.36日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屈振刚 王金耀 祝丽英
管侧沟茧蜂是寄生甜菜夜蛾和粘虫等害虫的低龄幼虫寄生蜂。本文以粘虫幼虫为繁殖寄主,对管侧沟茧蜂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及发育历期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管侧沟茧蜂卵-结茧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 1℃,有效积温为115 15日度,茧-羽化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 47℃,有效积温为99 47日度。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该寄生蜂最适发育温度为23~27℃,在25℃条件下全世代发育历期为14 64d。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夏天 吴文斌 周清波 陈仲新 周勇
叶绿素(SPAD)是重要的植被生物参量。针对传统的SPAD监测方法效率低的问题,该研究探讨了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构建SPAD估算模型,实现大范围的冬小麦叶绿素快速无损检测和预测。首先,选取我国江汉平原的湖北省潜江市后湖管理区和黄淮海平原的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作为研究区域,分别采集冬小麦生育期的冠层反射光谱和倒二叶片SPAD数据。方差分析发现,两个地区冬小麦SPAD在各生育期存在显著差异。之后,选取和计算RVI、DVI、NDVI和GRVI四种植被指数,利用回归模型建立了不同地区的冬小麦叶片SPAD测算模型。模型精度检验表明,NDVI估算模型对两个样区的冬小麦叶片SPAD的总体估算效果较好,满足精度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四平 刘轶倩 王春祥 魏建昆 郭秀林 马春红 于淑池
研究用砂培盆栽法,选用抗旱性较强的621及抗旱性较弱的中麦9,在正常水分供应条件下,对不同施肥水平处理,整株水平的不同叶位间,叶片衰老的时空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叶片的自然衰老具有明显的时空顺序特点,符合细胞调亡的特征。本研究为冬小麦叶片自然衰老是细胞凋亡类型的推断提供了间接证据。
关键词:
冬小麦 叶片 衰老 凋亡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衣莹 张玉龙 郭志富 白丽萍 乔雪 侯立白
以抗寒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米808、冬引0801、小黑麦、冬麦9625、冬麦138)为试验材料,测定各材料在不同温度(13,7,4,-18,-21℃)下处理2 h后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叶片中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和超氧化歧化酶的活性(SOD)。结果表明,随着温度降低(4℃→-18℃→-21℃),小麦叶片中MDA、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小麦叶片SOD总活力随胁迫温度降低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经低温胁迫后,小麦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变化。米808、冬引0801在-21℃胁迫下,相对电导率变化率最低。米808、冬引0801在-18℃→-21℃时,MDA含量增幅较大;米8...
关键词:
冬小麦 低温胁迫 生理生化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洪亮 马瑞昆 贾秀领 侯立白 刘恩才
较低的离体叶片失水速率(RWL)与抗旱性有关已经得到很多研究者的认同。选取8个冬小麦品种为试材,设置干旱(0水)、节水(2水)和足水(4水)的水分条件,研究不同冬小麦品种对供水条件的反应和生育时期的RWL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的RWL差异不显著。RWL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而增高。0水处理的衡7228 RWL最低,冀5579和石麦16也较低。2水处理的石麦16最低,石麦14和冀5579也较低。4水处理下,石新618的RWL最低,石麦14和衡7228较低,综合3种灌水结果,石麦16、冀5579和石麦14抗旱节水性较好。RWL随着生育进程而变化,拔节期较低,逐渐增加,至抽穗期达到峰值,此后明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韩金玲 李雁鸣 马春英
以 8 90 1 11和 4 185两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施锌水平对小麦叶片碳酸酐酶 (CA)活性变化的影响规律。顶部功能叶的CA活性在起身后不断提高 ,至开花期达到最高之后下降。旗叶和倒三叶的CA活性均在展开后 7或 14d达到最高值 ,以后基本是下降趋势 ,但也随植株生育节律和生态条件有升降变化。与倒三叶相比 ,旗叶CA活性的最高值较高。 2品种各施锌处理的CA活性均高于未施锌处理 ,且 3个不同施锌量的CA活性在倒三叶和旗叶中的表现均略有不同
关键词:
冬小麦 锌 碳酸酐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