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57)
- 2023(3312)
- 2022(2732)
- 2021(2523)
- 2020(2108)
- 2019(4632)
- 2018(4783)
- 2017(7929)
- 2016(4956)
- 2015(5724)
- 2014(6036)
- 2013(5586)
- 2012(5267)
- 2011(4814)
- 2010(4843)
- 2009(4442)
- 2008(4353)
- 2007(4107)
- 2006(3430)
- 2005(3092)
- 学科
- 济(12293)
- 经济(12265)
- 管理(10799)
- 业(8034)
- 学(7244)
- 企(6254)
- 企业(6254)
- 制(4942)
- 体(4885)
- 农(4626)
- 中国(4617)
- 方法(3894)
- 财(3786)
- 理论(3768)
- 银(3222)
- 银行(3167)
- 教育(3144)
- 行(3088)
- 数学(3084)
- 融(3048)
- 金融(3041)
- 地方(3008)
- 数学方法(3003)
- 水产(2742)
- 业经(2728)
- 体制(2711)
- 农业(2692)
- 动物(2402)
- 和(2317)
- 教学(2293)
- 机构
- 学院(70383)
- 大学(69252)
- 研究(31050)
- 农(25482)
- 科学(24408)
- 中国(21515)
- 农业(20749)
- 济(19009)
- 管理(18802)
- 所(18773)
- 经济(18296)
- 业大(17719)
- 研究所(17519)
- 京(16736)
- 理学(15428)
- 理学院(15137)
- 管理学(14532)
- 管理学院(14423)
- 省(13337)
- 中心(13322)
- 农业大学(13110)
- 室(12583)
- 技术(12501)
- 江(12343)
- 业(11764)
- 实验(11420)
- 院(11352)
- 实验室(10999)
- 科学院(10606)
- 重点(10425)
- 基金
- 项目(50223)
- 科学(36185)
- 基金(33292)
- 家(33212)
- 国家(32949)
- 研究(31027)
- 科学基金(24785)
- 省(22042)
- 划(19058)
- 自然(18437)
- 自然科(17972)
- 自然科学(17956)
- 自然科学基金(17600)
- 基金项目(17025)
- 社会(15779)
- 社会科(14700)
- 社会科学(14696)
- 教育(14345)
- 资助(14026)
- 计划(13120)
- 科技(13056)
- 编号(12262)
- 重点(12229)
- 发(11010)
- 成果(10943)
- 体(10782)
- 农(10767)
- 课题(10442)
- 专项(10235)
- 科研(10065)
共检索到1103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培 朱至清
从同一单倍体的幼穗、成熟胚、继代花药愈伤组织和种子植株幼穗获得的无性系,其蛋白质含量的变幅很大,分别为12.14%~21.33%、13.98%~20.81%,13.82%~17.97%和16.62%~22.16%。无性系蛋白质含量的变异发生在早代。获得的高蛋白特性可以遗传。已从单倍体幼穗无性系获得5个蛋白质含量高(19%以上)的冬小麦新品系。
关键词:
冬小麦,无性系,种子蛋白,遗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世平 王随保 靖金莲 范绍强 郑秦平 许钢垣
研究了小麦子粒蛋白质含量和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及其互作关系。结果表明,控制蛋白质含量的基因作用主要是以加性效应为主,也存在非加性效应,F1的蛋白质含量与双亲的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高度相关,蛋白质含量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F2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分离呈正态分布。在优质育种亲本选配上,一般配合力比特殊配合力更重要一些。普通小麦品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受遗传控制,不受环境影响,具有品种特性;其在F1中呈共显性和倾母遗传现象,在F2中遗传行为遵从孟德尔的基因独立分配和自由组合规律。在小麦品质改良中既要重视蛋白质的含量,更应重视蛋白质的质量,即数量和质量改良途径并重。
关键词:
小麦 蛋白质含量 优质亚基 品质改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洪平 孙耀中 王健 卢少源 李宗智
采用6×6双列杂交设计,对小麦籽粒中蛋白质及其16种氨基酸的含量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的遗传不仅受加性效应控制,而且也受非加性效应控制.除组氨酸外,其余性状均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各性状加性分量D与显性分量H_1都达到显著程度.平均显性度(H_1/D)~(1/2)值表明,少数性状(如蛋白质、苯丙氨酸)为超显性,其余多数性状为完全显性(如甘氨酸、丙氨酸等)或不完全显性(如赖氨酸和丝氨酸等).在亲本中控制蛋白质、赖氨酸的隐性基因多于显性基因,但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频率相差不大.就其余性状而言,亲本中显性基因的频率则高于隐性基因的频率.
关键词:
小麦 蛋白质 氨基酸 遗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振华 王懿波 王永普 张新
通过7个亲本自交系的双列杂交,采用谷类作物数量性状平均数遗传模型,对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含量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同时受到种子和母体遗传效应的控制,种子的直接显性效应和母体显性效应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遗传效应预测值表明,选用3360做为亲本较易获得高蛋白组合.
关键词:
玉米 蛋白质 种子和母体遗传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焦爱霞 杨昌仁 曹桂兰 李点浩 郭建春 金钟焕 金弘烈 李圭星 韩龙植
蛋白质含量的高低是衡量稻米营养价值的主要指标之一,因此提高蛋白质含量是稻米营养品质育种的重要目标。本文阐述了水稻蛋白质种类、氨基酸组成及其营养价值,并概括了水稻不同基因型和不同部位或组织间蛋白质含量的差异、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及分子机理以及种质创新的研究现状,可为水稻蛋白质含量的深入研究和高蛋白种质创新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鹏 杨帆 睢福庆 王巧燕
以豫农202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氮锌配施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氮吸收的影响,并探讨氮锌配施对冬小麦氮素利用率、产量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氮锌配施能够促进冬小麦对氮素的吸收,与单施氮肥相比,氮锌配施的冬小麦在开花期、灌浆期吸收的氮素较高,成熟期小麦茎杆氮素含量较低而籽粒含氮量较高。氮锌配施能显著提高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施氮90、180和270kg/hm2分别配施锌肥15和30kg/hm2,与单施等量氮肥相比,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4.8%~14.4%、1.4~9.8kg/kg和0.6~6.4kg/kg。氮锌配施比单施同量氮肥增产8.6%、10.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宪印 吴科 钱兆国 王瑞霞 王超 米勇
为筛选推荐节水高产品种提供依据,研究了不同灌水模式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以泰山23、泰山223、山农6号和石家庄8号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灌水方式,即W1底墒水(生育期不浇水)、W2底墒水+春1水(拔节水-孕穗期)和W3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主要研究了不同灌水方式下4个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籽粒蛋白质含量性状。结果表明,W1和W2、W3之间产量差异显著,W2和W3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品种之间产量差异显著。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同品种之间表现不同,泰山23较其它3个品种变化较小。不同灌溉模式对试验品种均表现为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
关键词:
小麦 灌溉方式 叶面积 干物质 产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毓君
研究了经组织培养筛选出的小麦体细胞无性系抗赤霉病突变体各世代(R_1~R_8)的抗性平均表现、突变体的配合力及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组织培养能诱导抗病突变体,突变体能稳定遗传。利用突变体作亲本,其抗性具有较好的配合力,从其后代中能选出32%~38%的抗性单株,遗传力较高,可作抗源利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古世禄 刘厦 刘子坚
对春谷15个杂交组合后代蛋白质含量的遗传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_1呈倾母遗传,遗传表现比较复杂,F_2变异广泛,分布多数为单峰曲线,也有双峰曲线,并非所有组合都是正态分离,g_1为正值,呈正向倾斜。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也有显性作用。h_B~2一般为46.16%~55.79%,△G为1.07%~1.83%,△G′为7.97%~14.07%。超亲现象普遍,有的组合超高含量株率较高,早期世代选择效果较好。F_2与中亲值和母本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关键词:
谷子 蛋白质含量 遗传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占玲 刘宾 田宾 谢全刚 李文福 田纪春
【目的】检测灌浆过程中控制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GPC)的条件及非条件QTL,阐明不同时期及不同时段内QTL的表达方式,揭示籽粒蛋白质积累的分子遗传机理。【方法】以花培3号×豫麦57的168个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群体为材料,于6个不同的环境下种植,在籽粒灌浆的5个时期取样,对小麦GPC进行动态QTL分析。【结果】共检测到影响GPC的9个非条件QTL和10个条件QTL。QGpc3A为整个灌浆过程都能表达的非条件QTL,其余条件和非条件QTL只在几个或单独一个时期表达。花后12 d,控制GPC的基因表达活跃,非条件QTL和条件QTL总共能解释表型变异贡献率的42.6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丰明 赵广才 常旭虹 杨玉双 马少康 杨桂霞
为了研究不同追氮量对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和面粉加工品质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4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了三个不同追氮量处理,分析了不同追氮处理下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加工品质参数。结果表明,在0~240 kg/hm2追氮范围内,总蛋白及其组分含量随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总蛋白和谷蛋白含量与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r=0.998*,0.999*)。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追氮量有利于改善小麦的主要加工品质,与对照相比干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等加工品质指标均显著提高,沉降值和面包体积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小麦面粉加工品质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
关键词:
追氮量 冬小麦 蛋白质含量 加工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玉峰 杨武德 白晶晶 王大成 牛波 冯美臣
目的揭示冬小麦产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协同变化特点,为小麦高产优质栽培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盆栽水肥和田间肥料试验数据建立冬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关于土壤水分含量及氮磷肥的单因素和两因素效应函数,通过对函数曲线变化状态及其特点的分析,揭示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在不同水肥条件下的协同变化特点及其条件,并据此确定各种条件下高产优质的水肥管理方案。结果低肥和中肥(或土壤水分含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和60%)条件下,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随土壤水分含量(或施氮量)增加的曲线分别为凸型和凹型。蛋白质含量最低值和产量最高值之间对应的施氮量为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在土壤水分含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和60%条件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向辉 邵运辉 任中信 郑飞
以3个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起垄栽培对冬小麦生理特性及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栽培可以提高灌浆初期小麦旗叶及子粒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灌浆后期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子粒蛋白质含量,但不同基因型品种之间存在差异。起垄栽培可以显著提高藁麦8901和郑麦975子粒蛋白质含量,而对弱筋品种豫麦50号影响不显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左毅 马冬云 张艳菲 李愿 王晨阳 郭天财
为了给不同专用小麦的育种及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强、中、弱筋小麦品种郑麦366、豫麦49-198、郑麦004,研究了不同穗粒位籽粒蛋白质含量、SDS沉降值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对于蛋白质含量,强、弱筋力类型小麦品种穗位差异均表现为下>中>上,而中筋品种豫麦49-198则表现为中>下>上;3个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在不同粒位之间均表现为G1、G2位蛋白含量显著高于G3位,表明G1、G2位籽粒对提高蛋白质含量有利。3个品种籽粒SDS沉降值均表现为中、下部籽粒较高;郑麦366的中、下部穗位的G1位SDS沉降值显著高于其他粒位;对于中筋和弱筋品种,粒位差异为G2>G1>...
关键词:
冬小麦 穗粒位 蛋白质 氮代谢酶活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振海 徐新刚 金秀良 张竞成 宋晓宇 宋森楠 杨贵军 王纪华
【目的】及时、有效地预测籽粒蛋白质含量,能够为优质小麦品种的收购和加工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支持信息。本研究从籽粒蛋白质形成的氮素运转规律出发,研究冬小麦籽粒蛋白质遥感预测的可行性及在区域与年际间的扩展性,为高分辨率遥感卫星进行大面积蛋白质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012—2013年4个冬小麦品种×4个氮肥梯度的试验数据和地面高光谱数据进行建模;基于小麦籽粒蛋白质形成的氮素运转机理,通过分析籽粒氮素累积量的两个主要来源及其之间的比例关系,重点抓住开花前的植株氮素累积量再运转这一主要来源,而灌浆期根际的氮素直接吸收则通过其与前者的比例关系来确定,通过相关农学参数模型的耦合,同时加入温度影响因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