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09)
2023(2538)
2022(2173)
2021(2102)
2020(1699)
2019(3692)
2018(3529)
2017(7238)
2016(3868)
2015(4088)
2014(3778)
2013(3736)
2012(3299)
2011(2946)
2010(2687)
2009(2319)
2008(2049)
2007(1621)
2006(1233)
2005(917)
作者
(8887)
(7861)
(7608)
(7129)
(4695)
(3827)
(3367)
(3032)
(2986)
(2660)
(2610)
(2585)
(2418)
(2344)
(2279)
(2255)
(2228)
(2213)
(2182)
(2053)
(1807)
(1807)
(1788)
(1761)
(1757)
(1744)
(1685)
(1632)
(1539)
(1536)
学科
(18739)
(17339)
经济(17328)
农业(12940)
(11823)
方法(6758)
数学(6484)
数学方法(6458)
业经(5890)
管理(5543)
收入(5228)
农业经济(4755)
地方(4697)
(4114)
中国(4085)
(3915)
发展(3657)
(3657)
(3201)
农村(3195)
人口(3110)
(3007)
劳动(3005)
(2993)
企业(2993)
土地(2934)
农业劳动(2890)
分配(2884)
动力(2688)
劳动力(2671)
机构
学院(49974)
大学(46647)
(22889)
经济(22565)
管理(21137)
理学(19256)
理学院(19119)
管理学(18847)
管理学院(18782)
(15370)
研究(14692)
农业(11893)
业大(11123)
中国(10912)
农业大学(8593)
(8571)
科学(8483)
(8375)
经济管理(8024)
中心(7423)
财经(7173)
经济学(6944)
(6555)
经济学院(6490)
(6481)
(6417)
(6357)
师范(6316)
研究所(5978)
(5722)
基金
项目(38514)
科学(30835)
研究(30158)
基金(28542)
(24443)
国家(24146)
科学基金(21076)
社会(20618)
社会科(19393)
社会科学(19390)
(16287)
基金项目(16011)
编号(13148)
(13013)
教育(12679)
自然(12439)
(12438)
自然科(12125)
自然科学(12125)
自然科学基金(11894)
资助(10587)
(9416)
(8891)
成果(8820)
国家社会(8720)
(8169)
重点(8122)
(8113)
发展(7970)
人文(7906)
期刊
(25163)
经济(25163)
(17808)
农业(13020)
研究(11964)
中国(7795)
科学(7312)
业经(7248)
学报(6905)
大学(5935)
学学(5848)
(5674)
农业经济(4906)
(4615)
管理(4058)
农村(3969)
(3969)
问题(3653)
技术(3629)
资源(3629)
(3324)
金融(3324)
(3313)
经济研究(3302)
财经(2995)
社会(2975)
经济问题(2951)
社会科(2826)
社会科学(2826)
农村经济(2807)
共检索到625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云森  
本文使用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研究了个人成长的农村经历对个人收入的影响。本文发现拥有同样的城镇本地户籍但是成长在农村的个人收入比成长在城市的个人低约10%以上。子样本估计以及匹配方法估计表明在非选择性"农转非"群体、非国有集体部门、高中以下学历以及年龄在40岁以下的群体中这种差距尤为显著,收入差距达20%以上。本文的发现意味着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可能存在着针对农村背景的非制度性歧视。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靖  
基于CGSS2008数据,将自评健康转化为基数性质的健康不良指数,进而应用Wagstaff等发展起来的集中指数和不平等分解方法,区分城乡考察中国居民与收入相关的健康不平等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城镇和农村均存在显著的偏富人的健康不平等。收入对健康不平等起到了最为重要的作用,贡献率在城乡分别为60%和37%。对城镇健康不平等产生正向贡献的其他主要因素还包括就业状况、年龄和教育等。对农村而言,则主要是相隔集镇中心距离、地区变量、年龄因素中的60岁以上人口。为降低健康不平等,政府应在改善收入分配、推进教育公平和延伸社会弱势群体医疗保障覆盖和服务可及等方面加大政策实施力度。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曲兆鹏  郭四维  
本文使用非线性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利用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8),详细探究了户籍对城乡居民创业行为的影响。我们发现农村户籍将显著增大居民选择创业的概率,具体说是城市居民的2.18倍。使用非线性分解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创业的概率差异中有50%无法用观察到的个人特征、家庭背景和企业家特征来解释。进一步对居民创业的不同形式——个体经营还是企业经营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农村户籍的创业者成为企业家概率不到城市户籍的30%。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农村居民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车蕾  杜海峰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动,越来越多的农业户籍人口实现了户籍身份的非农化。讨论并分析户籍身份转化的收入获得状况,对理解市民化过程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户籍制度改革具有政策启示作用。本文利用课题组调研数据,将目前城镇常住人口划分为潜在"农转非"与实际"农转非"群体,并比较这两类群体的收入状况,以分析户籍制度改革对市民化的促进作用。采用倾向值匹配法(PSM)克服样本选择偏误后发现:(1)非农户籍对收入的因果效应显著,忽略样本选择性偏误会导致户籍制度改革对个体收入效应被错误估计;(2)选择性"农转非"群体比政策性"农转非"群体收入提升显著;(3)非农户口的收入效应在公共部门、返乡"市民化"个体中更高。这些结果共同展示了就近户口转化对收入影响式微。因此,就地就近城镇化过程需要分层推进,更关注个体资源的多元获得,重点解决征地或灾害移民的就业等发展难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马汴京  蔡海静  
本文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数据,定量检验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结果表明,经济全球化显著提升了中国居民幸福感,但其主要通过降低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增加人们收入、改善人们健康状况,以及缩小贫富差距等民生改善渠道,间接作用于居民幸福感。这一结论与样本选择无关,也不受自选择效应和变量内生性影响。中国政府在发挥比较优势有序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可考虑通过扩大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就业培训等民生方面支出缓解其可能的负面效应,使经济全球化福利惠及中国每个居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启良  
提高收入不仅是当前我国广大老百姓的强烈愿望,也是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任务。增加居民收入,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的需要,又是构建我国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需要。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婷  李科宏  
围绕家庭背景与居民个体特征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路径,构建城镇居民收入决定的代际流动模型,分离出家庭背景对城镇居民收入的代际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对城镇居民收入代际流动模型进行估计,并采用Shapley值分解法测算家庭背景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代际流动贡献。结果表明:家庭教育背景和家庭经济背景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存在较高的代际流动贡献,家庭政治背景代际流动贡献较弱。其中,家庭教育背景相对贡献度为52%~64%,主要通过子女工作年限和担任领导发挥作用;家庭经济背景相对贡献度为45%~80%,主要通过子女户口是否本地发挥作用。最后,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灵辉  陈银蓉  刘晓慧  
研究目的:测算农村大学生农转非土地流转潜力。研究方法:明确农村大学生对原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拥有性,通过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建立农村大学生农地流转潜力测算公式,测算出1999—2007年历年流转潜力。研究结果:经测算,自1999年高校扩招到2007年,农村大学生农转非土地流转潜力为371.35万hm2,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05%。研究结论:在现行国家鼓励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的大政方针下,通过明确农村大学生土地承包经营权,搭建农村大学生土地流转平台和途径,促进大学生就业,实现农村大学生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市场上自由流转,对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预测  [作者] 万红燕  李仕兵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异受经济、体制、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对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异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模型的建立,应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依据实证分析的结论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邦宜  孙高向  
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居民消费的城乡差异,指出收入并不是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消费倾向显著下降才是关键因素;而对于农村居民而言,情况正好相反,消费倾向已达极限,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成为刺激农村居民消费的唯一途径。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丽丽  
通过对城乡收入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理论上分析了城镇居民收入对农民收入可能存在的正向影响。通过对1978年~2012年浙江、广东、安徽、吉林、贵州等五省的数据建立计量模型,运用协整、向量误差均衡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技术证明了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对农民收入存在持续显著的正向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各省份农民增收受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正向影响要大于其自身的正效应,在短期内农民收入对其自身增长有一定的正向作用,但长期来看其通过自身机制实现增长的空间有限,而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城镇的发展能更持续长久地使农民增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沈坤荣  余吉祥  
中国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在市场化改革、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发生的,这也是其区别于国际移民最为重要的特征。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农村移民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需要考虑市场化改革的作用。本文提出假说认为,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为统筹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提供了条件,城镇居民可以通过与农村移民的分工而获得农村劳动力流动带来的额外收益。但是,仍然存在的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会阻碍这种作用的发挥。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村移民可以对城镇居民的收入产生正向影响,但这严重依赖于市场化的进程。本文结论的政策性含义在于,要发挥农村劳动力流动在促进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中的作用,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打破城镇劳动力市场分割非常重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白冰   李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但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仍然较大,农民收入增长在总体上明显放缓。社会资本会影响个人的收入水平,本文建立了计量经济学模型,采用CGSS2018年数据验证了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变量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显著,说明社会资本变量越大,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越高。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任国强  石玉成  
个体收入剥夺影响因素的确定对于降低农村居民的主客观个体收入剥夺水平、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CGSS2010数据,采用计量模型分别研究了农村居民主客观个体收入剥夺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从主观、客观两方面影响农村居民个体收入剥夺的因素包括年龄、教育、家庭经济水平、房产数量、中部和西部地区,其中年龄、教育及西部地区对这两方面作用方向不一致;仅对客观收入剥夺有显著抑制作用的因素是性别、非农就业、婚姻;主观收入剥夺方面,个人收入有显著降低作用,政治面貌的作用方向则相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胡晨沛  朱玮强  顾蕾  
本文以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数据为研究基础,以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元有序Probit模型(Ordered Probit)从个人收入和家庭资产两个角度对中国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个人收入方面,农村居民个人绝对收入对幸福感不存在显著影响,但相对收入的高低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存在显著影响;在家庭资产方面,拥有住房、汽车等家庭资产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在所得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重视农村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购房购车补贴覆盖面等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