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35)
2023(9668)
2022(8013)
2021(7776)
2020(6180)
2019(14338)
2018(14364)
2017(26049)
2016(14790)
2015(16567)
2014(17191)
2013(16812)
2012(15714)
2011(14373)
2010(15020)
2009(13863)
2008(13989)
2007(12957)
2006(11834)
2005(11027)
作者
(42382)
(35702)
(35242)
(33639)
(22572)
(17359)
(16238)
(13831)
(13605)
(13065)
(12096)
(12038)
(11489)
(11156)
(11096)
(11006)
(10662)
(10570)
(9993)
(9968)
(9158)
(8761)
(8656)
(8561)
(8473)
(8116)
(8045)
(7795)
(7446)
(7241)
学科
(58006)
经济(57907)
(49719)
(42188)
农业(33264)
管理(31715)
(21018)
企业(21018)
业经(19500)
中国(17017)
地方(16752)
方法(15799)
(14511)
(13525)
农业经济(12586)
数学(12231)
(12100)
数学方法(11978)
(11967)
理论(11965)
(10138)
银行(10125)
教育(10020)
发展(9786)
(9757)
(9725)
(9665)
农村(9636)
(9631)
(9464)
机构
学院(208201)
大学(202455)
(78376)
经济(76156)
管理(74151)
研究(72331)
理学(61552)
理学院(60807)
管理学(59630)
管理学院(59242)
中国(59201)
(53792)
(44800)
科学(44525)
农业(40464)
(37745)
(37101)
(36758)
中心(36096)
业大(35660)
研究所(32848)
(32089)
师范(31834)
(29591)
北京(28645)
财经(27785)
(27335)
(25194)
(24908)
师范大学(24863)
基金
项目(126769)
研究(100211)
科学(97213)
基金(86237)
(74250)
国家(73323)
科学基金(61460)
社会(60107)
社会科(55860)
社会科学(55846)
(51752)
编号(46199)
教育(46078)
基金项目(45674)
(42544)
成果(38694)
自然(37046)
自然科(35958)
自然科学(35949)
自然科学基金(35296)
资助(34253)
课题(31944)
(30498)
(29044)
重点(28543)
(27411)
(26984)
(26496)
(25581)
(24320)
期刊
(107721)
经济(107721)
研究(64327)
(59778)
中国(55382)
农业(40292)
教育(33971)
学报(32019)
科学(29767)
(28692)
大学(25396)
(24967)
金融(24967)
管理(23794)
业经(23749)
学学(23261)
技术(19580)
(18696)
农村(15072)
(15072)
问题(15011)
农业经济(14993)
图书(14097)
(13645)
财经(12513)
经济研究(12342)
资源(11641)
世界(11239)
经济问题(10926)
书馆(10809)
共检索到3442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文博  
作为保障单位的家庭和作为保障资源的土地对农民养老的保障功能正在不断弱化,而"新农保"保障水平较低,我国农村养老的"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社保养老"三种基本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多元化养老需求;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推动了农村社区,尤其是农转居社区的形成和发展,也为探索和发展农村社区综合养老模式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社区作为服务平台和粘合剂的作用,调动整合家庭和社区资源;另一方面,要从社会、行政和市场这三个逻辑面向出发,实现保障主体、筹资机制的多元化。目前,应重点完善家庭支持福利政策和社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晓庆  王成  王利平  蒋伟  熊川铭  
农村居民点整合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在时间上,既要与农村居民点建设相联系,又要真实反映未农户的居住意愿、需求与偏好;在空间上,既要满足不同农户的生产、生活需求,还要考虑农户所在村落的空间层次;尊重农户的整合意愿与发挥农村居民点整合效应间的耦合,已成为农村居民点整合和解决民生的重心。研究选取重庆市沙坪坝区曾家镇白林村为样点,采取"PRA(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3S(GIS+RS+GPS)"的方法建立"农户—土地"空间特征与属性特征一体化数据库,按农户生计资产配置结构和未来生计发展趋势,剖析不同类型农户对农村居民点整合的意愿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农户农村居民点整合意愿各异,非农专业化发展型(72.82%)>非农多样化发展型(49.66%)>兼业发展型(44.44%)>农业专业化发展型(36.84%)>农业多样化发展型(37.33%)。农户农村居民点整合意愿受家庭经济、居住环境、社会交往及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农户后顾生计来源及其收入变化、居住条件、邻里关系、社会地位感知是农户农村居民点整合意愿形成的重要驱动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欢  何太蓉  张喆  武雪倩  
都市农业功能在不同程度的都市生态敏感区内所发挥的经济与生态效益各不相同。基于重庆市沙坪坝区遥感影像数据与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数据,从自然环境背景、人类活动干扰等2个方面构建了重庆市沙坪坝区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该区进行了生态敏感性评价与区划。在对各生态敏感区的生态环境特征与生态敏感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沙坪坝区进行了都市农业功能区划。结果表明:沙坪坝区可以划分为高生态敏感区、中生态敏感区、低生态敏感区及不敏感区;基于生态敏感性分区结果,全区划分为3个都市农业功能区(都市农业生态涵养发展区、都市农业主体功能区及都市农业多元扩展区)与7个都市农业功能亚区(生态屏障亚区、生态补偿亚区、果蔬产业亚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颖  肖锐琴  张为师  
伴随对"缝合铁路割裂,促进城市品质发展"的高品质开发的呼唤,铁路与城区融合发展已成为众多城市中心区铁路站点地区规划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综合开发作为一种盘活铁路土地资源、提升中心城区空间品质的创新路径,将成为我国铁路站场区域发展的重要模式。文章从决策合作组织、土地制度及出让、规划设计与实施、运营收益平衡等方面对香港西九龙、重庆沙坪坝这两个中心城区铁路站场案例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得出站城紧密融合的空间组织逻辑、立体出让的土地制度灵活设计、跨部门多主体的协作共商平台、打造"铁路+多方"利益共同体对于保障和推动铁路综合开发的关键作用等经验,以期为今后中心城区铁路综合开发的研究与规划实践提供一些启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永艳  李阳兵  何太蓉  
为研究都市城郊耕地景观的演变历程,总结耕地景观演变模式进而为未来研究区的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调控提供可借鉴性措施,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按其地貌特征从东至西划分为东部丘陵A区、岩溶低山B区、中部浅丘C区、西部岩溶低山D区4个区域,以1979年的MSS影像、1988、1995、2001、2007和2010年5个时期的TM影像为基本数据源,采用景观指数和定量表征指标,分析了沙坪坝区耕地景观空间格局演变、空间分布变化幅度及其种植结构引起的耕地景观功能变化。结果表明:A、B、C、D 4区耕地平均斑块面积在1979~2010年有了较大程度的减小,相应的斑块数目有了显著的增加,斑块密度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沙坪坝区以土地资产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目前许多企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但土地资产往往被人们忽略。重庆市沙坪坝区国土部门在坚持国有土地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对企业转让土地使用权实行依法管理适度收费的办法,帮助企业扭亏增盈。⒈对企业以地参与联建,获取收益,按...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田隆英   庞国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潘爱君  
近十年来,浙江省杭州市大力开展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培育,推进了学习型城市建设,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农村社区也重视老年教育,大力培育老年社区学习共同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可以在推进农村社区共学养老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做好老年社区学共体的培育,提高老年人的共学养老的服务质量,让本地区老年人都能享有共学养老、快乐养老的福祉。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元春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带动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实现就业增收、脱贫致富的"助推器"。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要发挥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助力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脱贫富民融合发展,还需要重点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中面临的政策、融资、人才科技支撑等难题。重庆市按照国家精准扶贫的要求,立足区域实践,通过"强技能、促创业、带就业、助增收"策略,助力农民工返乡创业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为人社部门服务农民工返乡创业来落实扶贫工作提供地方经验和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延信  李伟毅  
重庆市从统筹城乡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高度,把农村金融改革创新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在金融组织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担保方式创新上大胆探索,努力增加农村信贷供给,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雷克啸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以来,上海市嘉定区认真贯彻执行,经过探索、实践、开拓、创新,不仅开创了嘉定教育新天地,而且也用自己丰富的改革经验,写出了被人誉为“没有文字的教育学”。 嘉定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根植于嘉定沃土之中 嘉定位于长江口岸,上海市西北郊。总面积484平方公里,有48万人口。1993年初,经国务院批准,嘉定正式撤县建区,辖18个镇。 上海市作为特大型的国际城市,已经确定了它自身的发展目标,这就是经过20年努力奋斗,到2010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刘昌用  卢颖  
当前,重庆市江北区双溪村的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积极报道较多,也有质疑。基于对双溪村572户现住户中92户进行的问卷调查,从农民基本情况、对改革试验的综合评价、经济状况、社会保障、土地流转等五个方面考察分析双溪村统筹城乡改革试验的实施情况。结果表明,双溪村试验总体上是成功的,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当前的统筹城乡改革探索中可资借鉴和改进。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李林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大量增加,必须对这些失地农民进行妥善安置。留地安置这种模式从失地农民的基本生产、生活保障出发,以其独有的优越性弥补征地补偿费用的不足,适于重庆市城市化进程提速、财力有限、大规模外延扩张的实际,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安置模式之一。目前,重庆的留地安置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负面影响,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搞好留地开发规划和建设,完善监督机制和监督程序,并合理确定留地转让价格。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信桂新  李妍均  
●以奖代补有助于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并保证专款专用,从而保障农村土地整治工程更好完成●确立明确的以奖代补标准是这一政策得以贯彻的核心以奖代补就是把专项经费集中起来重点使用,对工程项目完成比较好的地区和单位以奖励的方式给予补助的资金分配管理办法。由于以奖代补打破了平均主义,"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不补、鼓励多干",有助于调动和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并保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