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78)
- 2023(5153)
- 2022(4039)
- 2021(3975)
- 2020(3049)
- 2019(6642)
- 2018(6571)
- 2017(12918)
- 2016(7010)
- 2015(7588)
- 2014(7385)
- 2013(7407)
- 2012(6673)
- 2011(6098)
- 2010(6171)
- 2009(5992)
- 2008(5617)
- 2007(5375)
- 2006(4918)
- 2005(4287)
- 学科
- 农(44228)
- 济(30415)
- 经济(30388)
- 农业(29550)
- 业(28638)
- 管理(12664)
- 业经(12516)
- 农业经济(10053)
- 村(8927)
- 农村(8923)
- 中国(8206)
- 企(8073)
- 企业(8073)
- 发(7954)
- 制(7677)
- 地方(7459)
- 方法(7391)
- 发展(6946)
- 展(6940)
- 数学(6929)
- 土地(6905)
- 数学方法(6869)
- 劳(6567)
- 劳动(6567)
- 收入(6456)
- 农业劳动(6291)
- 人口(6064)
- 体(5892)
- 建设(5839)
- 分配(5822)
- 机构
- 学院(97479)
- 大学(89368)
- 济(43821)
- 经济(43002)
- 农(40374)
- 管理(37735)
- 理学(32685)
- 理学院(32447)
- 研究(32326)
- 管理学(32014)
- 管理学院(31863)
- 农业(30293)
- 中国(29418)
- 业大(22288)
- 科学(18760)
- 农业大学(17933)
- 京(17732)
- 中心(17453)
- 财(17328)
- 江(16094)
- 所(16080)
- 业(14669)
- 经济管理(14451)
- 研究所(14380)
- 财经(13214)
- 省(13009)
- 发(12709)
- 州(12498)
- 经(12085)
- 银(12014)
- 基金
- 项目(64734)
- 研究(52792)
- 科学(51266)
- 基金(45725)
- 家(38831)
- 国家(38339)
- 社会(34165)
- 科学基金(32752)
- 社会科(31856)
- 社会科学(31848)
- 省(27920)
- 农(25216)
- 基金项目(24618)
- 编号(24226)
- 教育(22201)
- 划(21327)
- 成果(18497)
- 自然(18432)
- 自然科(17949)
- 自然科学(17948)
- 自然科学基金(17592)
- 资助(16819)
- 发(16411)
- 课题(15463)
- 部(14616)
- 业(14535)
- 制(14481)
- 性(14305)
- 创(14050)
- 重点(14002)
共检索到1515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龚佳禾 唐铁成 廖龙光 陈晓明
一农村信贷资金供不应求是近几年来农业银行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农业银行资金运用过程突出的问题.形成这种状况的原由既与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对信贷吞吸能力扩大有关,也与信贷投入环境阻滞农村信贷资金的稳步投入紧密相连.从当前情况来看,阻滞农村信贷资金投入的根由是: 1、农村信贷资金源流干涸.主要表现在形成农村信贷投入来源的农村资金断流、分流、倒流现象日趋严重,资金流动“马太效应”日益增强,致使农行资金组织陷入困境,信贷供给能力减弱.(1)断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蒋协新 申硕 欧阳海洪
农业信贷保护是市场经济体制向我们提出的一个新问题。所谓农业信贷保护,是指国家根据农业的特点,制定具有保护意义的农业信贷政策体系,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实施保护性调控的一种经济活动。农业信贷保护是国家农业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与价格、税收、财政等共同构成国家农业宏观调控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国家对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的第二次调节活动,即它既要遵循市场经济原则,保障市场在物质、资金、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配置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又要反映国家宏观政策意图,使生产要素,特别是资金要素更多地流向农业,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农产品流通的顺畅运行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陆从汉 霍忠祥
一 新年刚过,我市辖区三县农村信贷资金便纷纷告急。这是近几年来时常出现的今年尤为突出的问题。对此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除了组织资金力度还不够,农村资金管理工作薄弱,有的支农资金违背归口管理原则,擅自存入它行,直接减少农行信贷资金来源外,困扰农村信贷资金的主要根由是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的严重占压。截止今年三月末,全行农采贷款余额为61747万元。占贷款总规模44.7%,仅比年初下降3040万元,比去年同期少下降5470万元,农采贷款余额比去年同期净增加22753万元,以致直接影响农村信贷资金的正常周转。究其原因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赵恩沛 蔡桂秋 李文波
刍议解决呆滞贷款问题的途径赵恩沛,蔡桂秋,李文波我国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的前提之一就是要解决好呆滞贷款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也能够促进转轨后的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接受“巴塞尔协议”为国际金融界所制订的共同准则的监督,尤其是对银行资本条件和资本与风险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素琼
一在改革开放中,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是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稳定和完善这一基本政策,继续深化农村改革,是进一步加强中国农业和农村工作当前所面临的首要任务。而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又是目前集中精力认真完成这一首要任务的工作重点。但要认真抓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建国 罗尔豪
近日,河南省淅川县厚坡镇烟叶收购站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繁荣景象,载满金黄色烟叶的农用车川流不息拥入烟站大院,农民交烟查钱喜上眉梢,信用社代付烟款、收贷收息忙个不停。这是该社2006年3月以来在新农村建设中推行“政府、烟站、农信社三环联保富三农,支农资金封闭运行得双赢”的一个缩影。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谢邦兴
赵紫阳总理在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千方百计地提高生产、建设、流通等各个领域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核心问题。”农业信贷是支持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也要千方百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筠谦
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的工业、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的经济管理科学来装备农业和管理农业,使落后的农业“化”为现代的农业。当今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国外的经验只能借鉴,不能照搬。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有自己的特点,必须走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怎样走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本文现就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谈一谈怎样解决农业现代化资金问题,与同志们商榷。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文仲
(一) 近几年,我国农业徘徊不前,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达到40730万吨,棉花总产量达625.8万吨,五年来,除1989年粮食总产比1984年增产15万吨之外,再没有突破这个水平。吉林省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之一,1984年以来,粮食总产一直徘徊在1500万吨上下。与此同时,全国人均占有粮、棉逐年下降;不少地方种植业的产值和收益率则出现了负增长的趋势。这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朱峰
一、制约农村双层经营贫金投入的因素发展农村双层经营,不仅缺少资金而且还有许多制约增加资金投入的因素,主要是: (一)农业比较效益低,影响投资积极性。经济比较效益的高低,是社会投资趋向的决定性因素。农业与其他产业相比较,投资效益是比较低的。1989年辽宁全省农村每个劳动力平均创造产值7.122元,而农业劳动力创造的产值仅为2.571元,大大低于其他各业的水平。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卢汉川
调查研究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经济是怎样搞上去的,资金是怎样解决的,对于研究全国的农村资金问题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是在江苏、上海、山东、四川等9个省市不同经济类型的20个县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得出的初步结论。这20个县在本省都属于经济发达,翻番较快的,把20个县排成系列,又形成阶梯,表现出不同发展水平和特点。他们所走过的路正是全国2,000多个县将要走的路,有些县已经实现的经济水平(如江苏的常熟,上海的嘉定),许多县到本世纪末也未必能够达到。这20个县的调查,着重从微观方面研究经济发展与资金运动的关系,同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德福
近年来,党中央工作重心不断向农村倾斜,"三农"工作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尽管许多惠农政策不断出台,但贫困农村在政策落实方面却存在许多阻力,党和国家的政策无法切实惠及普通群众。分析目前我国贫困农村在政策落实方面存在的现实阻力和原因,提出通过提高村民文化素质、鼓励村民回乡创业、强化村民自治和发展农村产业经济等途径,不断提高村民回农村自主创业和参与基层政治生活的积极性,从而确保党和国家的政策能够得到彻底的贯彻和执行。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肖敏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远 杨艳平
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途径,亦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抓手。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动力变革、质量变革与治理能力变革。然而,农业农村科技属性不强、涉农资金短板凸显、人力资源难以盘活、农业农村治理能力不足等因素影响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实践效果。对此,需遵循科技强农、金融兴农、人才助农、基层联农的总体思路,不断优化农业科技创新布局、扎实推进涉农资金投入、完善优质人才培养体系、打通农业农村现代化治理路径,全面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红地 郑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