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41)
2023(14752)
2022(12183)
2021(11477)
2020(9355)
2019(21014)
2018(20654)
2017(40475)
2016(21307)
2015(23478)
2014(22604)
2013(21824)
2012(19538)
2011(17300)
2010(17054)
2009(15853)
2008(14865)
2007(12659)
2006(10853)
2005(9053)
作者
(53856)
(45408)
(45115)
(42794)
(28436)
(21739)
(20318)
(17621)
(17176)
(15811)
(15304)
(15183)
(13883)
(13835)
(13583)
(13556)
(13318)
(13255)
(13013)
(12888)
(10949)
(10822)
(10785)
(10532)
(10414)
(10222)
(9808)
(9779)
(8983)
(8917)
学科
(91114)
经济(91021)
(67016)
管理(57886)
(50899)
(45467)
企业(45467)
方法(42474)
数学(38835)
数学方法(38435)
农业(33883)
业经(25069)
(23755)
中国(21964)
地方(17455)
(17262)
(16220)
贸易(16214)
(15823)
(14590)
财务(14552)
财务管理(14518)
企业财务(13850)
(13193)
技术(12932)
农业经济(12718)
(12640)
银行(12633)
环境(12624)
(12586)
机构
学院(286406)
大学(278332)
(122993)
经济(120849)
管理(117127)
理学(103090)
理学院(102236)
管理学(100647)
管理学院(100130)
研究(85453)
中国(68837)
(58071)
(54462)
(54118)
科学(48264)
财经(44341)
业大(44139)
农业(43932)
中心(43590)
(40962)
(40829)
(38672)
经济学(38112)
(35144)
研究所(34930)
师范(34856)
经济学院(34776)
经济管理(33439)
财经大学(33024)
(32577)
基金
项目(201534)
科学(162230)
研究(152947)
基金(149516)
(127491)
国家(126357)
科学基金(111814)
社会(101571)
社会科(96072)
社会科学(96048)
(79398)
基金项目(79275)
教育(70279)
自然(69504)
自然科(67963)
自然科学(67953)
自然科学基金(66735)
(64868)
编号(62945)
资助(59483)
成果(48617)
(45834)
重点(44356)
(44023)
(43020)
国家社会(42808)
课题(41477)
教育部(40336)
人文(40300)
(40118)
期刊
(130892)
经济(130892)
研究(77150)
(62021)
中国(49418)
农业(41799)
(41350)
管理(37870)
学报(37471)
科学(36913)
(32664)
金融(32664)
大学(31316)
学学(30078)
业经(29463)
教育(25223)
技术(24535)
财经(21085)
经济研究(19631)
(19221)
问题(18580)
(17976)
农村(15849)
(15849)
农业经济(15190)
(14823)
世界(14457)
商业(13396)
统计(13291)
经济问题(13157)
共检索到4021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汉杰   陶勇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评估了农贷精英俘获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农贷精英俘获显著地促进了村庄农户的收入增长,且这一增长效应是具备包容性的,能够有效提升低收入农户的收入水平,同时未显著扩大村庄内部的收入差距;农贷精英俘获的增收效应有赖于良好的干部信任程度、邻里信任程度及村庄精英行为动机;农贷精英俘获的增收效应主要通过创业机制和雇佣机制,促进精英农户和普通农户的经营性收入以及低收入农户的打工收入。上述发现印证了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秩序有助于破解传统农贷市场精英俘获的负外部性,使得农贷体系更加具备包容性,能够为新发展阶段乡村治理体系与农贷政策的完善提供新的理论观点与经验证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彭澎  吕开宇  
从"社会精英"的视角出发,首先对我国农村地区由银行发放的贴息贷款在扶贫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精英俘获"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借助2015年全国三省37个贫困村的308个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实证研究了贫困县农户的四维社会资本(网络规模、网络顶端、网络差异和强关系)对其贴息贷款可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的贫困地区,"社会精英"可以利用自身在网络规模和强关系数量上的优势来以更大的概率俘获更高额度的贴息贷款。而同样反映社会资本的网络顶端和网络差异则没有起到类似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改善"社会精英"的贴息贷款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荣发  曾维忠  
森林碳汇扶贫是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生态扶贫的重要抓手。为进一步挖掘森林碳汇扶贫功能、提升森林碳汇扶贫成效,有必要量化和剖析森林碳汇扶贫偏误。基于川西南、川西北两个地区的调查数据,借鉴精英俘获和大众俘获测量方法,探讨森林碳汇扶贫偏误的原因。囿于森林碳汇项目开发对精英群体示范带动作用的依赖,精英俘获现象在森林碳汇项目农户参与阶段明显,且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大众俘获现象在利益分配阶段大量存在,且囿于项目运行机制和村落生态、社会、经济特征村落之间差异显著。减少森林碳汇扶贫偏误、提升森林碳汇扶贫成效的思路在于:参与阶段在允许一定精英俘获的背景下,通过精英群体与贫困群体的帮扶极大可能地增加贫困人口参与程度;利益分配阶段通过项目运行机制设计、异地搬迁、村组人才引进等措施降低大众俘获程度,增强贫困人口对森林碳汇所带来的基础设施改善等福利的获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联  汪三贵  王娜  
贫困村互助资金已成为我国农村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扶贫型小额信贷,但存在未能有效瞄准贫困农户的问题。本文通过对2011和2013年5省30个互助资金试点村调研数据分析,研究发现:(1)户主或家庭成员是乡、村干部的农户以及人均收入高的农户更易获得互助资金贷款;(2)互助资金中精英俘获程度为0.31,存在较为明显的精英俘获现象;(3)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中乡村干部比例越高、互助资金年均全体社员大会开会次数越少、贫困村到本乡(镇)政府所在地最近的距离越远、贫困村高中文化程度劳动力人数越少,互助资金精英俘获的程度就越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敏  杨锦秀  尚凭  
“谁来治村”是乡村全面振兴语境下亟需回答的战略命题,事关农村大局稳定和乡村发展后劲。在我国农民工迁移空间格局迅速重构、乡村治理结构交替演进、基层治理目标发生转变的多重因素下,治村主体研究亟需得到补充与更新。本文基于四川省积极培养农民工担任村支部书记的实践,梳理了优秀农民工担任村支书的理论逻辑,并通过数理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发现:(1)新阶段下中西部治村水平须考量“维稳”与“发展”两个维度的综合效用,村支书的务工经历有助于提升村治效果;(2)务工经历分别通过构建价值认同与社会资本积累、特色产业发展维系村庄的公共秩序与村庄发展能力;(3)村民议事会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农民工村支书的积极性,而宗族网络对乡村稳定与发展两个维度的影响存在反向差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温涛  朱炯  王小华  
农贷资金进入乡村需要寻求内部化节约交易成本的主体与其对接,这一角色通常由乡村精英担任。而在"去组织化"的制度安排中,精英行为越发偏离整体利益,农贷资金呈现出被精英占有的"精英俘获"机制。本文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和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方法,利用全国10省区的调查问卷数据,分层比较了贫困县和非贫困县农贷市场的"精英俘获"机制。结果发现:贫困县和非贫困县农贷市场的"精英俘获"机制差异明显。贫困县农贷市场尚不存在明显的"精英俘获"机制;但"精英俘获"机制泛滥于非贫困县农贷市场,使得农贷市场结构扭曲、功能错位、目标偏离。亟待建立普惠金融体系,破解现有农贷资金配置固化的格局,保障农贷资金公平地惠及农户,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全怡  陈冬华  
文章以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首次考察了独立董事法律背景在抑制高管犯罪、防范企业风险中发挥的作用及其路径。研究表明:(1)法律背景独立董事能够起到抑制上市公司高管职务犯罪的作用,独立董事的法律背景越多元化、实务经验越丰富,高管职务犯罪的概率越低。(2)较低的高管职务犯罪率一方面是因为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在任职前选择了低风险公司,表现为信号传递作用;另一方面,具有律师从业背景的独立董事在任职过程中也发挥了积极的治理作用。(3)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对高管职务犯罪的抑制作用还取决于犯罪类型以及犯罪行为本身的隐蔽性和严重性。文章的研究不仅从微观层面提供了法律影响公司治理的证据,而且对于企业充分利用独立董事法律专长以及监管部门识别企业风险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全怡  陈冬华  
文章以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首次考察了独立董事法律背景在抑制高管犯罪、防范企业风险中发挥的作用及其路径。研究表明:(1)法律背景独立董事能够起到抑制上市公司高管职务犯罪的作用,独立董事的法律背景越多元化、实务经验越丰富,高管职务犯罪的概率越低。(2)较低的高管职务犯罪率一方面是因为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在任职前选择了低风险公司,表现为信号传递作用;另一方面,具有律师从业背景的独立董事在任职过程中也发挥了积极的治理作用。(3)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对高管职务犯罪的抑制作用还取决于犯罪类型以及犯罪行为本身的隐蔽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欣  朱可涵  
低保瞄准是实现扶贫资源精准投放的前提。本文使用2013年和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估算了中国农村的低保瞄准效率,发现农村地区低保救助资源不足、瞄准偏误较大、存在明显的精英俘获现象。其次,本文基于分权制社区瞄准方式下基层政府的效用函数,构建了分析农村低保瞄准的理论框架,引入农户信息水平因素研究低保瞄准。实证结果显示,农户的信息水平对低保瞄准具有显著影响。在村内设置宣传公示栏,提高农户的信息水平,会减轻乡村内部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改善低保瞄准效率。最后,本文对农户信息水平如何影响低保瞄准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在地理环境恶劣、信息传播难度大的地区,农户信息水平更能减少低保瞄准偏误,这验证了信息传播的通知作用;在具有宗族势力、精英俘获更严重的村庄,农户信息水平更能改善低保瞄准效率,这验证了信息反馈的监督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新夫   柯梦婷   蒋丽娴  
找到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政策工具是当前理论和实践关注的焦点。文章以我国债委会相关政策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3—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债务重组作为分组变量构造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债委会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债委会政策对提高企业产能利用率能够起到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债委会主要通过提高企业商业信用比例进而影响产能利用率。异质性分析表明杠杆率较高、信息透明度较高、代理成本较低的企业中债委会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高作用更加显著。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进一步完善债委会相关政策、强化“分类施策”及提高债权人参与积极性等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博  刘祖云  
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旨在实现村庄社会的民主自治。但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的村庄治理呈现为乡村精英治理。本文对历史上乡村精英治理的几个典型阶段进行了回溯,并对精英治理的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认为,乡村精英治理具有向更高一级村级民主自治形式过渡的必然,并就乡村精英治理的变革逻辑进行了展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会谦  薛晴  
乡村精英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不断到城镇就业、创业和居住,导致从乡村不断流失。这直接导致农村人口素质下降、人力资源不足,难以找到合适的致富带头人,严重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尽快遏制乡村精英流失的态势,吸引乡村精英回流,并完善现有的致富带头人选育制度,以其带动乡村居民共同致富增强,为乡村带来希望,增强凝聚力、向心力,从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农村的发展和繁荣。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戴碧涛  张景  
近年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其仍面临着艰巨的任务,贫困地区发展滞后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扶贫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政策供给盲目,缺乏对贫困对象及根源的有效探索,导致扶贫资源被精英所俘获,异化了改革初衷,严重滞缓了贫困县域的农业发展。通过对改革中扶贫资源瞄准困境及对精英俘获的表现及危害进行分析,探讨精英俘获出现的成因和内在逻辑,渴求探索出规避精英俘获和村庄治理转型的路径和对策,促进社会公平和推动贫困农户脱贫进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战辉  
城乡社会转型期农民流动性增强、村庄公共性萎缩、乡村精英权威弱化,加剧了乡村治理精英的社会性流失;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加速了传统乡村治理精英的制度性流失。转型期乡村治理面临精英缺位的实践困境。乡村治理数字化改革中,搭建多元化乡村精英参与村级治理的数字平台,促进了乡村精英主体整合、精英权威重塑,再造了复合型精英治理结构,重塑了乡村精英治理的规范化和公共性;与此同时,数字化改革中的乡村精英治理也面临精英主体性弱化、数字形式主义以及治理悬浮的困境。因此,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和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不仅要发挥乡村精英人才的支撑作用和治理优势,而且要遵循数字技术与治理主体、基层组织和乡村社会的适配性,从而实现乡村治理数字化的渐进性变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战辉  
城乡社会转型期农民流动性增强、村庄公共性萎缩、乡村精英权威弱化,加剧了乡村治理精英的社会性流失;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加速了传统乡村治理精英的制度性流失。转型期乡村治理面临精英缺位的实践困境。乡村治理数字化改革中,搭建多元化乡村精英参与村级治理的数字平台,促进了乡村精英主体整合、精英权威重塑,再造了复合型精英治理结构,重塑了乡村精英治理的规范化和公共性;与此同时,数字化改革中的乡村精英治理也面临精英主体性弱化、数字形式主义以及治理悬浮的困境。因此,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和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不仅要发挥乡村精英人才的支撑作用和治理优势,而且要遵循数字技术与治理主体、基层组织和乡村社会的适配性,从而实现乡村治理数字化的渐进性变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