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31)
- 2023(8227)
- 2022(6847)
- 2021(6355)
- 2020(5058)
- 2019(11389)
- 2018(11430)
- 2017(21879)
- 2016(12030)
- 2015(13117)
- 2014(13017)
- 2013(13053)
- 2012(12595)
- 2011(11753)
- 2010(11906)
- 2009(10953)
- 2008(10672)
- 2007(9822)
- 2006(9013)
- 2005(8319)
- 学科
- 济(58117)
- 经济(58060)
- 农(45752)
- 业(37851)
- 农业(30626)
- 管理(23392)
- 中国(19093)
- 地方(18768)
- 业经(17265)
- 方法(16177)
- 企(15496)
- 企业(15496)
- 数学(14167)
- 数学方法(14067)
- 发(12882)
- 制(11592)
- 农业经济(10722)
- 发展(10513)
- 展(10492)
- 银(10124)
- 银行(10091)
- 贸(10036)
- 贸易(10025)
- 行(9867)
- 融(9827)
- 金融(9826)
- 易(9686)
- 学(9647)
- 村(9046)
- 农村(9037)
- 机构
- 学院(173294)
- 大学(166866)
- 济(76038)
- 经济(74547)
- 研究(66072)
- 管理(64007)
- 农(55608)
- 理学(54798)
- 理学院(54182)
- 管理学(53209)
- 管理学院(52897)
- 中国(51187)
- 农业(42724)
- 科学(40942)
- 京(36312)
- 业大(35836)
- 所(35015)
- 研究所(31632)
- 财(30742)
- 中心(30727)
- 江(28485)
- 农业大学(26449)
- 省(24869)
- 财经(23473)
- 范(23113)
- 师范(22924)
- 北京(22491)
- 科学院(22381)
- 院(22360)
- 州(22277)
- 基金
- 项目(114582)
- 科学(89612)
- 研究(84299)
- 基金(81415)
- 家(72103)
- 国家(71375)
- 科学基金(59751)
- 社会(54386)
- 社会科(51076)
- 社会科学(51064)
- 省(47856)
- 基金项目(43757)
- 划(38183)
- 自然(37050)
- 教育(36307)
- 自然科(36150)
- 自然科学(36145)
- 编号(35508)
- 自然科学基金(35475)
- 资助(31820)
- 农(30947)
- 发(30702)
- 成果(27872)
- 重点(25725)
- 发展(25627)
- 展(25252)
- 部(24921)
- 课题(24260)
- 创(23683)
- 业(22463)
- 期刊
- 济(97845)
- 经济(97845)
- 农(62082)
- 研究(51047)
- 农业(42612)
- 中国(42291)
- 学报(31534)
- 科学(28482)
- 大学(24722)
- 学学(23788)
- 业经(23456)
- 融(21551)
- 金融(21551)
- 管理(20567)
- 财(19953)
- 业(19802)
- 教育(17256)
- 农业经济(14242)
- 技术(14126)
- 问题(14003)
- 农村(13934)
- 村(13934)
- 经济研究(13140)
- 世界(11423)
- 版(11190)
- 财经(11097)
- 业大(10980)
- 经济问题(10633)
- 农业大学(9643)
- 资源(9556)
共检索到2767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建桃 黄路生 刘广彬 兰玉彬 文晟
【目的】探究表面张力、液滴粒径和叶片倾角对农药液滴在水稻叶片近轴面、远轴面动态润湿铺展行为的影响,为通过调控农药液滴在水稻叶面的动态润湿铺展行为实现水稻施药的“减施增效”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节Silwet-408的浓度配制出表面张力为21.4、33.2、43.7 mN·m-1的Silwet-408溶液代替农药药液,利用液滴发生器生成532、627、746、830、957μm的单液滴,对其在倾角为40°、65°、85°水稻叶片近轴面、远轴面的动态润湿铺展行为进行全因子试验。【结果】表面张力、液滴粒径、叶片倾角均显著影响(P<0.05)水稻叶面的液滴接触角变化率,且近轴面、远轴面所受影响的整体趋势基本相同,增大叶片倾角或减小液滴粒径或降低表面张力均能增大接触角变化率,促进液滴润湿铺展。其中,以降低表面张力的效果最显著,当表面张力从33.2 mN·m-1降至与水稻叶面临界表面张力接近的21.4 mN·m-1时,叶片近轴面的接触角(前进角和后退角)变化率分别增大7.49、6.22倍,远轴面的分别增大11.13、7.61倍,液滴的润湿性在75 s内从较差或差(80°≤接触角<100°或接触角≥100°)转变成中等或好(60°≤接触角<80°或接触角<60°);当表面张力比水稻叶面临界表面张力大得多时,接触角变化率随叶片倾角的增大而增大,随液滴粒径的减小而增大,但叶片倾角的影响小于液滴粒径的影响,经过75 s后,几乎所有粒径的液滴仍保持较差或差的润湿性(80°≤接触角<100°或接触角≥100°)。液滴润湿滞后现象分析表明,水稻叶面的粗糙度相对较小,液滴润湿滞后现象并不严重。表面张力与水稻叶面临界表面张力接近的液滴在固-液-气三相体系动态表面张力的驱使下在叶面润湿铺展,接触角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可使用模型θ=θe+Aexp(-Kt)进行拟合;表面张力比水稻叶面临界表面张力大得多的液滴虽能稳定地黏附在叶面上,没有出现滚落现象,但始终未突破叶面的钉扎效应和滞留阻力,无法实现润湿铺展。【结论】表面张力、液滴粒径、叶片倾角3个因素均显著影响农药液滴在水稻叶面的动态润湿铺展行为,在实际施药场景中,由于叶片倾角无法人为调节,因此可根据施药的目的调节药液的表面张力和液滴粒径进而调控液滴的动态润湿铺展行为。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农药液滴在水稻叶面动态润湿铺展的机理,并可为水稻施药场景中合理选择药液表面张力、液滴粒径提供理论支持与指导。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广春 顾中言 徐德进 许小龙 董玉轩
【目的】研究稻田常用农药大容量喷雾和弥雾浓度下药液在稻叶上的润湿性能。【方法】采用Zisman图法测定稻叶的临界表面张力,并将其与采用国家标准GB 5549-90的方法测定的52种农药田间使用浓度下药液的表面张力值进行比较分析;采用表面张力法测定药液中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并借助5种制剂来分析说明药液在稻叶上的润湿性。【结果】南粳44、南京11和武香糯8333 3种稻叶正、反面的临界表面张力估值介于29.90—32.88 mN.m-1。大容量喷雾和弥雾时,药液的表面张力小于稻叶临界表面张力的农药分别为21和23种,其中药液中表面活性剂浓度高于临界胶束浓度的农药分别为19和21种;其余农药的...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谢彪 郁静静 杨天艺 张兴华 李柏辰 胡嘉奇
为研究不同变质程度煤体表面液滴铺展特性,采用实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观察纯水液滴撞击煤体的动态铺展过程,探讨撞击高度对不同变质程度煤表面接触角及液滴铺展系数的影响,揭示不同变质程度煤体的润湿机理。测量4种不同煤质的静态接触角,实验结果表明:褐煤的润湿性最强,肥煤次之,无烟煤和焦煤的润湿性最差;观察纯水液滴碰撞不同煤样的动态变化发现,撞击高度与纯水液滴的铺展系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相同高度下,纯水液滴铺展系数的变化均表现为先增大后降低再增大,最终趋于一个稳定状态。该研究结果可为矿井湿式除尘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德进 顾中言 徐广春 许小龙
【目的】分析弥雾机和手动喷雾器在不同施液量条件下喷雾,农药雾滴在水稻冠层沉积分布特征,阐明农药剂量的沉积结构及空间分布对药剂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以农药雾滴采集装置和水敏纸收集农药雾滴,通过DepositScan软件分析雾滴覆盖率和雾滴密度,并利用示踪剂估测农药沉积量。【结果】弥雾机和手动喷雾器不同施液量条件下喷雾,叶角45°和0°水稻叶片正面的雾滴覆盖率显著高于叶片反面。弥雾机在225、450、600 L·hm-2施液量条件下喷雾,叶角0°水稻叶片反面的雾滴密度均大于200个/cm2,施液量间差异显著。手动喷雾器在600、900、1 200 L·hm-2施液量条件下喷雾,叶角0°和45°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许小龙 徐广春 顾中言 徐德进
为了探明雾滴体积和测量时间对接触角测量的影响程度,以蜡膜和载玻片为参照,研究了不同体积和不同测量时间下液滴在稻叶表面的接触角,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稻叶的表面特性。结果表明:液滴体积越大,在稻叶上的接触角越小,测量体积可选择1~5μl,测量时间可选择在液滴滴下后40~60 s。液滴在滴下后的10 s内接触角变化率较大,其中以亲水的载玻片上的接触角变化率(0.66±0.03)最大,随着时间的延长接触角变化率显著降低。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稻叶为疏水界面很大程度取决于其表面的SiO2-蜡质复合体所形成的乳头状突起,其正、反面的密度分别为(1778.4±13.2)和(1563.6±35.2)个·mm-2。
关键词:
水稻 接触角 雾滴体积 测量时间 乳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顾中言 徐德进 徐广春
【目的】分析药液用量与水稻植株持液量的关系,探索稻田药液用量影响农药单位剂量防治效果的机制,为科学使用农药提供依据。【方法】在喷雾状态下计量水稻单位面积的持液量变化,明确液体在水稻叶片上的流失点和稳定持液量。依照国家标准GB/T 5549~(-2)010测定液体表面张力,利用表面活性溶液的表面张力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变化的规律,测定表面活性剂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用Zisman的方法测定水稻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分析影响水稻叶片持液量的关键因子。在喷雾塔内模拟用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稻纵卷叶螟、用吡蚜酮和毒死蜱防治褐飞虱的试验,分析药液用量与雾滴密度的关系及农药单位剂量对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随着喷液量的增加,水稻叶片的持液量经历增加、达到最大值后开始流失、随之下降到稳定值并不再随喷液量而变化,与最大值比,稳定值减少持液量约50%。供试水稻的临界表面张力为29.90—31.22 m N·m~(-1),为低能表面,清水的表面张力为71.8m N·m~(-1),大于水稻的临界表面张力,限制了水稻叶片的持液量;助剂TX~(-1)0和Silwet-408可使液体的表面张力小于水稻临界表面张力,增加水稻叶片的持液量,当助剂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增加持液量的效果最好;喷液量影响雾滴密度,从而影响农药单位剂量的防治效果。雾滴体积中径为200μm时,药液量150 L·hm~(-2)的雾滴少于10滴/cm2,20、25和30 g 3个有效剂量的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不足60%;药液量450 L·hm~(-2)的雾滴少于40滴/cm2,氯虫苯甲酰胺3个有效剂量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6.92%、62.86%和65.07%;药液量900 L·hm~(-2)的雾滴为82滴/cm2,氯虫苯甲酰胺3个有效剂量对水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最好,达到70%以上。减小雾滴体积中径,增加单位体积液体的雾滴数量,可以适量减少喷液量。雾滴体积中径为75μm、药液量450 L·hm~(-2)时,雾滴为140滴/cm2,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与雾滴体积中径为200μm、药液量900 L·hm~(-2)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由于水稻冠层的阻挡,叶面喷雾时冠层下的雾滴极少,雾滴体积中径200μm喷药液量900 L·hm~(-2)和雾滴体积中径75μm喷药液量450 L·hm~(-2),冠层下的雾滴不足20滴/cm2,农药对褐飞虱防治效果差。冠层下喷雾,直接将农药喷洒到褐飞虱栖息危害的部位,显著提高了吡蚜酮和毒死蜱单位剂量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结论】药液用量影响农药在水稻植株上的沉积量和水稻单位面积上的雾滴密度,从而影响农药单位剂量对害虫的防治效果。当稻田药液用量在450 L·hm~(-2)(雾滴体积中径75μm)或900 L·hm~(-2)(雾滴体积中径200μm),冠层上下喷雾均匀,能确保药液在水稻最大持液量范围内并使植株表面有足够的雾滴密度,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韩书广 周兆兵 江华 张洋
为了研究分析酶处理工艺对杨木表面动态润湿性能的影响,利用木材表面动态润湿模型研究了酶处理前后响叶杨Populus adenopoda木材表面的动态润湿性能变化情况,以及酶处理用量和处理时间对其动态润湿性能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酶处理方法能提高杨木表面动态润湿性能。在相同条件下,水、甘油和二碘甲烷等3种试剂在酶处理后的杨木表面的K值(与液体湿润速度有关的衰减速率常数)的增幅分别达11.5%,7.3%和4.1%;随着酶用量的增加,以及酶处理时间的延长,杨木表面的动态润湿性能改善效果更加明显。
关键词:
林业工程 杨木 动态润湿性能 酶处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钱允辉 王志强 张夕林 陆自强
【目的】由于水稻害虫持续暴发,稻田农药施用量,施用次数剧增,稻米安全性问题令人关注。研究水稻中后期相关农药施药期、施药次数与稻米中农药残留的关系,了解稻田适用的低残留药种、最佳施药适期与施药次数,为水稻田科学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于2006年8~10月在南通通州市金沙镇马北村进行,供试品种为武育粳3号,试验田666.7m2,供试农药有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三唑磷、毒死蜱、敌敌畏、吡虫啉等6种农药。施药分出穗前、后两个不同时期,施药次数分用药1、2、3次3个处理,稻收获后分区单独脱粒,对糙米、谷壳、稻草分别检测残留量。【结果】糙米中农药残留量与水稻中后期用药有关,残留量与施药次数、农药剂量呈正...
关键词:
农药残留 有机磷 吡虫啉 无公害大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波 宋坚利 曾爱军 刘亚佳 张京 何雄奎
水稻叶片表面独特的微纳米结构是造成农药雾滴在叶片上难以持留的主要原因,叶片上凝结的露水会改变叶片表面的微结构,从而对农药雾滴的沉积状态产生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分别进行了田间试验和实验室模拟试验,通过高速摄影以及农药沉积量试验研究没有露水、露水量较少和露水量多3种情况下,使用标准扇形喷头与防飘射流喷头进行喷雾时的农药雾滴沉积。试验结果显示,叶片上露水的存在能够增加农药雾滴的沉积并且影响显著,且不同喷头间存在显著性差异。高速摄影试验结果显示,露水的存在减少了雾滴的弹跳情况,农药雾滴在沉积过程中雾滴与叶片的直接作用变为农药雾滴与露水的作用,从而增加了沉积。
关键词:
水稻 农药沉积 露水 表面性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德进 顾中言 徐广春 许小龙
【目的】分析喷雾方式对农药雾滴在水稻群体内沉积分布的影响,研究提出稻田合理的喷雾方式,提高稻田农药利用率。【方法】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和扬花期,用配有空心圆锥雾喷头的手动喷雾器叶面喷洒和配有气力式弥雾喷头的弥雾机下倾45°角喷洒指示剂丽春红-G溶液,收集并测定沉积在植株上层、中层和下层不同点位载玻片上的雾滴指示剂丽春红-G沉积量。【结果】以不同喷雾方式施药,水稻叶片正面、背面及垂直方向不同点位的丽春红-G沉积量有显著差异。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扬花期用手动喷雾器叶面喷雾和弥雾机45°角下倾喷雾,丽春红-G的沉积量在水稻群体空间内的分布趋势均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在水稻分蘖期用手动喷雾器叶面喷...
关键词:
水稻 喷雾方式 丽春红-G 沉积分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进才 许俊峰 冯绪猛 刘井兰 邱慧敏 罗时石
报道了稻田常用的 5种农药 (扑虱灵 ,吡虫啉 ,井冈霉素 ,杀虫双 ,三唑磷 )对水稻 3个品种 (秀水 110 ,秀水 6 3,镇稻 2号 )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用药后 3d ,5种农药处理均导致水稻体内草酸含量不同程度的下降 ,多数农药对秀水 110、镇稻 2号的影响大于秀水 6 3;农药对还原糖的影响不明显 ;对叶绿体含量的影响在不同品种间有差异 ,5种农药处理均引起镇稻 2号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 ,三唑磷、吡虫啉、井冈霉素对秀水 6 3影响较大 ,扑虱灵、杀虫双则不明显 ;农药对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GST)的影响也因品种和农药而异 ,同样对秀水 6 3的影响小于镇稻 2...
关键词:
农药 水稻 生理学 生物化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继琛 陆强 张丽 哈丽哈什·依巴提 黄启为 沈其荣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叶面喷施不同稀释倍数稻壳醋液对4种叶菜(苏州青、青梗菜、生菜、菠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稻壳醋液后4种叶菜的株高、叶片数和叶绿素含量有增高趋势。4种叶菜的干质量及单株氮、磷、钾吸收量随稻壳醋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以处理4(原液稀释3倍)最好。4种叶菜处理中的干质量比相应的对照(清水)提高1.49~3.36倍,而单株氮、磷、钾吸收量也比相应对照(清水)高1.28~4.07倍。喷施稻壳醋液显著提高生菜、2种不结球白菜(品种为‘苏州青’和‘青梗菜’)的可溶性糖含量。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叶面喷施稻壳醋液有利于叶菜的生长。
关键词:
稻壳醋液 叶面喷施 叶菜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孙生阳 胡瑞法 张超
农户的农药施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已成为消费者、政府及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正确的农药施用技术信息可以引导农户科学适量施用农药,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以水稻生产为例,本文利用江苏、浙江、贵州、广东和湖北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户单次病虫草害防治时农药过量和不足施用行为及程度,利用两部分模型实证分析了技术信息来源对水稻农户过量和不足施用农药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的水稻农户不仅过量而且不足施用农药。就单次病虫草害防治而言,过量和不足施用农药行为的观测值占比分别为54%和32%。(2)农户的技术信息来源具有多元化特点。除了35%的农户根据个人经验决定农药施用量以外,以政府农业技术员和农药零售店为技术信息来源的农户的比例分别为23%和29%。(3)不同技术信息来源对水稻农户过量和不足施用农药行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相比于根据个人经验决定农药施用量,政府农业技术员的农药施用技术信息使得农户过量施用农药的概率和程度分别显著降低4.1%和16.0%。农药零售店提供的技术信息虽然对过量施用农药的概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却使农药过量施用程度显著地提高了16.9%。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若干政策建议:(1)优化和落实农药管理政策,为引导农户科学适量施用农药奠定扎实制度基础。(2)深化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制度改革,建立一支专业稳定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队伍,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有效供给。(3)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农药零售店的管理以及技术指导与培训,促进其向农户提供科学合理的农药施用量的技术信息。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帅 邵振润
一、基本情况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南部,地处亚热带和热带,国土面积51.3万km~2,农用地面积2 160万hm~2,接近国土面积的一半。人口6 590万,从事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42.6%,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蔬菜、木薯、甘蔗、水果、花卉等作物。2009年泰国GDP生产2 696亿美元,工业占44%,服务业占43.7%,农业12.3%,人均GDP 8 100美元。农业收入的60%来自农作物,其余来自水产养殖业、畜牧业、农产品粗加工和农业服务。水稻产业在泰国农业乃至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