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90)
- 2023(11572)
- 2022(10214)
- 2021(9759)
- 2020(8210)
- 2019(18785)
- 2018(19050)
- 2017(36656)
- 2016(20045)
- 2015(22746)
- 2014(22648)
- 2013(22442)
- 2012(20471)
- 2011(18362)
- 2010(18218)
- 2009(16658)
- 2008(16130)
- 2007(14337)
- 2006(12505)
- 2005(10693)
- 学科
- 济(78755)
- 经济(78676)
- 业(61087)
- 管理(51927)
- 农(47095)
- 企(40049)
- 企业(40049)
- 方法(35033)
- 农业(31331)
- 数学(30577)
- 数学方法(30153)
- 业经(21317)
- 中国(18943)
- 学(18616)
- 财(17246)
- 地方(16160)
- 制(14515)
- 贸(13144)
- 贸易(13138)
- 环境(12844)
- 易(12795)
- 理论(12583)
- 技术(12520)
- 发(11840)
- 策(11464)
- 和(11462)
- 银(10840)
- 银行(10799)
- 划(10716)
- 农业经济(10691)
- 机构
- 学院(282468)
- 大学(279442)
- 管理(114117)
- 济(108588)
- 经济(106111)
- 理学(100021)
- 理学院(98969)
- 管理学(97106)
- 管理学院(96620)
- 研究(93589)
- 中国(69876)
- 农(68040)
- 科学(61959)
- 京(59481)
- 农业(52402)
- 业大(52247)
- 所(47771)
- 财(45287)
- 研究所(43928)
- 中心(43857)
- 江(40963)
- 北京(36885)
- 财经(36780)
- 范(36389)
- 师范(36000)
- 经(33618)
- 院(33335)
- 州(33156)
- 农业大学(33024)
- 经济管理(31972)
- 基金
- 项目(199771)
- 科学(155450)
- 研究(145513)
- 基金(143338)
- 家(125522)
- 国家(124400)
- 科学基金(106319)
- 社会(88919)
- 社会科(83755)
- 社会科学(83730)
- 省(80132)
- 基金项目(77414)
- 自然(70585)
- 自然科(68884)
- 自然科学(68868)
- 自然科学基金(67599)
- 划(66040)
- 教育(64890)
- 编号(61461)
- 资助(58531)
- 成果(48495)
- 重点(44091)
- 部(43215)
- 发(43180)
- 创(41313)
- 课题(40675)
- 创新(38485)
- 科研(38451)
- 大学(36719)
- 计划(36627)
- 期刊
- 济(121425)
- 经济(121425)
- 研究(76105)
- 农(69658)
- 中国(53489)
- 学报(49796)
- 农业(47669)
- 科学(44748)
- 大学(37681)
- 管理(36803)
- 学学(35915)
- 财(31898)
- 教育(29219)
- 业经(25523)
- 技术(24652)
- 融(23571)
- 金融(23571)
- 业(22159)
- 问题(16877)
- 财经(16214)
- 经济研究(16105)
- 版(16068)
- 业大(15127)
- 图书(15041)
- 科技(14936)
- 农业经济(14175)
- 理论(14135)
- 技术经济(13842)
- 农村(13720)
- 村(13720)
共检索到4021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中利 崔利霞 黄彦 闫新 何健 李顺鹏
农药污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一直是科学家关注的环境污染热点问题。微生物因其种类丰富、分布广泛、适应性强和代谢途径多样的特点显现出自身在农药污染治理方面的优势。本文总结了近10年来,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农业环境微生物重点开放实验室在农药残留微生物降解方面取得的进展,从降解性微生物资源的分离收集,到微生物降解代谢途径分析、降解过程中的关键基因或基因簇的克隆,及在微生物遗传操作方法 SEFA PCR(self-formed adaptor PCR)、基因工程菌的构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旨在为降解性微生物在环境修复、生物转化等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顺鹏 沈标 顾向阳
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带来严重的污染问题,如土壤、河流、地下水污染,粮食、瓜果、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由于食物链的生物富集,即使不超标,农药残留也会以数倍的量富集,最终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南京农业大学李顺鹏、沈标、顾向阳等经过数年的研究,终于找到了利用微生物资源消除土壤中的农药残留的新技术。经过试验与大面积推广应用已取得很好的效果,稻米中的农药残留消除90%以上。现在已有几十万 kg 无农药残留绿色大米陆续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云柯 周云横 卫亚红
聚乙烯醇(PVA)因具有良好的粘附性、浆膜强韧性和耐磨性而被广泛应用,已成为全球需求量最大的高分子聚合材料之一。因此PVA的降解也受到了关注,对PVA降解微生物的采样环境和筛选方法、降解微生物的存在形式和降解机理研究现状进行疏理,分析降解微生物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限制因素,并对今后PVA降解微生物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聚乙烯醇 降解菌 降解机理 研究进展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杜敬霆 孙朋飞 张昕
多溴联苯醚(PBDEs)作为阻燃剂被广泛使用。因为它对人类的器官、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危害以及向周边环境的不断迁移,已经逐渐成为人们迫切需要处理的污染物之一。以同系物4-溴联苯醚(BDE-3)作为降解对象,将海藻酸钠和生物碳混合制成微球制剂,对该制剂吸附BDE-3的潜力、机制及添加降解菌sPhingomonas sP.DZ3后微球菌剂的吸附增益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的海藻酸钠为微球制备的最佳质量浓度,该微球制剂在液相中的吸附过程符合LagErgrEn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和ELovich方程,微球的最大吸附量为28.6 mg·g~(-1)。用添加微生物的微球菌剂对BDE-3污染水体进行修复时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花莉 解井坤 朱超 马宏瑞 彭香玉
近年来,随着印染与染料工业的发展,染料的数量和品种不断增多,由染料废水造成的污染呈增加的趋势,开发环境友好、高效、快速、低成本的染料废水处理方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目前利用微生物处理偶氮染料废水的应用和研究居于首位,许多研究者致力于高效脱色偶氮染料微生物的筛选、分离和驯化。文章详细介绍了微生物对偶氮染料的脱色机制,并对目前研究所涉及的细菌、真菌、藻类以及混合菌群脱色偶氮染料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内容进行了展望,为偶氮染料废水微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偶氮染料 脱色降解 细菌 真菌 混合菌群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婷 黄越 李吴晗 周琪欢 陈翔 莫建初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共生微生物在秸秆综合性应用中的潜能,为生产上秸秆的生物降解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从黑翅土白蚁肠道和菌圃中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平板为分离培养基,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出7种具有木质纤维素降解潜力的微生物。进一步鉴定后,测定木质纤维素降解优势酶活并进行菌株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构建固-液发酵体系,评估不同微生物与其组合菌系对玉米(Zea mays)秸秆的降解效果;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晶体衍射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对玉米秸秆生物降解前后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分离得到的二叉毛壳属(Dichotomopilus sp.)真菌F1具有较强的纤维素降解能力,处理12 d即能对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有28.74%的降解率;普里斯特氏菌属(Priestia sp.)细菌G1、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细菌G2、二叉毛壳属真菌F1和青霉菌属(Penicillium sp.)真菌F2四种菌组成的复合菌系对玉米秸秆的木质纤维素降解效果相对最佳,处理12 d对玉米秸秆的干重、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23.65%、23.84%、46.39%和27.08%。同时,玉米秸秆表面结构分崩离析、结晶度由38.02%下降至33.63%、木质纤维素有关化学键强度减弱。[结论]本研究发掘了极具秸秆降解潜能的菌株二叉毛壳属真菌F1,以其为基础构建了高效的四菌降解菌系,在产业化利用上具有进一步开发潜能,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曾智 孙运军 钱荣华 丁学知 夏立秋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安全型生物农药的研究和应用,生物农药年产值不断攀升,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微生物农药是生物农药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农药研究应用的主要方向。安全型生物农药代替有残留化学农药,高效的基因工程产品代替天然生物制剂将是未来农药市场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安全型生物农药 微生物农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孟祥坤 于新 朱超 胡兆平 范玲超
磷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但磷肥的当季利用率较低,大部分被土壤固定形成难溶性的磷酸盐。农业生产中过量的磷肥投入又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污染,而磷矿资源作为一种非可再生资源,过量的开采也会导致日益匮乏,逐步走向枯竭。所以如何提高土壤难溶性磷的利用率成为研究的难点问题,解磷微生物由于可以转化土壤中的无效磷被作物吸收利用,同时具有改善土壤、生态无污染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掌握国内外解磷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状况,从而为解磷微生物在土壤磷资源利用方面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对土壤中解磷微生物的种类、土壤分布特点、解磷机理以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系统概述,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虽然目前对解磷微生物的研究经历了较长时间,但研究基础比较薄弱,应用研究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在农业应用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解磷微生物肥料的研制处于初始阶段,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开展解磷微生物研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对于提高土壤磷素吸收利用、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磷素 解磷微生物 解磷机理 应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茹 武觐文
为寻找降解丙烯酰胺的微生物处理法 ,用选择性培养基加富培养的方法 ,从自然界筛选能分解丙烯酰胺单体的微生物 .在含有丙烯酰胺单体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实验 ,测定降解效果 ,从中筛选出了降解效果较好的菌株B99 0 8,并初步鉴定其为节细菌属的一种 (Arthrobactersp .)
关键词:
丙烯酰胺 筛选 降解 菌株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如新 沈标 李顺鹏
以一氯苯为唯一碳源,从某化工厂废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得一株一氯苯降解菌,初步鉴定属于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用气相色谱法测得该菌在3周内的氯苯降解率为33%。不同的质粒消除试验结果表明,该菌质粒很稳定。已成功地将质粒转移到大肠杆菌(E.coliJF803)中。该转化子能利用一氯苯为唯一碳源生长,且转化子中有与原菌株电泳迁移率相同的质粒。因此,可以认为该质粒携带有降解一氯苯的基因。
关键词:
一氯苯 生物降解 质粒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杜胜男 徐佳楠 熊飞 蔡徐依 葛朋彪 张六六 李娟英
选取3种载体(凹凸棒土、卡拉胶以及硅藻土)进行固定化微生物颗粒制备,并对不同颗粒性能、污染物去除性能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颗粒性能研究表明:凹凸棒土与硅藻土固定化微生物颗粒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卡拉胶机械强度低;在有营养补充的前提下,凹凸棒土和卡拉胶可以稳定释放1.50×10~(6)CFU/mL和2.60×10~(5)CFU/mL的微生物,硅藻土固定化微生物颗粒缓释性能较差;利用Monod方程拟合可得,对于COD_(Mn),硅藻土固定化微生物颗粒具有最大的比降解速率(μ_(max)),卡拉胶与之相当,凹凸棒土最低,同时硅藻土固定化微生物颗粒的K_(s)值显著低于其他两种颗粒;同时,氨氮降解动力学也呈现了相似的规律。环境条件对固定化微生物颗粒降解污染物的影响分析表明:中性(pH=7)条件下,凹凸棒土、卡拉胶、硅藻土固定化颗粒降解COD_(Mn)的一级速率常数最高;凹凸棒土与硅藻土固定化微生物颗粒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的降解氨氮速率更高,卡拉胶在中性条件下降解氨氮速率最高。固定化微生物颗粒降解COD_(Mn)、氨氮的一级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凹凸棒土固定化微生物颗粒对温度的变化更为敏感。除了硅藻土固定化微生物 颗粒以外,随着污染物初始浓度的增加,其余两种降解COD_(Mn)的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_(1)值显著上升(P<0.05)。不同曝气强度下3种固定化微生物颗粒降解COD_(Mn)一级反应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更高的曝气强度对氨氮降解有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姚斌 谷雪景 尚鹤 刘小楠
Phytoremediation is a method of clearing up pollutants from environment by plants.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cost,saving land resources and no secondary pollution.More importantly,it does not destroy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So it has a bright future for apply phytoremediation in cleaning the co...
关键词:
阿特拉津 植物修复 杨树 降解 微生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章程 冯瑶 刘元望 成登苗 郑宇 李兆君
【目的】研究抗生素在土壤中残留情况及其对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为今后抗生素类污染物的土壤微生物修复和环境风险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在种植菠菜土壤中添加抗生素的盆栽试验,以庆大霉素和泰乐菌素及对应功能降解微生物(庆大霉素降解真菌FZC3和泰乐菌素降解细菌无色杆菌)为研究对象,设计7个处理,分别为庆大霉素(CG)、庆大霉素+FZC3(CGF)、泰乐菌素(CT)、泰乐菌素+无色杆菌(CTW)、两种抗生素(CM)、两种抗生素+两种降解菌(CMM)和空白(CC),其中庆大霉素残留率的对比组为CG、CGF、CM和CMM处理;泰乐菌素残留率的对比组为CT、CTW、CM和CMM处理。借助固相萃取-液质联用及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试验过程中抗生素残留及其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添加FZC3和无色杆菌可分别显著提高土壤中庆大霉素和泰乐菌素的去除效果,但随着菠菜的生长,各处理间抗生素残留率差异逐渐变小:第一周不同处理抗生素残留率差异最为显著,其中CMM处理中庆大霉素的残留率最低,为53.93%;CTW处理中泰乐菌素的残留率最低,为3.92%。第一周CGF处理比CG处理中庆大霉素残留率下降了约3.3%,CTW处理比CT处理中泰乐菌素的残留率降低了4.1%。同时,添加抗生素及其降解菌会不同程度影响土壤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与CC相比,CG、CTW和CMM 3个处理中土壤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有显著差异(P<0.05)。FZC3可以缓解庆大霉素对土壤细菌的抑制作用,与CC处理相比,CG处理马赛菌和芽胞杆菌的相对丰度更高,而CGF与CC组群落结构相似;无色杆菌对土壤细菌菌群的影响程度大于其对缓解泰乐菌素毒性抑制作用的影响,相较于CT和CC处理,CTW处理中无色杆菌的添加抑制了土壤其他细菌的生长,而CT与CC处理各属细菌菌群相对丰度差异不显著。CM与CC处理相比,土壤中细菌丰富度、多样性和细菌群落结构均无显著差异,表明两种抗生素同时添加其相互间呈现拮抗作用。【结论】土壤中庆大霉素和泰乐菌素的残留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添加功能微生物可以提高两种抗生素的去除效率,FZC3添加可以缓解庆大霉素对土壤细菌的影响,而无色杆菌添加对土壤细菌菌群影响较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岩 蒋继志 马平 刘翠芳
从降解农药的细菌种类、工程菌的构建、农药降解的机理、降解特性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细菌降解农药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细菌降解农药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有待进一步解决的一些突出问题。
关键词:
农药 细菌降解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计成
霉菌毒素的高毒性和强致癌性严重威胁动物生产性能和人类健康,每年给畜牧业和食品工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物理和化学去毒方法存在诸多应用缺陷,故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环保的方法,霉菌毒素生物降解法备受关注。本文对霉菌毒素毒性的作用机制、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目前生物降解研究存在的困难提出策略和建议,为饲料和食品中霉菌毒素的生物解毒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霉菌毒素 生物降解 微生物 细菌 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