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98)
2023(8368)
2022(6810)
2021(6365)
2020(5173)
2019(11189)
2018(10938)
2017(20703)
2016(11520)
2015(12315)
2014(11840)
2013(11735)
2012(10710)
2011(9647)
2010(9694)
2009(8946)
2008(8715)
2007(8123)
2006(7144)
2005(6119)
作者
(35508)
(30654)
(29960)
(28122)
(18447)
(14792)
(13166)
(12017)
(11487)
(10461)
(10367)
(9752)
(9573)
(9483)
(9251)
(9250)
(8901)
(8833)
(8652)
(8304)
(7921)
(7450)
(7153)
(7028)
(6947)
(6869)
(6721)
(6427)
(6257)
(6164)
学科
(46172)
经济(46120)
(44827)
(39907)
农业(29717)
管理(27262)
(18945)
企业(18945)
方法(16168)
业经(15694)
数学(14757)
数学方法(14665)
中国(11695)
(10188)
(10098)
农业经济(9959)
(9919)
贸易(9917)
(9734)
地方(9419)
(9004)
(8943)
农村(8936)
(8606)
技术(8001)
(7939)
(7581)
发展(7562)
(7551)
收入(7518)
机构
学院(164414)
大学(158300)
(68110)
经济(66892)
管理(61998)
(61196)
研究(57078)
理学(54811)
理学院(54229)
管理学(53302)
管理学院(53055)
农业(47620)
中国(43979)
业大(39148)
科学(38769)
(32107)
(30653)
农业大学(29964)
研究所(28259)
中心(27181)
(26608)
(24461)
(24136)
(22628)
财经(21386)
经济管理(20716)
科学院(20432)
(19706)
经济学(19307)
(19121)
基金
项目(117412)
科学(91211)
基金(85505)
研究(80109)
(78240)
国家(77466)
科学基金(64572)
社会(52363)
社会科(49244)
社会科学(49228)
(48214)
基金项目(46547)
自然(43146)
自然科(42157)
自然科学(42140)
自然科学基金(41438)
(39645)
教育(34229)
(33959)
资助(32520)
编号(31832)
(26688)
重点(26231)
(25698)
(25429)
(25058)
计划(23988)
创新(23373)
成果(23188)
科研(22819)
期刊
(78966)
经济(78966)
(66197)
农业(44549)
研究(39971)
学报(36605)
中国(33979)
科学(30600)
大学(26919)
学学(26415)
(21190)
业经(20989)
(17983)
(16985)
金融(16985)
管理(16870)
农业经济(13283)
农村(13198)
(13198)
业大(12441)
(12174)
问题(12051)
农业大学(11247)
技术(11120)
教育(10414)
经济研究(10368)
世界(9955)
财经(9686)
科技(9565)
经济问题(8829)
共检索到2363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春虹  王璞  戴明宏  
为了明确麦秸覆盖方式、降雨量以及氮肥施用量对于麦秸对后茬作物的化感作用的影响,以探讨耕作措施对消除麦秸对玉米的不良影响的作用,分别采用温室和田间试验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玉米不同品种对麦秸长度和覆盖量的互作的反应有显著差异,农大108表现出更强的抵抗化感作用的能力。降雨量与麦秸还田方式的互作对玉米生长有极显著的影响。常规麦秸覆盖水平下(4 500 kg/hm2)施用纯氮90 kg/hm2可以减弱化感作用对玉米出苗率、株高、叶面积和地上部干重的影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慎举  侯乐新  王绍中  
采用5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强筋小麦的播期、基本苗、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等5项农艺措施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及其交互作用;建立了产量、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和弱化度等7个目标性状的数学模型;实现7 500 kg/hm2以上产量水平、品质指标达国家强筋小麦二级以上标准的最佳农艺措施方案为:播期10月6~7日,基本苗104.8~106.8万/hm2,施氮(N)量294.9~308.0 kg/hm2,施磷(P2O5)量139.2~152.2 kg/hm2,施钾(K2O)量180.1~200.3 kg/hm2;经在同样生态类型区45.9 hm2麦田示范应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幸  吴存祥  齐玉军  徐泽俊  王宗标  韩天富  
【目的】在黄淮海麦豆两熟制条件下,比较不同麦秸处理和播种方式对大豆生长发育、产量及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探讨麦茬夏大豆免耕播种的技术关键,评估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的利用价值,以期改进黄淮海地区夏大豆生产技术。【方法】定位试验于2012—2014年在江苏徐州进行,采用裂区设计,以播种方式为主因素,秸秆还田量为副因素。播种方式有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常规免耕机械条播和浅旋人工撒播3种,秸秆还田量设全量和半量2个水平,共6个处理,比较不同麦秸处理和播种方式对大豆播种和出苗质量、生育进程、产量、土壤物理性状及麦秸腐解率的影响。【结果】免耕覆秸精量播种较常规免耕机械条播出苗早1 d,较浅旋人工撒播早1—3 d...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韩智强  王勇  李忠环  邓巧  邱学礼  付斌  吕亚琼  
试验设计了不同土壤改良措施处理,研究土壤改良措施对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塘施河沙处理对烤烟生长的农艺性状影响较小;塘施沸石处理有利于烟株的生长和叶片的发育,但影响烟叶叶绿素的含量分布;不同作物秸秆还田,对烟株生长发育的影响有显著差别,水稻秸秆在移栽时还田效果较好;玉米秸秆在揭膜培土后还田效果较好。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丁冰  
应当消除西方“经济人”分析在我国的不良影响丁冰80年代以来,张五常教授针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问题出版了几本论文集。他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以科斯产权理论为依据,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他称为“私产制”)乃是人类唯一可靠的选择,断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已被他打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姚克明  宋殿珍  张喜文  刘源湘  
1988~1990年在山西省屯留试点进行了不同农艺措施对旱地谷子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肥料是影响旱地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因子,其次是品种、密度和播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喻春莲  帅稼夫  卢建华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小麦籽粒产量与密度、氮肥、MET、481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产量形成的密度、氮肥、调节剂反应模型,并通过对模型的解析求出各因素影响产量的主次关系及相互作用,通过模拟寻优找出产量6375kg/ha以上定量生产水平下的最佳农艺化控综合措施为每公顷基本苗224.5~259.5万株,每公顷施氮156~165kg,并配合拔节期喷施多效唑,花期喷施油菜素内酯,每公顷药液用量1500kg。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乃娟  史航  朱利群  
为明确麦秸不同还田方式对稻麦轮作农田碳足迹的影响,该研究通过开展两年的大田试验,设计了3种麦秸还田方式(麦秸旋耕还田、麦秸翻耕还田和麦秸沟埋还田),并以麦秸不还田为对照,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连续两年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监测,并对不同麦秸还田方式的生产资料投入和生产过程碳排放及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1)与不还田相比,麦秸还田显著增加了稻季日均CH4排放,稻麦周年全球增温潜势95%来自稻田CH4排放;(2)在水稻季,农田CH4排放占碳足迹总量比例最大,3种麦秸还田方式中,麦秸沟埋还田处理下碳足迹最小,且能比麦秸旋耕还田处理减少4. 9%;(3)在小麦季,化肥投入造成的碳足迹所占比例最大,为64. 5%~77. 4%,其次是土壤N2O的排放;(4)从整个稻麦周年轮作系统来看,与麦秸旋耕还田和麦秸翻耕还田处理相比,麦秸沟埋还田处理能分别减少4. 6%和3. 6%的周年碳足迹及8. 7%和4. 9%的周年单位产量的碳足迹。因此,对于稻麦轮作地区,采用麦秸沟埋还田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足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波  殷寿安  胡万里  付斌  段宗颜  陈拾华  
研究表明,不同农艺措施对烟叶的叶面积影响不大,顺坡种植与横坡种植相比较,烤烟各方面农艺指标都比横坡种植的差,但是后期烟叶落黄较好。秸秆处理的烤烟,移栽30 d表现出缺氮现象,烤烟移栽90 d,秸秆处理烟叶的叶绿素含量高于不施用秸秆处理的,不同部位烟叶的叶绿素含量从高到低顺序为上部>中部>下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朝苏  王克如  谢瑞芝  付书明  李少昆  汤永禄  
2005~2007年,研究了稻麦轮作区麦秸还田方式、还田量及免耕麦秸覆盖还田条件下移栽方式对水稻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传统栽培方式(翻耕、无麦秸还田)相比,免耕麦秸覆盖还田对水稻产量没有影响,但对出糙率、整精米率等品质性状不利;翻埋还田有一定增产效果(增产5.5%),对主要品质性状影响不明显;免耕垄作麦秸沟填处理则显著减产。②免耕条件下,适当增加麦秸还田量,能减少无效分蘖,提高个体和群体质量,增产效果明显。以9.0×103kg·hm-2麦秸还田量的水稻产量最高,与对照差异显著。③免耕麦秸覆盖条件下,撬窝移栽水稻根系分布层次较深,抗倒力强,产量高于其他处理;不同移栽方式对稻米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彭鸥  刘玉玲  铁柏清  叶长城  张淼  李园星露  周俊驰  许蒙  张燕  龙涌  
【目的】探究水分管理、调理剂措施和组合措施对污染稻田稻米降Cd效果,旨在探索出不显著降低水稻产量前提下,能更高效降低土壤Cd生物有效性和稻米中Cd含量的方法。【方法】在湖南省株洲市选择中度Cd污染稻田开展田间小区水稻试验。试验中水稻种植两季,早稻品种为中嘉早17,晚稻为泰优390。试验分为6组,分别为水分管理(T2)处理、施用硅肥(T3)处理、施用竹炭处理(T4)、施用硅肥结合水分管理(T5)处理、施用竹炭结合水分管理(T6)处理和1个试验对照(T1),重复3次。【结果】试验各处理对稻田土壤有效态Cd含量均有降低,竹炭结合水分管理(T6)处理对两季水稻土壤均有显著降低,硅肥结合水分管理(T5)处理对晚稻土壤有效态Cd降低幅度最大。试验各处理对水稻各部位Cd含量均有降低效果,在糙米Cd含量方面,5个试验处理中对糙米Cd含量降低幅度以组合措施修复技术效果最好,即硅肥结合水分管理(T5)和竹炭结合水分管理(T6)处理。在水分管理修复技术(T2)中降Cd效果最高为29.23%;在施用调理剂修复技术中,硅肥处理(T3)和竹炭处理(T4)对稻壳和糙米中Cd含量均有显著降低(P<0.05)作用,其中硅肥处理(T3)糙米最高降Cd幅度为49.23%,竹炭处理(T4)糙米最高降Cd幅度为47.69%;在组合措施中均能显著降低水稻糙米Cd含量,其中硅肥结合水分管理(T5)处理糙米降Cd幅度为60.34%—78.46%,竹炭结合水分管理(T6)糙米降Cd幅度为56.90%—67.69%。同时,本文对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水稻各部位Cd含量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水稻籽粒(稻壳与糙米)中Cd含量与土壤有效态Cd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两个水稻品种规律一致。各处理对水稻各部位富集系数亦有降低效果,以硅肥结合水分管理(T5)处理和竹炭结合水分管理(T6)效果最好。对于水稻各部位向籽粒转运系数降低效果各部位规律不一致,但茎鞘和叶片两个部位向籽粒(稻壳和糙米)转运系数均显著降低,水分管理(T2)处理除外。在水稻产量方面,仅水分管理(T2)处理对中嘉早17有显著降低,其他处理降低幅度不显著,各处理对泰优390处理没有显著影响。【结论】组合措施优于单一水分管理或单一调理剂处理,且在水稻产量没有显著降低情况下对稻米Cd污染稻田稻米降Cd幅度最高达到78.46%,可以进一步确保Cd污染农田安全利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建敏  肖炳光  焦芳婵  吴兴富  张谊寒  欧娅  李永平  王毅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施氮量、留叶数、打顶时间和留叶采收方式等农艺措施对美引烤烟品种NC71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施氮量,NC71的生长势增强,叶面积指数增加,成熟期上部叶叶面积增大,但NC71对氮肥反应的敏感性不如K326,各主要经济性状指标不存在品种与氮肥互作效应,施氮量105 kg/hm2时,NC71的中上等烟比例、级指、产值较高,NC71适宜需氮量与K326相当;留叶数20片/株处理,产量中等,上等烟比例和级指最高,产值最大;现蕾后5 d打顶,叶面积指数、上部叶片和产量中等,中等烟比例、级指和产值最高;采取CS2(去2片底脚叶不烘烤)的留叶采收方式提高烟叶产量、等级和产值。建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和寿甲  潘艳华  刘恩科  严昌荣  郭玉蓉  何文清  刘勤  刘爽  
2009年6~10月,在大理市洱源县邓川镇中和村坡耕地上,开展6种种植模式(顺坡种植、横坡种植、横坡种植+盖膜、横坡种植+秸秆覆盖、横坡种植+生物覆盖、格网垄作,依次表示为DT、CT、CT+PF、CT+S、CT+IS、RT)水土保持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及管理条件下,DT水土流失严重,径流、泥沙、氮、磷的总流失量均为最大,分别为447.7 m3/hm2、39 802.9 kg/hm2、123.2 kg/hm2、21.3 kg/hm2,CT、CT+PF、CT+S、CT+IS、RT与DT相比具有明显的水土保持作用,可以减少径流16.25%~35.2%,减少泥沙流失84.4%~88.34%,减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汤一卒  江华山  徐克芳  翟虎渠  汤国辉  
中、上等烟叶量和烟叶化学成分是反映烤烟品质的二个主要的方面.打顶时期和单株留叶数是影响烤烟品质的主要农艺因素.现蕾和现蕾前打顶留20叶,中、上等烟叶率稳定在80%左右;现蕾和现蕾前打顶,增施氮肥提高中、上等烟叶量.烟叶中烟碱和糖的含量可变性较大,全氮、钾等含量可变性较小.打顶早、留叶数较少时.烟碱和全氮含量较高;留叶较多时增施氮肥,有使烟碱含量增高趋势.含糖量以现蕾打顶处理的较高,与施氮量、密度不呈相关趋势.早打顶、较少留叶可提高烟叶含钾量.本试验条件下.N(90)水平现蕾留20叶打顶为烤烟优质丰产优化组合.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汤一卒  江华山  徐克芳  翟虎渠  
在试验处理范围的大田施氮量与烤烟产量显著正相关,密度与产量正相关;高氮水平下以较少留叶数具产量优势,低氮水平下适当多留叶具产量优势,现蕾或现蕾前打顶处理产量高于开花打顶。单叶重与烤烟产量显著正相关,是决定产量的主导因素。施氮、打顶留叶、密度等处理通过影响不同叶层的单叶面积和比叶重而提高或降低单叶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