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74)
- 2023(7811)
- 2022(6712)
- 2021(6540)
- 2020(5717)
- 2019(13304)
- 2018(13120)
- 2017(25230)
- 2016(14633)
- 2015(17197)
- 2014(17676)
- 2013(17082)
- 2012(16100)
- 2011(14767)
- 2010(15163)
- 2009(14019)
- 2008(14220)
- 2007(13357)
- 2006(11654)
- 2005(10489)
- 学科
- 济(61374)
- 经济(61324)
- 农(45571)
- 业(41802)
- 管理(31295)
- 农业(29960)
- 方法(25639)
- 数学(23275)
- 数学方法(23052)
- 企(21040)
- 企业(21040)
- 中国(16388)
- 业经(16003)
- 财(12609)
- 地方(12490)
- 制(12104)
- 学(11897)
- 教育(11110)
- 贸(11084)
- 贸易(11083)
- 易(10798)
- 理论(10219)
- 农业经济(10003)
- 发(9913)
- 村(9025)
- 农村(9015)
- 银(8897)
- 银行(8876)
- 策(8765)
- 体(8734)
- 机构
- 学院(210880)
- 大学(208945)
- 济(85584)
- 经济(83637)
- 管理(75720)
- 研究(71672)
- 理学(65198)
- 理学院(64414)
- 管理学(63112)
- 管理学院(62728)
- 农(57340)
- 中国(53631)
- 科学(44517)
- 农业(44222)
- 京(44115)
- 业大(38662)
- 所(37340)
- 财(36411)
- 中心(34301)
- 江(34053)
- 研究所(33843)
- 范(31310)
- 师范(31075)
- 财经(28838)
- 北京(27678)
- 农业大学(27206)
- 州(26534)
- 经(26181)
- 经济学(25484)
- 师范大学(24226)
- 基金
- 项目(134615)
- 科学(104263)
- 研究(103674)
- 基金(92928)
- 家(79679)
- 国家(78825)
- 科学基金(66306)
- 社会(62573)
- 社会科(58596)
- 社会科学(58574)
- 省(56467)
- 教育(50345)
- 基金项目(49778)
- 编号(46400)
- 划(46054)
- 自然(41005)
- 自然科(39972)
- 自然科学(39959)
- 自然科学基金(39224)
- 成果(38403)
- 资助(37652)
- 课题(32410)
- 农(32408)
- 部(30746)
- 重点(30534)
- 发(30446)
- 创(27886)
- 大学(27479)
- 性(26973)
- 年(26513)
- 期刊
- 济(99980)
- 经济(99980)
- 研究(63575)
- 农(61310)
- 中国(47953)
- 农业(41417)
- 教育(36810)
- 学报(34755)
- 科学(30446)
- 大学(27717)
- 财(27452)
- 学学(24878)
- 业经(22596)
- 融(21142)
- 金融(21142)
- 管理(21027)
- 业(19865)
- 技术(19721)
- 问题(15062)
- 农村(14106)
- 村(14106)
- 财经(14064)
- 农业经济(13760)
- 经济研究(13603)
- 版(12791)
- 经(12082)
- 世界(11660)
- 经济问题(11003)
- 技术经济(10690)
- 资源(10018)
共检索到3198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吴丹 杨思尧
通过对三所高等农业院校的调查,确定农科专业大学生的择业观可以归结为择业态度、择业目标、价值取向和择业动机四个方面,对影响农科专业大学生择业观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差异不显著。在分析农科大学生择业观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政府、学校、家庭、个人四个角度对农科专业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农科专业大学生 择业观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姚丰华 张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实现强国之梦的必然之路。涉农专业的大学生是破解"三农"问题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后备军,肩负着其他群体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使命,涉农专业大学生服务"三农"的择业观的培育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研究分析了目前农科类大学生服务"三农"择业观形成的意义和制约因素,构建了农科类大学生对服务"三农"择业观的心理认同、政策共识和行为自觉的渐进式。
关键词:
涉农专业大学生 服务“三农” 择业观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房三虎
采用田澜和潘伟刚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动机问卷》,对农科专业一到四年级316名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状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农科专业大学生的总体学习动机水平中等;农科专业大学生的总体学习动机水平在性别和户口类型上的差异均不显著,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内部学习动机水平显著高于外部学习动机;在求知兴趣、声誉获取和外部学习动机上均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年级越高求知兴趣、声誉获取和外部学习动机越强;在利他取向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
关键词:
农科专业 大学生 学习动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袁美学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就业竞争越来越剧烈,就业难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大学生择业观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本文探讨了大学生择业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教育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择业观 问题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余明
目前我国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存在着专业对口就业率低的问题,这不利于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通过全面、科学、持续地了解农科专业不同时期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及其职业发展情况,文章分析了我国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政府要改善农业行业就业大环境,用人单位要提升农科大学生薪酬待遇,高校要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大学生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农科 大学生 就业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国章
高等农业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鼓励支持农科大学生在农业领域创业,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提高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人才保障。文章从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农科大学生创业情况出发,分析我国农科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构建包括创业教育、实践、后续扶持平台的农科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体系。
关键词:
农科专业 大学生 创业教育 实践体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房三虎 黄文勇 赵凤
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对改善基层人才队伍机构、拓展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锻炼青年人才培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基层工作条件、生活环境及岗位特点等多种因素,制约了大学生基层就业的积极性。从政策、社会、就业观念等方面,分析影响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因素,阐释推动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对策:完善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构建长效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基层定向培养人才;加强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宣讲,转变传统就业观念;合理设置基层就业岗位,实现人尽其用。
关键词:
大学生 基层就业 长效机制 制度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曾璇 钟文晶
文章通过对华南农业大学创业创新教育与实践的问卷调查,研究农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农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工作的对策与建议,包括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教学—实践—落地—市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体系,打造吸引农业行业创新创业资源聚集的大农业创业生态圈。
关键词:
农科专业 大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 创业实践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淑艳 吴倬
当前择业观教育存在价值观教育和择业技术教育的关系问题。择业观教育中,价值观教育是新时期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核心内容,其中包括人生观教育、荣辱观教育、人才观教育、自我实现观教育等内容。择业技术教育只有建立在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基础上,才能促使大学生真正形成正确的择业思想,并指导实践。本文对人生观、荣辱观、人才观、自我实现观教育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价值论的反思。
关键词:
大学生择业观教育 价值论 反思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红梅 张星杰 赵宝平 刘景辉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状况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影响。针对近年来大学校园暴力事件及大学生犯罪居高不下的现状,对内蒙古农业大学植物生产类专业和动物生产类专业学生开展调研,了解农科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新形势下农科高校开展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农科大学生 法律意识 法制教育 法制文化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阿特 姚志友 林静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自尊量表"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以国内9所农业高校1000名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了解女大学生的自我和谐、自尊与健康状况的现状及内在关系,探讨自尊在自我和谐与健康状况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的自我和谐、自尊和健康状况在年级、月均生活费及抚养方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自尊、自我和谐与健康状况之间存在正相关;自尊在自我和谐与健康状况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
关键词:
女大学生 健康 自尊 自我和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玉瑷 李强 贾一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重,而农林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就更加困难。为了掌握毕业生择业就业现状,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从毕业生择业的期望、观念、心理状态,影响就业因素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三个方面展开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就业工作中加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增加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建议。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小龙
对当代农科类大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进行深入思考,以专业承诺为理论基础指导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从专业承诺的情感承诺、继续承诺、理想承诺以及规范承诺四个维度,针对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地的农科类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从而提高中国当代农科类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及专业思想水平。
关键词:
专业思想教育 专业承诺 农科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少雄
鼓励支持大学生在农业领域创业,培养农科专业创业型人才,对加快现代化农业建设步伐,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文章阐述了国内外农科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概况,分析了我国农科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后续扶持"三位一体的农科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以期培养农科专业大学生"学农爱农""以农开创事业"的创业精神及提高农科专业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玲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是关键。农科类大学生作为新农村建设人才的重要后备军,其服务新农村建设意识直接影响着他们毕业后是否投身新农村建设。文章对当前农科类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意识现状进行了实证调查,并从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加强政策支持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高校 农科类大学生 新农村建设意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