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18)
2023(14025)
2022(12135)
2021(11212)
2020(9420)
2019(21359)
2018(21252)
2017(40997)
2016(22560)
2015(25127)
2014(24901)
2013(24827)
2012(22555)
2011(20432)
2010(20182)
2009(18332)
2008(17743)
2007(15616)
2006(13716)
2005(11561)
作者
(67717)
(56709)
(56008)
(53184)
(35388)
(27303)
(25172)
(22470)
(21424)
(19829)
(19139)
(19081)
(17758)
(17590)
(17441)
(17198)
(17100)
(16670)
(16120)
(15873)
(14471)
(13730)
(13615)
(12976)
(12790)
(12684)
(12433)
(12374)
(11445)
(11421)
学科
(89906)
经济(89811)
(66640)
管理(59249)
(47835)
(45112)
企业(45112)
方法(39971)
数学(35179)
数学方法(34832)
农业(31746)
业经(23719)
中国(21907)
(20493)
(19912)
地方(18254)
(16663)
贸易(16658)
(16214)
(16004)
环境(15257)
技术(14631)
(13130)
理论(13053)
(12622)
(12301)
(12256)
(12250)
银行(12180)
(12030)
机构
学院(320773)
大学(318886)
管理(127759)
(125630)
经济(123064)
理学(112562)
理学院(111336)
管理学(109374)
管理学院(108830)
研究(107751)
(78822)
中国(78648)
科学(71796)
(66854)
农业(61445)
业大(61016)
(55498)
(51625)
研究所(51355)
中心(49520)
(45593)
财经(42554)
(41122)
北京(41064)
师范(40621)
农业大学(39423)
(39017)
(37901)
(36734)
经济管理(35965)
基金
项目(230789)
科学(179578)
基金(166626)
研究(163497)
(148054)
国家(146778)
科学基金(124449)
社会(102206)
社会科(96508)
社会科学(96479)
(92086)
基金项目(90125)
自然(83137)
自然科(81157)
自然科学(81133)
自然科学基金(79686)
(77010)
教育(73205)
资助(67028)
编号(66929)
成果(52027)
重点(51489)
(49931)
(49896)
(48139)
创新(44903)
课题(44785)
科研(44613)
计划(43913)
大学(41761)
期刊
(135827)
经济(135827)
研究(86155)
(78927)
学报(60907)
中国(57612)
农业(53792)
科学(52962)
大学(45208)
学学(43245)
管理(40607)
(35421)
教育(30499)
业经(28632)
(25992)
金融(25992)
(25560)
技术(25081)
经济研究(19632)
问题(19245)
财经(19225)
(18283)
业大(18266)
科技(17734)
(16282)
图书(15277)
技术经济(15277)
农业大学(15223)
资源(15130)
理论(14829)
共检索到4485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卢丽丽  吴根义  
从源头上控制对大气中PM2.5贡献率较高的氨排放,对降低大气污染物PM2.5含量、以及减少雾霾污染起着很重要作用。在农业源氨排放中,由农业活动(主要是施肥)导致的氨排放占整个农业源氨排放的40%。因此,总结农田氨排放的研究进展,分析影响农田氨排放的主要因素,描述农田氨排放的规律,对国家制定氨减排措施有指导意义。通过对农田氨排放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发现影响农田系统氨排放的因素包括气象条件(温度、降水、风速和光照强度)、土壤因素(土壤类型、理化特性、含水量等)、施肥因素(肥料种类、施肥量、施肥方式及灌溉和施肥时期)、和农作物(种类,生长时期)。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温度、风速、土壤pH、土壤粘粒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含水率、肥料类型、施肥量、施肥及灌溉的方式。其中温度、土壤pH、有机质含量以及施肥量与农田氨挥发量呈正相关关系;风速与含水率在一定范围内与氨挥发呈正比关系;土壤粘粒含量与氨挥发呈负相关。上述的研究都是基于合理施肥,增加氮肥利用率,减少氨排放导致的氮损失为目的的,而以减少环境污染物、保持空气质量为目的氨减排措施的研究较少。因此,开展农田氨排放污染系数的确定,建立农业氨排放清单模型的研究,可为环境相关部门有效控制和减少农业污染物的排放,促进农业生产健康良性发展和环境保护起支撑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艳  秦耀辰  
家庭能源消费对环境的影响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领域热点研究课题之一。为了更好地开展家庭直接能耗的碳排放研究,对国际上近20年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将国际上对家庭直接能耗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模型归纳为自上而下模型、自下而上模型及综合模型三大类,并对各种模型进行了评价;国际上对家庭直接能耗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集中于家庭外部环境、家庭特征及家庭成员3个方面。分析表明:家庭直接能耗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模型由简单走向综合;所用数据由历史统计数据到与微观住户调研数据相结合;研究的层面由国家(地区)、城市、社区向家庭内部全面展开;分析的视角由单一的宏观分析,到宏观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在基本反映家庭直接能耗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的最新态势的同时,提出了我国家庭直接能耗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文越  曹小曙  
减少交通出行碳排放是全球共同面对的重大议题之一,同时也是城市和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论文首先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对近20年来的全球交通出行碳排放研究现状与趋势进行梳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国家、城市和社区3个尺度对国家交通能源消耗及其碳排放的驱动力因素、城市形态对交通碳排放的影响以及社区建成环境对居民出行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与归纳凝练。研究发现:①国家尺度的研究早期大多基于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分解法探究交通能源消耗的主要驱动力;近年来,研究进一步根据能源消耗数据"自上而下"地测算交通碳排放,并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究社会经济、城市形态和交通发展因素对交通碳排放的影响。②城市尺度的研究早期围绕紧凑城市是否一种低碳的城市形态而进行讨论,主要使用截面数据和相关分析方法;近年来,进一步拓展使用情景预测、GIS空间分析、空间回归、空间模拟等方法探究城市交通碳排放的空间差异及其与城市形态、城市中心分布形式之间的关系。③在社区尺度,研究多以截面、非集计的问卷调查数据为主,采用定量的数学模型探究居民社会经济属性和人口密度,土地利用混合度,与就业地、城市中心的距离,路网与交叉口密度、公共交通供给水平等建成环境要素对居民出行碳排放的影响。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中国城市交通出行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趋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坚雄  陈源泉  隋鹏  高旺盛  王彬彬  吴雪梅  熊杰  史学朋  孙自广  
农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贡献,研究农田温室气体净排放潜力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农田温室气体净排放的涵义,并归纳总结了耕作方式、施肥、水分管理、间套作等农业措施对农田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农田土壤N2O和CH4、农田生产物资的使用所造成的温室气体(主要为CO2、N2O和CH4)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总体能提高表层SOC含量,减少CH4排放,但减少农田土壤N2O排放的研究尚存在一定的争议,耕作方式亦影响投入,从而影响温室气体的排放;施肥(特别是配施)能提高SOC含量。施氮肥越多,N2O排放量越大,而CH4主要受有机物料的影...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秦耀辰  荣培君  杨群涛  李旭  宁晓菊  
城市化是全球发展的趋势,而城市化进程对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全面系统梳理国内外文献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碳排放研究的起源与发展、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评述。从中看出:国内外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城市化和碳排放的关系、城市化对碳排放影响的宏观及微观因素,以及城市化对碳排放的作用机理等方面;研究方法以定量分析为主,除基础的IPAT模型、STIRPAT模型之外,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指数分解、结构分解、多指标面板数据聚类分析等方法也广泛应用。总体而言,城市化进程对碳排放的影响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涉及诸多因素,目前的研究已逐渐深入、研究方法也多有创新,但仍需丰富研究视角、完善研究体系,更好地为城市化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为低碳城市发展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海林  孙国峰  陈继康  陈阜  
土壤碳循环在全球气候变暖上具有重要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保护性耕作具有减少土壤侵蚀、提高秸秆利用效率和增加土壤有机质等特点,对土壤碳汇效应具有重要的影响。国内外在保护性耕作上对土壤碳循环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保护性耕作碳循环方面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保护性耕作的农田碳效应及其机制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本文对国内外保护性耕作对农田碳效应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客观详尽的阐述,并再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本领域的研究重点,以期对中国开展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飞  李云霞  关新元  刘辉  尹飞虎  
大田滴灌在新疆地区大规模应用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不同区域应用时,其对土壤水盐平衡及地下水动态的影响也各异。为准确掌握长期节水灌溉对新疆农田土壤水盐及地下水埋深的影响,本文系统梳理了新疆大田滴灌的发展历程及取得成效,分析了长期大田滴灌以来耕层土壤水分状况、南北疆的主要灌区农田地下潜水埋深、耕层土壤盐分再分布的变化情况,并从维护新疆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提出4条对策与建议:两水统观统用构建安全地下水位埋深、灌溉洗盐结合维持良好农田耕层、区域统防统治实现区域水土可持续、节水降盐为核心提升区域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为进一步开展新疆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和方向。节水抑盐是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但如何实现干旱盐碱区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探索和遵循水盐平衡这个科学问题值得长久关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菁  
文章利用STIRPAT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1997~2010年工业化阶段投资、工业增长以及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认为投资是影响碳排放规模的最主要因素,中部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受投资影响最大,技术进步对环境压力的影响在西部地区最为明显,技术要素对环境的影响需要通过政策支持来加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欧元明  周少甫  
分析碳排放情况,本文发现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密度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碳排放密度存在明显的空间群集效应。基于LMDI方法分解,发现人均产出起拉动作用,而能源效率和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则主要是抑制作用。基于STIRPAT模型分析,发现人均总产出水平、单位产出的化石能源消耗量、煤炭消费占比均对碳排放有显著的强化作用。建议:大力发展便捷的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减轻交通对大城市碳排放的压力;通过改变能源结构,通过电力能源生产外迁等方式降低排放密度超高的地区碳排放压力、开发清洁能源,降低二氧化碳高排放能源消费占比;对高能耗产业逐步实施"产能总量控制——限制出口——进口替代"路径的产业优化措施,逐步减轻"输入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卞利花  吉敏全  
科学考察交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对碳减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利用STIRPAT模型定量分析了2002—2016年青海经济发展水平(以人均GDP表示)、交通自身影响(客、货运周转量)、技术进步(以能源强度表示)、城市化率和私人汽车拥有量对交通碳排放的影响。通过岭回归模拟结果可知,各影响因素与交通碳排放总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为:城市化率>能源强度>客运周转量>货运周转量>人均GDP>私人汽车拥有量。在此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基准情景和6种减排情景,预测了青海交通未来的碳排放量,结果表明,青海交通碳减排的重点是提高技术水平,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交通碳排放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敏  杨红娟  刘海洋  
家庭碳排放是构成生活消费间接碳排放的基本单位,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农户由于消费习惯不同,家庭生活消费间接碳排放特征也不同。云南是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沿。论文选择云南壮族、纳西族、哈尼族、白族、苗族、回族、黎族、佤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农户进行研究,采用PPS方法调查各少数民族农户2012-2014收入和消费数据,运用LMDI模型把户均间接碳排放增量分解为碳排放系数、消费结构、消费支出与收入的比、户均收入4个因素,分析各少数民族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得到消费支出与收入的比是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为了引导少数民族农户选择...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徐鹏  包存宽  
针对环境规制对碳排放是否都起到预期的效果,以及“双碳”目标设立后中国有关环境规制的问题,分别从环境规制的概念、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3个方面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结果发现,现有研究主要围绕抑制效应和绿色悖论展开,聚焦环境规制通过低碳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以及外商投资3种路径影响碳排放,探讨如何发挥市场激励型和非政府环境规制等环境规制工具有效性以及提出选择规制工具时要考虑区域和行业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双碳”目标下,对中国环境规制的研究应重点探讨如何避免绿色悖论、发挥倒逼效应,同时考虑差异化政策制定、环境规制强度的测度、CO_2与其他污染物协同减排以及环境规制对碳总量减排等方面。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石岳峰  吴文良  孟凡乔  王大鹏  张志华  
农田是CO2,CH4和N2O三种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在全球范围内农业生产活动贡献了约14%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及58%的人为非CO2排放,不合理的农田管理措施强化了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源特征,弱化了农田固碳作用。土壤碳库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碳库之一,同时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源/汇。研究表明通过采取合理的农田管理措施,既可起到增加土壤碳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又能提高土壤质量。农田土壤碳库除受温度、降水和植被类型的影响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受施肥量、肥料类型、秸秆还田量、耕作措施和灌溉等农田管理措施的影响。本文通过总结保护性耕作/免耕,秸秆还田,氮肥管理,水分管理,农学及土地利用变化等农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哈斯图亚  陈仲新  
[目的]通过总结地膜覆盖农田相关研究现状及研究趋势,以期为地膜制造、生产、使用、回收全过程的科学规划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文章为了客观全面掌握国内外地膜覆盖技术研究现状,明确研究重点、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利用文献计量法,借助CNKI和Web of Science文献库,分析近20年国内外地膜覆盖技术研究进展。主要对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积极作用、负面影响、综合评价研究以及地膜覆盖农田遥感监测等4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目前国内外地膜覆盖农田研究主要有两方面,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对农作物增产积极效益研究和地膜覆盖对大气环境(如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等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环境的影响以及残留地膜的影响等负面效应研究。然而,对地膜覆盖技术综合影响研究、地膜农田时空格局及变化研究相对较少。[结论]地膜覆盖技术综合效益评估研究、地膜农田时空格局及变化研究,以及地膜覆盖农田定量遥感研究应受到更多关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哈斯图亚  陈仲新  
[目的]通过总结地膜覆盖农田相关研究现状及研究趋势,以期为地膜制造、生产、使用、回收全过程的科学规划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文章为了客观全面掌握国内外地膜覆盖技术研究现状,明确研究重点、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利用文献计量法,借助CNKI和Web of Science文献库,分析近20年国内外地膜覆盖技术研究进展。主要对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积极作用、负面影响、综合评价研究以及地膜覆盖农田遥感监测等4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目前国内外地膜覆盖农田研究主要有两方面,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对农作物增产积极效益研究和地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