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63)
- 2023(5808)
- 2022(4897)
- 2021(4574)
- 2020(3847)
- 2019(8439)
- 2018(8391)
- 2017(16270)
- 2016(9124)
- 2015(10013)
- 2014(9883)
- 2013(9890)
- 2012(9140)
- 2011(8290)
- 2010(8496)
- 2009(7686)
- 2008(7616)
- 2007(7005)
- 2006(6306)
- 2005(5424)
- 学科
- 农(44369)
- 济(37288)
- 经济(37262)
- 业(31111)
- 农业(29420)
- 管理(15439)
- 业经(12899)
- 方法(12630)
- 数学(11705)
- 数学方法(11594)
- 企(10049)
- 企业(10049)
- 农业经济(9824)
- 学(8973)
- 村(8908)
- 农村(8898)
- 中国(8631)
- 发(8421)
- 制(7903)
- 土地(7844)
- 地方(7813)
- 发展(6914)
- 劳(6831)
- 劳动(6828)
- 展(6816)
- 收入(6737)
- 财(6646)
- 及其(6615)
- 人口(6576)
- 策(6317)
- 机构
- 学院(131445)
- 大学(124915)
- 农(54229)
- 济(52820)
- 经济(51819)
- 研究(49031)
- 管理(46969)
- 农业(41827)
- 理学(41267)
- 理学院(40761)
- 管理学(39944)
- 管理学院(39734)
- 中国(38239)
- 科学(34658)
- 业大(32974)
- 所(27323)
- 京(26544)
- 农业大学(25969)
- 研究所(25181)
- 中心(23636)
- 江(21186)
- 业(20628)
- 财(19930)
- 省(19657)
- 科学院(17793)
- 范(17228)
- 经济管理(17051)
- 师范(16972)
- 院(16319)
- 财经(15778)
- 基金
- 项目(93335)
- 科学(72128)
- 基金(66744)
- 研究(64702)
- 家(61172)
- 国家(60572)
- 科学基金(49753)
- 社会(40382)
- 省(38725)
- 社会科(37782)
- 社会科学(37771)
- 基金项目(36538)
- 自然(33242)
- 自然科(32403)
- 自然科学(32395)
- 划(31918)
- 自然科学基金(31816)
- 农(30761)
- 教育(27477)
- 编号(27468)
- 资助(25736)
- 发(21941)
- 重点(21577)
- 成果(20587)
- 部(20216)
- 业(19741)
- 计划(19241)
- 创(19076)
- 科研(18220)
- 科技(18185)
共检索到192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宏宇 卢静洁 杨培志 胡跃高 王小芬
为探究农用酵素对餐厨垃圾快速产酸发酵的影响,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添加0(JT_0)、1 (JT_1)、3(JT_3)、7(JT_7)、10 g/L(JT_(10))的农用酵素进行餐厨垃圾发酵,测定各处理发酵过程中p H、有机酸、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灰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发酵第1天5个处理的p H均显著下降,第7天后基本处于稳定。在发酵酸化过程前3 d有乳酸、乙酸、丙酸产生,且乳酸含量显著高于乙酸、丙酸。其中JT_3最终乳酸含量最高,为50.65 mg/L。乳酸的产生会造成p H的迅速下降。各个处理均在发酵3 d时产生大量的乳酸,7 d后产酸基本结束,p H也趋于稳定。餐厨垃圾主要产酸时期为前3 d,并于第7天趋于平缓。2)在发酵第7天时,JT_3的干物质含量为21.77 g/100 g,比发酵前降低11.13%,比其他同时期处理下降最多。从整体趋势上来看,各处理均在发酵第7天时,粗蛋白含量达到最大。JT_3在发酵第7天时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9.90 g/100 g。各处理在发酵后粗脂肪含量都有所下降,除JT_(10)中粗脂肪含量与原料无显著差异,其余各处理均显著下降(P<0.05),其中,JT_3粗脂肪含量最高为17.54 g/100 g。结合p H、有机酸及各项代谢产物来看,JT_3的发酵效果相对较好。综上,农用酵素添加量为3 g/L,发酵时间为4~7 d,餐厨垃圾发酵酸化效果最佳,是低成本快速处理餐厨垃圾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餐厨垃圾 农用酵素 餐厨垃圾酸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邬振江 颜成 杨德坤 梁剑茹 王电站 周立祥
[目的]本文通过现场调研代表性餐厨垃圾处理厂沼液处理工艺的生化效果,为已建成或待建的餐厨垃圾处理厂沼液达标处理工艺的选择或优化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河北省某大型餐厨垃圾处理厂沼液净化工艺"二相固液分离→气浮→混凝沉淀→生化处理→膜处理"为对象,通过测定该系统各单元出水水质指标,分析现行处理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工艺改进建议。[结果]该餐厨沼液是一种高悬浮固体(SS)(26 400 mg·L~(-1))、高化学需氧量(COD)(29 440 mg·L~(-1))、高氨氮(3 512 mg·L~(-1))、高磷(433 mg·L~(-1))和高盐分(14 100 mg·L~(-1))的有机废水,由于其高浓度的污染负荷(特别是SS与NH~+_4-N)使现行工艺各单元对污染物(NH~+_4-N、TN、COD)的消减效果均很差,经过常规物化与生化处理后,NH~+_4-N、COD、TN、总磷(TP)和SS累积去除率分别为74.5%、89.5%、67.7%、97.7%和97.1%,其最终出水含量分别是895、3 100、1 246、9.89和760 mg·L~(-1),分别是设计出水标准的29.8、10.3、17.8、2.0和3.3倍,色度高达200(呈红褐色)。[结论]该工艺因生化单元内微生物活性极低甚至丧失活性,基本没有发挥正常降解COD和脱氮除磷的作用。SS和氨氮等去除不理想导致生化池进水污染负荷较高,是生化效果差的主要原因。为提高现行工艺特别是生化单元的净化效果,需彻底去除进水SS和大幅降低NH~+_4-N浓度,适当扩大生化池容积,提高沼液的可生化性,恢复生化池菌密度及活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婧敏 韩海生 张跃华 李岚 孙艳彬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由高校建设引起的生源扩张现象已导致校园餐厨垃圾产生量持续增长,校园餐厨垃圾问题日益突出。故在佳木斯大学校园内开展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的研究活动,分析佳木斯市大学现行校园餐厨垃圾处理方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了以校企合作模式为理论依据的校园餐厨垃圾处理模式的有效构建方案。以期能够改善佳木斯大学餐厨垃圾处理现状,并为其他高校餐厨垃圾处理模式提供参考模板。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进锋 李晓慧 史东晓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属于典型的市政公用事业,主要由城市政府主管部门直接承担有关的收集、运输和处理事务。随着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推动下,各地政府部门已经将垃圾处理市场化作为发展方向,开始向多元化的投资结构转变。特许经营已经逐渐成为我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笑寒 童珺洁 张驰 庄璟 徐琳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餐厨垃圾的产生量日益加大,成份也日益复杂。因此有效处理餐厨垃圾成为当前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论文基于重庆市饮食文化特点及居民生活方式分析其餐厨垃圾成分,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重庆市主城区餐厨垃圾污染及处理难点。分别以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提出3种主要处理方案进行情景分析,并建立层次分析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建立餐厨垃圾小型处理站的综合效益最高。进一步对餐厨垃圾小型处理站的成本效益核算表明,当政府有足够的资金和垃圾产量时,应考虑建设餐厨垃圾小型处理站,并维持其约40t的日处理量;当政府资金和垃圾产量有限时,也可采用缩小处理站规模的方式,以求达到最高的综合效益...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润钰 许书林 高游慧 黄雪霜 滕丽秀 陈春虹 王小芬
为探究农用酵素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方法和实际效果,并探讨出水用于农田灌溉的可行性,利用可视化软件VOSviewer对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农用酵素处理污水的1 952篇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国内外农用酵素处理污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用酵素发酵工艺、农用酵素有效组分、污染物去除效果、酵素添加量及处理条件、对环境的影响和应用实例等方面。2)农用酵素是通过微生物厌氧发酵而形成的以有益微生物、有机酸、多种水解酶等活性代谢成分为一体的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系统,可以提高污水中污染物的降解效率,处理后的污水达到了农田灌溉水质的标准。3)农用酵素作为1种低成本的绿色环保制剂近年来逐渐被用于污水处理,又因生活污水中含有氮磷钾等矿质元素而具有较丰富的养分和灌溉用水潜力,将乡村生活污水经酵素处理后用于农田灌溉,可以有效解决农业水资源短缺和乡村生活污水污染环境的问题。综上,在全球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农用酵素处理污水作为一项新型的高效低成本污水处理和循环再利用的方式,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出发构建生活污水等资源还田的模式,为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健康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农用酵素 污水处理 废弃物利用 农田灌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轶 李磊 熊菊元 温耀华 伦晓中 张玉龙
在中温37℃条件下,通过序批式厌氧发酵,研究餐厨垃圾与牛粪质量比、污泥体积与发酵原料质量比对餐厨垃圾和牛粪混合厌氧发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餐厨垃圾与牛粪质量比为2.5∶1时,厌氧发酵效果最佳,其单位产气量为588.02mL.g-1VS,甲烷体积分数最高达62.8%,有机物去除率为65.5%;污泥体积与发酵原料质量比为4.5∶1时,厌氧发酵效果最佳,其单位产气量为721.36mL.g-1VS,甲烷体积分数最高达62.1%,有机物去除率为67.5%。
关键词:
餐厨垃圾 牛粪 混合厌氧发酵 最佳配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莉 刘应宗
餐厨垃圾在给环境带来污染的同时又具备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因此资源化回收利用是解决餐厨垃圾问题的发展方向。在对餐厨垃圾回收现状进行分析后,指出餐厨垃圾在回收方式、回收渠道、收费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推导出建立完善的餐厨垃圾回收体系是实现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前提。根据不同质量的资源化产品对回收的餐厨垃圾质量的要求不同,制定了餐厨垃圾分级回收质量标准,从而达到促进餐厨垃圾有效回收的目的,为其资源化利用提供有效的保证。
关键词:
餐厨垃圾 分级回收质量标准 回收网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辉 裘晓鹏 陈婷
为解决目前我国餐厨垃圾处理行业面临的"吃不好""吃不饱"问题,迫切需要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建立餐厨垃圾处理的长效财政经济对策。文章在对我国餐厨垃圾处理现状和问题剖析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财政介入餐厨垃圾处理的原因,阐述了我国餐厨垃圾市场价格的定位以及与公共财政的关系,提出了以餐厨垃圾产生单位为责任主体的"改进式污染者负担原则"收费制度、社会资金的合理吸收、财政资金的适度介入的财政经济对策,为激励型餐厨垃圾管理政策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宇 陈娇月 赵飞 刘小平 张强 周立宏 高游慧
为探究农用酵素在有机番茄种子发芽和种植过程中的提质作用,以番茄品种‘苹果青’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发芽试验和栽培试验;发芽试验中,使用商品育苗(S)和农场自制(Z)基质,每种基质都设置农用酵素(JS)和自来水(CK)处理,测定番茄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在栽培试验中,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农用酵素处理(灌根250 mL+地上部喷施20 mL,J_1),以等量水替代酵素为对照(J_0),以15(Y_1)、45(Y_2)、75(Y_3)t/hm~2有机肥用量为副区,共6个处理,测定番茄株高、茎粗、节间长度、叶片SPAD、产量、品质、土壤养分等指标,对品质综合评价值(D)最高的农用酵素灌溉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农用酵素处理可以提高番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ZJS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比ZCK上升26.7%和4.3%;SJS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比SCK升高2.3%和2.0%。2)栽培试验中,农用酵素处理可促进植株健康生长、提升番茄产量和品质。其中,J_1的番茄茎粗相较于J_0增加6.4%~7.1%,SPAD升高6.3%~7.1%,植株节间缩短11.9%~21.2%,产量增加9.7%~16.9%;Y_1、Y_2有机肥用量下J_1果实中的番茄红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糖酸比分别较J_0升高55.7%~70.7%、7.2%~17.0%、24.2%~33.4%,且各有机肥用量下J_1果实品质指标综合评价值均高于J_0。3)农用酵素可以改善土壤养分状况与微生物群落结构。J_1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J_0升高24.2%~43.6%,硝态氮含量较J_0升高17.3%~28.0%;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丰富度较J_0分别下降12.2%和22.8%,但土壤中子囊菌门的真菌丰度上升6.24%,厚壁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细菌丰度分别上升6.31%和11.33%。综上,施用农用酵素可有效提升有机番茄优质高产的生产效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符明清 范鹤龄 张丽 李昌珍 张荣萍
为探索液态农用酵素及其不同组分对原生和农田土壤的改良效果,通过离心分离液态农用酵素,得到上清液和酵素菌液。利用土壤室内培养法,以无菌水(CK)为对照,分别用上清液(T1)、酵素菌液(T2)、液态农用酵素(T3)处理原生和农田土壤,从土壤团聚体、酶活性、理化性质、微生物方面评估不同处理对2种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1)与CK相比,T1和T3处理下,第14天原生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显著增加了501.67%和2 173.5%(P<0.05),第21天农田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显著增加了896.5%和1 484.49%(P<0.05)。2)T1处理下原生土壤和T3处理下农田土壤的pH分别从6.75和6.8(第0天)增加至7.49和6.94(第28天);与CK相比,第21天,T3处理下农田土壤电导率显著增加了10.13%(P<0.05),第28天,T3处理下原生土壤电导率显著增加了29.68%(P<0.05)。3)与CK相比,T2处理下原生土壤的放线菌和农田土壤的细菌数量分别显著增加了415.71%和1137.84%(P<0.05);T1处理下农田土壤的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了81.69%(P<0.05);T3处理下原生土壤的真菌数量显著增加了44.44%(P<0.05)。4)与CK相比,原生土壤在T1、T2和T3处理下>2.00 mm粒级团聚体分别显著增加了35.25%、39.80%和35.77%(P<0.05);T1处理下农田土壤中0.30~1.00 mm粒级团聚体显著增加了77.65%(P<0.05);T2处理下原生土壤的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土壤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显著增加了17.38%和22.55%(P<0.05)。5)液态农用酵素中对原生和农田土壤起到改良作用的主要是其上清液。6)电导率与土壤脲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蔗糖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pH与MWD和GMD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综上,液态农用酵素能够快速激活原生和农田土壤,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团聚体稳定性,其中酵素中的上清液发挥了主要作用。
关键词:
农用酵素 土壤酶活 土壤团聚体 土壤改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越 高游慧 陈颖 白秀梅 刘雪连 王小芬
为探究农用酵素对土壤的改良效果,通过盆栽试验利用农用酵素对沙土、酸性土及盐碱土进行为期30 d的短期改良,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组成,对农用酵素作为土壤改良剂的可行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对于沙土,农用酵素可使其pH由9.63降至6.42,有机质含量提高8倍,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也均有所提升,农用酵素中的有益微生物(Lactobacillus和Acetobacter)成为土壤优势细菌菌群,同时显著降低了真菌的多样性;对于酸性土,农用酵素对其pH影响不大,但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增加,酵素中有益微生物可在酸性土中有效定殖;对于盐碱土,农用酵素可有效降低其pH(由10.37降至7.77),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施用农用酵素后土壤中Acetobacter、Kocuria、Planococcus和Alkalibacterium的相对丰度较高,从而抑制了土壤病原真菌的生长。未来农用酵素可针对不同土壤的突出问题进行改良以提高土壤品质。
关键词:
农用酵素 土壤改良 沙土 酸性土 盐碱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书林 吴琼 王馨悦 高游慧 张越 王小芬
为开发低成本、高效率的农用酵素接种菌剂,并探明其作用效果,采用限制性继代培养法,分别利用改良MRS(M)和红糖(H)培养基对酵素微生物进行培养,获得2组乳酸菌复合菌系,分别命名为MLA 1和HLA 1,并将这2种菌系接种到农用酵素发酵体系中,测定继代培养体系的pH和有机酸含量,复合菌系的微生物结构和多样性,接种后发酵液的细菌和乳酸菌数量、pH、有机酸含量及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制效果等指标。结果表明:MLA 1和HLA 1均主要由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和醋酸菌属(Acetobacter)构成;在限制性培养中,MLA 1相比HLA 1产酸升高40%,乳酸菌丰度升高5%,而HLA 1的Chao、Faith和Shannon指数高于MLA 1,表明其微生物多样性更高;接种到酵素发酵体系中,MLA 1和HLA 1的接种分别使酵素发酵过程的乳酸产量升高251%和295%,乳酸菌在细菌中的占比分别升高12%和16%,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率均升高15%以上。综上,HLA 1和MLA 1的接种效果接近,考虑到成本,利用红糖培养基筛选复合菌系(HLA 1)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在农用酵素大规模生产中的降本增效。
关键词:
农用酵素 红糖培养基 乳酸菌 生态投入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旴 陈泽斌 夏体渊 黄鹤平 银立新 靳松 尹利方 王海艳 杨丽华 黄青峰
对餐厨垃圾中的细菌进行分离,通过定性初筛和定量复筛,从202株细菌中筛到对餐厨垃圾中淀粉、蛋白质、纤维素、油脂均有明显降解能力的活性菌4株。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4株菌进行了分类鉴定,将菌株C116和C132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C95鉴定为OChrObaCtrum pseudOgrignOnense;C126鉴定为表皮短杆菌。
关键词:
餐厨垃圾 好氧降解 微生物 筛选 鉴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房明 吴树彪 张万钦 李伟 庞昌乐 董仁杰
在(37±1)℃条件下采用批式厌氧消化试验方法,研究接种比(m(接种物)∶m(底物),按挥发性固体(VS)计)为1∶1、2∶1、3∶1和4∶1时去油和未去油餐厨垃圾的厌氧消化性能。结果表明:未去油和去油后餐厨垃圾发酵过程中,接种比为3∶1时产气量最高,单位挥发性固体(VS)沼气累积产气量分别为951.2和851.4mL/g,单位VS甲烷累积产气量分别为546.1和499.1mL/g;接种比为1∶1时,产气量最低,单位VS沼气累积产气量分别为831.5和730.3mL/g,单位VS累积产甲烷量分别为524.1和425.8mL/g。接种比为1∶1时,未去油和去油后餐厨垃圾在厌氧消化初始阶段pH较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