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94)
2023(6245)
2022(4929)
2021(4769)
2020(3682)
2019(7957)
2018(7924)
2017(15475)
2016(8330)
2015(9210)
2014(8959)
2013(8931)
2012(8168)
2011(7521)
2010(7658)
2009(7059)
2008(6987)
2007(6498)
2006(6055)
2005(5284)
作者
(24068)
(21006)
(20361)
(19555)
(12776)
(10155)
(8988)
(8191)
(7884)
(7212)
(7076)
(6912)
(6469)
(6457)
(6343)
(6152)
(6041)
(6006)
(5853)
(5807)
(5285)
(5244)
(5206)
(4825)
(4770)
(4700)
(4667)
(4584)
(4228)
(4135)
学科
(44697)
(35947)
经济(35922)
(30016)
农业(29780)
管理(15402)
业经(13637)
农业经济(10203)
(9605)
企业(9605)
中国(9449)
(8956)
农村(8946)
方法(8828)
(8668)
(8644)
地方(8386)
土地(8331)
数学(7906)
数学方法(7813)
发展(7255)
(7247)
(7090)
(6914)
劳动(6912)
(6595)
收入(6571)
(6528)
及其(6453)
人口(6323)
机构
学院(120812)
大学(113310)
(49563)
经济(48562)
(45632)
管理(43908)
研究(43299)
理学(38017)
理学院(37651)
管理学(37019)
管理学院(36826)
中国(35125)
农业(34600)
科学(27766)
业大(27048)
(23407)
(22739)
中心(21499)
农业大学(20957)
研究所(20587)
(20130)
(19742)
(17061)
(16855)
(15964)
师范(15830)
财经(15765)
经济管理(15714)
(15024)
科学院(14946)
基金
项目(82137)
科学(64277)
研究(62651)
基金(58091)
(51410)
国家(50834)
科学基金(42342)
社会(39544)
社会科(36891)
社会科学(36882)
(34216)
基金项目(31327)
编号(27856)
(27675)
(27566)
教育(26471)
自然(26008)
自然科(25302)
自然科学(25300)
自然科学基金(24823)
资助(21767)
成果(21664)
(20102)
重点(18635)
课题(18274)
(18211)
(17037)
(16998)
(16787)
(16690)
期刊
(63640)
经济(63640)
(52366)
农业(35359)
研究(32396)
中国(27434)
学报(21411)
科学(20400)
业经(18214)
大学(16875)
学学(16522)
(15881)
(14407)
金融(14407)
农业经济(13586)
农村(13154)
(13154)
(12645)
教育(10871)
管理(10402)
问题(9953)
技术(9119)
(8903)
农村经济(8834)
世界(8214)
资源(8061)
经济问题(7978)
业大(7460)
社会(7196)
经济研究(6901)
共检索到1830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军连   张凤荣  
将两种性质不同的土地适用同一种法律程序的做法,是产生征地问题的重要原因。 对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均发生转移的,取消征用制度,选择农用地转用与征购路径。 对土地所有权转移、使用权人不发生变更的,可选择转用与整建制转归国有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雯佳  赵森  
对农民而言,土地具有三项基本的社会功能,即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经济收益和给予社会保障,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农用地被征用的力度不断加大,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农用地被征用与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征地过程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期望能够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点线索。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雄  张安录  宋敏  闫敏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大量农用地征收以满足各部门各方面的用地需求,在此过程中伴随着农用地使用权征用。长期以来,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偏低及补偿不到位,使农用地使用权主体农民的权益受损而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本文在区域问卷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分解求和法和条件价值评估法等研究方法来分析湖北省农用地使用权征用中农民的成本收益并进行相应的测算。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农民由于农用地使用权征用两年每公顷耕地的成本收益差额分别为:武汉市江夏区是16 652.20元/hm2,新洲区是29 753.82元/hm2,麻城市是35 602.06元/hm2,平均值是26 255.77元/hm2。测算...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穆向丽  张安录  
作为一种权利保障和利益平衡机制,行政补偿制度对弥补因公共利益而合法地给特定产权主体带来的损失以及切实保护私人财产权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基于此,本文对目前我国现行的土地征用行政补偿制度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如何完善的几点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思源  曲福田  倪绍祥  
文章以土地管理法的相关法律条文为依据,分析了农用地的转用价格组成。农用地转用价格由农用地质量价格、农用地社会价值量、地面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三部分组成。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农用地社会价值量评估方法。结合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考虑土地的社会价值量在整个社会价值量中的比重,可以确定农用地的社会价值量,进而可以对农用地转用价格进行评估,并以宝应县为例就此评估方法做介绍。评估结果分析表明,该评估较好地反映了农用地的转用价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秀霞  刘金国  
农用地价值是农用地功能与效益的综合体现,但由于对农用地价值缺乏完整认识,导致我国农用地大量被低价转为建设用地。以吉林省四平市为例,从完全资源价格角度出发,探讨了园菜地生态价值构成,并利用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影子价格法、市场替代法、碳税法对其生态价值进行评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静  
研究目的:从农用地角度,研究合理征用补偿标准的构成、测算方法以及权益的分配机制,从而建立合理的补偿标准。研究方法:收益还原法,实证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农用地合理征用补偿价格应包括农用地的经济价值、社会保障价值和土地发展权价值,其中社会保障价值和土地发展权价值构成征地补偿的主体。研究结论:现行的区片价基本能体现农用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保障价值,但是没有体现土地发展权价值。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朱根民  
自2000年起,甲村村民王某就承包了10亩荒地用于种植土豆,但未签订土地承包合同,亦未约定土地承包期限。2020年8月,甲村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委会”)召开全体村民会议,拟占用王某的土地,用于规模化养牛项目。征求村民意见时,包括王某在内的参会村民均同意,王某亦领取了补偿费。2021年2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蒲方合  
宅基地权利置换,有利于农村宅基地的集约利用,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释放城镇建设用地的潜能。宅基地权利置换中的节余农用地转用指标的流转,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能提高宅基地权利置换的绩效。在节余农用地转用指标的流转中,使用节余农用地转用指标,异地征收农地进行土地使用权出让所得净收益,全部被节余农用地所在地用于宅基地权利置换的资金平衡;或者节余农用地所在地的地方政府,不能从节余农用地转用指标的流转中基本实现宅基地权利置换的资金平衡,都会阻碍节余农用地转用指标的流转。因此,在节余农用地转用指标的流转中,需要在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利益平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裴宝莉  
伴随城镇化进程,人口流动频繁,农村人口越来越多的涌入城市,并选择将曾经赖以生存的农用土地进行协议流转,以谋求土地使用权让渡的收益。在流转中,保护农用地原用途是基本前提,但在流转过程中却出现了大量的非法转用现象,而现有的法律规制却无法及时遏制。本文尝试从协议流转手段获取农用地进行非法转用入手,通过梳理整体立法和具体规制措施上存在的部分问题,如对转用的流转合同效力、转用的行政监管、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客观行为变动等进行分析论证,并提出一些解决建议,以给日后立法提供一些细节上的参考意见,也可以在具体解决相关实际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明芬  常敏  
本文通过对农用地隐性市场的调研,发现农用地存在三大类隐性市场,即违法市场、触法市场和失范市场。前两类隐性市场在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规模较大,影响较深;后一类隐性市场区域差异不明显。农用地隐性交易的市场主体多元化,但地方政府是主要违法主体。分析表明,农用地隐性市场的存在是相关制度安排非均衡的结果。因此,修补土地制度的纵向断裂和横向裂缝,以及加强对地方政府的权力约束,是治理该市场的重要政策取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范垚  杨庆媛  马寅华  罗明  
以2002~2013年重庆市农用地整治项目数据为基础,采用数理统计法和重心模型法,对12 a间重庆市农用地整治项目的时空分异特征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重庆市农用地整治项目主要分布在城市发展新区和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项目平均规模受地形影响较大,项目平均投资额与项目区区位条件、地形条件、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生态文明建设等因素有关。2项目数量、项目规模及项目投资额的重心移动均在经度和纬度方向呈现波动变化,但基本集中在全市的中部位置,全市农用地整治项目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均衡性。项目重心整体呈向东北方向移动的趋势,重心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受政策因素影响明显。3根据项目数量、项目规模和项目投资额的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桂林  陈杰  檀满枝  
基于1984~2003年期间的4期Landsat TM影像以及由苏州市土壤图得到的土壤质量综合评价图,研究利用遥感及GIS空间分析手段阐释了城市化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苏州市的非农用地扩张在不同质量土壤资源上的时空过程,并比较了城镇与农村地区各自非农用地扩张对高质量土壤占用的贡献大小。结果表明,苏州市非农用地占用的土壤资源中,面积最大的是二等高质量土壤,达到92.10%,其次便是一等最高质量的土壤,而对三、四等土壤的占用比例仅占1.95%,几乎可以忽略。通过对城镇与农村地区非农用地各自对土壤资源的扩张占用在时间尺度上的分析发现,在城镇地区,土壤质量越高的地方越容易被非农用地扩张占用,而农村地区的非...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秋计  
农用地整治潜力分析是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实际工作中对农用地整治潜力的统计特征相关信息利用的还不充分。根据调查资料及潜力评价模型,结合设定的集约利用水平,利用蒙塔卡洛对农用地整治潜力进行模拟,取得有关潜力的统计信息并分析影响农用地整治潜力的主要敏感性因素,最终给出潜力分布的区间及其概率特征,研究成果为科学合理制定土地整治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