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05)
- 2023(4154)
- 2022(3492)
- 2021(3366)
- 2020(2859)
- 2019(6301)
- 2018(6388)
- 2017(12794)
- 2016(7134)
- 2015(7986)
- 2014(7951)
- 2013(8080)
- 2012(7665)
- 2011(7067)
- 2010(7296)
- 2009(6811)
- 2008(6927)
- 2007(6337)
- 2006(5926)
- 2005(5185)
- 学科
- 农(43499)
- 济(34156)
- 经济(34121)
- 农业(28925)
- 业(27469)
- 管理(12405)
- 业经(11623)
- 方法(11083)
- 数学(9929)
- 数学方法(9664)
- 农业经济(9650)
- 村(8842)
- 农村(8833)
- 发(7993)
- 土地(7980)
- 中国(7473)
- 地方(7391)
- 制(7295)
- 企(7174)
- 企业(7174)
- 学(6866)
- 发展(6647)
- 展(6642)
- 劳(6586)
- 劳动(6586)
- 收入(6499)
- 人口(6467)
- 策(6450)
- 农业劳动(6271)
- 及其(5890)
- 机构
- 学院(105923)
- 大学(101620)
- 济(45788)
- 经济(44807)
- 农(42943)
- 管理(40871)
- 研究(38004)
- 理学(35526)
- 理学院(35146)
- 管理学(34417)
- 管理学院(34245)
- 农业(32664)
- 中国(30662)
- 业大(25323)
- 科学(23852)
- 京(22115)
- 农业大学(20015)
- 所(19912)
- 中心(18948)
- 研究所(17920)
- 财(17339)
- 江(17026)
- 业(15397)
- 经济管理(14961)
- 省(14449)
- 范(13655)
- 财经(13608)
- 师范(13538)
- 北京(13465)
- 发(13411)
- 基金
- 项目(69867)
- 科学(54771)
- 研究(52171)
- 基金(50366)
- 家(44139)
- 国家(43662)
- 科学基金(37001)
- 社会(33053)
- 社会科(30848)
- 社会科学(30840)
- 省(28368)
- 基金项目(26705)
- 农(26042)
- 自然(23364)
- 划(23172)
- 编号(23106)
- 自然科(22787)
- 自然科学(22784)
- 自然科学基金(22337)
- 教育(21640)
- 资助(20549)
- 成果(17905)
- 发(16461)
- 部(15968)
- 重点(15019)
- 课题(14549)
- 业(14399)
- 创(13825)
- 国家社会(13641)
- 发展(13432)
共检索到162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范胜龙 黄炎和 林金石 林祥程
研究目的:对定级指数确定后的农用地级别划分的常用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为农用地定级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数轴法仅适用于定级单元数较少时的级别划分;(2)定级指数频率曲线法所分级别,随着组数n逐渐增大而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可分级别将保持不变;(3)定级指数频率曲线法和等间距法划分级别存在的差异仅限于一个级别;(4)定级指数频率曲线法对于定级指数区间中值附近的单元,划分的土地级别较为准确;(5)采用等间距法,级别内单元数量较为平均,可划分的级别数量决定于组距;(6)等间距法对分布于定级指数较高或者较低的定级单元划分的级别较为准确。研究结论:3种常用的级别划...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彦清 杨建宇 严泰来 张超 朱德海
针对农用地分等中因素法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时各因素权重确定的问题,传统方法只引入正权重,导致对自然质量分起到负向影响的因素实质上也起到"加分"的作用。为解决该问题,通过分析参与计算的各因素特点与重要程度,将对自然质量分起"减分"作用的因素引入负权重计算,并详细分析正负权重的比重分配问题,设定正负权重的比重区间,为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的计算提供理论依据。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分别在未应用负权重与应用负权重两种情况下结合层次分析法计算分值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加入负权重使计算的分值区间增大,增加了评价或决策结果的内容,增强了对于结果的可描述性。
关键词:
农用地 自然质量分 负权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伍育鹏 薛剑
研究目的:分析现行农用地估价体系,提出改进建议。研究方法:综述法,系统分析法。研究结果:成本法与剩余法不宜简单应用在农用地估价领域,收益还原法与市场比较法在应用时还需要改进。研究结论:产能是农用地价值的核心来源,在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时,估价除应体现区位条件价值外,还需补偿农业产能的损失。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农用地估价 产能 区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艳敏 林培
农业用地是土地的农用类型。根据FAO关于土地的定义,土地应当是比土壤更为广泛的概念,该文在太原市万柏林区的工作区采用了土地类型系统分类中以中地形为主体的小单元的逐级分级理念,分为土地综合类、土地综合亚类和土地利用综合体三级分类系统,既解决了农用土地分等的理论问题,又解决了过去长期以来,直到现在还在困扰农用土地分等的最低制图与评价单元的实际问题,并利用“面向对象”的土地资源的信息编码技术,将黄土高原边缘地带的太原市万柏林区的土地类型划分为10个土地综合类、42个土地综合亚类和309个土地利用综合体。并在GIS支持下,绘制了该区1﹕3.5万土地类型图。该方法初步建立了利用土地类型概念进行农用土地分...
关键词:
土地 土地类型划分 资源信息编码 GIS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许月明 梁山
对农用地也要分等定级许月明,梁山(河北农业大学)为解决农用地浪费,除加强宣传有关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使人们在思想上形成以土地法规为准绳,珍惜利用每寸土地的自觉意识外,还需要对土地的质量、生产能力做出科学评估,确定其质量等级与价格,以乡、村为最基本单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范垚 杨庆媛 马寅华 罗明
以2002~2013年重庆市农用地整治项目数据为基础,采用数理统计法和重心模型法,对12 a间重庆市农用地整治项目的时空分异特征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重庆市农用地整治项目主要分布在城市发展新区和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项目平均规模受地形影响较大,项目平均投资额与项目区区位条件、地形条件、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生态文明建设等因素有关。2项目数量、项目规模及项目投资额的重心移动均在经度和纬度方向呈现波动变化,但基本集中在全市的中部位置,全市农用地整治项目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均衡性。项目重心整体呈向东北方向移动的趋势,重心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受政策因素影响明显。3根据项目数量、项目规模和项目投资额的重...
关键词:
农用地整治项目 重心模型 时空分异 重庆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小琴 王伟
农用地刑事司法保护的充分性是指刑法的适用能够全面和适当惩罚严重侵害农用地资源的犯罪行为。综合运用“案件与农用地双多”的立意抽样及分层抽样方法,确定470篇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刑事判决书作为样本。围绕保护范围全面性、客观构成要件认定标准合理性、量刑与罪行适应性三个维度的数据分析发现,农用地的刑事司法保护并不充分。建议合理构建刑法早期规制农用地犯罪的“防火墙”,实现从事后惩罚到事前预防的理念更新,立法层面将定罪的结果标准改为行为标准并提高法定刑,司法中注重对各类农用地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同等保护。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小琴 王伟
农用地刑事司法保护的充分性是指刑法的适用能够全面和适当惩罚严重侵害农用地资源的犯罪行为。综合运用“案件与农用地双多”的立意抽样及分层抽样方法,确定470篇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刑事判决书作为样本。围绕保护范围全面性、客观构成要件认定标准合理性、量刑与罪行适应性三个维度的数据分析发现,农用地的刑事司法保护并不充分。建议合理构建刑法早期规制农用地犯罪的“防火墙”,实现从事后惩罚到事前预防的理念更新,立法层面将定罪的结果标准改为行为标准并提高法定刑,司法中注重对各类农用地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同等保护。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凌 杨勇 李亚凡
通过对物流发展机理分析和"钻石模型"的借鉴,对影响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类,并建立了物流发展重要度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尝试找出城市物流发展级别分值区间,提出不同物流级别城市的政策侧重点。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志荣 吴次芳 叶艳妹
研究目的:基于农用地质量以及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空间聚类模型,研究县域农用地整理规划。研究方法:主成分分析法,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空间聚类模型。研究结果:(1)规划近期农用地整理重点应放在农用地质量等级较好的Ⅱ级与Ⅲ级区域,主要分布于角美、海澄、东园等乡镇;(2)规划中期则以农用地质量Ⅳ级区域为主要整理区,分布于白水、东泗、浮宫等乡镇;(3)规划远期以质量等级差的Ⅴ级农用地为规划区域,分布于港尾、隆教、程溪等乡镇的丘陵山地区。研究结论:基于农用地质量PCA主因子和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空间聚类模型的农用地规划能客观反映农用地质量的区域差异性,对县域农用地整理规划、精细型基本农田整理规划以及整理重点项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贤金
一、劳动价值论与土地二元价值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而劳动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的,进而提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种含义,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转而在《资本论》第3卷中又提到,“社会劳动时间可分别用在各个特殊生产领域的份额的这个数量界限,不过是整个价值规律进一步发展的表现,虽然必要劳动时间在这里包含另一种意义”。显然,马克思所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孙熲州 许月明 梁山 姚金安
农用地定等方法介绍──参评因素及权重确定、多值计算孙熲州,许月明,梁山,姚金安土地生产力的高低反映农业用地的质量,土地生产力又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农用地质量进行定级估价,首先要对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用量化后的指标综合反映土地质量的优劣级别,...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常春 金晓斌 周寅康
研究目的:运用能值理论进行农用地估价。研究方法:能值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农用地价值可以由产品或服务的自然环境系统的无偿能值投入量表征;(2)江苏省丹阳市吕城镇运河片区每年净增能值量合计为4.98×1018sej/a,农用地价值为42.73元/m2,与其他方法结果较一致。研究结论:基于能值理论的农用地估价方法可行。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思源 曲福田 倪绍祥
文章以土地管理法的相关法律条文为依据,分析了农用地的转用价格组成。农用地转用价格由农用地质量价格、农用地社会价值量、地面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三部分组成。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农用地社会价值量评估方法。结合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考虑土地的社会价值量在整个社会价值量中的比重,可以确定农用地的社会价值量,进而可以对农用地转用价格进行评估,并以宝应县为例就此评估方法做介绍。评估结果分析表明,该评估较好地反映了农用地的转用价格。
关键词:
农用地 定价方法 地价 评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