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04)
- 2023(12046)
- 2022(10397)
- 2021(9696)
- 2020(8291)
- 2019(18978)
- 2018(18857)
- 2017(37448)
- 2016(20590)
- 2015(23217)
- 2014(23378)
- 2013(23213)
- 2012(21893)
- 2011(19931)
- 2010(20391)
- 2009(19397)
- 2008(19538)
- 2007(18139)
- 2006(16236)
- 2005(14721)
- 学科
- 济(85920)
- 经济(85809)
- 业(66756)
- 管理(60543)
- 农(48145)
- 企(45034)
- 企业(45034)
- 方法(33633)
- 农业(31577)
- 数学(29814)
- 数学方法(29477)
- 财(25174)
- 制(23354)
- 业经(22678)
- 中国(22463)
- 地方(17376)
- 贸(16881)
- 贸易(16876)
- 易(16471)
- 学(15760)
- 体(15578)
- 策(15507)
- 银(15484)
- 银行(15457)
- 行(14767)
- 务(14241)
- 财务(14200)
- 财务管理(14160)
- 融(13813)
- 金融(13809)
- 机构
- 学院(299315)
- 大学(295209)
- 济(128797)
- 经济(126009)
- 管理(114448)
- 研究(102666)
- 理学(97442)
- 理学院(96438)
- 管理学(94941)
- 管理学院(94374)
- 中国(81573)
- 农(67064)
- 财(62582)
- 京(61618)
- 科学(60502)
- 所(52947)
- 农业(51631)
- 中心(49111)
- 江(48739)
- 业大(48320)
- 财经(47528)
- 研究所(47150)
- 经(42902)
- 经济学(38605)
- 北京(38488)
- 范(37552)
- 州(37495)
- 师范(37226)
- 院(35913)
- 省(34919)
- 基金
- 项目(189613)
- 科学(149026)
- 研究(142838)
- 基金(136540)
- 家(117546)
- 国家(116453)
- 科学基金(99305)
- 社会(90510)
- 社会科(85463)
- 社会科学(85436)
- 省(75594)
- 基金项目(72011)
- 教育(64662)
- 划(62302)
- 自然(62114)
- 自然科(60571)
- 自然科学(60553)
- 编号(60291)
- 自然科学基金(59484)
- 资助(55454)
- 成果(50051)
- 部(43272)
- 重点(42363)
- 发(42027)
- 课题(41208)
- 制(40158)
- 创(39295)
- 性(37612)
- 国家社会(36848)
- 创新(36819)
- 期刊
- 济(152466)
- 经济(152466)
- 研究(90735)
- 农(68758)
- 中国(64223)
- 财(49386)
- 农业(45960)
- 学报(44597)
- 科学(42031)
- 管理(39009)
- 融(35448)
- 金融(35448)
- 大学(34731)
- 学学(32971)
- 教育(29652)
- 业经(29347)
- 技术(25441)
- 财经(23552)
- 业(22365)
- 经济研究(22108)
- 问题(21127)
- 经(20148)
- 版(16196)
- 农村(15925)
- 村(15925)
- 世界(15833)
- 技术经济(15300)
- 贸(15211)
- 农业经济(14985)
- 理论(14560)
共检索到4645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金永思
农用地流转机制建立的难点分析与对策建议金永思建立农用地流转机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与发展承包制的主要内容,也是当前一个十分迫切的现实问题。目前,各地所进行的农地制度创新尚未产生规范有效而普遍适用的方案;国家政策也只限于做出了“允许使用权有偿转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邹伟 吴群
农用地内部流转可分为“直流式”和“间流式”两种途径,降低交易费用,有利于调动流转积极性,增加农用地流转数量,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和集约利用;行政干预下的流转造成了农民利益的损失。基于交易成本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建立中介、规范管理、实行流转补贴等对策。
关键词:
农用地 流转 交易成本 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绍安 李应鑫
农村集体非农用地流转的现状及对策吴绍安李应鑫农村集体土地自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集体土地使用权交给了农户。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集体土地作为基本的生产要素,已经以各种形式进入非农建设市场流转,尤其是市、县城郊结合部和经济比较发达的集镇更为活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丽英 张华 Liping Di 罗其友 高明杰
[目的]为切实解决我国长期面临的农业资源禀赋家底不清楚、农业资源更新不及时、基础数据共享不充分等实际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率先启动了"国家重要农业资源台账数据"系统建设和服务应用。[方法]文章在国家重要农业资源台账数据基础上,根据研究内容与分析要求,甄选出了典型样点县(市)农用地资源数据库(20102015年),作为农用地资源态势分析和研究的依据。[结果](1)耕地、林地是典型样点县农用地主要类型。耕地主要分布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占土地总面积均在40%以上。20102015年,全国各样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国祥
农用地流转市场对于提高我国农业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效率、确保农业增产增效、实现农民增收以及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越来越重要。和其他要素市场一样,农用地流转市场发育具有内在的动力,市场化程度总体上会趋于提高。农用地流转市场积极意义明显,但是对国家粮食安全、农民权益保护和社会稳定的冲击风险也很高,发育的约束因素很多,迫切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完善交易制度、促进健康运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雯佳 赵森
对农民而言,土地具有三项基本的社会功能,即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经济收益和给予社会保障,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农用地被征用的力度不断加大,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农用地被征用与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征地过程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期望能够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点线索。
关键词:
农用地 征用 失地农民 博弈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兴稳 钟甫宁
土地细碎化导致效率损失,改善土地产权制度安排、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可以减少乃至消除土地细碎化,这已经被许多人视为常识。但是,长达千年的土地细碎化历史对此常识提出了挑战。本文从中国人多地少的事实出发,提出现阶段农用地仍然具有不可替代性、就业保障功能、难以分割等性质,导致土地交易成本远远超过地块的规模经济,因而,在农民内部难以通过市场调整合并地块。只有农户大幅度减少并实现永久性向城市移民,才能逐步改变土地的上述性质,使农业用地的市场化调整具备必要条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刚 谢洪忠
从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土地改革趋势以及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背景入手,探讨了农用地流转与18亿亩耕地红线的关系。认为农用地流转可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有助于促进耕地整理、复垦,增加耕地面积,有助于保障农民的权益。但农用地流转也会造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困难,存在强制流转等风险,针对此风险提出了构建农用地流转市场、加强土地流转监管等完善农用地流转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用地 流转 18亿亩耕地红线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小映
本文在对我国现行农用地登记制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梳理的基础上 ,分析了与现行农用地登记制度相关联的各种冲突 ,最后提出改革和完善农用地登记制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用地 登记 冲突 对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汪军民
农用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受土地供求状况、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人口规模和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农用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是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内在要求和表现形式,是土地利益相关者利益驱动机制作用的结果,是土地资源流动定律的反映。现行法律所规定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取得制度,存在着对农民不公平、土地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为了实现公平、有效的土地利用制度目标,必须合理配置农用地与建设用地,实现土地资源利用与土地资源保护的平衡。
关键词:
农用地 建设用地 土地非农化 权利配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洪松
在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成都实验中,多数农户倾向于流转其土地承包经营权,优质业主数量少是农用地规模流转的主要瓶颈。虽然有目标责任制等传统政治治理手段的应用,但在市场约束下,政府行为更多地着眼于降低农户与业主间的交易成本。推广成都实验的经验时,应当注意限制目标责任制的适用,合理引导价格调整机制的实施,并完善农用地流转纠纷解决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丽庆 邓良基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 ,介绍和解析美国农用地价格变化的驱动力研究 ,并对目前美国存在的农地发展权、交易成本以及遥感技术应用等问题的研究进行阐述 ,为中国农用地价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美国 农用地价格 农地发展权 交易成本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任爱清
土地资源的高效、合理开发利用是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基础保障。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和成效主要体现在"农用地生产率"这一最基本、最常用的重要指标上。目前学术界尚未从区域差异性角度对中国农用地生产率进行总体分析和评价,这不利于因地制宜地制定提升全国农用地生产率的战略措施。文章基于相关调查和统计数据,对2017年中国农用地生产率的省级差异性以及基于《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划分的各个土地利用区域的农用地生产率空间差异性格局进行总体分析。结果表明,农用地生产率的区域差异性非常突出,西部地区农用地占了全国的65.78%,但其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不及全国的30%,农用地生产率呈现出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显著递减的特点。省级行政区农用地生产率最大为江苏省,达11.07万元/公顷;最小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其农用地生产率不及江苏省的1%。从农用地生产率与土地综合生产率的对比(即"农用地生产率差距")来看,总体上亦呈现出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特点。省级行政区农用地生产率差距最大为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浙江省和广东省,均达91%以上,最小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农用地生产率差距仅为1.04%。建议农用地生产率较低、农用地生产率差距较大的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因地制宜地切实强化农业土地资源的特色开发和合理利用,大幅度提升农用地生产率,为巩固脱贫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农用地 生产率 区域差异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明芬 常敏
本文通过对农用地隐性市场的调研,发现农用地存在三大类隐性市场,即违法市场、触法市场和失范市场。前两类隐性市场在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规模较大,影响较深;后一类隐性市场区域差异不明显。农用地隐性交易的市场主体多元化,但地方政府是主要违法主体。分析表明,农用地隐性市场的存在是相关制度安排非均衡的结果。因此,修补土地制度的纵向断裂和横向裂缝,以及加强对地方政府的权力约束,是治理该市场的重要政策取向。
关键词:
农用地 隐性市场 制度缺陷 权力约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