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54)
- 2023(5166)
- 2022(4411)
- 2021(4068)
- 2020(3479)
- 2019(7528)
- 2018(7552)
- 2017(14744)
- 2016(8094)
- 2015(9017)
- 2014(8955)
- 2013(9011)
- 2012(8287)
- 2011(7593)
- 2010(7787)
- 2009(7165)
- 2008(7073)
- 2007(6600)
- 2006(6048)
- 2005(5218)
- 学科
- 农(43876)
- 济(38445)
- 经济(38416)
- 业(30094)
- 农业(29117)
- 管理(15127)
- 方法(14782)
- 数学(13500)
- 数学方法(13233)
- 业经(12561)
- 农业经济(9717)
- 企(9702)
- 企业(9702)
- 村(8846)
- 农村(8841)
- 发(8345)
- 中国(7952)
- 土地(7827)
- 制(7331)
- 地方(7315)
- 学(7226)
- 策(7112)
- 发展(6802)
- 劳(6710)
- 劳动(6708)
- 展(6703)
- 收入(6443)
- 人口(6389)
- 及其(6301)
- 农业劳动(6293)
- 机构
- 学院(120728)
- 大学(115570)
- 济(51991)
- 经济(51007)
- 农(47267)
- 管理(47044)
- 理学(41335)
- 研究(41058)
- 理学院(40922)
- 管理学(40097)
- 管理学院(39899)
- 农业(36191)
- 中国(32866)
- 业大(29046)
- 科学(26764)
- 京(24029)
- 农业大学(22641)
- 所(21533)
- 中心(20502)
- 研究所(19632)
- 财(19050)
- 江(19011)
- 业(17139)
- 经济管理(16899)
- 省(16005)
- 财经(15295)
- 范(14863)
- 师范(14721)
- 科学院(14430)
- 经济学(14277)
- 基金
- 项目(82945)
- 科学(65381)
- 基金(60449)
- 研究(60278)
- 家(53371)
- 国家(52831)
- 科学基金(45077)
- 社会(38819)
- 社会科(36463)
- 社会科学(36450)
- 省(34171)
- 基金项目(32381)
- 自然(28951)
- 自然科(28289)
- 自然科学(28281)
- 自然科学基金(27776)
- 农(27768)
- 划(27255)
- 编号(25907)
- 教育(25768)
- 资助(23994)
- 成果(19585)
- 发(18990)
- 部(18521)
- 重点(18103)
- 业(17209)
- 创(16792)
- 国家社会(16312)
- 课题(16241)
- 科研(15668)
共检索到178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孙熲州 许月明 梁山 姚金安
农用地定等方法介绍──参评因素及权重确定、多值计算孙熲州,许月明,梁山,姚金安土地生产力的高低反映农业用地的质量,土地生产力又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农用地质量进行定级估价,首先要对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用量化后的指标综合反映土地质量的优劣级别,...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彦清 杨建宇 严泰来 张超 朱德海
针对农用地分等中因素法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时各因素权重确定的问题,传统方法只引入正权重,导致对自然质量分起到负向影响的因素实质上也起到"加分"的作用。为解决该问题,通过分析参与计算的各因素特点与重要程度,将对自然质量分起"减分"作用的因素引入负权重计算,并详细分析正负权重的比重分配问题,设定正负权重的比重区间,为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的计算提供理论依据。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分别在未应用负权重与应用负权重两种情况下结合层次分析法计算分值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加入负权重使计算的分值区间增大,增加了评价或决策结果的内容,增强了对于结果的可描述性。
关键词:
农用地 自然质量分 负权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孔凡文 孙军
农用地流转价格形成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地租地价理论和土地产权理论等。农用地流转价格主要包括农用地转包价格、出租价格、入股价格、转让价格和其它流转价格等。农用地流转价格的确定方法主要有收益还原法、市场比较法、基准地价修正法以及纯收益年数法等。
关键词:
农用地 流转价格 方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韵凌 王茂军
设施农用地是农副产品重要的空间载体。在土地利用转型视角下,区域耕地、非农建设用地规模对设施农用地规模的作用机制及其空间效应尚不明确。论文基于第二、三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简称为“二调”和“三调”),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系统分析泰安市设施农用地的空间演变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二调至三调期间,泰安市设施农用地规模总量相对稳定,但净变化剧烈,耕地、非农建设用地分别是设施农用地主要的转入来源、退出去向;(2)泰安市设施农用地呈现出从县城中心向外围推移的规律性,远城区集聚趋势不断加强;(3)二调时期,耕地规模促进设施农用地扩张,而三调时期,耕地规模抑制设施农用地增长,并且在远离县城的乡镇表现更为显著;(4)二调、三调时期非农建设用地均稳定促进设施农用地扩张,这一作用在空间上普遍存在。研究结论可为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治理以及设施农用地的空间布局调整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余小芬 陈军 彭荣珍 邱学礼 付斌 倪明
通过对滇中农用地耕作层土壤重金属及理化性状的分析检测,进行土壤类型、海拔分布、理化性状与土壤重金属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滇中农用地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限值,不同土壤类型中红壤的重金属含量较高。土壤重金属元素镉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较小,其余重金属元素含量受海拔的影响较大。土壤重金属与粘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质地粘重的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土壤pH与重金属呈正相关关系;土壤有效锰与重金属铅、铬、镉、汞、砷都呈正相关关系;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与重金属元素大都呈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土壤类型 海拔分布 理化性状 重金属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崔玮 王三银
本文从生产系统角度构建全面分解城市非农用地碳排放驱动因素的PDA模型。基于非参数距离函数和环境DEA生产技术,借助生产分解分析的方法将中国28个省区市的城市非农用地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分解到三个层次。结果表明,全国水平的技术进步、农用地利用结构碳强度、潜在非农用地利用强度、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绩效是正向驱动;规模效应、技术效率、资本投入绩效、劳动投入绩效和非农用地投入绩效是负向驱动。三大区域的正负驱动因素与之稍有不同。因此,提高资源的投入绩效和技术效率是缓解城市非农用地碳排放的关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伍育鹏 薛剑
研究目的:分析现行农用地估价体系,提出改进建议。研究方法:综述法,系统分析法。研究结果:成本法与剩余法不宜简单应用在农用地估价领域,收益还原法与市场比较法在应用时还需要改进。研究结论:产能是农用地价值的核心来源,在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时,估价除应体现区位条件价值外,还需补偿农业产能的损失。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农用地估价 产能 区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崔玮 苗建军 杨晶
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农地非农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为了缓解农地非农化导致的温室效应,提升它的利用效率是可选择的途径之一。建立结合DEA技术的Malmquist指数模型,借助MATLAB软件计算出1999-2010年全国28个省区市碳排放约束条件下的城市非农用地动态效率值;再利用面板数据,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分析影响城市非农用地生态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①加入碳排放约束条件后,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城市非农用地的生态效率相近,区域之间没有实行耕地占补平衡的必要性;②非农用地的生态效率与经济发展、非农用地利用强度之间是正相关关系,与开放度是负向关关系,与所有制结构的关系不确定,与城市的创新能力无直接...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连贵诚 齐瑞俊 白生龙
农用地的价格评估,要在研究现阶段农用地价格构成的基础上进行,要综合考虑各因素所揭示的农用地价格,才能比较正确的反映农用地的完全价格。
关键词:
农用地 估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红富 周生路 吴绍华 廖富强 任奎 吕蕾
本文从农用地资源的质量出发,应用地统计学分析、景观生态学等方法,对江苏省农用地资源质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从江苏省农用地资源自然质量、利用质量、经济质量空间分布,以及不同农业区农用地资源质量的多样性、均匀度、集中度、优势度等分布特点来看,不同农业区的农用地资源质量的区域分异明显,表现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两个方向上的递变规律。文章最后探讨了农用地资源质量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农用地资源质量空间格局主要受到地带性因素以及大尺度的非地带性因素如大地貌单元等要素的控制,同时还受到人类活动如区位条件、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干扰,人类活动干扰的区域分异显著。农用地资源质量的空间分布与组合格局是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佘国强,陈佑启,姚艳敏,陈扬乐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土地对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总体趋势、省际差异、省内差异等方面,分析了近10年来东北三省耕地、园林地、牧草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形成这些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
农用地变化 影响因素 东北三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柳
研究农用地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对推动农业稳定高效发展,提高我国农用地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15年山东省农用地利用投入与产出数据,建立对应的DEA模型以测算分析不同城市农用地利用效率的特征及时空演变趋势,并进一步通过地理探测器工具探究其主要驱动因素的驱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山东省农用地利用效率水平较高,但总体呈下降趋势;第二,2011-2015年间,山东省不同地市的农用地利用效率呈现不同趋势的变化,各地市差距明显,两极分化较为严重;第三,人均GDP、财政支农、农业机械总动力等驱动因素对农用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影响。最后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农用地利用效率的相关改进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许月明 梁山
对农用地也要分等定级许月明,梁山(河北农业大学)为解决农用地浪费,除加强宣传有关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使人们在思想上形成以土地法规为准绳,珍惜利用每寸土地的自觉意识外,还需要对土地的质量、生产能力做出科学评估,确定其质量等级与价格,以乡、村为最基本单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姚慧敏 张莉琴 张凤荣 孔祥斌 安萍莉
该文提出了农用地分等的土地利用系数"两步法"计算方法,该方法既能反映区域的土地利用实际水平和土地利用能力水平,又能反映土地利用中的经济关系。土地利用现实系数等于土地利用能力系数与农民利用意愿系数的乘积;其中土地利用现实系数等于作物的实际产量除以当地该作物的生产潜力;土地利用能力系数等于充分发挥利用能力下的作物产量除以当地该作物的生产潜力;农民利用意愿系数等于作物的实际产量除以充分发挥利用能力下的产量。应用C D生产函数模型,建立了"两步法"土地利用系数统计模型。运用该统计模型对我国15个省(自治区)的土地利用系数进行估算的结果表明,全国各地土地利用实际水平最高的地区是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等偏上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