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85)
- 2023(9650)
- 2022(8415)
- 2021(7901)
- 2020(6863)
- 2019(16262)
- 2018(16085)
- 2017(31482)
- 2016(17515)
- 2015(19931)
- 2014(20158)
- 2013(20217)
- 2012(19077)
- 2011(17359)
- 2010(17409)
- 2009(16293)
- 2008(16150)
- 2007(14893)
- 2006(13123)
- 2005(11480)
- 学科
- 济(77603)
- 经济(77542)
- 业(50329)
- 农(48239)
- 管理(40837)
- 方法(32191)
- 农业(31961)
- 数学(29081)
- 数学方法(28788)
- 企(28487)
- 企业(28487)
- 地方(20902)
- 业经(18971)
- 中国(18028)
- 财(16558)
- 学(15932)
- 制(14748)
- 贸(13050)
- 贸易(13047)
- 易(12614)
- 发(11889)
- 环境(11349)
- 土地(11042)
- 农业经济(11008)
- 和(10266)
- 体(10111)
- 银(9892)
- 策(9878)
- 银行(9864)
- 技术(9678)
- 机构
- 学院(250923)
- 大学(246436)
- 济(101264)
- 经济(98831)
- 管理(95275)
- 研究(86604)
- 理学(81882)
- 理学院(80924)
- 管理学(79540)
- 管理学院(79086)
- 中国(67030)
- 农(66630)
- 科学(56824)
- 京(52545)
- 农业(51512)
- 业大(46945)
- 所(45671)
- 财(43168)
- 中心(42731)
- 研究所(41591)
- 江(41191)
- 范(34625)
- 师范(34342)
- 财经(33754)
- 省(32522)
- 北京(32208)
- 农业大学(32049)
- 州(31681)
- 经(30461)
- 院(30169)
- 基金
- 项目(168324)
- 科学(130312)
- 研究(123291)
- 基金(118323)
- 家(103341)
- 国家(102364)
- 科学基金(86091)
- 社会(75920)
- 社会科(71337)
- 社会科学(71309)
- 省(70420)
- 基金项目(64421)
- 划(57105)
- 自然(55498)
- 教育(54771)
- 自然科(54007)
- 自然科学(53990)
- 自然科学基金(52941)
- 编号(52573)
- 资助(47327)
- 成果(41574)
- 发(38530)
- 重点(37873)
- 部(36772)
- 农(36314)
- 课题(35781)
- 创(34000)
- 科研(32373)
- 创新(31874)
- 计划(31486)
- 期刊
- 济(118935)
- 经济(118935)
- 农(68538)
- 研究(68345)
- 中国(52882)
- 农业(46584)
- 学报(42577)
- 科学(39141)
- 财(33012)
- 大学(31699)
- 学学(29943)
- 管理(26536)
- 业经(26050)
- 融(23752)
- 金融(23752)
- 教育(23191)
- 业(23126)
- 技术(22144)
- 问题(17655)
- 资源(15848)
- 经济研究(15480)
- 财经(15307)
- 版(15185)
- 农村(14829)
- 村(14829)
- 农业经济(14542)
- 技术经济(13327)
- 经(13117)
- 世界(12576)
- 经济问题(12529)
共检索到3756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董秀茹 佟星 孔玲
[目的]我国现行耕地质量评价体系有国土资源部的《农用地分等》和农业部的《耕地地力评价》,因两种耕地质量评价实施部门的不同,在评价体系的建立、评价过程的开展和评价成果的应用都不尽统一,进而造成两种耕地质量评价成果在国家土地管理和指导农业生产工作上互不链接。[方法]为了探寻两种耕地质量评价成果差异性的具体表现及其形成原因,研究将辽宁省法库县作为研究区域,以国土部门和农业部门耕地质量评价的已有数据和图件成果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对比分析法和GIS叠加分析法探寻两者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分布上的差异。[结果]两种耕地质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莹 胡银根 李坤 吴善发 吴伟鹏
研究目的:探索县(包含县级市)域范围内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新思路,拓展《农用地分等更新成果》应用领域,加强集约利用研究与集约利用实践工作的衔接力度。研究方法:系数修正法,综合评分法,ArcGis 9.2软件中的Natural breaks分类法。研究结果:对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较为一致且以追求社会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区域进行耕地集约利用及其时空变异特征研究时,在具备特定资料基础(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前提下,采用系数修正的思路切实可行。研究结论:在农用地分等更新成果基础上,通过系数修正思路研究耕地集约利用,既可以减少集约利用研究的工作量,又不会降低集约利用工作质量,还可拓展《农用地分等更新成果》的应...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武艳 徐保根
研究目的:依据农用地分等理论及成果,分析浙江省耕地占补平衡面临的问题,探讨耕地质量占补平衡的评价方法,并以浙江省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依据农用地分等规程,运用利用等作为划分耕地等别标准,以标准粮产量为基准计算等别之间折算系数。研究结论:建立耕地占补平衡折算体系,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相关政策和制度,建立有效的评价和监督机制,保持耕地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姜明英 陈立双
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活保障。合理的农地流转对优化配置农地资源,提高农地的集约化经营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立足于辽宁省农用地流转的现状,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个层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对辽宁省十个地区农用地流转进行绩效评价,以促进农用地流转的高效、健康运转。
关键词:
农用地流转 绩效评价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英 潘瑜春 曾志炫 唐秀美 赵春江
研究目的:利用农用地分等定级所形成的地图和表格等数据成果,研究其在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方法: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首先以农用地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及分级成果分别进行基本农田的划定,其次将划定结果与以居民地和道路所建立的缓冲区进行叠加分析,探讨哪一类别分等定级成果更适合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评价,为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评价提供更可靠、更科学的依据。研究结果:利用农用地自然等和利用等划定的基本农田,多数高质量的农用地都被划入基本农田,但只是考虑了农用地自然质量的优劣;依据农用地经济等和级别划定的基本农田,不仅包含了绝大部分的优质农用地,而且其基本农田地块的空间分布更加合理。研究结论:农用地分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华玉 沈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耕地数量急剧减少和各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人口高峰年的粮食安全问题,国家提出了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耕地占补平衡。当前我国耕地占补平衡的关键问题是片面强调数量平衡,缺乏新增耕地的质量评价衡量标准,从而使我国的新增耕地质量总体趋于下滑,某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因此,确定耕地质量的衡量标准,建立耕地质量检验机制已成为耕地占补平衡的关键。本文根据农用地分等理论及方法,结合我国耕地占补平衡中所存在的问题,对耕地占补平衡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以广东省连州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确定了连州市耕地占补平衡评价体系及测...
关键词:
农用地 分等 耕地 占补平衡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文璐 赵庚星
研究目的:探寻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和耕地地力评级结果间的差异与联系.实现其成果的衔接研究方法:模糊综合指数评判法、聚类分析法、层次分析法、GIS叠加分析法、转移矩阵分析、拟合分析。研究结果:(1)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和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之间"等"、"级"变化差异程度不同,同一评价单元农用地自然质量等较多高于耕地地力评价级;(2)平原区"等"与"级"结果的差异程度远大于丘陵区;(3)建立了不同指标区农用地自然质量指数与耕地地力评价指数之间的衔接模型,丘陵区衔接模型的线性相关程度明显高于平原区。研究结论:利用衔接模型,可以在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和耕地地力评级结果间进行转换,实现了两者在同一指标区的相互衔接...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郧文聚 张蕾娜 陈桂珅 苏强 程锋
研究目的:研究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占补平衡项目评价,为占补平衡考核提供技术支撑与实践基础。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际调查法。研究结果:耕地占补确实存在"占优补劣"现象,按等折算可以作为全国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科学有效的方法。研究结论:为加强中国国土资源管理,出台按等折算进行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的相关政策显得日益迫切。
关键词:
农用地分等 占补平衡 按等折算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任家强 孙萍 于欢
通过收集整理辽阳县2001—201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应用多因素加权模型得到辽宁省辽阳县2001—2010年的耕地资源安全综合指数,评定了辽阳县耕地资源安全等级。研究结果表明,辽阳县耕地资源整体上处于安全状态,但安全级别不高,应增强耕地资源保护意识,采取必要措施,以提高耕地资源安全等级,保证耕地资源利用的永久安全。
关键词:
耕地资源 安全评价 PSR模型 熵值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潘洪义 韩玲 蒋贵国 何伟
研究目的:探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与农用地分等成果方法深度融合关键技术,为耕地质量评价更新提供技术支持。研究方法:应用GIS对上一轮分等成果进行了数据转换、空间拼配与属性传递;采用FME技术对分等成果的数据库进行了更新。研究结果:(1)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其等别个数与相应等别保持不变;(2)耕地质量空间分布规律未发生根本变化;(3)耕地质量得到整体提升。研究结论:基于本文耕地质量评价更新关键技术下的评价结果,既继承了原成果的评价体系,又体现了成果的现实性和准确性,符合当地耕地质量实际情况。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任家强 张洋 郭宝荣
通过建立以农用地面积、农业从业人口、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林水事务支出为投入因素、以粮食总产量、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村家庭人均收入为产出因素的指标体系,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2013年辽宁省县域农用地利用效率进行测算,根据研究区农用地利用效率的DEA有效值、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综合效率方面分析了辽宁省县域农用地利用的DEA有效值以及差异性。
关键词:
DEA 农用地 利用效率 辽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建锋 王令超 杨新民 范雷 王国强
以豫西北太行山地丘陵类型区为例,采用比较法和模型法探讨了耕地整理等级目标的确定问题。研究内容:(1)基于农用地分等的方法,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通过耕地建设等级影响因素标准组合研究,可以确定耕地建设等级的评价方法,进而确定耕地整理的质量等级目标。(2)根据影响因素标准组合,结合土地整理设计工作,确定出影响耕地质量的因素所能达到的标准,该标准能够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和工程标准编制提供依据。研究结论:农用地分等成果与等别评价方法可作为确定耕地建设等级目标的方法与成果基础。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任爱清
土地资源的高效、合理开发利用是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基础保障。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和成效主要体现在"农用地生产率"这一最基本、最常用的重要指标上。目前学术界尚未从区域差异性角度对中国农用地生产率进行总体分析和评价,这不利于因地制宜地制定提升全国农用地生产率的战略措施。文章基于相关调查和统计数据,对2017年中国农用地生产率的省级差异性以及基于《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划分的各个土地利用区域的农用地生产率空间差异性格局进行总体分析。结果表明,农用地生产率的区域差异性非常突出,西部地区农用地占了全国的65.78%,但其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不及全国的30%,农用地生产率呈现出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显著递减的特点。省级行政区农用地生产率最大为江苏省,达11.07万元/公顷;最小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其农用地生产率不及江苏省的1%。从农用地生产率与土地综合生产率的对比(即"农用地生产率差距")来看,总体上亦呈现出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特点。省级行政区农用地生产率差距最大为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浙江省和广东省,均达91%以上,最小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农用地生产率差距仅为1.04%。建议农用地生产率较低、农用地生产率差距较大的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因地制宜地切实强化农业土地资源的特色开发和合理利用,大幅度提升农用地生产率,为巩固脱贫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农用地 生产率 区域差异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庆君
本文对辽宁省法库县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法库县试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对其他农村地区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建立和完善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需要立法支持、政策扶持和金融制度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钟昀陶 李旻 司亚伟 梁中辉
随着城镇化、市场化的推进以及社会现代化水平的与日俱增,农民发生了从农业领域向非农领域转移的职业分化调整。农民职业分化有利于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本文基于辽宁省清原县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了农民职业分化现状和农民职业分化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耕地面积、距县城距离对农民职业分化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职业分化 职业类别 转移人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