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73)
- 2023(8595)
- 2022(7288)
- 2021(6870)
- 2020(5951)
- 2019(13830)
- 2018(13741)
- 2017(27047)
- 2016(14939)
- 2015(16906)
- 2014(17225)
- 2013(17295)
- 2012(16429)
- 2011(15020)
- 2010(15412)
- 2009(14413)
- 2008(14575)
- 2007(13709)
- 2006(12028)
- 2005(10772)
- 学科
- 济(66812)
- 经济(66758)
- 业(46479)
- 农(46394)
- 管理(36411)
- 农业(30514)
- 方法(27460)
- 企(25672)
- 企业(25672)
- 数学(24704)
- 数学方法(24516)
- 业经(17482)
- 中国(17010)
- 财(15470)
- 地方(15038)
- 制(13857)
- 学(12816)
- 贸(11574)
- 贸易(11571)
- 易(11265)
- 发(11205)
- 农业经济(10318)
- 土地(10173)
- 银(9550)
- 体(9535)
- 银行(9526)
- 村(9210)
- 农村(9201)
- 策(9151)
- 环境(9113)
- 机构
- 学院(219062)
- 大学(215033)
- 济(90420)
- 经济(88389)
- 管理(82127)
- 研究(74715)
- 理学(70120)
- 理学院(69373)
- 管理学(68190)
- 管理学院(67802)
- 农(60397)
- 中国(58894)
- 科学(46866)
- 农业(46709)
- 京(45808)
- 业大(41049)
- 财(39661)
- 所(39334)
- 中心(36689)
- 江(35512)
- 研究所(35469)
- 财经(31002)
- 农业大学(28962)
- 范(28710)
- 北京(28451)
- 师范(28441)
- 经(28112)
- 州(27718)
- 省(26674)
- 经济学(26601)
- 基金
- 项目(141393)
- 科学(109318)
- 研究(105422)
- 基金(99658)
- 家(86789)
- 国家(85961)
- 科学基金(72033)
- 社会(65101)
- 社会科(61142)
- 社会科学(61116)
- 省(57805)
- 基金项目(53581)
- 教育(47529)
- 划(47331)
- 编号(46019)
- 自然(45461)
- 自然科(44263)
- 自然科学(44248)
- 自然科学基金(43434)
- 资助(39864)
- 成果(37040)
- 农(33672)
- 发(31967)
- 部(31873)
- 重点(31813)
- 课题(30846)
- 创(28831)
- 科研(27114)
- 创新(26977)
- 性(26898)
- 期刊
- 济(107380)
- 经济(107380)
- 农(63537)
- 研究(60465)
- 中国(48383)
- 农业(42955)
- 学报(36808)
- 科学(33027)
- 财(30417)
- 大学(27773)
- 学学(26125)
- 业经(23918)
- 管理(23817)
- 融(22861)
- 金融(22861)
- 教育(22605)
- 业(20837)
- 技术(19361)
- 问题(16031)
- 财经(14853)
- 农村(14321)
- 村(14321)
- 农业经济(14077)
- 经济研究(14069)
- 版(13333)
- 经(12713)
- 资源(12043)
- 世界(12011)
- 图书(11726)
- 经济问题(11554)
共检索到3327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汪军民
农用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受土地供求状况、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人口规模和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农用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是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内在要求和表现形式,是土地利益相关者利益驱动机制作用的结果,是土地资源流动定律的反映。现行法律所规定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取得制度,存在着对农民不公平、土地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为了实现公平、有效的土地利用制度目标,必须合理配置农用地与建设用地,实现土地资源利用与土地资源保护的平衡。
关键词:
农用地 建设用地 土地非农化 权利配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水英 毕如田 曹毅
该文以山西省忻州市14个县(市、区)域为评价单元,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计算2000~2009年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并采用GIS手段进行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的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主要依赖于对土地的高投入和高产出,可持续利用状况对土地集约度的贡献较小;从时间上看,忻州市整体上农用地集约利用向着更集约利用的方向发展;从空间上讲,忻州市14个县(市)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差距较大,且不同地区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有所不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雯佳 赵森
对农民而言,土地具有三项基本的社会功能,即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经济收益和给予社会保障,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农用地被征用的力度不断加大,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农用地被征用与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征地过程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期望能够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点线索。
关键词:
农用地 征用 失地农民 博弈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钟真 张怡铭
本文总结了世界主要国家配置农用地资源的经验,发现无论是农用地资源丰富还是稀缺的国家,政府介入农用地资源配置过程是各国普遍做法,但具体的策略和操作措施会因各国农用地资源禀赋和经济政治环境的差异呈现不同特征。农用地资源稀缺型国家,在配置农用地资源时常呈现出较强的非市场化偏向;而农用地资源相对丰富型国家,则往往更多让政府行为站在服务农用地市场角度而采取相应配置措施。中国总体上属于农用地资源稀缺型国家,但农用地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巨大,这决定了中国在政府配置农用地资源上不能单一地参考某一类国家的做法,而应该吸收多方经验,因地制宜地完善政府配置农用地资源的策略框架。
关键词:
农用地资源 政府配置 市场配置 国际经验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雄 张安录 宋敏 闫敏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大量农用地征收以满足各部门各方面的用地需求,在此过程中伴随着农用地使用权征用。长期以来,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偏低及补偿不到位,使农用地使用权主体农民的权益受损而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本文在区域问卷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分解求和法和条件价值评估法等研究方法来分析湖北省农用地使用权征用中农民的成本收益并进行相应的测算。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农民由于农用地使用权征用两年每公顷耕地的成本收益差额分别为:武汉市江夏区是16 652.20元/hm2,新洲区是29 753.82元/hm2,麻城市是35 602.06元/hm2,平均值是26 255.77元/hm2。测算...
关键词:
湖北省 农用地使用权征用 成本收益分析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崔玮 苗建军 雷娜
研究目的:通过测算中国东、中、西部城市非农用地的利用绩效,分析三个区域之间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研究方法:考虑二氧化碳排放的共同前沿函数。研究结果:比较2001—2010年中国28个省(区、市)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共同前沿面和区域前沿面下考虑碳排放的城市非农用地利用绩效可得,(1)城市非农用地利用绩效的空间差异主要来自于区际而不是区域内部的省(区、市)之间;(2)为了提升全国城市非农用地利用绩效水平,需要将非农用地指标从东部和西部转移给中部地区。研究结论: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是缓解土地浪费的有效途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崔丽 许月卿
我国人多地少,农用地集约利用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以河北省县(市)为评价单元,从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率和持续状况四个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指数法计算1985~2005年河北省各县(市)的农用地集约度,并进行农用地利用集约度的时空变异分析,以期为河北省农用地集约利用和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依据。结果表明:土地投入强度对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较大,各县(市)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农用地的投入强度和持续状况都表现出提高的趋势,而农用地的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率则有所下降。
关键词:
集约利用 农用地 县市 河北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丽庆 邓良基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 ,介绍和解析美国农用地价格变化的驱动力研究 ,并对目前美国存在的农地发展权、交易成本以及遥感技术应用等问题的研究进行阐述 ,为中国农用地价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美国 农用地价格 农地发展权 交易成本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许月明 梁山
对农用地也要分等定级许月明,梁山(河北农业大学)为解决农用地浪费,除加强宣传有关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使人们在思想上形成以土地法规为准绳,珍惜利用每寸土地的自觉意识外,还需要对土地的质量、生产能力做出科学评估,确定其质量等级与价格,以乡、村为最基本单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明芬 常敏
本文通过对农用地隐性市场的调研,发现农用地存在三大类隐性市场,即违法市场、触法市场和失范市场。前两类隐性市场在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规模较大,影响较深;后一类隐性市场区域差异不明显。农用地隐性交易的市场主体多元化,但地方政府是主要违法主体。分析表明,农用地隐性市场的存在是相关制度安排非均衡的结果。因此,修补土地制度的纵向断裂和横向裂缝,以及加强对地方政府的权力约束,是治理该市场的重要政策取向。
关键词:
农用地 隐性市场 制度缺陷 权力约束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任爱清
土地资源的高效、合理开发利用是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基础保障。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和成效主要体现在"农用地生产率"这一最基本、最常用的重要指标上。目前学术界尚未从区域差异性角度对中国农用地生产率进行总体分析和评价,这不利于因地制宜地制定提升全国农用地生产率的战略措施。文章基于相关调查和统计数据,对2017年中国农用地生产率的省级差异性以及基于《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划分的各个土地利用区域的农用地生产率空间差异性格局进行总体分析。结果表明,农用地生产率的区域差异性非常突出,西部地区农用地占了全国的65.78%,但其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不及全国的30%,农用地生产率呈现出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显著递减的特点。省级行政区农用地生产率最大为江苏省,达11.07万元/公顷;最小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其农用地生产率不及江苏省的1%。从农用地生产率与土地综合生产率的对比(即"农用地生产率差距")来看,总体上亦呈现出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特点。省级行政区农用地生产率差距最大为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浙江省和广东省,均达91%以上,最小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农用地生产率差距仅为1.04%。建议农用地生产率较低、农用地生产率差距较大的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因地制宜地切实强化农业土地资源的特色开发和合理利用,大幅度提升农用地生产率,为巩固脱贫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农用地 生产率 区域差异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金永思
农用地流转机制建立的难点分析与对策建议金永思建立农用地流转机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与发展承包制的主要内容,也是当前一个十分迫切的现实问题。目前,各地所进行的农地制度创新尚未产生规范有效而普遍适用的方案;国家政策也只限于做出了“允许使用权有偿转让”...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庶 金晓斌 杨绪红 单薇 周寅康
农用地整治项目作为一项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对土地利用的结构、方式等进行改造的实践活动,在显著改变土地利用活动的同时,也对区域碳平衡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从工程实施碳效应、土地结构碳效应、土地利用方式碳效应三方面对农用地整治的碳效应进行了分析,并以江苏宜兴市农用地整治项目为例进行了测算。主要结论如下:1项目整治后,土地结构变化碳储量增加3 718t,工程建设净碳排放量约为6 830t,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年碳汇量增加5 459t;2项目区耕地碳储量增加11 071t,耕地面积增加是主要原因;3灌溉排水工程是影响碳排放量的最重要的工程类型,水泥、钢材和柴油等工程建设物资投入是促使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来源;4区域...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农用地整治 碳效应 碳核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建辉 吴克宁 雒振军 刘巧芹
该文利用基尼系数法定量分析了我国农用地等别差异程度,深化了对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认识,结论表明我国耕地基尼系数为0.2523。除台湾以外的其他31省份的耕地基尼系数处于0.0002~0.3481之间。我国农用地等别差异程度较大,由低到高分为三级,则一级地区主要沿西南-东北方向分布,二级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东南以及西部的西藏和四川,三级地区集中分布在我国中北部,包括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6省。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差异程度 农用地等别 基尼系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