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27)
2023(9095)
2022(7117)
2021(6709)
2020(5585)
2019(12723)
2018(13180)
2017(25915)
2016(14259)
2015(16185)
2014(16461)
2013(15929)
2012(14343)
2011(13047)
2010(13585)
2009(12647)
2008(12662)
2007(11535)
2006(10559)
2005(9487)
作者
(41717)
(35562)
(34983)
(33352)
(22238)
(16827)
(15738)
(13689)
(13626)
(12614)
(12281)
(12013)
(11298)
(11275)
(10971)
(10723)
(10262)
(10233)
(10191)
(10078)
(8959)
(8842)
(8741)
(8425)
(8060)
(8050)
(7821)
(7787)
(7245)
(7091)
学科
(68425)
经济(68364)
(46070)
(44165)
管理(33982)
农业(30533)
方法(25379)
(23694)
企业(23694)
数学(22939)
数学方法(22408)
业经(18925)
中国(17085)
(13592)
地方(12639)
(12601)
(12267)
土地(11574)
(10831)
农业经济(10357)
发展(9897)
(9885)
(9846)
贸易(9839)
(9805)
(9738)
(9575)
(9301)
农村(9286)
理论(9224)
机构
学院(208362)
大学(203414)
(85442)
经济(83732)
管理(79341)
研究(71256)
理学(68639)
理学院(67931)
管理学(66234)
管理学院(65925)
(57190)
中国(55904)
科学(45637)
农业(43793)
(43768)
业大(39328)
(37194)
(35520)
研究所(33900)
中心(33594)
(33109)
财经(28184)
(27562)
农业大学(27365)
师范(27307)
北京(26750)
(25655)
(25569)
经济学(25095)
(24606)
基金
项目(138679)
科学(109123)
研究(101232)
基金(100116)
(88053)
国家(87285)
科学基金(74212)
社会(64115)
社会科(60377)
社会科学(60357)
(56061)
基金项目(52789)
自然(47771)
自然科(46656)
自然科学(46644)
(46021)
自然科学基金(45763)
教育(45677)
编号(42940)
资助(40750)
成果(34064)
(32155)
重点(31332)
(31097)
(30539)
课题(29081)
(28276)
国家社会(26500)
创新(26483)
科研(26145)
期刊
(101227)
经济(101227)
(61367)
研究(56717)
中国(46276)
农业(41468)
学报(34459)
科学(33761)
大学(26879)
学学(25679)
管理(25284)
(25085)
业经(23147)
(21356)
金融(21356)
教育(21272)
(19764)
技术(18708)
问题(14836)
农村(14200)
(14200)
农业经济(14061)
经济研究(13750)
财经(13263)
(12809)
世界(11858)
资源(11648)
(11362)
统计(11023)
业大(10763)
共检索到3120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忠卫   王文举  
农用土地作为商品资源,只有在产权明晰的前提下,才可能和其他商品资源一样进入市场,参与流转。从某种意义上说,清晰的产权结构,并获得法律保障,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先决条件。然而,原先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能从根本上完全理顺农用土地产权关系,其基本做法是将土地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直接结合,将土地所有权和经营使用权相分离。但是,由于我们一方面对土地承包制理论及隐含其中的产权结构缺乏科学的认识,另一方面,我们又始终习惯于计划经济的那套思维模式去完成承包制的实践,所以我们没能也不可能理顺农用土地产权关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陆耀元  
建立农村商品经济新秩序,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要理顺农村土地的资产关系,解决其产权模糊的问题。本文所说的农村土地产权模糊,是指农村现有土地产权多元化,缺乏一个有权威的、与其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的管理和经营组织。笔者企图对这一问题的成因及后果进行分析,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开拓思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灵辉  
对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发展权(农村集体土地转为非农用时)和继承权(承包人死亡时)五项权利及其模糊性的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并在简要评述基础上对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及其相关研究予以展望。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美银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在正式规则和实施特征两方面存在模糊性,正式规则的模糊性主要表现为政府的有意性模糊和两种形式的产权公共域,实施特征的模糊性则表现在渐进式实施和选择性实施两个方面。已有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按照产权由模糊到清晰的逻辑,主要沿着不断拓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内涵和逐步增强地权稳定性两条主线逐步展开。新一轮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仍然需要坚持产权逐步清晰化路径,以土地确权为基础,以"三权分置"为原则,合理细分土地产权;以土地财产权实现为重点,进一步拓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内涵;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为切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钱龙  洪名勇  
本文从中央政府能力和目标导向、制度绩效视角对"有意的制度模糊"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土地确权背景对土地确权路径进行探讨。主要观点有:(1)农地产权制度并非只取决于中央政府意愿,也与农民推动密切相关;中央政府目标在于地权明晰化而非模糊化。(2)从制度绩效来看,模糊地权充满效率的观点并不正确,模糊的地权已成为社会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3)通过所有权确权来解决地权模糊面临诸多困难,中央政府试图通过"稳定所有权,明晰承包权"的确权路径来化解模糊性,这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美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美银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在正式规则和实施特征两方面存在模糊性,正式规则的模糊性主要表现为政府的有意性模糊和两种形式的产权公共域,实施特征的模糊性则表现在渐进式实施和选择性实施两个方面。已有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按照产权由模糊到清晰的逻辑,主要沿着不断拓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内涵和逐步增强地权稳定性两条主线逐步展开。新一轮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仍然需要坚持产权逐步清晰化路径,以土地确权为基础,以"三权分置"为原则,合理细分土地产权;以土地财产权实现为重点,进一步拓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内涵;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为切入点,逐步提高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强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生路,朱凤武,蒋旭东,李春华,彭补拙  
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定级方法已较为完善,但农用土地定级的方法则还不成熟。为此,本文以柳州市郊区耕地定级为例,对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农用土地定级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具有定量化、自动化程度高、客观性强等优点,在农用土地定级中能够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但定级结果也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对其需作必要的实地校核和修正。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黄砺  谭荣  
为逻辑一致地剖析"有意模糊的农地产权制度安排"这一推论,本文首先根据产权理论将农地产权定义为农地控制权,模糊的农地产权相应地指农地控制权实际归属上的模糊;然后,根据Williamson的四层次分析框架,本文构建了一个关于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安排的规范性分析框架。在这一分析框架中,模糊农地产权是农民与政府这两个农地产权主体在基础性制度和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共同作用下进行制度设计的产物,是农民与政府通过制度设计有意将农地控制权的归属隐藏在模棱两可的迷雾之中。在基础性制度尚不完善的现实约束条件下,有意模糊的农地产权是具有相对优势的制度安排。作为推进农地产权改革的先决条件,基础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在此得到凸显...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胜祥  
研究目的:与"有意的制度模糊"学说商榷,籍以深化对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认识。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律文本分析。研究结果:(1)该学说认为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没有任何歧义,这与集体化以来农地所有权属高度分化成为地方性知识并具有多种含义和所指的事实不相符;(2)该学说认为中央有意不在立法上明确界定农地的所有权归属,这与相关法律一直采用概括加列举式的立法技术试图明晰它的立法史实相违背;(3)该学说认为"有意的制度模糊"是中国农村改革成功的关键,且能有效化解土地纠纷,这些也与中国农村改革史和土地纠纷的发生机理相冲突。研究结论:"有意的制度模糊"学说不能成立,不可轻率使用"模糊"之类的词语来概括中国农地产权制...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兴稳  钟甫宁  
土地细碎化导致效率损失,改善土地产权制度安排、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可以减少乃至消除土地细碎化,这已经被许多人视为常识。但是,长达千年的土地细碎化历史对此常识提出了挑战。本文从中国人多地少的事实出发,提出现阶段农用地仍然具有不可替代性、就业保障功能、难以分割等性质,导致土地交易成本远远超过地块的规模经济,因而,在农民内部难以通过市场调整合并地块。只有农户大幅度减少并实现永久性向城市移民,才能逐步改变土地的上述性质,使农业用地的市场化调整具备必要条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晓丹  
农用土地的流转是影响一个国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土地流转制度的发展过程不尽相同,而法律制度是农用土地流转和农业发展的保障。发达国家的农用土地流转制度经历了不断的演进,相对来说已经比较健全。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英国、美国、俄罗斯、日本的农用土地流转法律制度,提出中国农用土地流转法律制度改革的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秉珣  
农用土地流转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美国和日本通过立法为农用土地流转提供了坚实保障,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农用土地流转制度。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和日本农用土地流转的各个阶段和特点,提出进一步完善中国农用土地制度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桂颖  
文章从保障土地流转农户可持续生计角度出发,考虑样本地区土地流转农户的实际情况,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建立土地转出和转入农户的可持续生计评价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吉林省450户土地流转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利用模糊物元模型对吉林省土地流转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吉林省土地转出和转入农户的生计均处于维持基本生计级别,离生计可持续性还有一段差距,特别是风险抵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差距更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