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19)
- 2023(10829)
- 2022(9014)
- 2021(8416)
- 2020(7141)
- 2019(16028)
- 2018(15826)
- 2017(30954)
- 2016(16922)
- 2015(18614)
- 2014(18677)
- 2013(18382)
- 2012(16656)
- 2011(15203)
- 2010(15521)
- 2009(14226)
- 2008(14003)
- 2007(12681)
- 2006(11046)
- 2005(9686)
- 学科
- 济(78051)
- 经济(77990)
- 业(52344)
- 农(46406)
- 管理(41661)
- 方法(34138)
- 数学(31341)
- 企(30987)
- 企业(30987)
- 农业(30942)
- 数学方法(30756)
- 业经(19167)
- 地方(18328)
- 中国(17995)
- 财(14766)
- 学(13948)
- 制(13682)
- 贸(11619)
- 贸易(11612)
- 发(11396)
- 技术(11312)
- 易(11280)
- 环境(10849)
- 银(10736)
- 银行(10726)
- 策(10671)
- 农业经济(10543)
- 理论(10489)
- 行(10262)
- 融(10224)
- 机构
- 学院(243115)
- 大学(235808)
- 济(100619)
- 经济(98620)
- 管理(94609)
- 理学(83138)
- 理学院(82267)
- 研究(80484)
- 管理学(80428)
- 管理学院(80019)
- 农(62113)
- 中国(61503)
- 科学(52170)
- 京(48204)
- 农业(47736)
- 业大(44746)
- 财(41577)
- 所(41371)
- 中心(38473)
- 研究所(37941)
- 江(36576)
- 财经(33704)
- 经(30801)
- 范(30715)
- 师范(30411)
- 经济学(29821)
- 农业大学(29652)
- 北京(29136)
- 州(28957)
- 经济管理(28598)
- 基金
- 项目(171133)
- 科学(135514)
- 基金(123988)
- 研究(122845)
- 家(109335)
- 国家(108401)
- 科学基金(93154)
- 社会(78900)
- 社会科(74654)
- 社会科学(74633)
- 省(70261)
- 基金项目(65684)
- 自然(60653)
- 自然科(59307)
- 自然科学(59289)
- 自然科学基金(58188)
- 划(57454)
- 教育(55881)
- 资助(50910)
- 编号(50119)
- 重点(38701)
- 发(38309)
- 成果(38077)
- 部(37563)
- 创(35774)
- 农(34583)
- 课题(34251)
- 创新(33445)
- 国家社会(32874)
- 科研(32609)
- 期刊
- 济(110403)
- 经济(110403)
- 农(64878)
- 研究(63074)
- 中国(47530)
- 农业(44207)
- 学报(40500)
- 科学(37734)
- 大学(31160)
- 学学(30060)
- 管理(29616)
- 财(29600)
- 业经(24847)
- 融(23547)
- 金融(23547)
- 教育(23180)
- 技术(22376)
- 业(21556)
- 经济研究(15791)
- 问题(15690)
- 财经(15618)
- 统计(14487)
- 版(13887)
- 农业经济(13885)
- 农村(13854)
- 村(13854)
- 策(13548)
- 经(13393)
- 资源(13260)
- 技术经济(13100)
共检索到3463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廷曜 周广胜
提出了农牧防护林网区域性防风效应的新概念,同时,根据风洞实验资料和野外系留气球观测资料提出了新的防风效应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并给出了应用实例。农牧防护林体系区域性防风效应E的模式为:■
关键词:
区域性防风效应 空气动力速度 边界层结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永平 冯永忠 杨改河
【目的】揭示防护林带的疏透度(β)、宽度、高度、风向与林带夹角等因子对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的影响。【方法】利用PC-3型便携式可移动自动气象站,采用多点观测方法对干旱、半干旱土壤风蚀区的林带结构和防风效应进行调查,分析不同林带疏透度、宽度、高度以及风向与林带夹角对风速变化的影响。【结果】稀疏型结构的林带防风效应最佳,最高达34.27%,平均为32.69%;疏透型次之,为25.12%;通风型最差,为20.98%。β为0.30~0.50的林带防风效应最佳,且林冠层和林干层疏透度存在差异时防风效应较好。风向与林带夹角的正弦值与防风效应呈正相关;β为0.30~0.50时,宽度为2H~5H(H为林带平均高...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林带 疏透度 防风效应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国申 朱金兆 吴斌
从防护林体系环境影响的概念入手,对其特征、对环境的影响方面、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4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评述。
关键词:
防护林体系,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建业 孟平 宋兆民 辛学兵 张劲松
应用微气象学原理对隔带更新模式进行效益的评价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1)隔带更新后的林网仍具有较高的防风效应,平均为22%,仍在有效防护效能范围之内;(2)隔带更新后的林网蒸散与旷野差为1%。土壤热通量和湍流热通量与旷野相比仍具有显著差异,前者增加约33%,后者减少约19%;(3)隔带更新后的林网总辐射及其各分量前后差异不大,更新时可不考虑;(4)隔带更新拟采伐与主害风平行的林带为佳。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更新模式,气象效应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包晓斌 高志义
本文应用生态经济学和系统工程原理,以山西省隰县雁沟垣示范区为示例,建立了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优化模式.通过对区域进行系统辩识、诊断及灰色关联分析,得知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是导致区域性生态经济系统功能失调的主要原因.进而建立系统的多目标数学规划模型,获得优化的产业结构.以优化的上地利用结构为基础,进行林种,树种的合理定位配置,使示范区的产业结构由单纯型转为综合型,防护林体系由防护型向生态经济型发展,从而形成稳定、高效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志刚 辛智鸣 赵英铭 马学献 陈峰 乌拉 肖彩虹
以林网区贴地层相对风速为目标函数,以动力平衡为基础,利用立木蓄积量指数(单位面积农田所拥有的立木蓄积量)与林网冬季相防风效应的近似对应关系,估算我国北方农田林网化对冬春季地面风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北方绿洲防护林立木蓄积量整体不足,冬春季防风效应较差,局部可观测到很好的防风效应但不具有普遍性;立木蓄积量指数较小时增量效益较好,立木蓄积量指数越大增量效益越小,裸耕地和蓄积量很少的地区存在较大的防风效应增益区间;修枝对防风效应的影响在立木蓄积量指数较小的区域明显,立木蓄积量指数较大的区域不必牺牲木材经济价值而保留很多侧枝;对于立木蓄积量指数已经很大的地区,没有必要要求生长量大于采伐量、蓄积量持续...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谭芳林 朱炜 林捷 林武星 付忠华
对福建省东山赤山防护林场的木麻黄基干林带防风效能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 :运用数量化理论Ⅰ得到的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防风效能预测方程预测精度较高。影响木麻黄基干林带防风效能的主要因子为胸径、冠幅和树高 ,地貌类型和林分密度对基干林带的防风效能有显著的影响 ,而枝下高的影响很小。把得分值小于 0 440的一代木麻黄基干林带 (指生长后期的林带 )定义为低效防风林带 ,应及时进行更新改造。另外 ,把防风效能的预测值 0 .61 3作为判断基干林带进入防护成熟初期和防护成熟末期的阈值。
关键词:
木麻黄 基干林带 防风效能 数量化理论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炳浩 郝玉光 陈永富
本文旨在对内蒙古西部乌兰布和沙区周边绿洲农区防护林体系的气候生态效益进行评价,并分析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之前、三北防护林工程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3个时期的变化趋势,建立防护林体系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防护林体系的变化对气候因子风速、大风日数、扬沙日数、沙尘暴日数有一定的影响,体现了防护林体系的生态屏障作用;(2)防护林体系的变化对年平均温度、湿度、降水量、持续干旱日数和霜期等因子影响不明显,这是因为这些因子的变化主要受大气环流控制所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包晓斌
一、防护林体系研究的辩证发展防护林体系研究的辩证发展是林业生产发展和社会实践需要的结果。生态建设的经济化和经济发展的生态化是人类在发展与环境危机中的文明觉醒,其广泛性和深刻性正不断体现在社会的各行业、各层次。在农业由"传统型"向"生态型"迈进的过程中,林业也由"传统林业"走向"综合性林业"、"生态林业"。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葆芳 赵英铭 王志刚 江泽平 杨晓晖
对乌兰布和人工绿洲11条不同配置结构农田防护林带的防护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同等条件下,窄冠型杨树林带的疏透度均比宽冠型杨树的小,新疆杨较加拿大杨低0.23,箭杆杨较二白杨低0.30;但新疆杨的防风效能较加拿大杨高34.43%,箭杆杨较二白杨高26.46%。宽林带(32m)的防护作用强于窄林带(4m),其农田防护率可提高16.55%~54.41%,胁地指数降低0.03~0.22,农作物减产率下降27.5%。(2)小网格灌木防护林的农田防护率、胁地指数和农作物减产率均好于乔木,农田防护率较乔木提高8.00%~13.93%,胁地指数降低0.04~0.05,减产率下降0.8%~49.4%...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春平 苏繁星 谢静 王美 关文彬
将地统计学方法引入到农田防护林环境场的分析中,分析了辽宁省昌图县典型林网内春夏两季风速、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等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春夏两季风速、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的频率分布均基本服从正态分布,其各变异均与空间取样尺度相关,且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占主要地位。2)春季风速明显大于夏季,但变异程度小于夏季;风速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变异程度夏季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春季相反。春季1m高风速、春季2m高风速和夏季1m高风速的变异均可拟合为指数模型,夏季2m高风速可拟合为球状模型。空间自相关范围为春季1m高风速>夏季1m高风速>春季2m高风速>夏季2m高风速;其正相关尺度分别为春季≤200...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网 环境场 地统计学分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潘勇军 陈步峰 黄金彪 肖以华 裴男才 史欣
台风是影响我国沿海及内陆地区重要的天气系统,为了探索、了解沿海防护林对登陆台风强风过程的湍流特性的影响及其防风效应,本研究利用设置在南沙沿海防护林临海边和相距70 m的林内自动气象站实时观测了2012年的1208号"韦森特"台风过程中气象因子的时程变化,重点分析了"韦森特"台风过程强风时段的平均风速和风向特征。研究发现"韦森特"台风过程的风速时程曲线出现两次极值风速,呈M型变化,强风风向角出现大幅度的转换;南沙沿海防护林对"韦森特"台风最大风速减弱系数为0.58,对整个台风过程的风速减弱系数为0.7,林内和海边的平均湍流强度比值为1∶2.25,南沙沿海防护林对"韦森特"台风的防风效应明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美 翟印礼
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的存在不仅关乎平原地区粮食安全、农民增收问题,更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农业生态文明。文章在阐述农田防护林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分别对农田防护林的正、负外部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生态服务功能效益是生态补偿的主要部分,尝试运用外部性理论对生态补偿标准的核算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
外部性 农田防护林 生态补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英铭 辛智鸣 王志刚 马学献 吴立伟
为准确评估大范围绿洲防护林对上层气流动力速度的影响,利用动力平衡法推导上层气流相对动力速度的公式,并在4个不同结构网格进行实测估算,同时利用磴口荒漠生态定位站50 m通量塔风速数据拟合估算,得到4,5月大风时段防护林健全的绿洲区内部上层相对动力速度v'*约为1.3。分析绿洲防护林边缘区和内部上层动力速度变化的力学机制、防护林树高以下动力速度的构成因素,给出绿洲区地面阻力评价的方法,并以贴地层相对风速γ为目标参数构建大范围绿洲区防风效应评价的近似计算公式γ=v'*α(1/2)2l/[2α2l+(1-α2)A2]。阐述透风系数α、以树高倍数表示的林带间距l、树高的对数积分特征值A与林网区整体防风效...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志义
全球区域性生态环境恶化已直接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存在与正常发展,因而引起有关决策者和科学界的高度重视和考虑.古代曾出现过的灿烂的巴比伦文化、玛雅文化的衰落和消失,历史上曾经孕育了5000年中华文明的黄土高原自然人文景观的衰退,主要是由于森林、草原、植被大面积破坏和减少的结果.因此,恩格斯曾精辟地指出,这种恶果的出现是大自然对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