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62)
- 2023(15252)
- 2022(13121)
- 2021(12201)
- 2020(10036)
- 2019(22808)
- 2018(22964)
- 2017(43615)
- 2016(23557)
- 2015(26692)
- 2014(26902)
- 2013(26810)
- 2012(24946)
- 2011(22726)
- 2010(22886)
- 2009(20958)
- 2008(20229)
- 2007(18187)
- 2006(16313)
- 2005(14577)
- 学科
- 济(102240)
- 经济(102142)
- 业(73365)
- 管理(65067)
- 企(50218)
- 企业(50218)
- 农(49112)
- 方法(39507)
- 数学(33803)
- 数学方法(33447)
- 农业(32986)
- 中国(29752)
- 地方(26304)
- 业经(26031)
- 学(21580)
- 技术(20645)
- 财(20522)
- 制(18542)
- 贸(17494)
- 贸易(17479)
- 易(16907)
- 环境(16895)
- 发(16606)
- 银(16111)
- 银行(16066)
- 行(15486)
- 理论(15358)
- 融(15287)
- 金融(15286)
- 和(15031)
- 机构
- 学院(341972)
- 大学(339563)
- 济(137777)
- 管理(136336)
- 经济(134713)
- 研究(119650)
- 理学(117404)
- 理学院(116116)
- 管理学(114211)
- 管理学院(113604)
- 中国(90116)
- 科学(74880)
- 京(73954)
- 农(72975)
- 所(60827)
- 财(58657)
- 业大(57730)
- 农业(55998)
- 研究所(55252)
- 中心(55116)
- 江(51758)
- 北京(46931)
- 范(46658)
- 财经(46357)
- 师范(46206)
- 院(42708)
- 经(42195)
- 州(42158)
- 经济学(38858)
- 省(37698)
- 基金
- 项目(232364)
- 科学(182202)
- 研究(172538)
- 基金(166170)
- 家(144834)
- 国家(143514)
- 科学基金(122637)
- 社会(107356)
- 社会科(101382)
- 社会科学(101356)
- 省(92817)
- 基金项目(88846)
- 自然(78739)
- 教育(77494)
- 划(77065)
- 自然科(76830)
- 自然科学(76816)
- 自然科学基金(75431)
- 编号(72414)
- 资助(67196)
- 成果(57983)
- 发(54143)
- 重点(51867)
- 部(50682)
- 课题(49310)
- 创(48698)
- 创新(45382)
- 科研(43536)
- 国家社会(43502)
- 发展(43318)
- 期刊
- 济(161267)
- 经济(161267)
- 研究(100856)
- 农(73452)
- 中国(72975)
- 学报(55049)
- 科学(52028)
- 农业(50273)
- 管理(48318)
- 大学(42104)
- 财(41094)
- 教育(40672)
- 学学(39614)
- 技术(33204)
- 融(32625)
- 金融(32625)
- 业经(31469)
- 业(24175)
- 经济研究(22878)
- 问题(21728)
- 财经(21283)
- 图书(19044)
- 科技(18575)
- 技术经济(18494)
- 经(18077)
- 版(17375)
- 理论(16433)
- 资源(16245)
- 世界(15932)
- 现代(15887)
共检索到5172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曹玉博 邢晓旭 柏兆海 王选 胡春胜 马林
农牧系统包括种植业和畜牧业两个子体系,畜禽粪便管理是连接两个子系统的重要环节。农牧系统氨挥发主要发生在畜禽饲舍、粪尿储藏、粪尿处理、粪尿和化肥施用等环节。农牧系统氨挥发是大气氨排放的主要源,是中国近年来空气质量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农田化肥施用和畜牧业"饲喂-饲舍-储藏-处理-施用"各环节的氨挥发减排研究一直是农业和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总结农牧系统氨挥发减排技术时,考虑了"饲喂-饲舍-储藏-处理-施用"链条的各个环节。过去10多年,欧美国家对于农牧系统氨挥发减排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而中国的氨减排技术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慧明 周德群 曹杰 葛世龙
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将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分类的基础上,侧重于从技术供给、技术扩散、技术实施的效应等方面评析可再生能源、碳捕捉与储存两种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研究的不足并结合中国的实际给予相应的启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肖鲁湘 张增祥
农牧交错带是我国传统农业区域与牧业区域相交汇的地带,是我国生态环境的一条过渡带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为此国内外学者对农牧交错带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迄今为止对于农牧交错带边界的认识尚未达成共识。不同学者划分方法不一,划分标准和指标不一致,导致划分的农牧交错带在空间上差异很大,因此有必要对农牧交错带的边界做进一步的研究。农牧交错带的分布主要受降水等自然因素的限制,但也与人类对土地利用的方式密切相关,因此它更是作为一种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现状存在的。本文在总结以前农牧交错带边界判定研究中主要用到的方法及存在不足的基础上,建议从土地利用的角度考虑农牧交错带,并就边界确定的研究方法做了探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史胜青 雷静品 胡永建 李良俊 邬江辉
为今后VOCs在林木抗虫新品种的选育、抗虫机理及森林生态恢复等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综述了树木VOCs释放的主要类型及VOCs对植食性昆虫的作用。树木挥发物(VOCs)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具有昆虫定位和自身防御双重作用,主要包括异戊二烯、单萜烯、其他活性物质等,其释放受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VOCs对植食性昆虫具有吸引、趋避以及吸引天敌等方面作用;特异性VOCs的鉴定与分离比较困难,还需从分子水平发掘树木VOCs中具有防御作用的关键组分。通过VOCs这个桥梁,对新的预防和控制虫害方法以及抗虫树种选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挥发物 抗虫 引诱 趋避 树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江津津 梁兰兰 林婉玲 林金莺
研究了鱼露浓郁独特的风味及现代快速发酵工艺所存在的风味品质问题,并综述了近20年来的鱼露特征挥发性化合物的研究,结果表明探究鱼露特征挥发性化合物的形成是可行的。结果显示,气味指纹技术与气相色谱—人工嗅辨仪—质谱(GC-O-MS)联用可以探讨鱼露特征风味的形成;鱼露的气味是融合了奶酪味、氨味、腌渍味、酸味、鱼腥臭味和肉香味的复杂刺激性气味,含硫与含氮化合物是特征挥发性化合物;鱼的种类、嗜盐微生物、酶解途径对特征挥发性化合物形成都有很大影响。研究表明,鱼露的挥发性风味是非常复杂的体系,挥发性化合物的形成不是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大玮 王砚田 潘学标 林启美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我国生态脆弱与贫困主要地区之一,也是影响内地大气环境的主要沙尘源地。我校师生与当地科技人员经过近20年的长期攻关研究,针对水蚀、风蚀和春旱等主要生态障碍因素,提出了一系列突破性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构筑以防沙为主的生态保护型旱作农业技术体系,提出了以丘陵为单元和遵循生态学原理的区域生态综合治理基本模式,总结了农牧交错带系统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基本途径,同步取得显著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可供国内其他生态脆弱与贫困地区借鉴。本文还总结了近20年攻关研究取得重大成果的主要经验,并展望了农牧交错带的发展前景与研究方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尚怀国 李莉 王克健 谭宏伟 兰宗宝 杨本鹏 彭李顺 冷杨
化肥农药作为主要的农业投入品,在甘蔗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过量施用导致的生产成本攀升及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因此,推进甘蔗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是推动甘蔗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甘蔗绿色生产、提质增效的重要保障。文章从分析我国甘蔗生产化肥、农药施用现状入手,系统梳理已有的甘蔗生产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并针对当前甘蔗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①加强规划引导,改变传统化肥农药施用观念;②加强科技攻关,开发新型实用绿色高效产品;③加强推广应用,促进减施增效技术落地落实等措施;旨在多措并举,努力实现甘蔗生产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目标,有力推动甘蔗产业的绿色发展。
关键词:
甘蔗 化肥 农药 减施增效技术 转型升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贵桐 李保国 陈德立
本文介绍 Bowen比仪测定大面积农田土壤氨挥发的基本原理、仪器安装的细节和方法的可靠程度 ,以及利用该方法进行的 5次田间试验的测定结果。对仪器记录数据的分析表明 ,该方法的系统误差在 10 %以下 ,可以用于农田尺度下土壤氨挥发过程的测定。另外 ,在我国北方地区典型生产条件下 ,冬小麦 /夏玉米体系每次施 N后 ,土壤的氨挥发损失 (N)在 18.9~ 63.5 kg.hm-2 ,占施入肥料 N的 9.9%~ 37.0 %
关键词:
氨挥发 Bowen比仪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方明中 林细线 胡书毕 鞠拓 方杨丹 陆李超
水运行业的发展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加剧了港口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开展港口区VOCs排放研究是实现VOCs高效管控的基础。目前,国内学者主要关注东部沿岸重点港口以及枢纽航道的VOCs排放情况,VOCs的来源主要包括运输车辆、港作机械、干/液散码头等,特征污染物包括烷烃、烯烃和芳香烃等,常用排放模型包括高斯扩散模型、HYSPLIT模型等。分析VOCs排放监测设备应用现状发现,大气污染监测设备未来在港口区的应用具有可行性。港口区VOCs排放数据积累量不足、监测覆盖面有待拓展,针对高精度排放特征和适配型计算模型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
大气污染 VOCs 港口区 排放特征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周元清 聂善明 张利宇 李南西
畜牧业氨排放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对欧盟畜牧业氨减排相关的法律、指令、推荐技术和实施效果进行了梳理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建立区域协调组织架构、不断完善法律法规、适时更新指令要求,利用补贴等引导农民采用减排技术,同时筛选减排技术形成技术指南,引导农民选择适用减排技术,为畜牧业氨减排提供制度保障。欧盟秉持环境可接受、技术可推广、经济可承担的原则制定减排计划,历经被动氨减排、规划氨减排和氨减排瓶颈三个时期,经过40余年的探索和完善,逐渐建立了以政研深度交叉为特色的联合工作机制,倡导以提高氮利用效率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减排理念,近年来,逐渐转向以多污染物系统控制为目标的“协同减氨降碳”减排策略。
关键词:
氨气 减排 管控策略 畜牧 欧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雪
【目的】研究气候变暖对西藏青稞农田氨挥发特性和青稞产量的影响,为探索减少青稞生产中的氨挥发、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在西藏青稞主产区之一的拉萨河谷农区,采用开顶式气室(open-top chamber,OTC)增温系统模拟气候变暖进行大田试验。试验共设置不增温(对照,T0)、增温2℃(T2)和增温4℃(T4)3个处理。将290.25 kg/hm~2尿素(纯N 133.5 kg/hm~2)分别于播种前(4月12日)基施60%、拔节期(6月6日)和抽穗期(6月20日)各追施20%。测定不同处理青稞农田的土壤氨挥发通量以及青稞生长指标、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计算基肥和追肥的氨挥发积累量和氨挥发损失率,分析增温与土壤氨挥发特性以及青稞株高、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相关性。【结果】氮肥基施后,T0、T2和T4 3个处理的青稞农田土壤氨挥发通量至播种后第14天达到峰值,且土壤氨挥发通量峰值由大到小表现为T4>T0>T2;T2和T4处理基肥氨挥发周期均为26 d,较T0处理延长了3 d。于抽穗期追施氮肥后,T0、T2和T4 3个处理的土壤氨挥发通量立即达到峰值,且表现为T2>T0>T4;增温2℃和增温4℃处理的追肥氨挥发周期分别较T0处理缩短了6和8 d。在青稞整个生育期,与T0处理相比,T4处理(增温4℃)土壤氨挥发积累量和氨挥发损失率分别显著增加33.83%和33.91%,T2处理上述2个指标均无显著变化。基肥氨挥发是西藏青稞农田土壤氨挥发的主要来源。随着青稞的生长发育,T0、T2和T4处理的青稞干物质量和株高均呈增加趋势,植株含水率均呈减少趋势,分蘖数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T2和T4处理的有效穗数均与T0处理差异不显著。与T0处理相比,T4处理的青稞穗粒数、千粒质量、产量均显著减小,T2处理上述3个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增温与青稞干物质量、株高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质量、穗粒数、产量均呈负相关。【结论】与不增温处理相比,增温2℃整个生育期青稞农田土壤氨挥发通量以及青稞产量均无显著变化;增温4℃整个生育期青稞农田土壤氨挥发通量显著增加,青稞产量显著减少。今后应从减少基肥氨挥发,调控青稞植株含水率、株高等途径提高氮肥利用率,从而保证青稞稳产、高产。
关键词:
模拟增温 氨挥发 青稞栽培 西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书霞 陈巧 王聪颖 郝丽宁 房玉林
植物处于复杂的自然环境中,常受到植食性昆虫、病原菌及机械损伤等生物或非生物的侵害并造成植物的局部伤害,从而启动复杂的防御反应。释放绿叶挥发物(green leaf volatiles,GLVs)是植物防御性反应之一。绿叶挥发物是植物不饱和脂肪酸经过Oxylinpins生化途径中的脂氧合酶(LOX)和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HPL)催化而形成的一类C6和C9醛、醇及其相应的酯类。作为启动植物防御机制的信号分子,这类挥发性物质通过长距离的气态传输在植物与病原菌、植物与植食性昆虫、植物自身和相邻的植物之间起作用,从而介导防御性反应。研究其生化途径及其调节机理,对探索其对病虫害的直接、间接防御、改善作物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鹏程 张一平
在封闭条件下 ,利用干燥剂不断吸收土壤水分 ,研究氨挥发与土壤水分散失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有干燥剂时 ,氨累积挥发量 (Y)与时间 (t)关系符合 Elovich动力学方程 ,与土壤水分散失呈显著正相关。对不同含水量进行比较 ,散失 1g水分所引发的平均氨挥发量在土壤水分含量为 80 g/ kg时最高 (0 .0 6 0 6 m g/ g) ,水分散失引发氨挥发的极值时间出现在试验第 5天。
关键词:
土壤水分散失 氨挥发 干燥剂 土壤湿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雪岩 李红宝 王海光 王凤涛 曹世勤
为保障小麦高产丰收和种子、环境安全,在小麦病虫草害的化学防治过程中采取相关技术措施以达到化学农药减施目的很有必要。在小麦的安全生产中,抗病品种应用、药剂种子处理、发挥天敌对麦蚜的控害作用以及使用农药增效助剂等减药措施及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最为关键。本文对这些技术措施在小麦病虫草害防治及小麦高产丰收中发挥的减药增效作用进行了综述。这对于进一步在小麦病虫草害防治中推广应用绿色减药技术,降低农药污染,保护环境和生态健康,实现小麦安全生产和高产丰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小麦 农药减量 技术措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长松
本文在归纳国外关于减排政策分配效应的研究成果后,从分配效应的作用机理、产生根源及其不利后果三个方面来研究主要减排政策分配效应的成因与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在生产端引入碳税或排放权交易,将导致能源价格上涨,加重低收入家庭生活负担,扩大收入差距;政府如何使用碳税和排放权交易所得的收入进行社会补偿,是影响政策分配效应大小的关键因素;减排政策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效率因素,社会公平与收入分配也是重要的政策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在消费端进行减排,并对社会弱势群体建立补偿机制,才能实现公平、有效的减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