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90)
2023(15381)
2022(13243)
2021(12343)
2020(10127)
2019(23419)
2018(23070)
2017(44485)
2016(24357)
2015(27025)
2014(27109)
2013(26918)
2012(24796)
2011(22244)
2010(22130)
2009(19977)
2008(19291)
2007(17022)
2006(15012)
2005(12893)
作者
(69646)
(58426)
(57584)
(55148)
(36579)
(28130)
(26149)
(22999)
(22128)
(20515)
(20005)
(19710)
(18476)
(18316)
(17889)
(17652)
(17354)
(17096)
(16667)
(16529)
(14563)
(14256)
(14054)
(13442)
(13163)
(12924)
(12887)
(12878)
(11676)
(11628)
学科
(101807)
经济(101717)
(68147)
管理(62655)
(49493)
(45909)
企业(45909)
方法(41640)
数学(36585)
数学方法(36210)
农业(33045)
地方(27419)
中国(26135)
业经(24984)
(24779)
(21538)
(18035)
(16719)
贸易(16705)
(16158)
环境(15577)
(14530)
(14435)
技术(14367)
理论(14187)
地方经济(13534)
(13228)
(13197)
(13156)
银行(13148)
机构
学院(340356)
大学(337926)
(135583)
管理(134790)
经济(132634)
理学(117930)
理学院(116569)
研究(115899)
管理学(114576)
管理学院(113977)
中国(85658)
科学(74365)
(72486)
(71883)
(58009)
(57951)
业大(57368)
农业(55498)
中心(53510)
研究所(53175)
(50241)
(46979)
财经(46721)
师范(46593)
北京(44773)
(42608)
(42301)
(40488)
经济学(39363)
师范大学(37609)
基金
项目(241452)
科学(189944)
研究(177397)
基金(174373)
(152519)
国家(151201)
科学基金(129592)
社会(111651)
社会科(105467)
社会科学(105440)
(95288)
基金项目(94234)
自然(84085)
自然科(82017)
自然科学(81999)
自然科学基金(80519)
(79405)
教育(79369)
编号(73829)
资助(69903)
成果(58433)
重点(54122)
(53431)
(52682)
课题(49704)
(49475)
创新(46201)
科研(45758)
国家社会(45752)
教育部(44353)
期刊
(151459)
经济(151459)
研究(97068)
(72388)
中国(64580)
学报(55846)
科学(52358)
农业(49378)
管理(43534)
大学(42361)
(41108)
学学(39973)
教育(36269)
业经(30079)
(28259)
金融(28259)
技术(28225)
(23728)
经济研究(21645)
问题(21528)
财经(21130)
图书(18457)
资源(18200)
(17996)
(17797)
科技(16987)
技术经济(16060)
理论(15573)
现代(15530)
业大(15288)
共检索到491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唐柳  俞乔  李志铭  
农牧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从县域空间的角度分析农牧民收入质量的差异结构特征和成因,有利于增强制定区域发展公共政策的针对性。本文应用"风险矩阵分类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对农牧民收入质量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发现,西藏农牧民收入质量在县域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中心—外围"特征,高质量的县集中在藏中地区,低质量的县分布于边缘地区,其主要成因是各区域在自然地理和生产条件、非均衡区域发展政策、农牧区就业结构、农牧民收入构成、中心城镇带动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何晓蓉  李辉霞  
本文是在对西藏农牧民收入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了人均收入较高的日土县的主要收入来源构成 ,发现畜牧业是该地区收入的主要来源。针对日土县畜牧业现状特点 ,揭示其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类似该地区的高原农村经济发展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袁蕴  
西藏自治区"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切实推进创新发展,着力提升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构建借外力激发内力、以"输血"促进"造血"的体制机制,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依托自治区构建"一圈两翼三点两线"城镇化空间布局,提升农牧民创业能力是西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作者在对西藏农牧民进行实地访谈与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农牧民创业能力现状,并对农牧民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为农牧民创业能力不足找到症结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董玉祥  
以西藏自治区扎囊县为例,探讨了高原温带半干旱地区藏南农牧区土地沙漠化的面积、类型、分布、危害与成因等。成因分析表明,区内沙漠化的产生与发展是由区内的自然沙漠化过程、气候干旱化加剧过程及人为加速过程共同决定的,是以气候变化为主并与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同时,还提出了若干沙漠化防治的对策与措施,包括合理利用耕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发挥草地优势,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开展人工造林,建设防风固沙体系;分步分类实施,整治沙漠化土地;建立治沙机构,重视治沙技术的普及与推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存同  
文章利用大香格里拉地区"新农村、新家庭计划"人口健康促进项目西藏自治区试点县的基线调查与终期实地调查结果,透过健康权利的视角,结合4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生殖健康等主要指标进行项目评估。研究发现,虽然部分指标的数据还有待改善,但从整体上来说,在西藏地区实施人口健康促进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牧民聚居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了农牧民的健康意识及人口健康储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兆锋  张镱锂  孙威  赵东升  刘林山  
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问题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目前有关环境与经济协调程度的分析多是基于人均经济指标与人居环境指标的对比分析。人均指标反映出了经济与环境协调的潜力与可能性,但不能真实地反映区域,尤其是对自然环境依赖程度较大的农区及牧区经济与环境协调的程度。本文在经济与环境协调分析中,加入了反映环境变化的因子,提出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概念模型;并利用国土空间开发综合评价指数和归一化植被指数多年变化线性斜率值对指标进行了量化,分析了西藏自治区县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情况,区分了协调县区和不协调县区,从经济与环境协调的角度探讨了各区经济发展的方向。该研究为分析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程度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辉霞,何晓蓉,刘淑珍,陈国阶  
运用实地抽样调查数据,初步探讨改则县的农户行为与牧民收入的关系,分析了城郊改则镇牧民收入低于其它乡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①由于区位优势,牧民试图寻求增收的捷径,而不安分于畜牧业的生产,导致草地的低效利用;②第三产业没有真正发展起来,发展导向没有与畜牧业相结合,而且由于缺乏管理技术和经验,第三产业的投入/产出比高,所以少数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户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家庭收入水平;③地处青藏高原,外出打工交通成本高,加上浓厚本土意识,牧民不愿意到外省打工,而本区就业机会少,劳动力廉价,所以劳务输出并没有成为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径;④牧民文化水平低,缺乏科学的生产技术,导致生产投入的利用效率低。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鹏  
新疆农牧民的人均收入水平低、结构单一,增加农牧民收入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工业结构、城镇化进程和农牧民就业观念等因素的制约,新疆应当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提高人口素质等途径增加农牧民收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廖顺宝  李泽辉  
土地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人口分布与土地利用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根据1999年全国市县统计人口数据与各市县土地利用类型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各市县平均人口密度与各市县各类土地利用指数的复相关系数为0.82,在西藏、青海和海南3省区,复相关系数均达到0.99。以西藏自治区为例,根据市县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指数及数字高程的相关关系建立了人口数据空间化模型,并计算出西藏自治区1km×1km分辨率的栅格人口数据。在被选作验证区的3县37个乡镇中,用模型计算出的各乡镇人口密度与各乡镇的实际人口密度的相关系数为0.88。因此,土地利用信息是进行市县级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的重要参数,利用土地利用与人口分布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祥妹  
以西藏自治区为例,在2009年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基础上,利用数据包络法(DEA)探讨西藏不同区域农户生产效率,认为西藏农户生产效率差异与农业生产中自用价值的计算有关,若考虑自用价值,在固定生产规模报酬(CRS)假设下,平均生产效率为0.653,其中拉萨市最高(0.784),日喀则市最低(0.277);若不计入自用价值,山南与那曲地区呈现最高生产效率。表明西藏农户收入中自用价值占了较大比例,扣除自用价值,收入大幅减少,影响生产效率。因此,提高农牧户生产商品率是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章杰宽  姬梅  朱普选  
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决定于旅游与人口、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本文建立了西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多目标规划模型,针对西藏旅游业发展的三大目标:经济目标、生态目标与群众目标,采用模式搜索算法对多目标规划模型进行求解,获得西藏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不同发展战略下的求解结果。依据求解结果,提出了对西藏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进行过程控制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何晓蓉  李辉霞  陈新武  
在西藏农牧民收入实地调查中,发现偏远的日土县人均纯收入却位居全自治区第一。文章详细分析了日土县的调查资料、探讨其主要收入来源与构成,发现畜牧业是该地区收入的主要来源。针对日土县畜牧业现状特点,揭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类似该地区的高原单一的农村经济发展对策:突出特色、资源互补,而不是违背自然规律,强求经济结构多元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袁蕴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西藏也开启了新的城镇化进程,提出了"一圈三带两点一线"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其农牧民实现非农就业成为西藏城镇化的关键,农牧民非农就业能力的高低对就业质量起着本质上的作用。本文在对西藏农牧民进行实地访谈与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设计非农就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西藏农牧民目前非农就业能力进行总体评价,并进一步研究农牧民非农就业的影响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妤凡   周侃   徐勇  
准确判别污染来源及其空间胁迫过程,并基于胁迫规律构建精准化管控体系是保障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切入点。以西藏自治区为例,结合土地利用和污染行为重构污染源空间,运用改进后的排放因子法分源、分要素精准测度污染胁迫程度及其空间效应,并构建垂直化的环境空间管控体系及多维分区方案。研究表明:西藏自治区极有限的人为污染源空间承载有骤增的多种污染物排放,污染源空间结构的复杂性与胁迫程度呈正相关。以固体废弃物排放为主的高胁迫集中在重点城市和“一江两河”腹心地区的生活源空间,且在城乡居住空间、交通运输场所及工矿生产场所呈块状、线状和点状的空间胁迫形态。以近零胁迫为目标,可在县域、镇域和场地共三个尺度分别空间聚类得到四个环境功能区、五个分级管控区及四个胁迫程度区,自上而下实现功能管控、结构管控和用途管控。建议将面向污染源空间的垂直化管控体系融入至国土空间利用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在三个尺度分别适配环境正负面清单、均衡化环境基础设施及产污控制标准,以提高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精准化管控效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廖桂蓉  盛伟  
本文运用ArcGIS和GeoDa软件分析了中国藏区17个地、市、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空间分布差异。首先,分析了藏区17个地、市、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是否存在着空间相关性与区域集群的现象;然后,通过构建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藏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空间分布差异进行了解释,剖析了藏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