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55)
2023(9758)
2022(8286)
2021(7755)
2020(6507)
2019(14848)
2018(14860)
2017(27958)
2016(15466)
2015(17430)
2014(17379)
2013(17014)
2012(15452)
2011(13983)
2010(14410)
2009(13763)
2008(14095)
2007(13231)
2006(12181)
2005(11202)
作者
(42628)
(35958)
(35303)
(33655)
(22504)
(17156)
(16038)
(13692)
(13571)
(12965)
(12206)
(11942)
(11556)
(11356)
(11198)
(10766)
(10750)
(10354)
(10305)
(10227)
(9055)
(8897)
(8639)
(8451)
(8380)
(7992)
(7971)
(7932)
(7247)
(7025)
学科
(58227)
(57867)
经济(57772)
管理(53849)
(45854)
(38494)
企业(38494)
农业(30430)
(20760)
业经(19835)
(19784)
方法(17234)
中国(15579)
数学(13642)
(13571)
数学方法(13454)
(13162)
财务(13122)
财务管理(13077)
企业财务(12359)
(11965)
地方(11746)
(11581)
银行(11570)
(10884)
(10613)
(10340)
农业经济(10299)
体制(10249)
理论(9722)
机构
学院(215290)
大学(208498)
(87199)
经济(84989)
管理(83827)
理学(69407)
研究(69131)
理学院(68668)
管理学(67676)
管理学院(67237)
中国(59082)
(51442)
(45080)
(44568)
科学(39640)
农业(38812)
(37289)
业大(35171)
(34716)
中心(34346)
财经(32953)
研究所(30177)
(29560)
(29096)
北京(27646)
(26939)
(26851)
师范(26626)
经济学(24556)
经济管理(24467)
基金
项目(130639)
研究(102761)
科学(102384)
基金(92635)
(78773)
国家(77924)
科学基金(67275)
社会(64378)
社会科(60448)
社会科学(60434)
(53161)
基金项目(49061)
教育(46453)
编号(45104)
(42492)
自然(40864)
自然科(39815)
自然科学(39809)
自然科学基金(39093)
成果(37082)
资助(36447)
(31247)
课题(30672)
(29274)
(29206)
重点(28768)
(28716)
(27606)
(27298)
国家社会(26159)
期刊
(114375)
经济(114375)
研究(65886)
(56092)
中国(55499)
(39276)
农业(37405)
管理(32319)
学报(29490)
科学(28981)
教育(25989)
(25872)
金融(25872)
大学(24378)
业经(24089)
学学(22806)
技术(20489)
(19404)
财经(16382)
问题(15492)
农村(14882)
(14882)
农业经济(14070)
(14042)
经济研究(13676)
(12976)
世界(11801)
财会(11491)
现代(11425)
经济问题(11131)
共检索到3527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韩颖  侯向阳  
农牧交错带是我国一个独特的生态经济带和过渡带,在我国农牧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文通过对农牧交错带在较大时间尺度变迁的纵向研究和基于主要现状指标的牧区县和半农半牧区县的划分的横向研究,分析、探讨了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历史变迁的格局、过程及动力机制,重新划定了牧区县和半牧区县,同时分类探讨了典型半牧区县的资源、经济发展类型。针对农牧交错带的不稳定性和敏感性,提出农牧交错带采取适应性生态管理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鹏祥  徐国策  王鸿哲  刘广全  
【目的】基于GIS对陕北农牧交错带的立地类型进行划分,为陕北农牧交错带的植被恢复和营林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利用数量化理论Ⅰ,并结合GIS技术,以陕北吴起县周湾镇和长城乡为例,以土壤含水量为指标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得出了立地类型分布图,并计算了各立地类型的面积,同时编制了各立地类型的适生树种表。【结果】水分是制约陕北农牧交错带造林成活率的主导因素,影响土壤水分的因子按大小依次为坡向、坡位和坡度。【结论】水分条件最好的立地类型主要集中在沟底和坡度较缓的阴坡,该处土地质量较好,植被容易恢复;水分条件较好的立地类型主要在坡的下部,植被可恢复;坡的上部植被较难恢复,尤其是阳坡;陡坡水分限制较严重,建议自...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敏敏  延军平  
依据北方农牧交错带46个气象站1961-2012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全区及东北、华北、西北3个子区气温、降水和潜在蒸散量的变化特征,探讨了潜在蒸散量下降的原因,重点验证了研究区是否存在"蒸发悖论"现象。结果表明:①近52a,北方农牧交错带全区气温于1986年发生突变,潜在蒸散量除西北段外,其余均随气温的升高呈下降趋势,整体存在"蒸发悖论"现象;②不同时空尺度,表现出不同的"蒸发悖论"规律:1961-1986年,全区及各子区均存在"蒸发悖论"现象,近26a,仅东北段和华北段存在。春、冬、夏季前26a及秋季后26a存在;③近52a,全区及子区年降水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夏、秋季降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郑圆圆  郭思彤  苏筠  
北方农牧交错带对于气候变化和人类干扰敏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关于其气候界线及变迁的基础研究,可以为农牧交错带的其他深入研究提供科学支撑。文章基于北方236个气象站点1980~2009年的日气象资料,依据李世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气候指标界定北方农牧交错带不同时段的气候界线,通过叠置法分析农牧交错带的核心区域及气候界线变迁。结果表明:现今(1980~2009年)农牧交错带的分布仍呈现出从东北至西南的带状格局,但范围整体较早期(20世纪80年代前)有所扩张,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交错带面积最广。近30年来,农牧交错带的气候界线东西摆动,但整体上是向东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贾科利  常庆瑞  张俊华  
利用1986年、1993年及2003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借助遥感和GIS技术及回归分析方法,对陕北农牧交错带1986年~2003年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总体较高,2003年达到36.5%,且土地利用正处于发展期;1986年~2003年土地利用变化以林地和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和耕地、水域、未利用土地与沙地面积不断减少为主要特征。其中林地面积增加了44.18×104hm2,主要由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转化而来;建设用地面积以近0.27×104hm2/年的速度增加,主要由耕地、草地、未利用土地和沙地转化而来;耕地面积减少了10.52×...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石亮  赵艳  吕林有  
草田轮作是增加农田生物产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草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从草田轮作国内外发展历史现状,及其产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概述分析,并结合我国草田轮作地区应用实际和农牧交错区发展草田轮作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全功  
本文阐述了"胡焕庸线"的历史背景及研究现状。"胡焕庸线"是在农牧交错带的背景上产生的,其具有内涵多样性、形式非唯一性和数据连续性的特点。农牧交错带始兆于青铜时代西方游牧文化与东方农耕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稳定发展于夏、商、周,成型于秦、汉。农牧交错带的功能在于能流、物流、人流的交流,耦合和融合;在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和谐统一;在于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区内经济、政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农牧交错带不仅是农田与草地景观各异、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草地畜牧业与种植农业并存的地区,更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和龙兴之地。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崔思朋  
边疆历来都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对象,历史时期中国能够实现统一与国家安定,自然离不开对边疆尤其是北部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发展农业可视为汉代以来中原王朝治理边疆的常用手段,在北部边疆地区的推行尤为普遍,农业的推行及产生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发展变化上。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爱民,刘宇,高翔  
农牧耦合存在两种基本耦合类型:一是特定地域农(牧)生态系统中农牧业生产之间的内部耦合;二是不同地域农(牧)生态系统之间的农牧空间耦合。在对河西地区农牧空间耦合的自然环境、历史发展、现状结构和问题分析基础上,结合对农牧空间耦合的理论探讨,提出了河西地区农牧空间耦合的发展对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邵战林  朱道林  李瀚鹏  
研究目的:研究农牧交错带农林牧用地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解决对策。研究方法:归纳法、比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调查和统计制度、法律法规和部门分割管理是导致农牧交错带农林牧用地矛盾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研究结论:提高土地立法规格、完善土地调查和统计制度、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建立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因地制宜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解决农林牧用地矛盾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魏凤琴  齐玉芳  
一、医院要生存与发展,必须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以经营为主 (一)医院以经营为主的补偿格局基本形成及时、方便、高效地向人民群众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是医院的根本目的,是医院一切活动的核心。在服务过程中,要消耗掉大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富铀  吴育华  
客观考察中国北方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和发展过程 ,对于防治沙漠化和发展农牧区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近几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了退耕还林、还草的力度 ,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但许多做法仍不够科学合理。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种养业发展模式应定位为 :在干旱地区以种植优质高产人工饲草为主 ,以种植优质高产玉米青贮饲料为辅 ;在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以种植优质高产玉米青贮饲料为主 ,以种植优质高产人工饲草为辅。以稳定的农牧系统为特征 ,形成具有奶牛养殖和家畜育肥及畜产品深加工能力的集约化畜牧业生产基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增建,文奇,刘东维  
我国农牧交错带是农耕产业与牧养产业交汇的地带,是长期历史演变过程中两种文明相互交融所形成的特殊的民族经济地理区域。其地理位置大致从大兴安岭东麓的夏绿阔叶林地区,经辽河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祁连山东段至青藏高原东南缘,形成一个弧形的狭长地带。跨越12个省(自治区)的160个县(旗、市),总面积约116.74万平方公里,其中草地面积57.47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5.19万平方公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秀兰  冯仲科  马俊吉  
土地资源评价是合理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的保证。该文结合内蒙古农牧并重、农牧业用地交错分布的土地利用特点,以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为目标,将传统的土地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相结合,进行土地资源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分析,提出了适合农牧交错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和方法,为区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及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提供了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瑞玲  齐顾波  左停  
禁牧政策实施以来,草原上违规放牧现象一直是"公开的秘密",显性的禁牧政策文本与隐性的偷牧行为间形成僵局,禁牧政策的长期可持续性亦受到质疑。为打破僵局,探索禁牧草原的后续利用和管理,宁夏盐池县大水坑镇进行了开牧试验。通过对开牧试验村以及非试验村8个村庄40户农户的实地调研,研究发现开牧试验方案恢复了农户草场使用权并实行鼓励社区参与的草场管理机制,农民的滩羊养殖行为、草场使用和管理行为都发生了改变,在保证草场质量的同时农户生计得以改善。社区资源禀赋、社区精英、明晰的产权、草场管理行动的制度化、政府的监管与奖惩结合是草场社区化管理的影响因素。开牧试验启示要实现草场管理政策的可持续性,应注重草原生态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