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60)
2023(11624)
2022(10201)
2021(9739)
2020(8171)
2019(18880)
2018(19067)
2017(37285)
2016(20009)
2015(22702)
2014(22419)
2013(22284)
2012(20415)
2011(18506)
2010(18420)
2009(16729)
2008(16073)
2007(14157)
2006(12577)
2005(10701)
作者
(58348)
(48972)
(48166)
(45819)
(30555)
(23516)
(21721)
(19457)
(18410)
(17048)
(16592)
(16319)
(15237)
(15222)
(14835)
(14750)
(14732)
(14414)
(13809)
(13639)
(12330)
(11941)
(11874)
(11164)
(11039)
(10940)
(10739)
(10659)
(9858)
(9684)
学科
(82800)
经济(82713)
(60646)
管理(51576)
(47402)
(39400)
企业(39400)
方法(34117)
农业(31569)
数学(29687)
数学方法(29368)
业经(21576)
中国(19886)
地方(17810)
(17610)
(16639)
(14625)
(13921)
贸易(13913)
(13493)
技术(13236)
环境(12324)
(12205)
理论(11981)
(11696)
(11536)
(10918)
农业经济(10815)
(10731)
银行(10681)
机构
学院(283125)
大学(280320)
管理(115179)
(111264)
经济(108854)
理学(101248)
理学院(100110)
管理学(98379)
管理学院(97888)
研究(95710)
中国(70846)
(66955)
科学(62167)
(59539)
农业(51480)
业大(51445)
(48681)
(45683)
研究所(44766)
中心(43821)
(40567)
(37432)
财经(37126)
师范(37125)
北京(37051)
(34047)
(33981)
(32961)
农业大学(32569)
经济管理(32375)
基金
项目(200637)
科学(157174)
研究(147063)
基金(144880)
(126826)
国家(125694)
科学基金(107378)
社会(90890)
社会科(85567)
社会科学(85543)
(79587)
基金项目(78574)
自然(70853)
自然科(69144)
自然科学(69131)
自然科学基金(67868)
(66105)
教育(65544)
编号(61979)
资助(58155)
成果(48812)
重点(44577)
(43851)
(43687)
(41668)
课题(41088)
创新(38791)
科研(38242)
教育部(36691)
大学(36665)
期刊
(125197)
经济(125197)
研究(78045)
(68854)
中国(53563)
学报(48105)
农业(46995)
科学(44775)
管理(37048)
大学(36483)
学学(34675)
(30859)
教育(29638)
业经(26386)
(23896)
金融(23896)
技术(23606)
(21874)
问题(17405)
经济研究(16817)
财经(16399)
(15398)
科技(15171)
资源(14665)
农业经济(14394)
图书(14390)
业大(14303)
农村(14008)
(14008)
(13782)
共检索到4045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建昭  王靖  潘学标  杨宁  刘哲  
为了解农牧交错带油葵旺盛生长季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和光合"午休"原因,使用光合作用测量系统(LI-6400XT)于内蒙古武川试验站(2013年7月24日—7月28日)测定了晴天条件下油葵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油葵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典型的双峰曲线,具有明显的"午休"现象,且上午的峰值显著高于下午的峰值,观测期间平均高出11%。对油葵光合速率有显著影响的气象因子是光强和温度。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规律相似,也呈现双峰曲线,并且两者的峰值要早于光合速率的峰值。对气孔导度有显著影响的气象因子是光强和饱和水汽压差,对蒸腾速率有显著影响的气象因子是光强、饱和水汽压差和温度。油葵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值出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雄  叶万辉  曹洪麟  杨期和  蔡楚雄  刘世平  
为了研究网室遮荫栽培对两个木瓜品种光合作用的影响,我们利用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木瓜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光响应曲线以及叶绿素荧光.结果表明①光合作用日进程中,网室内的气温(Ta)、光强(PFD)及叶内外蒸汽压差(VPD)在中午都显著低于网室外(P≤0.05).网室内栽培的木瓜的光合速率(An)、气孔导度(gs)、细胞间CO2浓度(Ci)都出现“双峰曲线”,即未出现“午休”,而网室内栽培的正好相反.②在网室外自然光照下两种木瓜gsVPD响应VPD升高时,gs下降,呈显著负相关,这也是中午光合速率受到限制的原因之一.而网室栽培gsVPD相关不显著(P≤0.05).③网室内木瓜的叶绿素荧光FvFm午间的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常庆瑞  贾科利  刘京  杨云贵  
 应用遥感技术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对陕北农牧交错带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校正、增强和自动分类识别,得到1986,1993和2000年3个时期土地荒漠化分布图(数字地图)、空间数据库及其面积统计。结果表明,近15年来该地区土地荒漠化面积增加,严重荒漠化土地大幅度减少,中度和轻度荒漠化土地增多;荒漠化土地的时空转换频繁且复杂,耕地沙化和林地退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来源,基本农田建设和生态自然恢复使荒漠化土地发生逆转,区域土地荒漠化得到有效控制,但土地生态系统还相当脆弱;其中人畜数量增加、社会经济发展是驱动荒漠化的主要因子。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崔思朋  
边疆历来都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对象,历史时期中国能够实现统一与国家安定,自然离不开对边疆尤其是北部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发展农业可视为汉代以来中原王朝治理边疆的常用手段,在北部边疆地区的推行尤为普遍,农业的推行及产生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发展变化上。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焘  郑国生  邹琦  
在小麦生育后期测定了干旱与正常供水条件下旗叶光合速率及其相应指标的日变化。结果表明,两处理条件下小麦午休开始的时间相同,午休的发生皆以气孔限制为肇端,非气孔限制随后才参与进来,但由于干旱胁迫使小麦光合机构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皆降低,细胞间隙CO2浓度升高),而使干旱条件下的小麦午休在降低的光合水平上进行。干旱胁迫使午休程度加重,通过气孔限制与非气孔限制在午休光合下降中所占比例的计算,表明这主要由气孔限制加剧引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孟庆香  常庆瑞  李云平  寇宝平  
根据陕北农牧交错带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等 ,对该区 5 0年来的耕地变化及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耕地变化态势表现为耕地面积总量减少 ,有效灌溉面积和水田比重大大提高 ,旱地比重明显下降 ;粮食作物面积比重有所上升 ,而经济作物、其他作物比重下降 ;耕地投入增加 ;耕地质量趋于下降。造成耕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人口增长、城市扩张、工矿与交通建设、农业用地内部结构调整、畜牧业发展及退耕还林还草等。最后 ,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战略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志华  安萍莉  刘亚玲  郑大玮  妥德宝  
随着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结构的退化 ,生态系统的功能相应退化。以内蒙古武川县为例研究表明 :194 9— 1995年间 ,粮食单产与农作物光能利用率一直维持在 730kg·hm-2 和 0 0 8%的较低水平 ,天然牧草产量及其光能利用率则不断下降 ,分别由 82 5kg·hm-2 和 0 0 5 %下降到 375kg·hm-2 和 0 0 2 % ,农田养分输出大于输入 ,生态系统趋于退化。 1996年后这种状况有所缓解 ,粮食产量、农作物光能利用率转向上升 ,农田养分输入转向大于输出 ,农田生态系统开始得到恢复 ,但天然牧草的情况仍不容乐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章文波  刘宝元  
农牧交错带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带,以109个气象站1971~1998年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农牧交错带年降水量、侵蚀性降水及暴雨等方面降水极值的时间变化及空间分布。结果显示农牧交错带平均每年发生侵蚀性降水的日数在3.5~17.6d之间,暴雨日数在0~2.6d之间;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侵蚀性降水量及暴雨量等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但暴雨量以及侵蚀性降水量等降水极值指标增加趋势更明显,反映出多数地区降水强度增加、降水侵蚀的潜在能力增强的特征;局部地区的降水极值呈减少趋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展宇  张治安  崔喜艳  徐克章  
研究了开花期改变人参源库关系对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部分人参叶片后,存留的叶片光合速率显著增加(P<0.05),上午增加6.7%,下午增加11.3%;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下降11.9%,淀粉含量下降6.9%,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15.9%。去除人参花蕾后,叶片光合速率显著下降(P<0.05),上午下降5.5%,下午下降9.9%;同时,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增加8.3%,淀粉含量增加3.3%,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15.1%。上述结果说明,叶片光合产物积累是人参叶片日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韩忠明  胥苗苗  杨利民  韩梅  
关键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六林  季兰  
以平欧110号和平欧349号为试材,研究了榛子不同方位叶片的光合特性,并对影响光合作用的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榛子南、北面叶片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为双峰曲线,西面叶片为单峰曲线,高峰出现在上午的7:00—8:00,东面叶片的光合速率的变化较平稳,无明显的高峰,不同方位叶片光合速率午间变化主要受到非气孔的限制作用;不同方位叶片的平均光合速率和CO2同化量有一定的差异,以南面叶片为最高,其次为西、北面叶片,以东面叶片为最低;平欧110号和平欧349号的光饱和点大约分别为691~724μmol·m-2s-1和464~505μmol·m-2s-1,其光补偿点分别为10~26μmol·m-2s-...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修长柏  薛河儒  刘秀梅  
本文以详细资料分析了内蒙古农牧交错地带的农村贫困现状、主要问题、致因 ,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反贫困的措施建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全功  
本文阐述了"胡焕庸线"的历史背景及研究现状。"胡焕庸线"是在农牧交错带的背景上产生的,其具有内涵多样性、形式非唯一性和数据连续性的特点。农牧交错带始兆于青铜时代西方游牧文化与东方农耕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稳定发展于夏、商、周,成型于秦、汉。农牧交错带的功能在于能流、物流、人流的交流,耦合和融合;在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和谐统一;在于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区内经济、政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农牧交错带不仅是农田与草地景观各异、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草地畜牧业与种植农业并存的地区,更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和龙兴之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贾科利  常庆瑞  刘梦云  刘京  
陕北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土地利用强度大,为掌握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及空间格局的变化,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机制,利用1986,1993和2000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1986~2000年陕北农牧交错带旱地、林地、草地、城乡建筑用地等12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和空间格局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5年间旱地面积减少了28.32%,沙地面积增加了3.94%,林地、草地和城乡建筑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131240.5,47663.0和8427.1 hm2。表明干旱、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是导致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肖鲁湘  张增祥  
农牧交错带是我国传统农业区域与牧业区域相交汇的地带,是我国生态环境的一条过渡带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为此国内外学者对农牧交错带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迄今为止对于农牧交错带边界的认识尚未达成共识。不同学者划分方法不一,划分标准和指标不一致,导致划分的农牧交错带在空间上差异很大,因此有必要对农牧交错带的边界做进一步的研究。农牧交错带的分布主要受降水等自然因素的限制,但也与人类对土地利用的方式密切相关,因此它更是作为一种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现状存在的。本文在总结以前农牧交错带边界判定研究中主要用到的方法及存在不足的基础上,建议从土地利用的角度考虑农牧交错带,并就边界确定的研究方法做了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