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61)
- 2023(14362)
- 2022(11976)
- 2021(10966)
- 2020(9586)
- 2019(22179)
- 2018(21869)
- 2017(42358)
- 2016(22737)
- 2015(25629)
- 2014(25406)
- 2013(25470)
- 2012(23535)
- 2011(21146)
- 2010(21513)
- 2009(20452)
- 2008(20591)
- 2007(18891)
- 2006(16558)
- 2005(14870)
- 学科
- 济(103847)
- 经济(103734)
- 业(93958)
- 企(75824)
- 企业(75824)
- 管理(73603)
- 农(48155)
- 方法(46688)
- 数学(38097)
- 数学方法(37588)
- 农业(31941)
- 业经(31543)
- 财(28953)
- 中国(22776)
- 地方(21175)
- 务(20896)
- 财务(20857)
- 财务管理(20827)
- 企业财务(19644)
- 制(19644)
- 技术(18766)
- 学(18389)
- 贸(18192)
- 贸易(18181)
- 易(17634)
- 和(17468)
- 理论(16743)
- 策(16370)
- 划(15726)
- 体(14528)
- 机构
- 学院(336814)
- 大学(328508)
- 济(138006)
- 经济(135179)
- 管理(133299)
- 理学(114829)
- 理学院(113625)
- 管理学(111547)
- 管理学院(110926)
- 研究(108274)
- 中国(85533)
- 农(72817)
- 京(69181)
- 科学(68585)
- 财(61880)
- 业大(56421)
- 农业(56312)
- 所(55646)
- 江(53013)
- 中心(51943)
- 研究所(50395)
- 财经(49218)
- 经(44403)
- 北京(43063)
- 州(41968)
- 范(40858)
- 经济学(40465)
- 师范(40457)
- 院(38351)
- 经济管理(37876)
- 基金
- 项目(223177)
- 科学(175439)
- 基金(161298)
- 研究(161136)
- 家(140751)
- 国家(139463)
- 科学基金(120158)
- 社会(102249)
- 社会科(96567)
- 社会科学(96537)
- 省(90520)
- 基金项目(86032)
- 自然(78898)
- 自然科(77002)
- 自然科学(76983)
- 自然科学基金(75589)
- 划(73935)
- 教育(72234)
- 编号(66184)
- 资助(65489)
- 成果(51395)
- 重点(49765)
- 发(49109)
- 创(48372)
- 部(48197)
- 业(45324)
- 创新(44592)
- 课题(44447)
- 科研(42944)
- 国家社会(41822)
- 期刊
- 济(159337)
- 经济(159337)
- 研究(91003)
- 农(72461)
- 中国(62995)
- 学报(53277)
- 财(50673)
- 科学(50051)
- 农业(48774)
- 管理(48581)
- 大学(40552)
- 学学(38782)
- 业经(32447)
- 技术(31487)
- 融(30766)
- 金融(30766)
- 教育(26781)
- 业(26614)
- 财经(23592)
- 经济研究(22950)
- 问题(22068)
- 经(20300)
- 技术经济(19440)
- 版(18275)
- 统计(17275)
- 资源(16775)
- 策(16304)
- 世界(16147)
- 现代(16023)
- 商业(15755)
共检索到4972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艳春 贾卓 宋乃平
从能值的角度出发,以伊金霍洛旗2006年调查数据为基础,对该地区种植业系统的能值投入和产出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由系统太阳能值转换率、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入率、环境承载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与一些发达地区和同类地区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伊金霍洛旗种植业系统地位比较高;能值投入率和产出率都比较低;环境承载率较高,对环境的压力很大;可持续性系数很低,属于消费性经济系统。基于伊金霍洛旗种植业系统能值分析特点,提出了促进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种植业系统 能值分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晓晖 张克斌 慈龙骏
为了解半干旱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该文以半干旱农牧交错区的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采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了该旗近20年来景观和景观要素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整个景观正从单一的人为景观向多样化的近自然景观过渡,其中前期(1977—1987年)变化主要发生在梁滩相间区,后期(1987—1998年)变化则发生在整个区域内,整个景观趋于稳定.从土地利用结构上来看,前期乔木林地的变化以面积变化为主,而后期则以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为主.前期灌木的过度利用和后期灌木大面积种植则对整个景观的变化产生了十分显著的影响,这表明治沙造林的观念正在由以往的大面积营造乔木林向灌木林...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白晓飞 陈焕伟 彭晋福
研究目的: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解决土地利用中生态效益的量化问题,从空间上显示生态效益变化的趋势。研究方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环境经济学方法、USLE模型、风蚀流失量统计模型。研究结果:研究区伊金霍洛旗1990年与2000年相比生态价值减少约2.1亿元,与经济增长呈相反方向,但是空间分析表明该地区大范围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局部地区减少严重。研究结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变化更有助于把握生态与经济的平衡点,是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有效辅助手段。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 伊金霍洛旗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立英 孙芳
在耕地与草地交错、种植业与养殖业为支柱产业的特殊区域,种养业结合经营就会产生产品互补关系。基于此,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种养业之间产品互补是以饲料饲草和肥料为纽带的种养业物质互补,而且种养业互补产品关联度较大,种养业交互效应远远高于单项经营种植业的效益。由此所得启示:现代农牧业的发展方向应当是采用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的种养业产品互补经营模式。
关键词:
农牧复合系统 种养业 交互效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谢花林
生态系统健康作为全球管理的新目标,作为分析生态系统的新方法而受到青睐,是现代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根据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和农牧交错带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从活力、组织结构和恢复力3个方面选取18个指标,构建了农牧交错带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于赤峰12个旗(区、县),得到如下结果: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处在"健康"标准是红山区和巴林右旗;处在"临界健康"标准是克什克腾旗、元宝山区、敖汉旗、松山区;处在"不健康"标准是宁城县、林西县、巴林左旗、喀喇沁旗、阿鲁克尔沁旗、翁牛特旗。评价结果基本上反映了当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说明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是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卢远 华璀 王娟
东北农牧交错带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具有敏感性强、退化趋势明显等生态脆弱性特征。本文利用19862、002年两期TM/ETM影像,揭示了吉林西部16年来土地利用/覆被的时空变化规律,并依据Costanza R.等人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6年来,吉林西部土地利用/覆被发生了剧烈变化,耕地、盐碱地面积大幅度增加,草地、水域和湿地的面积大幅度减少,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出现明显的衰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著地减少。吉林西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986年的767.1亿元/a下降到2002年的624.1亿元/a,减少幅度达18.6%,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凤荣
在半干旱区,气候干旱是荒漠化发生的自然背景条件,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则加速了荒漠化。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过度开垦和放牧,伊金霍洛旗的荒漠化发展得非常严重。自1976年以来,通过生态退耕,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改变放牧为圈养,增加灌溉、化肥等农业投入等,抑制了荒漠化,土地利用走向可持续。恢复以林草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是半干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而在人口超过农业所能够支撑的能力时,必须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创造非农就业机会,使得农民可以离开土地谋生,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才可能实现生态退耕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伊金霍洛旗正是因为由煤炭开采带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许多农民离开土地,进行生态退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兰 罗维 周宝同
为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农牧交错带典型流域生态风险的影响,在Arc GIS技术支持下,以洋河流域1990、1995、2000和2008年遥感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洋河流域1990—2008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根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将研究区划分为525个生态风险评价单元,从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结构角度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评价洋河流域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耕地和草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7%以上;1990—2008年,洋河流域总体景观生态风险值(ERI)由0.197 3上升到0.238 4。低风险区(ERI≤0.17)面积减少3.53%,高风险区(ERI>0.68)面积...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国兰 杨丽桃 王宇宸
为探究典型农牧交错区大气负氧离子浓度特征,利用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几个气象要素及O_3、SO_2等空气污染物要素,揭示其中影响负氧离子浓度大小的有利及不利因子,并对比研究区内不同下垫面及环境中大气负氧离子浓度差异,以期为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共同发展提供决策思路。以内蒙古多伦县为例,重点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予以研究,结果表明:1)大气负氧离子浓度全天06:00最高,14:00-15:00最低;负氧离子浓度夜间明显高于白天;不同下垫面及环境下负氧离子浓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宋乃平 王磊 张庆霞 陈林
通过小区域、长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将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与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相结合,以便从微观尺度揭示典型村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机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土地利用制图与农户调查结合,通过数据整理和分析探讨马儿庄村的土地利用变化机制。结果表明:马儿庄村近60年经历了由草地畜牧业为主的土地利用到以农为主、农牧结合土地利用的变化;前50年土地利用引起土地逐步退化,后10年土地迅速恢复。在人口增长和政策驱动下前50年耕地不断增加,1998年以来的扬黄水分和养分输入,使耕地面积下降。在利用过度和使用政策不当的作用下,草地在面积减少的同时质量大幅度下降,2003年禁牧之后迅速恢复。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沙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宏 孙保平
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我国荒漠化地区人口增长与土地荒漠化的反馈关系,并以甘肃民勤县和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模拟人口增长导致耕地开垦面积增加及其对荒漠化土地面积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似的人口增长速度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下,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扩展速度要比干旱地区更快。模型灵敏度分析表明,决定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开垦并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人为因子是人口数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生产力状况,这三者又是与社会经济水平、人口和土地管理政策密切相关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艳晓 董锁成 李泽红 薛东前 郭晓娜
基于能值理论,从农牧业投入产出、生态环境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三个方面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科尔沁沙地边缘的翁牛特旗进行生态经济系统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翁牛特旗环境负载率一直维持在3.8~5.5之间,高于赤峰市3.18的平均水平,生态环境压力较大,面临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较低,而农牧业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的双重困难。亟需探索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发展模式,维持和提高该地区的农牧业生态经济可持续性,保护科尔沁沙地乃至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屏障。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宋乃平 张凤荣 李保国
抽样调查数据的统计表明,近50年来伊金霍洛旗农牧户生活用薪炭结构经历了以沙蒿等生物质薪炭为主向煤炭与树枝树条的矿物质和生物质多元薪炭结构的变化;某种薪炭在整个薪炭结构中的比重越大,其变异系数越小,表明农牧户之间薪炭结构的同构性强。在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沙漠化强烈发展时期,30%~70%的新增沙漠化土地是由樵采沙蒿等生物质薪炭引起,随着薪炭结构多元化,这一比例逐步降低,引起的沙漠化土地面积也大幅度下降。薪炭结构的变化对土地沙漠化逆转的作用显著。如果农民收入不增加,随着煤炭等矿物质燃料价格的上升,樵采生物质薪炭导致沙漠化的威胁就会加大;因此,有必要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非生物质的风能、太阳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全昌明 邢小军 李振昌 何誌光
该文调查了伊金霍洛旗地区的油松和樟子松生长状况、二者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植株的含水率和生物量以及其在生物体各构件中的分配 ,并测定分析了植物体的蒸腾速率 .结果表明 :该地区的樟子松的生长状况要明显好于油松 ;该地区种植这两种树种有出现地力衰退的趋势 ,提倡营造针阔叶混交林 ;从蒸腾速率来看 ,油松的抗旱性要比樟子松强 ,但二者都是弱蒸腾树种 ,且樟子松所具有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较油松的高 ,在该区沙地应更提倡营造樟子松 .
关键词:
樟子松 油松 生长状况 土壤养分 抗旱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建杰 郭彩霞 李莲芬 张强
【目的】探明山西省农牧交错带农牧生产系统的氮素流动特征及其环境效应,进一步为山西实施区域养分资源管理、加快农牧交错带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整理统计资料、文献数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使用食物链养分流动模型(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s,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NUFER)和GIS,估算山西省农牧交错带(主要涉及大同、朔州、忻州、吕梁、临汾和太原等6个地市)42个县区农牧生产系统的氮素账户平衡、流动路径及损失途径。【结果】不同县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以赤峰市农牧交错带为例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畜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以内蒙古准格尔旗为例
农牧交错区农户作物选择机制研究——以内蒙古太仆寺旗为例
农牧交错带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其成因——以内蒙古四子王旗为例
粮农综合补贴对农户种粮积极性的影响分析——以内蒙古太仆寺旗种植业农户为例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普通农户与种植大户耕地集约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以乌兰察布市为例
农牧交错区农牧户生计与土地利用问题研究——以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农户调研为例
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经济增长驱动因素的动态分析——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为例
华北平原典型区域农牧系统氮素流动及其环境效应——以河北省为例
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典型农牧交错区农田景观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