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74)
- 2023(6588)
- 2022(5537)
- 2021(5247)
- 2020(4182)
- 2019(9644)
- 2018(9334)
- 2017(17823)
- 2016(9717)
- 2015(10820)
- 2014(10640)
- 2013(10666)
- 2012(10047)
- 2011(9120)
- 2010(9086)
- 2009(8284)
- 2008(7886)
- 2007(7148)
- 2006(6436)
- 2005(5597)
- 学科
- 农(49206)
- 济(44612)
- 经济(44571)
- 农业(32875)
- 业(29112)
- 管理(15521)
- 业经(15288)
- 地方(14677)
- 农业经济(12501)
- 土地(11761)
- 发(10871)
- 方法(10368)
- 中国(10215)
- 村(9646)
- 农村(9622)
- 学(9510)
- 数学(9457)
- 数学方法(9370)
- 发展(8636)
- 展(8628)
- 制(8528)
- 收入(8228)
- 建设(7494)
- 企(7463)
- 企业(7463)
- 及其(6796)
- 财(6730)
- 劳(6713)
- 劳动(6712)
- 人口(6670)
- 机构
- 学院(135986)
- 大学(128468)
- 济(54265)
- 经济(52999)
- 农(50540)
- 研究(49596)
- 管理(49290)
- 理学(42439)
- 理学院(41891)
- 管理学(41137)
- 管理学院(40901)
- 中国(39481)
- 农业(38355)
- 科学(32806)
- 业大(30732)
- 京(27897)
- 所(25594)
- 中心(24839)
- 农业大学(23881)
- 研究所(23323)
- 江(22349)
- 财(20817)
- 范(19932)
- 师范(19794)
- 省(19771)
- 业(18018)
- 科学院(17697)
- 州(17536)
- 院(17214)
- 发(17118)
- 基金
- 项目(94525)
- 科学(73252)
- 研究(71022)
- 基金(66440)
- 家(58797)
- 国家(58146)
- 科学基金(48509)
- 社会(44617)
- 社会科(41577)
- 社会科学(41564)
- 省(39400)
- 基金项目(36689)
- 划(31846)
- 编号(31330)
- 自然(30404)
- 农(29836)
- 自然科(29451)
- 自然科学(29442)
- 教育(28984)
- 自然科学基金(28847)
- 资助(24307)
- 成果(23563)
- 发(23153)
- 重点(20914)
- 课题(20543)
- 部(20082)
- 创(19081)
- 发展(18540)
- 展(18284)
- 国家社会(18204)
共检索到2086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晨光 张凤荣 张佰林
以农牧交错区的阿鲁科尔沁旗为例,选取7个典型村,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PRA)、GIS与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农牧交错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形态特征及其与农牧户生计的关系。结果表明:1半农半牧型农村居民点由纯牧型农村居民点演变而来。人口增加导致人地矛盾突出和草原开垦耕种,农牧户生计策略转为畜牧业和种植业结合,农村居民点向半农半牧型转变;2半农半牧型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类型逐渐多样化。从改革开放前居民点内部以农村宅基地占主导,到改革开放后居民点内部公共设施用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迅速扩大;3由于农牧户生计活动的多样化和非农化,农村宅基地内部不但包括居住用地(住房),还包括生产性用地和生产辅助性用地(如牲畜的棚圈、菜园和粮草仓库等)。研究认为,半农半牧型农村居民点人均居民点用地和户均宅基地都远大于国家规定的用地标准,是与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和生计需求紧密相关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云 徐艳
基于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利用科左后旗农牧户的调研数据,研究农牧交错区农牧户生计策略与土地利用状况。结果表明:1)农业依旧是当地最主要的生计来源,农户生计与土地利用状况与区域自然环境有密切联系,水土条件差、蒙族聚集的区域,农户生计以种养结合为主,土地利用的投入集约度偏低;而土壤条件好,降雨充沛的区域,农户生计以种植为主,土地利用投入集约度明显较高。2)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农户家庭生计策略选择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趋同,表现为农户的土地投入集约度随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的升高有明显变大的趋势。3)农户在土地利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开垦行为,这种行为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区域表现的更加显著。基于以上分析,以减少农...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有效保护和利用国土资源,为全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走出了一条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的成功之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塔娜 张裕凤 赵明 李传新
通过文献资料法、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以旗县为单位,在对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人均用地指标法,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进行测算,并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整理潜力进行了类型划分和效益评价分类,针对不同的类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整理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靳晓雯 于艳华 张宇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系列部署要求,加快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统筹安排农村土地利用各项活动,国土资源部研究制定了《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导则》(以下简称《技术导则》),对指导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具有重要意义。但受制于传统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法,部分地区在具体操作中很难摆脱惯性思维,导致突破和创新较为有限。笔者结合内蒙古自治区部分村的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实际,对相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用地指标 内蒙古 自治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胡云锋,刘纪远,庄大方,杨风亭
内蒙古是我国土壤风力侵蚀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土地利用方式剧烈变化的地区之一。依据两期土地利用数据以及相应年代的土壤风力侵蚀数据,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和风力侵蚀的静、动态格局。根据土地利用和风力侵蚀的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特点,设计了内蒙古土地利用—风力侵蚀动态区划,基于该区划详细讨论了内蒙古不同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土地利用动态与风力侵蚀动态,由此揭示了两者之间存在的驱动——被驱动关系。研究发现,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内蒙古土地利用和风力侵蚀的基本格局没有太大变化,但风力侵蚀强度在总体上增强了;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反映为草地的退化和耕地的扩张。土地利用动态与风力侵蚀动态有着良好的时空对应关系:草地的退化与耕地的扩张导致了显著的风力侵蚀增强,而草地的改善以及耕地的收缩对风力侵蚀的影响不如前者明显,这表明了土地利用动态对风力侵蚀动态正、反向驱动的不平衡性。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风力侵蚀 动态变化 内蒙古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摆万奇 丁贤忠
该文以奈曼旗 1 995年~ 1 999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 ,结合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驱动作用 ,采用GKSIM模型对奈曼旗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结果显示 ,奈曼旗的林地面积将从1 995年的 1 71 1 71hm2 增加到 2 0 1 5年的 1 973 63hm2 ;以耕地和园地为主的农业用地面积基本稳定在 1 80 0 0hm2的水平 ;草地面积在近几年的下降后基本保持稳定 ,约为 980 0 0hm2 ;非农业用地持续增加 ,到 2 0 1 5年达到3 1 0 0 0hm2 。其它用地面积从 1 995年的 3 2 675 9hm2 下降到 3 0 2 65 5...
关键词:
奈曼 土地利用变化 GKSIM模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亚慧 李瑞峰
转移后的农村劳动力多在非正规部门工作,造成工资收入低、工作条件差、就业质量不高。在包括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外在因素逐渐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之后,人力资本及其投资因素将成为就业质量提高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实际数据分析显示健康投资、教育投资、迁移投资影响了转移农牧区劳动力的工资收入,不同途径的人力资本投资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的。
关键词:
人力资本投资 农村劳动力转移 就业质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袁平 徐斌 章力建
【目的】县域(县级区域)是中国同时具备地域、空间和行政独立性的最基本区域单元,对其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运用基于生物物理量计算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生态足迹模型,对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1982~2003年的发展进行时间序列动态分析。【结果】计算结果显示,阿鲁科尔沁旗人均生态足迹以6.01%的年均增速从1982年的1.19gha增长到2003年的4.05gha,从1982年人均0.58gha的生态盈余,转变为2003年的人均生态赤字1.47gha;全旗生物生产性面积供需不对称,存在结构性错位;万元GDP占用生态足迹衡量的资源利用效益一直处于低水平。【结论】研究表明,...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许金超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三农三牧"问题解决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作为解决"三农三牧"问题的重要环节,做好"三农三牧"商业金融服务,既是党和国家赋予农业银行的历史使命,也是农业银行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本文以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为例,结合当地农牧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农业银行在当地服务"三农三牧"业务发展的特点,深入分析了民族自治地区的金融需求和金融服务"三农三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有效服务"三农三牧"的新举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淑芬 陈志远
苜蓿是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交错带重要的牧草之一。近年来,在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生态治理中得到快速发展,但在生产中缺乏规范的苜蓿种植管理技术,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力水平,制定规范的苜蓿种植管理技术是非常必要的。苜蓿栽培技术模式,是在林西县多年的苜蓿生产实践基础上产生的,该技术模式又在生产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后形成此文。技术模式着重介绍了苜蓿品种的选择原则、播种要点、田间管理及收获等技术。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农牧交错带 栽培技术 牧草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邹亚锋 高雅 邓敏 荣耀
运用极值标准化法、算术平均法和几何平均法、聚类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对内蒙古土地利用均衡度进行评价。时间上,内蒙古地区2008—2017年均衡状态由一般失衡转为轻度失衡,大部分盟市逐年向相对均衡状态发展,盟市间差距呈现缩小趋势。空间上,内蒙古整体失衡状态严峻且空间分布不均衡,东南部开发不足,中部及东北部开发严重不足,西部地区除乌海市开发过度外,失衡度大致由东向西递减。土地利用均衡度总体处于较低水平,除呼包鄂城市群相对均衡外,其余盟市均处于失衡状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赵栩
一般而言,土地财政是指政府围绕土地所进行的财政收支和利益分配。但在中国,土地财政主要指地方政府通过出让土地使用权获得土地出让金,并以此作为其财政收人的重要来源。以内蒙古为例,2007年~2011年,土地出让金以年均40%以上的速度增长,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从1 4%增长到2 5.3%,土地出让金占预算外财政收入的比重已超过了50%,有些地区甚至占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俞文华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为例 ,对当前退耕还林还草制度安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认为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必须与改造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农牧业经营方式结合起来 ,才有可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中央政府除了对退耕还林还草进行直接的经济资助外 ,应为改造传统农牧业经营方式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
退耕还林还草 传统农业改造 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隋艳颖 马晓河
本文在对农牧户受金融排斥的类型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利用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和鄂尔多斯市两地农牧户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牧户受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部分农牧户目前受到了金融排斥;在影响其是否受金融排斥的诸多因素中,户主的年龄、对金融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农户所拥有的耕地和草地面积、户主是否是村干部或是否有亲戚朋友在政府或金融机构工作、对金融机构所提供服务的满意程度这五个变量影响显著,且系数符号为负,而户主的性别、农牧户年人均纯收入、非农收入所占比重、是否有村镇银行或小额贷款公司这四个变量虽然作用方向与预期一致,但影响并不显著。此外,是否是种养大户或个体工商户、所拥有的...
关键词:
农牧户 金融排斥 内蒙古自治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内蒙古自治区
我国农牧业国际合作发展情况及政策建议——基于对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国际合作情况的调研
牧民生计资本对旱灾应对策略的影响: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基于社区评价的牧区适应气候变化政策改进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半干旱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与土地可持续利用——基于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的案例分析
大兴安岭旱作丘陵区县域农业发展模式探究——以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为例
保险产品在农村牧区的扶贫减贫效果评价——基于内蒙古自治区680份农牧户问卷调查数据
生态政策作用下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的关系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为例
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效率的评价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扶贫与生态扶贫协调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