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24)
- 2023(14737)
- 2022(12889)
- 2021(12148)
- 2020(10081)
- 2019(23231)
- 2018(23139)
- 2017(44439)
- 2016(24278)
- 2015(27368)
- 2014(27515)
- 2013(27234)
- 2012(25065)
- 2011(22665)
- 2010(22694)
- 2009(20677)
- 2008(19879)
- 2007(17402)
- 2006(15327)
- 2005(13221)
- 学科
- 济(105038)
- 经济(104944)
- 业(67270)
- 管理(61711)
- 农(51860)
- 企(45080)
- 企业(45080)
- 方法(44357)
- 数学(39338)
- 数学方法(38766)
- 农业(34516)
- 地方(26605)
- 业经(25383)
- 中国(24460)
- 学(23752)
- 财(20093)
- 制(16905)
- 贸(16062)
- 贸易(16052)
- 环境(15850)
- 易(15522)
- 发(15403)
- 理论(14967)
- 和(14663)
- 技术(14589)
- 策(13023)
- 农业经济(12809)
- 划(12717)
- 地方经济(12698)
- 土地(12472)
- 机构
- 学院(343425)
- 大学(340064)
- 管理(136138)
- 济(132254)
- 经济(129275)
- 理学(119036)
- 理学院(117643)
- 研究(116973)
- 管理学(115238)
- 管理学院(114636)
- 中国(87087)
- 科学(77307)
- 农(77097)
- 京(72766)
- 业大(60731)
- 所(59751)
- 农业(59341)
- 研究所(54985)
- 财(54854)
- 中心(54343)
- 江(50760)
- 范(47064)
- 师范(46635)
- 北京(45251)
- 财经(44440)
- 院(42372)
- 州(41196)
- 经(40542)
- 省(38032)
- 农业大学(37634)
- 基金
- 项目(244221)
- 科学(191084)
- 研究(176596)
- 基金(175566)
- 家(154650)
- 国家(153318)
- 科学基金(130563)
- 社会(109366)
- 社会科(103129)
- 社会科学(103101)
- 省(97282)
- 基金项目(94112)
- 自然(86402)
- 自然科(84274)
- 自然科学(84256)
- 自然科学基金(82646)
- 划(81481)
- 教育(79211)
- 编号(73751)
- 资助(71598)
- 成果(58101)
- 重点(54925)
- 发(53682)
- 部(52610)
- 创(50056)
- 课题(49902)
- 创新(46669)
- 科研(46633)
- 计划(44809)
- 国家社会(44402)
- 期刊
- 济(147908)
- 经济(147908)
- 研究(93218)
- 农(77606)
- 中国(67845)
- 学报(59296)
- 科学(55327)
- 农业(52986)
- 大学(44388)
- 管理(43803)
- 学学(42129)
- 财(38130)
- 教育(35906)
- 业经(29975)
- 技术(29284)
- 融(27440)
- 金融(27440)
- 业(25164)
- 问题(21006)
- 经济研究(20298)
- 资源(19850)
- 财经(19522)
- 版(19116)
- 图书(18273)
- 科技(17825)
- 业大(17259)
- 经(16533)
- 技术经济(16454)
- 理论(15504)
- 农业经济(15498)
共检索到4951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宋乃平 王磊 张庆霞 陈林
通过小区域、长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将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与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相结合,以便从微观尺度揭示典型村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机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土地利用制图与农户调查结合,通过数据整理和分析探讨马儿庄村的土地利用变化机制。结果表明:马儿庄村近60年经历了由草地畜牧业为主的土地利用到以农为主、农牧结合土地利用的变化;前50年土地利用引起土地逐步退化,后10年土地迅速恢复。在人口增长和政策驱动下前50年耕地不断增加,1998年以来的扬黄水分和养分输入,使耕地面积下降。在利用过度和使用政策不当的作用下,草地在面积减少的同时质量大幅度下降,2003年禁牧之后迅速恢复。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沙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一超 郝海广 张惠远 翟瑞雪 张强
农户生计与耕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理解人地关系的重要切入点。论文以宁夏盐池县为例,在可持续生计框架下,从农户生计资本和生产要素配置两个角度,探讨农户生计分化及其对耕地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池县兼业户与非农就业户合计占调查农户的58%,农户非农化现象普遍;2)劳动力越多、人均耕地越少的农户,其家庭非农收入占比越高,生计资本是农户生计分化的"推力";3)务农机会成本越高的农户其生计分化程度越高,务农机会成本是农户生计分化的"拉力";4)随着生计分化程度的增加,耕地利用的生产要素投入强度呈递减态势,但是
关键词:
农户生计分化 耕地利用 生产要素 盐池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艳玲 周立华 黄玉邦 宋翔
生活满意度也即生活质量意义上的幸福感。通过农户调查的方式获取农民生活满意度指标,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运用SPSS软件分析了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同时,应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方法对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地域差异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盐池县农民生活满意度受到经济收入和自然环境的双重影响,但生活满意度的地域性差异与经济收入差异的相关性较高,而与自然环境差异呈现较低的相关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学俭 冯仲科
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技术方法,提取了宁夏盐池县1991—2000年10年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空间位置、数量和类型,采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转移矩阵,研究分析了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过程、特点和驱动力.结果表明:1991—2000年盐池县耕地面积净减少39853hm2,林地和草地面积分别增加27055和13251hm2,流动沙丘面积减少4659hm2.但草原退化严重,中高盖度草场占土地总面积比重由51.21%下降到17.29%,而低盖度草场和极低盖度草场占地比重分别由4.09%和9.34%增加到36.40%和12.91%.生态环境局部有所好转,但整体继续恶化,土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兰 罗维 周宝同
为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农牧交错带典型流域生态风险的影响,在Arc GIS技术支持下,以洋河流域1990、1995、2000和2008年遥感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洋河流域1990—2008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根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将研究区划分为525个生态风险评价单元,从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结构角度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评价洋河流域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耕地和草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7%以上;1990—2008年,洋河流域总体景观生态风险值(ERI)由0.197 3上升到0.238 4。低风险区(ERI≤0.17)面积减少3.53%,高风险区(ERI>0.68)面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晓君 周立华 石敏俊
退牧还草、封山禁牧政策下,部分农牧交错带地区已呈现出沙漠化逆转趋势,但因沙漠化逆转的生态效益难以直接反映到农户经济收入当中。农户因牧场资源减少,经济利益受损,为维持收入不变,农户违规放牧、偷牧现象严重,退牧还草生态成果存在很大隐患。科学评价农牧交错带沙漠化逆转的生态经济效益,探讨禁牧政策下,提高农户经济收入的政策手段,对于保障农牧交错带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宁夏盐池县为例,基于Bio-economic模型,模拟了不同经济政策的优化调控和生态建设的政策选择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禁牧政策下,通过农业和畜牧业的耦合优化配置、贷款资金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卢远 华璀 王娟
东北农牧交错带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具有敏感性强、退化趋势明显等生态脆弱性特征。本文利用19862、002年两期TM/ETM影像,揭示了吉林西部16年来土地利用/覆被的时空变化规律,并依据Costanza R.等人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6年来,吉林西部土地利用/覆被发生了剧烈变化,耕地、盐碱地面积大幅度增加,草地、水域和湿地的面积大幅度减少,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出现明显的衰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著地减少。吉林西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986年的767.1亿元/a下降到2002年的624.1亿元/a,减少幅度达18.6%,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茹 龙冬平 杨美玲 樊新刚 周杜辉
[目的]生态补偿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农户生计及生计策略。厘清农户生态补偿适应性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及影响路径,对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北方农牧交错带盐池县为研究区,根据318户农户调查数据,基于感知价值理论、构建农户生态补偿适应性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农户生态补偿感知利益对其感知价值和适应性具有正向影响,感知风险对其感知价值和适应性具有负向影响,感知价值对其适应性产生正向影响;(2)感知利益维度中,社会利益对感知利益作用力大于经济利益。感知风险维度中,农户发展风险对其感知风险作用力大于自然风险,感知价值对其适应性作用力大于感知风险和感知利益;(3)北方农牧交错带农户生态补偿适应性形成“低感知利益-高感知风险-负向感知价值-低适应性”的循环积累因果模式。[结论]今后,亟需发挥农户感知利益和感知价值的正向作用,联结农户“自主性”和“诱导性”行动路径,自下而上响应生态补偿改进政策,提升农户生态补偿适应性,保障生态补偿实施成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学 林田苗 吴秀芹
中国北方地区的沙害严重威胁着当地的生态安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的宁夏盐池县北部风沙区为案例,研究其近20 a以来的土地沙化、建设用地、植被变化等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了其对人居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沙化加大了该区人居环境改善的难度;路网密度增加为人们出行提供便捷;公共用地布局合理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居环境改善的进程及成果;植被变化特别是天然植被的变化也是影响人居环境安全不可忽视的重要因子。图2表3参18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随金明 宋乃平 王兴 张玉萍
[目的]农牧交错带的农业生态经济发展长期处于"旱、薄、粗、单、低、穷"状态。灌溉农业因其高产特征为解决低盖度草场及禁牧造成的饲草料短缺问题提供途径。探究水源开发条件下作物产量的影响因素以及确定有效用水量以最大限度利用水资源是协调农牧交错带生产稳定发展与生态矛盾的关键途径之一。[方法]利用参与式农村评估对盐池县皖记沟村下辖5个自然村进行灌溉农业相关调查,结合LSD、T检验以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数据。[结果]现有滴灌条件下,研究村域内作物产量由气候条件主导,各自然村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在1 20012 750(k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随金明 宋乃平 王兴 张玉萍
[目的]农牧交错带的农业生态经济发展长期处于"旱、薄、粗、单、低、穷"状态。灌溉农业因其高产特征为解决低盖度草场及禁牧造成的饲草料短缺问题提供途径。探究水源开发条件下作物产量的影响因素以及确定有效用水量以最大限度利用水资源是协调农牧交错带生产稳定发展与生态矛盾的关键途径之一。[方法]利用参与式农村评估对盐池县皖记沟村下辖5个自然村进行灌溉农业相关调查,结合LSD、T检验以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数据。[结果]现有滴灌条件下,研究村域内作物产量由气候条件主导,各自然村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在1 200~12 750(kg/hm~2)之间大幅波动;不同土质及农艺差异会导致各自然村之间产量的差异;当节水灌溉的灌溉定额在2 245.5~6 888m~3/hm~2时,节水灌溉既有效也具有很好的产出效益;从地下水年补给量供给平衡而言,研究区内不适宜大范围发展灌溉农业。[结论]气候及土质等因素共同影响农牧交错带灌溉作物产量,同时灌溉农业应合理布局以实现作物最大产出以及水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雪梅 毕海滨 韩艳荣
本文认为,在一个村庄内,种植业小农户与养殖大户间形成的循环经济既可以循环利用农业资源,还可以通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及"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降低小农户的市场风险;既可以增加小农户的经济效益,又可以同时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但是,在西部农村贫困地区,村域农业循环经济的持续发展却还需要关注循环经济产品的市场风险、养殖大户的资金需求及疫病防治等服务。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明德 米文宝
文章以农牧交错典型过渡地带宁夏盐池县为研究对象,在VAR模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技术,对盐池县农业经济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盐池县第一产业与农业劳动人口、畜牧业产值、化肥施用量、农业产值、耕地面积及财政支农支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农业劳动人口与第一产业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而且农业劳动人口增加对第一产业的贡献度较小;畜牧业、农业与第一产业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而且两者对农业经济的贡献度也相对较高,但相比较而言,畜牧业更符合未来盐池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与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化肥与耕地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投入要素,但单纯依靠要素增加的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安萍莉 潘志华 郑大玮
由于长时间的过度开垦 ,农牧用地不协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农牧交错带的环境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文章分析得出 ,牧草地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利用结构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退耕还草是重建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根本途径。文章从区域实际出发 ,以武川县为例 ,研究提出了土地利用结构重建———退耕还草的具体方案。研究表明 ,武川县大约需要用 30a的时间进行退耕还草 ,目前须退还 1 1°以上全部坡耕地 ,2 0 1 0年前须退还 7°以上的坡耕地 ,2 0 2 0年前须退还 5 0 %的 6°以下坡耕地 ,2 0 30年前须退还另外 5 0 %的 6°以下坡耕地。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土地利用结构 重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洁 苏永玲
本文通过宁夏盐池县2乡4村8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来分析禁牧对农牧交错带农户生产和生计的影响。调查发现,禁牧后,农户总收入经历了由降到升的过程;禁牧舍饲对农户种植、养殖产生了影响:饲用作物面积、粮经草结构均发生变化,畜牧业总收入由减少到增长,其中养羊收入低于禁牧之前,而养猪收入作为替代性收入开始在农户经济中占有较重要的位置;非农收入中的打工收入在持续提高,补贴对贫困户的支持较大。此外,禁牧对不同收入组的农户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是:由于高度依赖畜牧业,禁牧对农户生计的影响非常明显,应进一步完善对禁牧农户进行生产支持和改善生计的相关政策。
关键词:
禁牧 农户生产 农户生计 宁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近10年来东北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后禁牧时期农牧交错带草场利用和管理的探索——基于对宁夏盐池县开牧试验的实地调研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以西辽河流域为例
农牧交错区微地形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
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以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为例
农牧交错区农牧户生计与土地利用问题研究——以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农户调研为例
东北典型黑土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服务价值研究——以巴彦县为例
中国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
禁牧政策影响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分析——以宁夏盐池县为例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以赤峰市农牧交错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