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18)
- 2023(12373)
- 2022(10523)
- 2021(10016)
- 2020(8152)
- 2019(18627)
- 2018(18364)
- 2017(33713)
- 2016(18520)
- 2015(20001)
- 2014(19900)
- 2013(19429)
- 2012(17795)
- 2011(16301)
- 2010(16730)
- 2009(15939)
- 2008(15682)
- 2007(14224)
- 2006(12990)
- 2005(11937)
- 学科
- 济(71729)
- 经济(71623)
- 业(64219)
- 管理(57208)
- 农(50096)
- 企(43847)
- 企业(43847)
- 农业(33338)
- 业经(24387)
- 制(22849)
- 中国(22471)
- 财(21622)
- 方法(20795)
- 技术(18595)
- 数学(17466)
- 数学方法(17245)
- 体(16463)
- 地方(15562)
- 银(13921)
- 银行(13912)
- 学(13465)
- 行(13412)
- 发(13272)
- 体制(12771)
- 融(12582)
- 金融(12579)
- 农业经济(12544)
- 策(12491)
- 技术管理(12339)
- 土地(11889)
- 机构
- 学院(249574)
- 大学(246231)
- 济(106991)
- 经济(104791)
- 管理(98152)
- 研究(87459)
- 理学(83415)
- 理学院(82542)
- 管理学(81478)
- 管理学院(80970)
- 中国(71166)
- 农(55460)
- 财(53687)
- 京(51918)
- 科学(48815)
- 所(42835)
- 中心(42297)
- 农业(41755)
- 江(41443)
- 财经(39438)
- 业大(39111)
- 研究所(37731)
- 经(35757)
- 范(33106)
- 师范(32864)
- 北京(32332)
- 州(31900)
- 经济学(31129)
- 院(31090)
- 省(30053)
- 基金
- 项目(161395)
- 科学(129453)
- 研究(126021)
- 基金(116939)
- 家(100445)
- 国家(99407)
- 科学基金(86293)
- 社会(82500)
- 社会科(77781)
- 社会科学(77766)
- 省(64942)
- 基金项目(62103)
- 教育(56933)
- 划(53048)
- 编号(51961)
- 自然(51799)
- 自然科(50577)
- 自然科学(50567)
- 自然科学基金(49728)
- 资助(44267)
- 成果(43076)
- 创(39112)
- 制(37863)
- 部(36830)
- 课题(36488)
- 重点(36173)
- 发(35999)
- 创新(35715)
- 国家社会(34415)
- 性(32899)
- 期刊
- 济(133723)
- 经济(133723)
- 研究(82307)
- 中国(67950)
- 农(60382)
- 财(42745)
- 农业(40525)
- 管理(36982)
- 科学(35714)
- 学报(34315)
- 教育(33425)
- 融(30151)
- 金融(30151)
- 大学(28574)
- 业经(26806)
- 学学(26496)
- 技术(22356)
- 财经(19781)
- 业(19608)
- 经济研究(18350)
- 问题(17674)
- 经(17090)
- 农村(15688)
- 村(15688)
- 农业经济(15209)
- 世界(14074)
- 版(13988)
- 科技(13723)
- 技术经济(12850)
- 经济问题(12356)
共检索到4108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俊波
回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30年的历程,本文认为可以分成"因穷求变"和"为富求变"两个阶段,其中农民首创与政府引导结合所形成的合力是改革最重要的推动力。改革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政府的规范和引导,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
关键词:
农民首创 政府引导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小映
总结过去30年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最大的成就在于逐步从政策和法律上认可并赋予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由此奠定了我国农业家庭经营的制度基础,确立了农业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回顾起来,赋予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地制度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汪恭礼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以耕地保护和集约用地为目标,以土地用途管制,土地征收,土地有偿使用为核心的制度框架体系。本文通过对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分析与研究,提出加快征地制度等农村土地系列制度改革,理顺国家、集体、农民之间的收益分配关系,促进城乡土地要素合理流动和布局优化,着力破解城乡土地二元结构,推动城乡共同繁荣和统筹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罗必良 王玉蓉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作为农村发展的深层问题,是我国农村改革最根本的核心,重构以产权为中心的土地制度,是我国农村经济走向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前提。本文在解剖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弊端的基础上,对几种主要的变革主张进行了评述,並通过对土地产权的重新界定,提出了重构土地制度的基本思想以及土地产权股份化的政策主张。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雅军 张波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应在继续降低农村人口占比的同时,优化农村人口结构,确保具有符合农村产业兴旺要求的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人均耕地严重不足和土地资源错配是农村生产结构、人口结构和社会结构问题的主要原因。我国的土地资源和人口规模决定了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应以家庭经营为主。职业农民是未来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未来农村居民的主体,是实现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力量。农民与土地分离的矛盾和土地流转制度的弊端阻碍了职业农民的培育。解决职业农民问题,需要推进以农民职业化为导向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职业化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毕国华 杨庆媛 张晶渝 程小于
研究目的: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启示,探讨未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趋势。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变迁分为两条主线:土地要素与劳动力要素的优化配置、土地功能拓展与价值显化。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土地要素与劳动力要素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并显化土地功能与价值,是解决农业农村发展现实矛盾的两条基本途径。研究结论:针对当前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现实问题,提出未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几个主要方向:(1)强化土地权能,让乡村成为土地多重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地方;(2)围绕乡村自然资本加速增值提升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让乡村成为自然资本增值最快的地方;(3)以土地制度改革作为重塑城乡关系的重要手段,优化乡村"三生"空间功能格局,让乡村成为回得去的乐园。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锡文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引人注目的内容。对此,笔者谈两点个人的思考。一、土地的产权权利与土地的用途管制必须平衡任何现代国家的土地制度都至少包含两大基本内容:一是土地的产权制度,二是对土地用途的管理制度。土地的产权制度是为了保护产权人的合法权利,这是整个土地制度的基础。对土地用途的管理,则是基于土地总量的有限性和土地利用中所必然产生的外部性,因此需要政府代表社会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龚晓莺 邓永亮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家庭承包制日益暴露出了一些深层次矛盾,对此,社会各界提出各种改革方案。笔者认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但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应该从政治和经济两个层面的高度,从是否适合当前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否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等方面综合考虑。权衡各种改革方案之后,结论是,必须坚持家庭承包制度,并创新完善农地使用权流转和土地征用制度。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改革 社会稳定 家庭承包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胡存智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研究部署,绘就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土地制度是决定经济社会全局的基础性制度,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特别是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罗玉辉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线始终是围绕"公平"与"效率"展开的。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农村进行了世界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集体所有制运动;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建立了"家庭承包经营制"以赋予农民群众更加自主的生产经营权;21世纪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将提高中国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作为改革重心,我国农村实施了"土地确权"和"三权分置"的政策服务于农民的土地流转。在以上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历程中,本文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进行归纳。如始终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革主体由政府主导型转为农民主导型;通过土地权能多元化实现农民更多的土地权益;增强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为土地制度改革的主旋律等。最后,本文也对未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深化改革提出了相关思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克俊 高杰 付宗平
当前,我国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呈现出在纯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小、增长缓慢、城乡差距较大且有扩大、不同地区结构差异明显等特征。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财产,但在现有土地制度的制约下并没有盘活。为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应从明确农民土地财产权、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盘活农村宅基地和房屋财产、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改革征地制度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同时,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强化产业发展支撑、修订相关配套法律法规,这是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农民财产权 农村土地制度 财产性收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俊杰 张龙耀 王梦珺 许玉韫
本文基于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先行试验区山东省枣庄市农户调查数据,从理论层面分析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对于农户收入及其结构的影响并提供了初步的实证证据。研究表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主要通过交易和分工效应影响农户收入水平和结构,参与农地流转的农户收入显著较高,尤其是显著提高了农户的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但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影响农户收入的组织化效应和抵押效应仍未显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宇华
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正处于不断深化阶段,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涉农文件都明确把保障农民权益置于改革的核心位置,但从实际情况看,仍然存在很多损害农民权益、伤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因此,进一步明确对农民权益的保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文章结合对改革现实的具体分析,试图为我国在农村改革过程中不断改善对农民权益的保护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这对于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农村土地 制度改革 农民权益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董祚继
中央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工作的《意见》强调注重改革协调,指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农村户籍、财税、社保、金融等相关领域改革紧密衔接,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相互关联,要注重改革的协同性和耦合性,提高改革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在33个试点县(市)改革任务分工中,每个县(市)各有侧重,只安排一项改革任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